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社会科学 》2021年总目录

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 2024-06-27


特稿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逻辑基点

马梦菲(2021.3)


论不同的文明类型及其哲学定向

吴晓明(2021.5)

 

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


滴涓成河,聚沙成塔

——在大科学时代中审视微积分哲学

林  群(2021.1)


中国经济问题的跨学科研究

汪同三(2021.1)


横向因果与纵向因果

——计算社会科学的范式探讨

梁玉成  贾小双(2021.1)


哲学与交叉学科研究的问题

陈嘉明(2021.1)

 

特别策划


系统论视角下的“十四五”环境治理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

王  茹(2021.1)


保障适度:“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标

任丽新(2021.1)

 

学术评论


从在场整合到虚拟整合

——兼论网络社会中的个体行动与集体意识

张兆曙(2021.1)


诠释学的两种取向与哲学史的两种研究方式

宋宽锋(2021.1)


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五种旨趣

李承贵(2021.1)


共享理念的合理边界

吴忠民(2021.2)


道德幸福 何种幸福

李建华(2021.2)


社交媒体与意识形态传播的疏离与调适

张爱军  王  洋(2021.2)


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的历史生成逻辑

邹广文  沈丹丹(2021.3)


复杂社会,我们应树立何种风险观?

——基于城市哲学与文明批评史的视角

陈  忠    赵聪(2021.3)


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

——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的多维思考

余东华 (2021.4)


技术化时代的拒绝主体困境及其超越

孙恩慧  王伯鲁(2021.4)


都市规划的意识形态性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意蕴

——以列斐伏尔为中心的考察

林  密 杨丽京(2021.4)


思想的前提批判:“做哲学”的一种路径选择

孙正聿(2021.5)


伦理道德发展的战略自觉

樊  浩(2021.5)


论“除魅-赋魅”的文化悖论

单世联(2021.5)


儒家承认伦理及其社会正义的转出

肖  祥 (2021.6)


斗争与发展及其关系的哲学审视

王  丹  邱耕田(2021.6)


西方哲学研究


意识的“自我检验”

——作为内在批判的解释

Klaus Vieweg  蒋明磊(2021.1)


实体的力量与深渊

——黑格尔对斯宾诺莎哲学的两个论断

薛  刚(2021.1)


两种“自然”的严峻张力

——霍布斯自然法学说的内在悖论

刘清平(2021.3)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三题

袁  鑫   阎孟伟(2021.4)


柏拉图为什么没有形成一种实践哲学?

——以《高尔吉亚篇》与《斐德罗篇》的修辞批评为视角

覃万历(2021.4)


图型与时间

——在康德与海德格尔之间

尚  杰(2021.6)


论Faktixität及其译名问题:以海德格尔为参照 

刘明峰

 

马克思哲学当代阐释


从“社会事实”到“社会存在”

——基于《资本论》价值形式批判的尝试性分析

孙  亮(2021.2)


论马克思感性观的四个维度

李春敏(2021.2)


被想象的“政治”与被革命化的“社会”

——当代视域下对《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再阐释

夏  莹  邢  冰(2021.3)


时代图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路径

——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李潇潇(2021.3)


马克思的社会哲学及其总体批判向度

温  权(2021.4)


论马克思哲学的现象学意味

——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

何中华(2021.5)


黑格尔的否定概念与马克思的否定概念

——从精神现象学到实践哲学  

何  萍(2021.5)


毛泽东为何要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个探讨性的解析

王南湜(2021.5)

 

中国现代哲学家研究


高清海“类哲学”对辩证法“自否定”原则的当代推进

叔贵峰  周帅辰(2021.2)


类哲学:面向未来的人性逻辑

贾云飞(2021.2)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休谟与分析性行动哲学的诞生

——从“因果解释”视角看

应  奇  徐东舜(2021.2)


韦伯对儒学的反思及其影响

郑  飞(2021.2)


阴阳哲学与情感主义

——斯洛特阴阳哲学平议

李景林  扈继增(2021.2)

 

政治哲学研究


在“异质性”中寻求“共同生活”之道

——当代政治哲学重大的现代性课题

贺  来(2021.5)


人的尊严与人的发展

陈新夏(2021.5)


道德本体及其他

杨国荣(2021.5)


两种实践概念

姚大志(2021.6)


弥合撕裂的存在

——论梅洛-庞蒂《人道主义与恐怖》的理论立场

莫伟民(2021.6)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治理绩效、国家合法性外部化与全球化进路

杨雪冬  杨靖旼(2021.1)


后疫情时代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内在张力及有效衔接

臧雷振  刘  彦(2021.1)


系统视角下协商与决策衔接机制研究

——以微型公共领域为中心

谈火生  周洁玲(2021.1)


城市社区治理的制度演进、实践困境及破解之道

——“十四五”时期城市社区治理的重点任务

陈秀红(2021.2)


“十四五”时期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王晓莉(2021.2)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模式的内在属性

汪仲启(2021.2)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未知风险的“预防型”权变决策模式研究

常  健  付丽媛(2021.3)


从领导能力到政治体制能力:中央党政关系演化的经验与解释

汪仕凯  冯雅静(2021.4)


再论地方政府的政策变通执行:意义结构、组织逻辑与行动策略

张  翔  陈  婧(2021.4)


“共生共在”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

刘琼莲(2021.4)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超然“物”外: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与身份政治的疗救

谭安奎(2021.3)


程序正义与形式正义之辨

——以罗尔斯《正义论》为中心的考察

李  石  杨刚(2021.3)


孝忠一体与家国同构

——从丁忧看传统中国的政治形态

俞可平(2021.5)


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研究


困于身份的政治:西方政治极化问题的文化探源

林  红(2021.6)


去制度化与再制度化:自媒体时代中国政治传播的发展路径

于淑婧 (2021.6)


后疫情时代中国特色舆情研究走向

毕宏音 (2021.6)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秦汉群学制度化的研究主题、客观原则和叙事方式

刘少杰(2021.5)


涂尔干的“道德科学”:社会学本体还是分支社会学?

谢立中(2021.5)


不确定性: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

——兼及建构“不确定社会学”的初步思考

文  军  刘雨航  (2021.6)


理论经济学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生成与新境界

申唯正(2021.1)


基于不确定性的经济体制演进逻辑

——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

乔榛(2021.1)


关于交易成本分析范式的若干反思

张凤林(2021.3)


理性预期与均衡: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比较及其启示

张玉喜(2021.4)

 

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


作为增长引擎的城市及其空间演化

——地方政府规划和管理的经验及未来改革的方向

向宽虎  江燕燕  陆  铭(2021.2)


提升我国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承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研究

孙久文  易淑昶  傅  娟(2021.2)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研究


数字经济下的国际贸易:理论反思与展望

张  宇   蒋殿春(2021.3)


要素分工、制度型开放和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戴  翔(2021.3)


现代化视阈下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层启示

黄相怀(2021.3)

 

中国经济问题研究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群发与农业安全

张  露  罗必良(2021.4)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了城乡结构转化?

高  帆(2021.5)


论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的转变

蔡继明  刘梦醒(2021.5)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次序与改革取向

张  杰  毕  钰  (2021.6)


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形成竞争新优势 

剧锦文  (2021.6)


数字经济视域下的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王国成  (2021.6)

 

全球治理与区域经济研究


中美贸易摩擦的动因、趋势和影响分析

郭克莎  李  琍(2021.5)

 

文艺理论研究


症候阅读:从哲学研究到文学批评

汪正龙(2021.1)


人工智能电影与创生反思

王坤宇(2021.3)


科幻的争议:赞许性赋能和“误导性”批评

——以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养老讨论为例

程  林(2021.3)


社会性: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另一维度

杨  玲(2021.3)


论审美意象创构中意与象的关系

朱志荣(2021.4)


“心为主,技为从”与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精神营构

陈  剑  谭好哲(2021.4)


政治无意识:理论构成与阐释实践

杨建刚(2021.4)


文学是“人学”也是“物学”

——物叙事与意义世界的形成

傅修延(2021.5)


西方自然美学当代转型的内在逻辑

——兼论自然美学、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区别

程相占(2021.5)


被忽略的王国维

——对中国美育首倡者的考辨

姚文放  (2021.6)


强制阐释与比较文学阐释学

曹顺庆  翟  鹿 (2021.6)


“后理论”语境下的中国文论话语建设

生安锋 刘丽慧  (2021.6)


当代中国文艺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传媒史料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黄发有(2021.1)


“反思”的逆向与“根”的再造

——李锐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

房  伟(2021.1)

 

百年中国文艺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批判的理论和方法

金宏宇(2021.2)


革命的“断裂”与茅盾的“矛盾”言说

——茅盾长篇小说《虹》之未完成探因

陈思广  任思雨(2021.2)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孔子“乐教”新论

王齐洲(2021.2)


禅宗语录之田歌秧歌略论

李小荣(2021.3)


文化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陈望衡  张  文 (2021.6)


新科技与当代艺术危机

刘永谋  (2021.6)

 

探索与争鸣


作为区域的“华北”:概念渊源及流变

——兼析明清社会经济史视野下的“华北”

仲伟民   王正华(2021.1)

 

思想史研究


春夏与三时:帛书《黄帝四经》“先德后刑”考辨

徐  莹(2021.1)


宋学的多元思想与地域学统

朱汉民(2021.1)


“群”观念与严复的现代国家想象

吴  攀(2021.2)


“势生理,理生道”:《康子内外篇》的学术立场与政治态度

段  炼(2021.2)


筑基础与造势力:五四前后“梁启超系”文化运动的政治面向

周月峰(2021.3)


现代秩序是“自然的”吗?

——休谟思想的另一面

程  农(2021.3)


“治道关系”研究基本范式之反思

——兼论清代政治文化探索的新方向

孟  尧  杨念群(2021.4)


郑观应变法思想的演进路径及逻辑架构

胡其柱  (2021.6)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


吕思勉的中国政治变迁论

——以《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为中心

王  锐 (2021.2)


历史编纂中的表现主义和非表现主义

尤尼-马蒂·库卡宁  张  涛(2021.4)


历史书写的美德

安顿·弗洛伊曼   顾晓伟(2021.4)


走向特殊规律:范文澜关于“汉民族形成”的思考

罗志田(2021.5)

 

启蒙·实践·改革

——刘泽华史学研究的三个关键词

郭震旦  (2021.6)


论历史编纂的可能性

斯蒂芬·布尔特  张骏(2021.6)

 

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

——两种社会变革模式的重叠与交织

聂敏里(2021.3)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现代科技转型的若干问题

刘大椿(2021.4)


清末民初科研院所在中国的移植与本土化成长

雷环捷(2021.4)


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的科技观及其影响

周伟驰(2021.4)

 

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


无从归聚:清末民初知识人的社会形象

杨国强(2021.5)


“学归于一”:近代中国学科知识成长的意义

章  清(2021.5)

END

------------------------------------------------------------------------------------------------------------------------------------

天津社会科学       投稿邮箱:tjshkx@126.com
 


本刊启事
本刊发表的署名文章均为作者研究成果,文责自负,不代表编辑部意见。本刊对来稿有编辑修改权,如不同意修改请特别声明。本刊已入编“中国知网”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都将进入以上电子出版物,本刊所付稿酬已包含电子出版物及网上服务的报酬,不另计酬,凡有不同意者请特别声明。本刊严禁一稿两投,来稿一般不退,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通知的,作者可自行处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