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蒲城一7旬老农十年间花尽所有积蓄收集上千件老物件 自办博物馆

2017-11-28 阿利 新阳 严萍 蒲城人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蒲城人」可快速关注

 

罕井镇,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尧山北麓,白水河畔,东与上王乡接壤,西与大孔乡相连,南与翔村乡毗邻,北与白水县城相望。这里民情淳朴,土地肥沃,物花天宝,人杰地灵。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罕井人民世代繁衍生息,开拓耕耘,历百世演变,星转斗移,在沧海桑田的漫长岁月中,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积淀。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大门 


听说在这罕井镇的弥家村,有一位老人,近十年来,花尽一生积蓄近二十万元收集近到蒲城县、白水、富平、澄城,远到铜川、延安、西安等各地的旧物件。十年间,已经收集到各种农耕用具、家具、酒具、历史照片、文革用品等各式各样的旧物件数量达上千件,并在自家办起了一家“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供人参观。


被蒲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于“青少年传统农耕文化教育基地”称号

 

带着一份好奇,2017年11月22日,我们一行四人驱车20余公里、通过GPS导航来到位于陕西省蒲城县的罕井镇。到达罕井镇后,通过询问当地村民,我们很快找到了这家“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副醒目的红漆大门,门头正中和大门两边分别悬挂着由蒲城书法大家周培元先生书写的“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牌匾和一幅内容为“感悟先民聪睿才智,触摸中华浩瀚文明”的对联。大门的右侧墙壁上还挂着一块印有“青少年传统农耕文化教育基地”,落款为“蒲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度金牌子。

 

弥志成老人


弥志成老人


我们来到大门口欲推门而入时,发现红漆大门是关着的,通过门上留下的电话,我们联系上了老人,讲明来意后,老人给我们开了门并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初次见面,老人给我们的印象是: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思路敏捷。一进屋,老人就领我们参观他这么多年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宝贝”,并打开了话匣子。

 

“关中遗俗”牌匾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老人说,他叫弥志成,今年70岁了,年轻时在西藏当过5年的兵,1972年复员回到家乡,在村里担任过大队民兵连长,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因长期在乡村生活,他也学过泥瓦工,在农耕的各个行当也出落成行家里手。也就是那个时候,他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劳作之余,便挥毫习字,因为聪敏好学,到现在,其书法技艺也已入佳境并闻名暇迩,同时在习书的过程中还学会了书画装裱技术,后来这些年老人主要从事书画装裱行当。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到了60岁那年,老人感觉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就休息在家。闲暇之余看到村子里很多人因为盖房或搬家,把家里的旧东西清的清、扔的扔,实在是可惜的很,他就萌生了收集、收藏这些旧东西、老物件的想法。以便于让这些老物件能有一个地方集中存放和保护,也方便人们参观、回忆,同时也希望新时代的年轻人能更直观地通过这些老物件了解父辈们是如何不惧艰苦、劳作生活的。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想法一出,说干就干。从2006年开始,老人只要听说或者看到谁家有旧东西、老物件,都会亲自跑一趟。从清代地契,民国地契,土地证,文革中军属门牌,到石磨盘、纺织机、油灯、胡基模子、耧麦耙、马鞍子、信插等等全部收纳。要么问人家要,要么向人家买,有时也会碰到一些坐地起价的卖家,遇到这种情况,老人仍然会高价买下,因为在他眼里,这些老物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会变得越来越少,错过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十余年来,老人花尽一生积蓄近20万元,收集来了上千件旧东西、老物件,家里不大的地方已经被这些老物件占据。在别人眼里,这都是一堆废品,但在老人眼里,这些都是宝贝,是见证时代变迁、历史进步的文物。后来,老人在自己家里建起了“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自从办起了这个博物馆,就经常会有人前来参观,这些人中包括周围的村民、学校的学生,还有一些慕名远道而来的游客。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一角

 

鉴于老人为传统文化所做出的贡献,2014年,老人自己创办的“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被陕西省蒲城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称号。

 

“黄河流域渭北农耕文化博物馆”大门


采访结束时,我们问老人下一步有何打算?老人说,机械化的高速发展,农耕文化的东西将会很快消失,自己有责任把这个馆建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继续收集这些老物件,给后人留一点财富。


图文:阿利 新阳 严萍

编辑:阿利

往期精彩回顾

蒲城朝阳路与东环路十字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女司机伤重不治

写给女儿:自我保全是你的终生必修课

冬天这样洗澡=生病+短命!最后一个几乎人人都做错了

奔走相告!在网友们的爱心接力下,车俊红找到了!

每次洗头大把掉发?就是因为你碰了这5种东西!

【蒲城】寻人启事(爱心接力转发)| 2017-11-23

@蒲城人 公安部传来大消息:身份证将迎来巨变,影响每个中国人!

温馨提示:《蒲城人》推送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QQ:362948744(微信同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