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茶叶”、“咖啡”,还是迷药!它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
幻觉、妄想、易激惹、
焦虑、抑郁、血尿
过量可致死亡……
近期
国内多地接连破获吸食、贩卖氟胺酮案件
这一新列管毒品随之进入大众视野
10月26日,警方查获装在茶叶包装袋内的氟胺酮。
8月的一天晚上,毒瘾发作使得“瘾君子”黎某蜷缩在床上,感觉身体里面像有千百只“毒虫” 爬过一样,痛苦难当。难以忍受毒瘾发作的他马上拨通了吴某的手机……
当晚,吴某拿着在别处购买的新型毒品氟胺酮来到黎某的住处共同吸食时,被警方当场抓获,一袋氟胺酮粉末(经称量,净重0.21克)及用于吸食毒品的两张纸币被现场查获。
//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均出现了氟胺酮滥用者。但在氟胺酮未被列管前,只有贩卖氟胺酮的行为能够以非法经营罪入罪。
事实上,氟胺酮(F-Ketamine)是一种化学名称为a-邻氟苯基-2-甲胺基-环己酮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分子结构与氯胺酮高度相似,只是其中的-Cl基团被-F所取代。
据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副会长张锐敏介绍,使用氟胺酮后会产生镇静、运动控制丧失、疼痛缓解、内生性幻觉、概念性思维、欣快感和感知觉分离。
与氯胺酮相似,氟胺酮存在高度剂量依赖性,低剂量中毒时可造成注意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损伤;较高剂量使用时可导致梦幻状态和幻觉;更高剂量时可引起精神错乱和记忆缺失。
滥用氟胺酮可诱发暴力犯罪、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氟胺酮滥用会使成瘾者情绪和行为发生改变,情绪冲动可使他们难以与别人相处,出现短时记忆障碍、面孔识别困难、精神错乱、不辨亲友等,行为改变可导致暴力行为,伤害自己或他人。
目前,关于氟胺酮的成瘾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张锐敏称,“氟胺酮可兴奋脑奖赏通路,促进多巴胺释放,这是使用者反复使用氟胺酮的原因,也是停止使用后产生渴求感的原因。同时,氟胺酮可损伤大脑的神经细胞, 特别是主管分析判断、理智思维和冲动控制的前额叶皮质,使用者对用药冲动的控制能力逐渐减弱,出现不顾后果的、不可控制的和强迫性的用药行为。”
5月底,警方缴获内含摇头丸和氟胺酮的“毒咖啡”。
与“电子烟”“毒邮票”“跳跳糖”等易产生兴奋、致幻反应的新型毒品相似,氟胺酮也经常在与氯胺酮、摇头丸粉末等毒品进行混合后,伪装成是咖啡等饮品冲剂出现在酒吧、KTV 等娱乐场所。
在娱乐场所,有不法分子将氟胺酮与酒精及苯二氮卓类、阿片类和巴比妥类等镇静药物混合。由于中枢抑制作用存在协同效应,极易导致过量中毒及死亡。
张锐敏表示,氟胺酮滥用具有群体性、娱乐性、多药合用和放纵性等特点,用药后可出现情绪失控和行为异常,如性亢奋、性乱和无保护性行为等,易增加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风险。
需要警惕的是,除了自身吸食可产生危害外, 由于氟胺酮无色无味,其也常被不法分子加入各种饮料中,轻度性唤起和丧失记忆的作用可使其成为“迷奸药”。
11月3日晚上8时许,禁毒大队民警抓获一名吸毒嫌疑男子,现场从其身上查获疑似毒品一小包。面对民警的审讯,该男子态度嚣张,声称自己只是吸食一些香烟,不是毒品。民警经过现场检测,发现其尿检结果呈氟胺酮阳性。
民警表示,由于氟胺酮的外观和滥用症状均与氯胺酮相似,所以在列管之前,常被违法犯罪分子作为氯胺酮的替代物进行非法吸食或贩卖,以逃避法律的制裁。
2021年5月11日,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将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和氟胺酮等1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的公告》,正式新增列管氟胺酮等新精神活性物质,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此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一定数量的氟胺酮,将依法被认定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
来源:中国禁毒报、广东禁毒
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