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肺炎防护指南:43个热门问题带你高效防疫

简保君 2022-09-24







关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

● 与人接触戴口罩
● 出门前后勤洗手
● 少去人群密集处和密闭不通风处
●保持至少1米安全距离,避免面对面交流
● 不要揉眼睛、鼻子,不要摸口罩外层


数小时~数天不等。

现有研究发现,病毒在光滑物体表面可以存活数小时,如果温度湿度合适,可以存活数天。比如20℃、湿度40%的环境,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存活达到5天


不用担心!在普通家居、出行生活中,不必考虑衣物材质和静电问题对病毒吸附的影响,舒适为主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并不是单独在空气中,其可能在任何材质的衣物上停留,双手勿接触口鼻眼等、回家及时洗手、脱下的外套做好通风,比材质选择更重要。


首先条件允许,办公室里也应该戴着口罩。尽量和同事的工位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如果做不到,确实需要近距离交谈,可以尽量不与人面对面说话。只要保证对方能听见你说的话就行。


 推荐交通方式排名:

走路 > 共享单车 > 自驾出行 > 共享汽车 > 出租车 > 非拥挤时间段公共交通 > 高峰期公共交通

疫情期间推荐步行和骑车上班,如果条件不允许,需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人员,建议避开人流高峰期。

所以无论什么交通工具,即便戴了口罩,也都尽量避免面对面站立,和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到达目的地后洗手。


公共场合大多采用非接触式的红外线测温仪,一般不会导致交叉感染。

但对于需要通过接触皮肤或黏膜,才能完成测量的工具,需要在使用后进行酒精消毒,否则可能存感染的风险。


 电梯间:
● 上电梯时,与人保持距离,避免面对面站立,若人多可等下一趟。
● 准备纸巾,按电梯键时,可隔着纸巾。
 
会议室:
●尽量减少聚众开会,可通过线上开会。
●如一定要开会,建议都戴口罩,同事间保持安全距离,并开窗通风。

 办公室:
●可备75%酒精,常擦拭办公区物体表面。
●如条件允许可开窗通风。

 公共卫生间:
●随身携带纸巾、酒精喷雾或酒精棉片。
●用纸巾隔着门把手开门,使用蹲厕及马桶前冲一遍水。
●若使用马桶,用酒精喷雾或酒精棉片擦拭马桶圈再使用,盖好马桶盖冲水,如厕前后洗手。



不需要。 

普通老百姓没必要佩戴护目镜,因为不接触病人,眼结膜传播要比较近距离接触才会发生。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接触污染物质的时候佩戴手套,但外界环境中污染量是有限的,只有勤洗手就可以了,不用戴手套。


在目前状况下,能不能开中央空调要分情况说:

1)首先要确定是不是中央空调,写字楼等办公场所、大型商场等使用中央空调较多。如果是独立的分体式空调,互不影响,是否开启按个人温度需求即可。 

2)不管是哪种中央空调,只要已经明确中央空调所在范围有感染人员、疑似感染人员或有待观察人群的,最好不要开。

3)如果没有感染人员的,开不开中央空调也要看空调类型。

① 家庭独立中央空调,可以开,但开的同时要注意开窗通风,并定期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

② 大厦或聚集多人办公室的中央空调,在疫情期间,不建议长时间开启。

因为大厦的中央空调跟家庭独立的中央空调不同,使用人群更复杂、人员更加不固定。同时,由于受空气过滤器过滤孔径大小、送风管道长短、回风、清洗周期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造成中央空调系统的污染。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被污染,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办公室的人,而共用一个通风管道的办公室可能都会受影响。

建议在目前情况下,使用中央空调要注意这些:

1
做好中央空调的基础清洁、消毒工作,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 ;
2
不要长时间地在大厦、办公室开启中央空调 ;
3
可增加新风量、增加回⻛⼝滤⽹的清洗频率 ;
4
随时开窗通风。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议,至少每半天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


食物本身经过高温烹饪,病毒很难存活,所以对于吃饭大家不必过于恐慌。但根据外卖或堂食的不同,还是要注意如下细节:
 
 外卖 

  • 不接触骑手:告知骑手把外卖放在指定地点,待骑手离开再去取。


  •  戴一次性手套或纸巾:用手套或纸巾隔离骑手接触过的包装袋。

  •  表面消毒:用酒精喷洒外包装袋,或扔掉外包装袋。

  •  饭前洗手:进餐前按7步洗手法,规范洗手。




 
 堂食 

  •  保持距离:不与人面对面进餐,尽量保持一定距离,可以选在非用餐高峰期去食堂。

  •  吃饭前一刻再摘口罩:去食堂点餐全程戴口罩,不过多交流,直到用餐前一刻将口罩摘下。

  •  餐前洗手:按7步洗手法,规范洗手。

  •  少点凉菜:建议点热食,食物熟透后,病毒不可能存活。







用微波炉热饭时,微波炉里的高温本身具有杀细菌、杀病毒的作用,所以热饭本身不会导致病毒传染。

但需要注意的是,假设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在使用微波炉时,用带有病毒的手直接接触了微波炉的把手或按钮,那微波炉的把手或按钮是有可能存在病毒的,这样频繁的反复使用,会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风险

为减少这种可能性,建议大家要注意这些:

1、做好微波炉的基础清洁、消毒工作,保证微波炉的卫生。
2、注意手卫生,如果手指接触了微波炉的按钮或把手,及时进行手消毒。
3、在接触微波炉把手或按键时,最好用一次性纸巾包着手指隔着按,用完即丢。


在目前的疫情下,可以准备消毒产品,比如84消毒液和75%的酒精,为一些公共接触区域频繁使用的物品消毒,比如门把手、电梯按键、台面、座机、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

还可以准备一些符合条件的酒精棉片或消毒湿巾,擦拭个人物品的表面,比如手机、键盘、钥匙等。

疫情期间的办公场所,有条件的可以定期消毒地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不需要。

关于衣物消毒 

● 一般只要不接触危险人群,衣物正常换洗即可;
● 鞋子可以放在门口或阳台通风处。
● 如果实在担心,可以适量喷洒75%医用酒精,再将衣物内外翻面,挂于玄关或阳台通风。

关于洗头 

●头发属于「不吸水材料」,病毒的飞沫并不会在头发上存活太久,传染风险并不高,不必太担心病毒会经头发带到被窝的问题。
●如果实在担心,可以戴帽子出门,回家适量喷洒75%医用酒精,对帽子进行消毒处理。

温馨提示:酒精喷雾易燃易爆炸!注意远离厨房和火苗!尤其是在电梯内等密闭空间内喷洒酒精后一定避开吸烟人。

到家后,请给随身物品消毒,比如:

  • 口罩:如未与人近距离接触,未沾湿、污染和破损,挂在通风处保存。
  • 手机、钥匙、钱包:可用棉球蘸取少量75%的医用酒精擦拭消毒。




● 少在公共区域停留。
● 做好自己房间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可以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并开窗通风。
● 个人物品放在自己卧室,避免弄混。
除了自己房间消毒外,使用公共设施时要注意:
 
公用冰箱 :生熟分开,定期清理、消毒。

洗衣机:洗衣服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洗衣机内外,洗衣时可以加一些衣物除菌液。

卫生间:使用马桶和洗手盆前先用消毒液擦拭,冲水时先盖好马桶盖。

厨房:厨房台面尽量不摆放食物,使用后的厨房做好清洁工作,可用清水擦拭,保持地面卫生。碗筷蒸煮30分钟消毒。


首先要看快递、外卖的包装是否存在破损和污染。如果没有,那即使快递、外卖曾被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碰过,那收快递、取外卖时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也极低

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脱离载体(如手、飞沫、唾液等)后,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十分有限,如果没有特定的环境和营养,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体外是很难继续生存的。

同时,在公司或家里拥有一定清洁与防护条件,与外卖小哥和快递员接触前,佩戴好口罩,去掉包装后及时洗手,再接触口鼻、眼睛,这样做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感染病毒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佩戴口罩这种个人预防措施首先是基于个人暴露于疾病的风险来考虑的,如果个人独处,或是在比较空旷不存在人员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戴口罩,因为这个病毒是通过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如果没有这种情形,感染风险是很低的。


不是,虽然我们之前是给过建议一次性医用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医用防护口罩6~8小时换一次,但是,这个标准是针对医务人员,尤其是密切接触确诊患者的医务人员嘞。

对于不接触患者的普通人来说,就正常的出个门、上下班、买个菜,口罩用一次就丢确实也没有必要。

如果在使用口罩过程中符合这些条件,那么你的口罩可以反复多用四五次是没有问题的:

1
没有去过医院或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网吧、KTV等),仅仅在上班、闲逛、买菜时口罩使用时间可适当延长。
2
口罩必须保持其贴合性和功能有效性。如果你的口罩已经变形了甚至破了,那就必须换。
3
减少与口罩外表面的不必要接触,并严格遵守手卫生习惯和口罩穿脱规范。如触摸或调整口罩前后,应当好生洗手。
4
连续最长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
5
口罩专人专用,没有被别个用过。
6
在两次使用口罩之间,口罩挂在指定区域,或放在清洁、透气的容器中,如纸袋、自封袋,而不是随随便便甩在桌子上,丢在包里头。


在没有其它条件的时候,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消毒液产品会起到不错的效果。但是,稍微有点条件都麻烦大家不要偷懒,还是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更稳当,记得要搓揉15秒啊!整个洗手过程至少要1分钟!不要冲一下就了事! 


能,但尽量少出。

发现病例后,与病例密切接触的人会被隔离。疾控机构会上门对病家进行消毒。公共区域由疾控机构指导物业进行加强消毒处理。

* 湖北部分小区已经禁止居民出门,请以当地管理规定为准


有风险,但能防范。

电梯由于狭小密闭,是“接触传播”的高发区。无论电梯有没有其他人,小区住户们都应该戴好口罩乘坐。可垫一层纸巾去触碰电梯按钮,杜绝在电梯里用手摸脸、揉眼睛,回家马上洗手。


最好不碰。

首先,最好还是少出门。如果出门,尽量不要直接触碰小区的公共设施,如楼梯扶手、小区锻炼器械等。如果触碰了,一定不要再用手摸脸、揉眼睛鼻子,并回家第一时间洗手。


不会,一定要通风。

飞沫传播病毒的距离只有1~2米,随后会坠落。通风可以把室内可能存在的病毒浓度降低,所以每日要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与病例同栋楼的住户还要注意楼道的通风。


不碰垃圾就不会。

只要不直接触碰别人的垃圾,基本上风险还是很小的。倒垃圾时注意不要直接触碰垃圾桶,如果必须要掀开垃圾桶盖子,则可以戴一次性手套,并在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即可。


可每周消毒一次。

家里的桌面、台面、地面等人常接触的地方,还有卫生间的水池、水龙头、马桶和便圈、冲水开关等,都可以用1:100的比例稀释有效氯5%的84消毒液(稀释后浓度500mg/L)。


市场上比较常用的空气净化器的标准中,没有对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杀灭率要求。因此,空气净化器不一定能过滤掉病毒。建议一般家庭,每日对室内通风换气,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了正常范围的上限。

通常定义的正常体温范围在 36~37 ℃ 左右,但由于测量方式及工具的不同,这样简单的定义就显得不够用了。

根据《诊断学》及 UTD 参考文献,我们整理了一份相对全面的「人体温度表」:



数据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第 9 版 以及 UpToDate 临床顾问 《成人发热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部分数据由温差计算,可能存在 0.1 度的误差,详见文末参考文献。


而我们常测的「额温」和「耳温」,因影响因素多,无标准参考范围,临床习惯参考「腋温」。
 
根据这个标准,如发现自己有发热症状,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还有很多特殊因素,会导致体温上升。


发热、干咳。

出现发热并伴有干咳、胸闷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戴口罩前往医用“发热门诊”就诊。

如果出现发热,但未出现咳嗽,发热不超过38℃,可先居家观察1~2天,如果病情不缓解或加重,再前往“发热门诊”就诊。

如果被通知成了“密切接触者”并正在居家隔离,则无论出现任何疑似症状(发热、咳嗽、乏力、咽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都要及时上报并听从专业人员指挥就诊。


不是,很多问题都会引起「发热」。

不要因为「发热」就盲目去医院,这样反而会提高感染的风险,在家隔离,保持观察,通常几天后会好转。

如果你在发热或咳嗽的同时,还涉有以下 4 种情况之一,请及时就诊。

➊ 发病前 14 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➋ 发病前 14 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➌ 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➍ 聚集性病例(发病前 14 天内,参与过聚集性活动,且聚焦性活动中有 2 例及以上确诊)。




如果有条件可以事先联系到之前产检的医院咨询再做决定。

一般来说:
 
 早孕期:NT检查最好不要推迟。
 中孕期:大畸形筛查最好不要推迟。
 晚孕期:36~37周小结很重要,不建议推迟。
 
如果需要去医院产检,要做好防护,不要随意触碰医院的设施,不要随便揉眼睛鼻子等,回到家及时洗手。


产后复查除了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情况外,可以适当延后2~4周。
 
但如果产妇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合并症,还是需要定期去医院随访的。可能会需要调整治疗的药物。


● 如果是一位健康的妈妈,可以母乳喂养,但喂养前要先洗手、注意卫生、戴上口罩再去喂养。
● 如果是新型肺炎的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那么都不建议母乳喂养。
● 如果目前妈妈在吃着一些药物,那最好先询问医生。


暂还未有定论。

目前出现了两个例,出生5天和30小时后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的案例。但目前仅是个例。
 
也有部分案例,母亲为确诊肺炎患者,但新生儿未被感染。
 
所以,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可以出现母婴垂直传播,还不能下结论。


产科因素:
❶ 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❷ 突然头晕头痛、血压升高
❸ 孕晚期出现分娩征兆
❹ 胎动异常,阴道流水等
 
 与疫情可能相关的非产科因素:

❶ 如果两周内有高发疫区旅游居住史或接触史,体温超过37.3摄氏度伴有咳嗽、乏力,应该及时就诊。
❷ 如果两周内无高发疫区旅游居住史或接触史,则当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应及时就诊。
❸ 如果两周内有旅居史或接触史,体温正常但是有咳嗽、胸闷等呼吸道症状,也应该及时就诊。





1岁以内儿童: 不推荐戴口罩
1岁以上儿童:可选儿童口罩

1岁以内的儿童戴口罩可能会造成呼吸不畅,所以主要还以不出门作为主要防护措施。
 
稍大一些的孩子也最好不出门或少出门,出门可以购买佩戴儿童专用的口罩,最主要需要关注的就是口罩是否可以紧密贴合孩子的面部。
 
另外家长也要观察儿童是否有呼吸短促、鼻翼煽动等呼吸困难的征兆。


首先,如果孩子最近14天没有去过高发疫区,或接触过疑似病人,孩子发烧不超过38摄氏度可先在家观察。
 
如果孩子近14天有旅居接触史,或者体温持续超过38摄氏度,则最好去有发热门诊的儿童专科医院并听从安排就诊。


首先如果家里没有居家隔离的人,没必要天天消毒。
 
需要消毒时,不耐水耐热的物品可用棉球、棉片蘸取75%浓度的酒精擦拭,或将酒精装进小喷壶喷洒到物体。
 
奶嘴、水杯等不怕水的物品则可以沸水煮15分钟。


疫情期间,饮食方面最主要还是要把食物彻底做熟。尤其是肉蛋类。无论是切菜案板还是剩饭菜存放冰箱都要做到生熟分开,并且处理生、熟食材之间要及时洗手。而且孩子最好和家人分餐。
 
杜绝大人和孩子嘴对嘴喂食,也不建议大人把烫的饮食用嘴吹凉。




首选医用外科口罩,次选医用护理口罩。

不建议老人使用N95/KN95。尤其是有慢性肺病、心脏病的老人,长时间佩戴N95/KN95级别的口罩,可能会造成呼吸困难。一般情况下的防护医用外科口罩就可以。


小毛病在线问诊!
有感冒迹象,可以先观察再决定。
若发热及时就诊!
 
如果老人近两周去过高发疫区或接触过高发疫区来的人,或接触过患新冠肺炎的病人,或所住小区有新冠肺炎病人,出现任何疑似症状都要及时就诊。
 
如果没有旅居接触史,未出现发热,有其他症状较轻,可先观察一两天,或到社区医院就诊。

若发热(高于37.3摄氏度),应及时就诊。
 
去医院前做好防护,戴口罩、与人保持距离,尽量避免触碰周围物体、回家洗手。


可以。

建议就近就医。例如去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并做好防护。
 
定期服药计划如果中断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不要自行断药。


建议不要外出,选择在家活动。
 
但如果去的公园很近人很少,不用乘坐公共交通,或在小区内,几乎不会出现与陌生人近距离接触(1米以内)的情况,偶尔也可以让老人在戴好口罩的情况下去走走路散散步。

活动要适量,不要因为戴口罩锻炼而导致呼吸困难。


老人应避免外出购物。

如确实需要外出:
● 时刻戴口罩(不要摘下来!)
● 尽量步行来回
● 避开人流
● 不接触活禽和野味
● 不与人交谈
● 尽快地购买,减少滞留时间
● 到家洗手消毒(先摘口罩后洗手)
 
可以选择离家近的菜市场,避开人流高峰期,步行前往。

路上遇到熟人也不要过多交流,保持1m的安全距离(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到家后洗手,衣物放在通风处。


老年人排痰能力下降,有时需要辅助排痰,严格遵守辅助排痰操作流程,可保护操作者及操作对象,减少感染的发生。
 
辅助排痰方法:

叩击背部,促使附在气管、支气管、肺内的分泌物松动,以利其排出。 
排出后的痰用纸巾接住,放进袋子密封装好或喷酒精消毒,之后洗手。


不吃野味,不接触活禽。

● 多吃蔬菜、水果
● 勤喝水
● 吃易消化的食物
● 正规地点购买食材
● 菜要洗净做熟,饭前便后洗手,碗筷洗净消毒
● 不轻信谣言,乱吃一些药物或食物。新冠病毒是一个感染人的新病原,目前无药物和食物可以预防


钟南山院士说:
“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这个冬天欠下的,相信春天一定会加倍还给你!
让我们共同期待2020年春暖花开的那天!


参考

老年防护指南 | 家有老人该如何防护?

母婴防护指南 孕妇、儿童如何防护?

上班后“出行、办公、居住”如何防护?

返岗复工,华西医院专家告诉你怎么做最安全!

附近有人确诊新冠肺炎,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华西感控专家给你说, 这几天要上班、要出门的人需要做好这五点个人防护!

体温高不等于得新冠肺炎!有关体温测量的 5 个问题





点亮在看,

把防护指南带给有需要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