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古典音乐欣赏》| 欣赏期08-1:《告别交响曲》(1)
欣赏期
是一组脍炙人口的名曲欣赏,无论为孩子选择何种音乐,耳朵与心是很重要的,耳朵仔细的听不同的声音,并引导心来感受不同的变化,继而让想象力飞扬其中,方才进入欣赏的领域,让您与孩子可共赏才是家长的课题。或许刚开始不容易,听音乐时试着把心打开,让音乐带着感觉遨游,想象力自然飞翔其中,相信您与孩子会更沉醉于音乐多彩缤纷的世界中。
由主观到客观的意向思考:由具体至抽象的欣赏层次,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极佳训练。
Symphony No.45 in f sharp minor
(Farewell)
《告别交响曲》(1)
Philharmonic Orchestra South Germany
音乐故事
“告别”的意思小朋友们懂吗?你们体会过告别的心情吗?海顿被人们称作“交响曲之父”,他和他的乐队终年在世界各国演出,而乐队的音乐家们很久没回过家了,他们向海顿提出要回家探望家属的愿望,可是埃斯特哈奇亲王正兴致勃勃地筹备着再举行10次盛大的演出呢!海顿体谅乐师们的辛劳,可又不能直接向亲王提出要求,于是就写了这首《告别》的曲子。这首曲子最特别的就是他的演奏方法,各种乐器依次停止演奏,演奏者吹灭各自的蜡烛离开房间,最后只剩两把小提琴。亲王终于体会出海顿和乐师们的心情,批准了他们的请假。小朋友,你们听到这里正有人在告别吗?
第一乐章:音乐一开始就是全乐章的基本主题,它给人一种慌乱不安的感觉。记住它,待会儿它会出现很多次的。
海顿创作的升f小调《告别交响曲》作于1772年。这首交响曲以其悲壮感人的特点而有别于他在同一时期创作的其他作品,在作曲家的交响曲创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终乐章表达了埃斯特哈奇亲王的音乐家们想请假探望家属的愿望。各乐器依次停止演奏,演奏者吹灭各自的烛火离开房间。最后只剩两把小提琴
2欣赏提示第一乐章,奏鸣曲式。这个乐章和第四乐章都充满了悲怆的戏剧性情绪。一开头就出现了乐章的基本主题,强有力的小提琴齐奏和飞驰的速度给人一种慌乱不安的感觉,大提琴在低音区用八分音符衬托着紧张的气氛。第二主题是这个基本主题在新调上的再现。这个主题的呈示汇成了不可遏制的急流,使音乐的进行越来越激烈。这与发展部中出现的歌唱性的新主题形成了对比。新主题像是在悲叹和恳求,之后的再现部又回到了急速的快板式主题。这个乐章的调性布局在当时算得上十分前卫——运用了三度关系的移调。
1. 海顿是哪国人?你还知道这个国家的其他音乐家吗?他们分别是谁?代表作有什么?请你拼写出海顿的原文名,抄写十遍,并说出他的生、卒年。
提示:别忘了前面同类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2. 海顿和哪两位音乐家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者?根据你自己的感受,说说他们三个人的音乐有何相同与不同点?
提示:后一问较难,但对孩子只要求有所认知就够了。
3. 你能跟着第一乐章的音乐进行“指挥”吗?邀请你的家人观看好吗?
提示:自由的“指挥”能力应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这对提高聆听音乐的质量以及全方位有意识地感知音乐有极大好处,尤其有利于节拍的掌握。
音乐欣赏拓展
▲海顿《升f小调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第一乐章
▲《音乐之声》So_long_farewell
▲海顿升f小调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 Hob.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