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5天内,央行3次表态房地产!
01
最近一周时间,房地产宽松的政策遍地开花。
先是无锡、西安、上海、杭州延缓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松绑预售条件,随后超10个省市跟进,给开发商省下阶段性现金流支出。
随后,苏州取消了已经实行4年的土拍捆绑现房销售和封顶销售,南京又宣布有序开放售楼部。
今天,河南驻马店降低公积金首付,买房送补贴。
这意味着,各个城市的调控,出现了从松绑房企供给端,到刺激需求端的转变迹象。
最近我老是说,未来1个月,各个城市类似的政策会越来越多,卖地收入支撑城市基建的前提下,每个城市都有1万个理由放松房地产。
问题是,上面的意思是什么?胳膊能拧得过大腿吗?
什么叫“上面”?管着钱袋子的央行,就是上面。
02
看看最近5天央行都在干什么吧。
1,2月17日,央行否认调整MPA房地产信贷考核指标。
近日,市场上传出央行拟调整MPA中的房地产信贷相关考核指标,仅考核房地产广义信贷,而不再细化考核按揭和开发贷等具体比例的说法。
根据金融时报2月17日求证,央行表示,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调控机制,统筹做好房地产金融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所谓MPA,指的是央行2015年底提出的考核体系,有七方面指标,包括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
这个消息,本来是彭博的报道,官方直接出来否认,上证报、中房报、金融时报等媒体的澄清报道中,都无一例外用了“打脸”这个词。
你品,你细品。
重点来谈谈MPA考核的事。
举个例子,2019Q1新增人民币贷款5.81万亿,同比增长19.5%;
按绝对值增长要求,2020Q1新增人民币贷款有望达6.76万亿,居民户人民币贷款新增有望达2.1万亿,同比增长16%。
这就是广义信贷,如果按照传言所说,不再细化考核按揭和开发贷具体比例,那简直就是房企的福音,他们贷款的渠道更多了,额度也更高了,水源开闸。
现在直接出面否认,也就意味着银行按揭比例、开发贷的占比都不能过低,跟2018、2019年的考核一样严格,不用指望房地产会有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入。
2,2月19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每个季度的政策报告,都是例行且重要的风向标,市场各方对报告一直高度关注,其中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的变动,增减都耐人寻味。
虽然前缀是“2019年4季度”,但这份报告就是2020年货币政策动向的指引。
本次报告里针对楼市的表态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毫无悬念的,3个关键词又出现了:房住不炒、长效管理机制、不作为短期手段。
比起2019年政策报告中的“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这次是“加快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从落实到加快,一词之差,恰恰说明了政策正在形成定力和惯性,历史就是历史,回不去了。
此外,报告提到了一句话: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目前仍在高位。
概括起来说,意思很明确:杠杆已经很高了,今年政策不会松,钱不会流向房地产,别以为跟去年有什么两样。
3,2月22日,央行副行长接受金融时报专访。
央行网站22日消息,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就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LPR下行基本上不影响个人房贷利率。“房住不炒”仍然是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导方向,银行可通过LPR加点方式确定个人房贷利率,基本保持原有水平。
这一席话是有背景的。
在2019年11月份,以及本月20日,5年期LPR先后下调了两次,每次都是5BP,现在报价是4.75%。
本月20日,1年期LPR降了足足10BP,非对称式降息的手法,玩的越来越醇熟了。
按正常逻辑,房贷利率肯定也要跟随LPR下调,购房成本也会跟随下降。
但是,央行副行长的表态,相当于在给各个银行“支招”:该加的基点,还是要加上去,不要跟原来差太多。
理论上说,LPR降了,房贷利率也会跟着降,但我们要考虑的现实情况是:购房者的合同都是跟银行签的,银行想加多少基点,就加多少基点,加多还是加少,其实就是看央行的脸色。
那么问题来了,今年房贷利率到底还不会降?
当然会,上次1年期MLF利率下调时,我就给大家说过,逆周期调节的前提下,利率下降只是刚刚开始,空间还很大。
央行说利率不会降,指的是不要有过高的预期,是在给过热的市场情绪浇冷水。
但被疫情延误的购房者,苦苦等着输血的房企,一二线城市的刚需们,需求又是实实在在的。
他们不想炒房,也没有能力投机,想买房,有错吗?当然没有。
这需要平衡之术,中庸之道,“因需施策”。
目前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5.5%左右,二套房为5.8%左右,从央行的表态来看,首套房会降,空间有限而已,全年下限可能在5.2%左右浮动。
二套房、多套房是重点遏制对象,不但不会减基点,突破6%也是有可能的。
03
最近央行频繁的表态、动作、以及对房地产的敏感程度,让我越来越有一种强烈的感觉:
央行、银行对待房地产的态度,已经越来越“谨小慎微”了。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楼市不敢动,不能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还不如维持常态。
古人云:兵者乃凶器,圣人不得已而为之。
年销售17亿平米、成交16万亿的房地产,也是一样的道理。
想刺激经济,降首付、降利率、增融资,这三板斧用下来,简单粗暴。
工地风风火火,消费节节开花,螺纹钢、水泥、玻璃、家具、家电、装修、施工火的一塌糊涂,代价是居民负债再透支,房价重走老路。
但是,2020年,我们真的还有再赌一次的资本吗?
央行已经给出了答案: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