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自我”与庄子的物我观
编者案:此文摘自马鹏翔的《“生态自我”与庄子的物我观》
刊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生态文明建设】板块
(仅供学习分享使用)
摘要
“生态自我”是深层生态学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其“自我实现”理论得以确立的基础。
“生态自我”的概念与东方的物我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企图突破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将自我的意义从个体扩大到生态。
而庄子哲学中的物我观体现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与“生态自我”的理念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可以丰富和深化深层生态学的哲学基础。
在当今盛行的各种生态思想中,深层生态学 (Deep Ecology,亦译为深生态学)是其中比较激进而又有较大影响的一个流派。
1972年,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ArneNaess)提出了“深层生态学”的概念,用以批判主流环境保护主义的“浅层生态学”。
在奈斯看来,“浅层生态学”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关注的是人类的利益,主张在不削弱人类利益的前提下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奈斯认为当前的环境危机有其深层的哲学根源,就是西方从近代以来盛行的以主客二分、主客对立为特征的人类中心主义,只有从哲学世界观上发生一场重大的转变,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深刻认识到自然万物都有其内在价值,树立生态中心主义的世界观,生态危机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其后奈斯又和美国生态学家塞申斯(G.Session) 联合提出了深层生态学的八条原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深层生态学经由奈斯、塞申斯、德 沃尔(B.Devall)、福克斯(W.Fox)等人的不懈努力,如今已经成为影响广泛的全球运动,成为许多绿色运动团体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深层生态学的思想渊源极为复杂,塞申斯和德沃尔在《深层生态学》一书中,将深层生态学的思想来源概括为:
永恒哲学,田园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生态科学与“新物理学”,某些基督教思想,女性主义,东方哲学(尤其是道家和佛教),原著民的哲学,以及海德格尔、施耐德、杰弗斯、缪尔和布劳尔等人的思想[1]。
总的来说,深层生态学是融合了东西方的许多文化资源而建构起来的一个理论体系。
四月万物大会:像山一样思考,和万物连结,与众生相会(4月8日截止)
一、生态自我与自我实现理论
深层生态学最独特的理论贡献是它的“自我实现”理论,这一理论同时也是深层生态学的最高原则和终极目标,它同样也是东西方文化资源 交融的产物。
一方面,该理论深受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创立的“自我实现”理论的影响。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是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也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 精神境界,在这一过程中,人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完成了对自我的超越并最终达到类似宗教情绪的高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有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整合(统一、完整、浑 然一体)的自我感觉。……当他更加纯粹地独自成为他自己时,他就更能与世界、与以前非我的东西融合,
例如,挚爱者双方更加亲密地融为一体,而不再是两个人;‘我—你’一元关系更具可能性;创造者与他的产品合二为一;母亲与她的孩子合为一体;艺术观赏者化为音乐、绘画、舞蹈,而音乐、绘画、舞蹈,也就变成了他;天文学家‘飞离地 球’,融入日月星辰,而不是透过望远镜孔从这个地狱望到那个地狱。
深层生态学的“自我实现”理论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马斯洛的理论在生态学意义上的表达。
另一方面,深层生态学的 “自我实现”理论也深受东方思想如道家、佛教以及甘地等人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马斯洛所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同样深受道家和禅宗等东方 思想的影响。
无论马斯洛还是深层生态学家,都需要借助东方的智慧来摆脱西方传统思想中狭隘的“自我”观念以及机械论自然观的影响。
近代西方哲学的自我观是建立在笛卡尔二元论的基础之上的,它强调主客体的分离和对立,把自我看做可以脱离客体存在的主体,自我就是实体自我,是一个特定的、单个的人。
这种自我观一方面肯定了人的价值、主体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个体主义的倾向,把自私的冲动视为自我的核心。
尤其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中,往往把自然视为没有内在价值的、可供征服和掠夺的对象,所有自然物的价值都以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为标准,这就必然导致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
深层生态学的自我观与此恰恰相反,它努力寻求的是超越这种狭隘自我的大自我观。
“生态自我”就是深层生态学家们所努力寻求和建构的自我观,它首先被阿伦·奈斯提出并为大多数深层生态学家所接受并深入探讨。
奈斯认为成熟的“自我”观念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 阶段是“本我”(ego);
第二个阶段是社会的自我;
第三个阶段是形而上的自我。
奈斯将形而上的自我称为“生态自我”,为了将“社会的自我”与“形而上的自我”相区别,将前者小写(self)而将后者大写 (Self)。认为自我成熟的过程就是自我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的过程,是不断扩大自我认同对象的范 围的过程,到了“生态自我”的阶段,自我的意义便从个体扩大到生态,自然成为自我的一部分。这就是深层生态学所追求的自我实现。
正如阿伦·奈 斯所言:“我不在任何狭隘的、个体意义上使用‘自我实现’表述,而要给它一个扩展了的含义。
这是一种建立在内容更为广泛的大写‘自我’(Self)与狭义的本我主义的自我相区别的基础上的‘自我实现’,在某些东方的‘自我’传统中它已经被认识到 了。
这种‘大我’包含了地球上连同他们个体自身的所有生命形式。若用五个词来表达这一最高标准,我将用‘最大化的(长远的、普遍的)自我实现’!
另一种更通俗的表述就是‘活着,让别的(指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形式)也活着’。如果因担心不可避免的误解不得不放弃这一术语,我会用术语 ‘普遍的共生’来代替。当然,‘最大化的自我实现’可能被误解为为了集体而消除个性。”
“生态自我”的实现需要自我认同的不断扩展才最终得以完成,在阿伦·奈斯看来,“认同” 思想是深层生态学立论的基础。尽管深层生态学与现代生态科学、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关系, 但“生态自我”最终不是依靠理性而是依靠直觉体验实现的。
阿伦·奈斯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来说明:“40年前,我遇见一个非人类生物。当时,我正用一台老式的显微镜,观察两滴化学物质相遇的奇妙瞬间。一只跳蚤从桌边行走的老鼠身上蹦下,这只可怜的昆虫一下跳进了酸性物质的中间。救它是不可能的了。就这样,几分钟后跳蚤终于死了。
整个过程表现得很可怕。自然地,我体会到了一种痛苦的怜悯和共情。但是共情并非根本,根本的是认同的过程。‘我在跳蚤身上看到了自己’。
如果我与跳蚤疏离,不用心观察也不把它类比为自己,那段死亡的挣扎将给我截然不同的感受。因此,对人类而言有了共情和团结一致, 就一定会有认同存在。”[4]
奈斯在这里所要表达的就是一种情感共鸣的体验,或者说是对跳蚤的认同,这种认同不仅仅是一种恻隐之心,而是进一步消除自我与非我疏离感。
奈斯认为,在自我认同的不断扩展过程中,我们不仅会认识到自然物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它们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将自我认同超越整个人类而达到一种包括非人类世界的整体认同,才会将自然作为自我的延伸部分,将对自然的破坏感知为对自我的破坏。
很显然,深层生态学的“生态自我”更类似于东方思维中“万物一体”、“万物有灵”的观念,而非来自近代西方的思想传统。
塞申斯和德沃尔在《深层生态学》一书的绪言中就宣称:“我们相信,我们也许并不需要某种新的哲学,而是要重新唤醒那些非常古老的哲学,重新唤醒我们对地球的智慧的理解。”[1]
实际上, 阿伦·奈斯所提出的“生态自我”的概念就是直接来自曾经以“非暴力抵抗运动”来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甘地的启迪。
奈斯说:“如果甘地说的自我是本我,那为什么要为穷人工作?对他来说,那是一种能够实现的最高的、普遍的自我。相反地,似乎他试图通过‘无私的行动’达到自我实现;也就是通过减少对狭隘自我或本我的支配达到自我实现。
每一生物通过不断扩大而亲密相连,伴随着这种亲密,就产生了‘认同’的能力,并且作为一种自然结果,也就产生了非暴力的做法。无需道德,就如同我们无需道德来让我们呼吸一样。
相反我们有必要培养我们的洞察力:‘获得非暴力能力技巧的最根本基础是相信所有生命的自然统一性。’”[4] 同时道家思想也对深层生态学家有着深刻的影响。
科学家弗·卡普拉指出:“深层生态学的哲学和宗教结构不是什么全新的东西,在整部人类史中已多次提出过。在伟大的宗教传统中,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和最美妙的生态智慧的一种表达。”[5]美国的环境哲学家科利考特更是将道家思想称为“传统的东亚深层生态学”[6] 。
二、庄子的物我观
需要注意的是,深层生态学家们所关注的道家思想主要是指《老子》,对另外一本重要的道家著作《庄子》却关注不够。这主要是因为在西方世界,《庄子》的传播远不如《老子》的传播广、影响大。
实际上,《庄子》的思想不但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而且在许多方面都扩展和深化了老子的思想。《庄子》一书中的物我观要远比《老子》丰 富,并且更加切合深层生态学所提出的“生态自我”理念,也更加值得深层生态学家们关注和汲取。
庄子的物我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万物齐一的思想
在庄子看来,自然万物都是由气所构成,气是弥漫宇宙的普遍的存在,气聚则为物,气散则复归于天地,人也不例外。
从构成来看,不但是人,而且所有生物以及草木土石,都是由气构成的。不但如此,万物的聚散生死,也都是道的体现。万物自然各不相同,
但从 “道”和“气”来看,万物并无贵贱之分,又都是相同的。深层生态学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强调生物的平等性,强调生物圈中的一切存在物都有生存、 繁衍和充分体现个体自身以及实现自我的权利, 但对这种平等性的基础却缺乏详细地阐述,因此经常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
但在庄子看来,如果从道和气的层次来看待万物,那么万物齐一、物无贵贱就没什么难以理解的了。
万物之所以有贵贱之分,无非是有了“此”与 “彼”的区别。庄子怀疑人就掌握了判断贵贱、是非的标准,而是从万物的角度看,各有其标准。
正因为庄子只将人视为万物中的一员,并不认为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才提出了这样引人深思的质疑。既然否定了人掌握价值判断的标准,那么也就实际上肯定了万物各具自己的内在价值。
(二)物化思想
为了打破物我的界限,庄子提出了物化思想,认为万物之间是流转变化的,批判了人类的骄傲和僭越,这是比认同更为超越的思想。著名的 “庄周梦蝶”的故事就是体现了这种思想。
这不仅是庄子浪漫的诗情、洒脱的情怀,也正体现了庄子万物流转的深刻思想。在庄子看来,天地就是一个铸造万物的大熔炉,可以铸造出人,也可以铸造出物,其间并无根本的区别。因此,成为人不必可喜,成为物不必可悲,因为成为人就觉得高出万物之上,那就是天地间的不祥之人。庄子的物化思想是对人类中心主义者的辛辣讽刺,对深层生态学而言,无疑具有极为可贵的价值。
(三)庄子的理想社会
庄子憧憬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比老子的“小国寡民”更接近于原始的、朴素的自然状态。庄子说:
在另外一处,庄子对他的理想社会是这样描述的:
庄子的理想社会中,人是淳朴善良的,能与万物和谐相处,万物能按自然的本性生长发育,而不是人戕害、掠夺的对象。人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物我之间不可分别也不必分别,这是美好的,当然也仅仅是理想的。深层生态学也经常被批评者视为对荒野的不切实际的迷恋,但这种对人与自然合一的理想追求确实击中了现代文明对自然的过分干预和破坏。
以上论述了深层生态学的“生态自我”的内涵以及理论渊源,并与庄子的物我观进行了比较。尽管庄子思想作为前现代思想,并不会像深层生态学那样有明确的生态意识,但庄子思想中确实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对此的深入研究可以深化深层生态观的思想基础,从而丰富深层生态学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DEVALLB, SESSIONSG . Deep Ecology [M] . Saltlake City: Gibbs, M . Smith, Inc,1985.
[2] [美]马斯洛 . 自我实现的人 [M] . 许金声, 等,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257-258.
[3] NAESSA . The Deep Ecological Movement: Some Philosophical Aspects [C] // SESSIONSG . Deep Ecology for 21st Centurey . Berkeley: Shambhala Publications Inc, 1998:64-65.
[4]NAESSA .Selfrealization: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being in the world [C]//DRENGSONA & DEVALLB . Ecology of Wisdom. Berkey, CA: Counter-point, 2008.
[5] [美] 卡普拉,转折点:科学、社会、文化[M]. 冯禹,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310.
[6] CALLICOTTJB . Eath's Insights [M]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4:67。
[7]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M] .北京:中华书局,1983:80.
最近招募:
此次招募的宗旨在于发展我们的生态意识和整体意识,疗愈人与自然之间的裂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