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工业化》

毛选学社 2023-07-10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批注与谈话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一九六○年二月)

背景毛泽东同志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系列批注与谈话,被称为“社会主义时期的《资本论》”。
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同志以教科书原文为根据,通过一系列谈话和评论,真正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指导意义相当巨大。

读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工业化》

教科书说:“世界上多数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和附属国,都没有充分发达的、大工业。农业的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工业。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家面临着这样一项任务,以加快发展大工业(对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的办法,最迅速地消除资本主义统治的这些后果。”读到这里,毛泽东说:这里讲发展大工业是对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说得不完全。
一切革命的历史都证明,并不是先有充分发展的新生产力,然后才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而是要首先造成舆论,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才有可能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这样就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这本教科书,只讲物质前提,很少涉及上层建筑,即:阶级的国家,阶级的哲学,阶级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但是,政治经济学和唯物史观难得分家。不涉及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问题不容易说得清楚。

这本书的另一个缺点,是先下定义,不讲道理。定义是分析的结果,不是分析的出发点。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但是,搞出了一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是一个大功劳,不管里面有多少问题。写书要有批评对象,就会有生气。这本书,没有展开对错误观点的批判,所以看起来很沉闷。

在读到教科书说“国家的工业化是在生产资料的生产比消费品的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作用的基础上实现的”时,毛泽东说:这段话说得对。资本主义长期着重发展轻工业。我们把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公式具体化为: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实行几个同时并举;每一个并举中间,又有主导的方面。

教科书说“列宁就强调过,在技术和经济方面赶上并超过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俄国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并引述列宁所说的“或是灭亡,或是开足马力奋勇前进”。毛泽东批注:“我们现在就是要这样干。”

在读到教科书说“苏维埃政权初期,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权和从过去继承下来的落后的技术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矛盾”时,毛泽东说:同外国来比,政权是先进的,经济是落后的,我国现在也有这种矛盾。但这种矛盾,不是国内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在读到教科书说“苏联在极短的历史时期内建立重工业,就要求苏联人民在初期忍受一定的牺牲”时,毛泽东说:我国人民现在还要像苏联那个时候一样,忍受一点牺牲,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使农业、轻工业、重工业都同时高速度地向前发展,我们就可以保证在迅速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适当改善人民的生活。苏联和我们的经验都证明,农业不发展,轻工业不发展,对重工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在读到教科书说“彻底采用经济核算,彻底运用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把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同社会生产的利益结合起来”时,毛泽东说:“彻底”两字,带来个人主义危险。这本书在不少地方只讲个人消费,不讲社会的消费,不讲公共的文化福利事业。

这是一种片面性。我们农村中的房屋还很不像样子,要有步骤地改变农村的居住条件。我国居民房屋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应该用集体的社会力量来搞。不应该靠个人力量。社会主义社会如果不搞社会集体事业,还成什么社会主义!有人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注意物质刺激”,这种说法简直是不像样子!

在读到教科书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依据了经济发展规律,并善于利用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时,毛泽东说:计划是意识形态。意识是实际的反映,又对实际起反作用。
过去我们计划规定沿海省份不建设新的工业,一九五七年以前没有进行什么新建设,整整耽误了七年的时间。一九五八年以后,才开始在这些省份进行大的建设,两年中得到很快的发展。这就说明,像计划这类意识形态的东西,对经济的发展和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快慢,有着多么大的作用。

他还说:都是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实行不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权,哪些企业由谁去管,这些都是有关建设的重大问题。中央不能只靠自己的积极性,还必须同时依靠地方的积极性。中央和地方都要注意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去年有些基本建设单位实行了投资包干制,就大大发挥了这些单位的积极性。

在读到教科书说“工业化的速度对于苏联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时,毛泽东说:现在我国工业化速度也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原来的工业越落后,速度问题也越尖锐,不但国与国之间比较起来是这样,就是一个国家内部,这个地区和那个地区比较起来也是这样。

例如,我国的东北和上海,因为那里的基础比较好,国家对这些地区的投资增加相对地慢一些。而另外一些原有工业基础薄弱而又迫切需要发展的地区,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投资增加得很快。

上海解放十年一共投资22亿元,其中包括资本家投资2亿多元。它原有工人50多万人,除了调出几十万工人外,现在全市有工人一百多万人,只比过去增加一倍。这同一些职工大量增加的新城市比较,就可以明显地看到工业基础差的地方速度问题更加尖锐。

书上这段话只讲了政治环境要求高速度,没有讲到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许可高速度。这是一种片面性。如果只有高速度的需要而没有可能,那怎么能做到高速度呢?

在读到教科书说发展重工业“是消灭这些国家失业和农业人口过剩的必要前提”时,毛泽东说: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人口会减少。如果让减少下来的农业人口,都拥到城市里来,使城市人口过分膨胀,那就不好。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注意这个问题。要防止这一点,就要使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样,或者还好一些。

有了公社,这个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每个公社将来都要有经济中心,要按照统一计划,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公社要有高等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高级知识分子。做到了这一些,农村的人口就不会再向城市盲目流动,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农村人口过剩的问题。斯大林对农民总是不放心,把农民卡得死死的,用拖拉机站来控制农民,结果吃了亏。

在读到教科书说“利用各种形式的工资制,反对平均主义”时,毛泽东说:反对平均主义,是正确的;反过头了,会发生个人主义。过分悬殊也是不对的。我们的提法是既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过分悬殊。

在读到教科书说“过去中欧和东南欧落后的农业国,现在已成为拥有以最新技术装备起来的大工业的工农业国”时,毛泽东说:长时期内,我们这个国家应该叫做工农业国。即使钢有了一亿多吨,也还是这样。如果按人口平均的产量超过英国,那末我们的钢产量最少需要三亿五千万吨以上。

在读到教科书讲中国工业化的政策的一些段落时,毛泽东说:这里没有正确反映我们的洋土并举、大中小并举的思想。因为我们实行这样的方针,不只是由于技术落后,人口众多,要求增加就业。

我们在大型企业的主导下,大量地发展中小型企业,在洋法生产的主导下,普遍地采用土法生产,主要是为了高速度。资本主义各国,苏联,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我国也要这样。

在读到教科书说社会主义工业为农业创造了各种生产工具,而小农经济却没有日益扩大的国内市场来销售各种现代化的复杂农业机械时,毛泽东说:关于工农业的关系问题,要说工业向农业要求扩大市场,也要说农业向工业要求增加各种工业品的供应。要保证农民得到更多的工业品,保证农民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在读到教科书说“列宁指出,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趋势不同,农民所固有的是商品资本主义趋势,因为简单商品经济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时,毛泽东说:“农民所固有的是商品资本主义趋势”,不能说是所有的农民,而应该说农民不可避免地要向两极分化。

在读第二十一章时,毛泽东还讲了这样一段话:我很担心我们的干部子弟,他们没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

毛主席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总还有先进的人和落后的人。有对集体事业忠心耿耿、勤勤恳恳、朝气蓬勃的人,有为名为利、为私为己、暮气沉沉的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都会有一部分人乐于保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农村中的富裕中农在许多问题上都有他们自己的观点,他们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并且,其中有一部分人对这种变化进行抵抗。广东在农村中同富裕中农展开“八字宪法”的辩论就是证明。

猜你想看

毛选一毛选二诗词选

毛选三毛选四毛选五诗词全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