其他

大规模冲锋中,机枪在后方射击,为什么不会打到战友,原因很简单

2017-12-05 内部参考网

想必大家经常在影视中看到这样的一幕,当司号员吹起冲锋号时,步兵都不要命地向前冲,机枪手在后边不停地“突突突”,那么面对如此密集的队友,为什么机枪就没有打到自己人呢?


其实如果真的按照电视剧或者电影那样,步兵从机枪手正面射击路线冲锋,那么倒下的就是自己人。试想一下,如此密集的步兵集体冲锋,而且是分散开来,肯定会堵住自己机枪的射击路线,怎么可能不打到自己人呢。从专业角度上讲,机枪射击路径就是火线,而且是火力点,不小心经过火线都会被打成筛子。


所以其实影视剧中,士兵密集地从火力点前冲锋是不真实的。



真实的战场,很少出现像影视剧中那样密集地冲锋,否则没被自己的机枪打到,对敌人的机枪扫到,那还不是整排都倒了。


抗战期间,除了少部分正规军有受过正经的冲锋训练,其他的士兵是不懂得如此战术性冲锋的,这个时期的机枪作用分成两种,一种是放在后方督战,告诫士兵临战脱逃的后果就是直接军法处置;另一种则是布置火力点,而火力点的选择都是有经验的军官进行选择,避免冲锋中打到步兵冲锋路线。



现代化战场上,步兵冲锋都有密切的配合,例如小组间距5到10米,每个小组的攻击面大概百米左右,而小组内呈“三三”阵型冲锋,不会像以前那样一股脑往前冲锋。而机枪担负起了掩护或者压制对方火力点的作用,不会像电视剧中,抗起机枪往前跑,跑一段打一段的场景。


当然也有真的遇到过冲锋过程中,步兵真的从机枪火力点前突击,那这个时候机枪手会调整角度,让弹道备冲锋士兵头顶之上,压制地方纵深阵地,这种情况在从高地向下冲锋中比较常见,这也是对于机枪手要求的最基本素质。



而且在战场上,硝烟弥漫,超过200米到400米的可视范围,加上快速移动的人,机枪手想要命中已经很难了,这个时候基本都是呈压制作用,或者等待报点扫射攻击。


在抗日时期,武器的短缺是中国士兵的通病,向抗战前期有一挺机枪都跟宝贝似的,而德国造的MG34、MG42更是战场的香饽饽,射程可以扫到3000米外,常常被用来少数兵团作战中,用以推进的神器。



虽然在怎么控制减少误伤战友,但是毕竟是战场,不可控因素还是很多,也有机枪伤到自己人的情况。比如,淞沪会战中,日军就有冲锋被中国军队打回去,撤退过程中,机枪没有及时停止而把战友打成了靶子;伊拉克战争中,也有一名英国士兵被自己人用机枪误伤,左腿被打中15枪,最终只能截肢。


可能有的网友会说,就算被自己人打死也没人知道,其实还不一定,正常战场上没有一个士兵会傻傻自己往前冲的,肯定会跟小队一起,而机枪的扫射射中的就不会是一个人,那么后期战场打扫还是会被发现,而战友也不是傻子,从哪个方向打过来都分不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