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汇演〕我私人的成长事件簿

咱说 私享史 2021-03-10
4月1日凌晨,本公众号开幕时我提到自己“留着自小学时代以来的各种实物”。没想到早上起床后,这些实物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缘起是整理储藏室时正好翻出了存放它们的箱子。我还说了“这样做不是为了日后向谁人展示”,确实如此,都是些敝帚自珍的玩意儿,但对我个人而言,它们的的确确都是极可爱极宝贝的物件。如果说一本相册如实记录的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再到老的外表变迁,那么这些物件如实记录的就是一个人的内在成长;如果我们看着自己年少时幼稚的模样不会觉得脸红,那么我们就应该坦然地面对自己经历的过往。

01

人生第一份个人证件



瞅瞅当年眉清目秀的自己。关于名字,你没看错,我爹取的生僻字,名字生僻之苦谁人知,比如高二物理老师就整整一个学期没点过我的名,直到我忍不住在试卷上签了个拼音。高考之前我坚决改了名。事实上我很早就有保存个人物件的意识,无奈这项活动跟考古一样,越久远的物件就越难保存,最终整个小学时代只剩下这么一件。

01

02

初中语文周记本和剪报



感谢语文老师的教诲。她一是建议我们看报纸,这实在是训练语文的极好途径,做剪报完全是我的自主行为,还邀请同学在本子上参与点评讨论;二是要求我们写周记,主题不限,我顺着读报受到的启蒙,在还没学过议论文之前就开始写作不成体统的议论文,先后写了两大本,另一本早已遗失。

02

03

美术课的几份作业



关于我从小爱画画的故事,敬请期待我翻译坎德尔第二本书的译者序的描述,可惜那些充满童真和想象力的图画没有留存。我不知道初中时如图的作业何以得到A,大概是相对于其他同学的评价,毕竟大家都不把美术课当回事儿,我当时则肯定是因为自豪才保存的吧。

03

04

舅舅从大洋彼岸寄来的信



我第一次写信是小学三年级写给在外地上学的姐姐,再提笔时就直接升级成了航空信。初中时跟在美国留学的舅舅前后通过好几次信,如今重读,才深觉作为过来人的舅舅的语重心长和视野前瞻,可惜当时我不懂,但这就是人生呵,只有亲自撞了南墙才会觉得疼。

04

05

跨越千禧年的那一刻



与这张纸相伴的还有当晚拍的照片,但是你不觉得这张纸要比照片更有力地捕捉了那个瞬间么。对儿时经历了千禧年的我们这代人来说,新千年是带着浪漫和憧憬的,虽然现在回望发现这个世界也没好到哪里去。此处可以响起朴树的《我去2000年》,可惜磁带早已遗失。

05

06

高中三年的作文合辑



反思性地说,我们的高中作文训练毁于“新概念作文”,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八股文固然是败坏的,但毫无章法玩弄修辞的新概念却也造就了一代人的浮夸。作文展示的应该是逻辑说理乃至批判性思维,而不是如何靠花言巧语讨阅卷老师的三秒钟欢心。我大概有那么几篇能拿得出手的满分作文。

06

07

小城电影院的宣传单



现在的小朋友大概无法想象电影市场曾经的萧条,因为新兴的DVD成了它的掘墓人,我正是托了DVD的福,成长为影迷,但同时也是电影院的常客,这一点大概是从小受到我爹的熏陶。小城没有更多的娱乐,期待只有一块银幕的电影院上二轮新片成了学习之余最大的念想,直到它关门大吉。如今电影院们正在歇业,小城又一次暴露出它的无聊。

07

08

关于《阿甘正传》的一切



除了海报、磁带、DVD,还有已经遗失的VCD。现在看来,《阿甘正传》算不得特别好的电影,但对于高中生的我而言,它无疑打开了很多扇窗,美国历史与文化,花童与摇滚,都是通过它有了最初的感性认识。记得那时骑自行车上学,嘴里忍不住念叨起电影里的台词(你猜是哪句),我就会放开车把撒个欢,人生达到了高潮。

08

09

摇滚、原声与打口



披头士的音乐对高中生的我的塑造,或许比电影更甚,他们的音乐春风化雨地打开了我的心和我对这个世界的爱。我是一个拒绝偶像崇拜的人,但如果说我曾经近似有过对偶像的迷恋,那非披头士莫属。至于打口,是上了大学才见到实物,如今随着中国拒收洋垃圾,打口终于成为历史。

09

10

一些纪念性的杂志收藏



右边那本《看电影》是非常经典的一期,不仅封底很狂野,内封还有梦露的裸照。看到《幽默大师》第100期,想起我还收藏了《漫画大王》于上个世纪末休刊前的最后一期,它反映了原创国漫的举步维艰,这一点又是如今目睹国漫崛起的小朋友难以想象的。

10

11

一些纪念性的报纸收藏



感念自己是读着《中国青年报》和《南方周末》长大的人,前者“冰点”的某些特稿和后者头版的某些报道,猛烈撞击过我年少的心脏,可惜如今早已是人非。其实我最珍贵的收藏是不幸夭折的《21世纪环球报道·明星周刊》的创刊号,那种新鲜的笔法和风格是我前所未闻的,后来居然被我爹当废品处理了。

11

12

英语学习的笔记本



谈了这么多不务正业的爱好(嗯,正是这些爱好在高中时期奠定了我的人生观),还是谈谈学习吧,瞧,字迹一向潦草的我竟然做过板书如此工整的英语学习笔记!谁能想到未来的我会爱上翻译图书这种清汤寡水的活计呢!其实在人工智能不断进步的今天,翻译最终考验人的不是外语水平,而是语文水平。

12

13

高三贴在课桌上的纸片



高考之前的青涩与轻狂、爱好与念想都跃然纸上。不过此时此刻我要扪心自问,我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机,才会想着要把这些玩意儿从课桌上撕下来保存?我简直是丧心病狂啊!又见汤姆·汉克斯。

13

14

大学时的信件和明信片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保存了自初中以来任何熟人寄给我的信件和明信片,不为别的,就觉得这是别人的一点心意,不能辜负,不能丢弃。有朝一日其中哪位出名了,咱就拍卖会上见嘞!最上面来自校内网的明信片,就是某位大佬寄出的。

14

15

电影剧本及其主题曲歌词



那是一个校园DV电影兴起的年代,所以我也蠢蠢欲动。为了写剧本而特地去读黑泽明和安东尼奥尼的剧本,发现《七武士》从剧本就已然是杰作。最终没有拍成电影,倒是某天傍晚坐在樱顶随手写出的歌词留下了一首小样,就是本文开头播放的那首歌,编曲我提供过建议,演唱者不是我,是高我一级、昵称66的一位学长。再一次地,致敬了披头士。

15

16

大学一次讲座的手绘海报



念大学时听过好几十场讲座,笔记写满了一本(实物当然也留着)。而我自己同期也做过几次讲座,毫不夸张地说,合起来听众有上千人吧。这张海报很大(以碟片作为参照物),只拍了不到一半,是建筑系的朋友专门为我做的,特意贴了她画的六一亭。

16

17

纪念我的十八岁独立日



如果不是这次整理箱子看到它,我完全不记得它的存在,甚至我回忆了很久,才渐渐想起它的来历,应该是大学语文公选课的老师要求我们手工自办一张报纸,这正好呼应了我初中以来积攒的才能嘛。它反过来又证明了保存这些物件的意义(注意原件已上交,我是特地复印留存),如果没有保存,它就会沦为一片尘封的记忆,深埋在脑海里,永远不再会被打开,无人知晓,无人问津。

17

18

预防狂犬病病历



做实验被小白鼠咬了一小口,虽然感染狂犬病完全是极小概率事件,但既然属于可以报销的工伤,那就还是“以防万一”咯。为什么会保存这个没用的,又让我怀疑起人生。但它却是展出的这么多物件里,唯一能证明我纯正理科生身份的那件吧!(并不能,文科生可能自己养仓鼠被咬到。)

18

19

贾樟柯签名的《小武》



这是纪念《小武》问世十周年,贾樟柯与陈丹青在北大百年讲堂对谈活动我中的奖。《贾想I》的序言,就是当晚陈丹青讲到的主要内容。其实他俩讲了啥,我都不太记得(反倒是之后有一次刘小东与陈丹青在北大的对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现场放映《小武》时把4:3的画幅拉伸了,贾导竟然对此没有表示异议,这让我对小贾有点异议。

19

20

人生各种第一份证件



以证件始,以证件终。我这辈子就做过一次选民,选的是谁完全不认识,随缘吧。我这辈子就办过一次暂住证,住南锣鼓巷时正好赶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居委会主动给我办的,也成了我曾居于南锣的铁证,那可真是我人生无比美好的一段青春。

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