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第二十七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劳动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

毛选学社 2023-07-10
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批注与谈话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一九六○年二月)

背景毛泽东同志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系列批注与谈话,被称为“社会主义时期的《资本论》”。
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同志以教科书原文为根据,通过一系列谈话和评论,真正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指导意义相当巨大。

读第二十七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劳动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

在读完前六段后,毛泽东说:社会主义社会要有“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精神鼓励”拿老子的话来说,就是要“尚贤”,但“尚”得过头了,也像“物质鼓励”过头了一样,会变成个人主义。

说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地位只决定于劳动和个人的能力,这个提法不妥。聪明人往往出于地位低、被人看不起、受过侮辱的人中,社会主义社会中也不例外。

旧社会的规律:被压迫者文化低,但是聪明些;压迫者文化高,但总是愚蠢些。在社会主义社会的高薪阶层也有些危险,他们的文化知识多些,但是同那低薪阶层比较起来,要愚蠢些,我们的干部子弟就不如非干部子弟。

有很多创造发明都是在小厂里头出来的,大厂设备好、技术新,因此往往架子大,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他们的创造往往不如小厂多。最近常州有一个纺织厂创造了一个提高织布机效力的技术装置,有助于使纺纱、织布、印染得到能力平衡,这个新技术不在上海、天津创造出来,而在常州这样的小地方创造出来。

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是因为开除“官籍”、“下放劳动”,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知识都是经过困难、经过挫折得来的。

人这种动物有一种毛病,就是看不起别人。只看见自己的长处,看不见别人的长处;有了点成就的人,看不起还没有成就的人。大国富国看不起小国穷国。西方国家历来看不起俄国。

中国现在还处在被人看不起的地位,这是有理由的,因为我们还不行。这么大的国家,只有这么一点钢,人民生活水平这么低,有这么多文盲。人家看不起我们,对我们有好处,逼着我们努力,逼着我们进步。

教科书上说,物质刺激“使生产增加”。但是物质刺激不一定每年都增加。人不一定天天、月月、年年都要靠物质刺激,人们一样要干,而且还干得很好。教科书把物质刺激片面化、绝对化,不把提高觉悟放在重要地位,这是很大的原则性错误。拿八级工资制来说,他们不能解释同一级工资中间,为什么人们的劳动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在读到教科书说“一个工作者如果具有高度技术或更为勤勉和积极主动,他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在同样的条件下创造出较多的产品”时,毛泽东说:工作者是否更为勤勉、积极、主动,决定于政治觉悟的高低。有的人文化技术水平高,可是不勤勉,不积极主动;另外一些人文化技术水平虽然低些,可是更为勤勉,积极主动。原因就是前一部分人觉悟低些,后一部分人觉悟高些。

教科书说:“在社会主义阶段,使工作者从个人的物质利益上关心劳动结果是刺激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利用每个工作者从物质利益上对劳动结果的关心是社会主义经营的根本方法之一。”读到这里,毛泽东说:“决定因素之一”、“根本方法之一”,这个提法可以赞成。但是当做决定性动力,就不对了。

要保证人们吃饱饭,然后人们才能继续生产。没有这一条是不行的。物质利益是一个重要原则,但总不是唯一的原则,总还有另外的原则,教科书中不也是常说“精神鼓励”原则吗?

同时,物质利益也不能单讲个人利益、暂时利益、局部利益,还应当讲集体利益、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应当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他们现在强调的是个人、暂时、局部的利益,不强调集体、长远和全局的利益。

在教科书引述列宁所说的“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处,毛泽东批注:“对。”

在读完教科书这一段后,毛泽东说:苏联的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现在还没有超过美国,我们则差得更远。人口虽多,但是劳动生产率远远比不上人家,还要继续紧张地努力若干年,分几个阶段,把我们的国家搞强大起来,使我们的人民进步起来。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多少是个因素。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发展最快,有六千多万人就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读到教科书说“机器和生产过程的经常的技术革新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无穷的泉源”时,毛泽东说:资本主义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靠技术进步。社会主义提高劳动生产率靠技术加政治。我国资本主义虽然不发达,但是也有几十年的历史,形成了像上海、辽宁、天津、重庆这样的工业基地。这些地方在出技术、出工人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在读到教科书说“合理的分配和使用社会劳动资源,经常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可以保证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大大提高”时,毛泽东说: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后两者都是精神作用。

教科书说:“苏联过去按照部门原则组织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结果使各部门所属企业的专业化和协作化的发展受到限制......按照地区原则改组了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以后,就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社会分工以节约劳动和加速生产发展。”读到这里,毛泽东说:一切企业专门由条条来管,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我们现在中央直属的企业只占百分之二十,其他的都归各级地方管,就避免了这种片面性。我们的教育也由中央和地方分管,现在的问题是,地方管的高等学校太少,科系不完全。以后要举办一些完全由地行分配学生的高等学校,开始可以成立这样的班或系。

毛泽东还说:李斯的《谏逐客书》,有很大的说服力。那时候各国内部的关系,看起来是领主和农奴的关系,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战车、武士,一个国家统一的程度,还不如达赖时的西藏,因为西藏的武装还是统一的。为了搞经济学,要参考一下古代人怎样搞学问。像《史记》这样的文章和后来人对它的注释,都很严格、准确。裴松之注《三国志》,收集了很多的资料。

在读到教科书说“由于剥削的消灭,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根本改变了。......由此就产生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旨在不断改进生产的创造性的合作”这一段时,毛泽东说:这段的最后一句话讲得好。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做工作。我们的经验,如果干部不放下架子,不同工人打成一片,工人就往往不把工厂看成自己的,而看成干部的。

干部的老爷态度使工人不愿意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而且破坏劳动纪律的往往首先是那些老爷们。不能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用做工作,就自然会出现劳动者和企业领导人员的创造性合作。

教科书说:“社会主义生产服从于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物质福利的目的,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进生产的取之不尽的泉源。”毛泽东批注:“好,社会主义生产服从于需要。”

在读到教科书说“劳动者由于工作中的成就,不仅得到物质奖励,而且得到勋章和奖章,由于杰出的革新活动,更得到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列宁奖金”时,毛泽东说:这里说的“得到勋章和奖章”、“劳动英雄的称号”等等,也就是“尚贤”。到了共产主义以后,“尚贤”恐怕也还要继续下去。产品按需分配了,物质刺激也还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先进和落后这两部分人,在任何时期都是存在的。分别这两部分人,就是一个“尚贤”的问题。“社会主义竞赛”这一节,一般写得不错。引用的斯大林的话也好。斯大林讲了先进者给予落后者以帮助,求得普遍的提高。

普遍提高之后,仍然有先进和落后的矛盾,又要求进一步的普遍提高。这一节的缺点是没有讲政治。他们还有这样的意思,竞赛所以能成为最大的动力,还靠物质刺激这一条。他们老是提物质刺激,原因是政治太弱。我们要教育人民,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集体,为了后代,为了社会前途,而努力奋斗。要使人民有这样的觉悟。

历史上许多资产阶级革命家英勇牺牲,他们也不是为个人的眼前利益,而是为他们这个阶级的利益,为这个阶级的后代的利益。


猜你想看

毛选一毛选二诗词选

毛选三毛选四毛选五诗词全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