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那年转行,离开通信拥抱互联网(上)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产之路」
「中产之路」 分享通往中产之路所见、所闻、所思、所悟。
本系列分三部分:
上: 通信从业经历
中: 转行的原动力、计划、行动
下: 互联网从业经历
本文为第一部分,关注「中产之路」,阅读「中」「下」续集。
最近两年,陆续有朋友向京杭君寻求转行建议。细聊之后,背后动机大致相同,迫切而现实:各种原因当初选错行业或工作,希望在还有能力纠正的情况下,奋力一搏改变人生轨迹,更上一个台阶。
「经纬张颖」说过一句话,京杭君深表认同。
我觉得每个人的人生成长大概都会有七到十个十字路口,在每个十字路口你基本上都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如果你做错了选择,走了岔路,你只要能快速地发现,能回来,大概就还能往你想的生活跟工作的方向发展;如果你十个路口连走错三四个,就会越走越偏。
“个人奋斗固然重要,也要考虑历史进程”,听没听过,熟不熟悉? 说的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做错了选择,走岔了路,要怎么修正?成长的十字路口,京杭君曾走岔好几次,每次纠正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其中一次为毕业后第一份工作选择了通讯行业。
12年研究生毕业后,京杭君正式入职「三星电子中国通信研究院」,从事手机通信协议开发相关工作,摸爬滚打几年,看透了这个行业,痛下决心计划转行,一翻调研之后选择了「资讯流推荐」算法岗位,人工智能的一种应用场景。15年到「猎豹移动」,16年到「百度」,17年离开北京,到杭州一家互联网大公司。转行两年,收入提升两倍,幅度是原来在三星不敢想象的,过程有曲折有幸运。
转行意味着进入一个陌生的工作场景,需要重新适应,跨度越大,代价越高,迷茫和阵痛在所难免,一旦跨过这道坎,转行成功,看到的就是另一番风景,海阔天空,廓然开朗。
复盘当年和通信结缘,离开通信到互联网的整个转行历程,有关北漂,迷茫,思考,选择,行动,阵痛,改变,和继续前行。希望对初入职场的新人有所帮助。
01 北邮研究生
09年京杭君从西安一所大学毕业,到北京投靠一位初中同学,正式成为一名北漂。在同学租房里住了一周后,联系上了北邮的研究生导师,进入实验室开始接触项目,至此和通讯行业真正结缘。
北邮号称「信息通信的黄埔军校」,在通信行业有着广泛影响力,校友遍布包括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华为、中兴为首的民企,诺基亚、爱立信、思科、高通等知名外企的整个通信生态圈。在那个通信行业尚未衰落,互联网还没有「BAT」说法的时代,北邮毕业生的就业水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度令其他兄弟院校羡慕嫉妒恨。
京杭君当时所读的「信息与通讯工程专业」呢,光研究生一届就招了12个班,一个班70多号人,一届就是800多号人,加上计算机电子等其他相关专业,每年都向社会输出大量的技术型(程序员)人才。
京杭君所在实验室大Boss,号称北邮通信的三大牛导之一,是所有到北邮读通信专业研究生学位的首选。所谓牛导,是指在本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申请国家、企业的项目和经费有一定优势。所以本实验室所做的项目水准相对较高,福利相对较好,毕业生就业能力相对较强。学生相对会被其他实验室的同学高看一眼。
以上是背景,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加上通信这个行业相对封闭(远不如互联网技术圈开放),实验室跟外界交流也少,很多学生处于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假象中,按部就班地做着导师安排的项目,当然,出去实习也是不被允许的,实验室跟某些公司一样,早晚刷指纹。
记得09年开学不久,京杭君和另外一位同学邀请一位刚硕士毕业的师兄撸串取经,师兄学业非常优秀,本科gpa 前5/500(硕士阶段都不太注重考试成绩),他在「MTK」工作,动情之处,师兄大发感慨,遗憾没有去得了「爱立信」,因为那个时候全球金融危机,他所做的方向没有开放招聘。多少可以反映出当时通信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和公司选择倾向。
02 毕业
光阴似箭,转眼两年过去,已经到研究生2年级的暑假,实验室项目阶段性告一段落,后续事项主要交接给师弟们负责,开始准备找实习机会(这个时候出去实习在实验室里是不允许的,所幸自己导师比较开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验室里另一位老师名下跟京杭君同一级的一位学生,该暑假出去实习,回来后给记过处分),半个月后开始海投简历,忘记具体投了多少份,主要在互联网和通信行业。得到5个面试机会,4个失败,三星电子通信研究院「通信协议开发」岗位面试通过,其时4G在国内产业届落地速度加快,实验室项目经验跟这个岗位要求高度匹配。于是一周后就开始了白天在三星实习,晚上在学校实验室干到11点,两个场景切换。
整个研究生第三年,基本都在三星实习,为什么没去尝试别的行业和公司呢?这是一个现实版「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的真实故事。
京杭君读研第一年没有拿到奖学金,后面两年,一个导师下面的几个同学平分几个奖学金名额,刚好够大家抵学费,生活费就靠实验室发「工资」,刚开始一个月300多块,最多的时候1300多,印象中是这个数。靠着每年6000块的助学贷加第一学期从家里凑齐的8000多块钱,硬撑了两年。
11下半年在三星实习,200RMB/天,一个月满勤税后能拿到3000块左右,对一个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而言是一笔巨款。原生家庭嗷嗷待哺,外加毕业季的各种花销和毕业后的租房等需要花一大笔钱,请假出去面试都得仔细权衡一翻。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马上面临毕业选择,当时有几个选择:
1.运营商的下属国企(100%解决北京户口, 工资很低);
2.互联网公司(解决北京户口概率几乎为0, 工资高);
3.三星电子(往届100%解决了北京户口,本届大概率解决但不保证,工资介于1、2之间)。
对应大部分计划留京的毕业生而言,应届生身份第一份工作拿到北京户口几乎是唯一的机会,工作可以换,而北京户口只有一次几乎。京杭君也不例外,而且京杭君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意愿非常强烈,更为难得的一点,在学校实验室搞了这么长时间的通信,眼下国家移动通信网络正要从3G向上升级到4G,而在三星有机会到一线去见证这个过程,所以三星成了最好的选择。
京杭君同一宿舍不同导师的一位同学,在百度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之间选择了后者,工资一个月不到7000块,2年后(14年)拿到户口又去了百度,16年京杭君也去了百度,时不时约个饭。
京杭君同一导师的几位同学去向如下,基本都在通信行业内:
1位到本校继续读博;
1位到中国移动总部,解决户口;
1位到中国移动设计院,解决户口;
1位到中国移动设计院,解决户口,后续到思科和亚马逊做销售;
1位到中国联通设计院,解决户口,后面跳槽到一家证券公司做分析师;
1位到北京微软,未解决北京户口。
03 三星电子
11年8月份去三星实习的时候,3件对三星手机影响深远的的事情正在发生。
1 .三星刚刚开启战略转型,全面由功能机转向安卓(Android)系统,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策。
2. 当时GALAXY Note开发已经到了后期, 我所在的协议小组有几个工程机在用。看到Note的第一感觉是,“这么大个屏幕,打电话盖住了半张脸,真有人喜欢吗?”,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三星引领手机大屏时代。
3.国内4G网络商用部署加快了步伐,为后面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在功能机时代,三星手机一直是个跟随者,借助安卓系统、大屏、和4G网络在国内普及带来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爆发,三星手机翻身,一度如日中天,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一,和苹果分享了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全部利润。后续又被国内一众安卓厂商狙击,又是另外一个故事。
在三星工作将近4年(算上实习)的时间里,有几件事情对京杭君触动很大。
户口
12年三星电子通信研究院大概招了40多位应届生,入职半年后,户口指标下来,覆盖面不到二分之一,分配方案是大家抽签,京杭君不幸没抽到,后面复盘这里面有太多可操作的空间。原来从hr部门得到的反馈是个打分方案,京杭君来得早,工作表现比较好有一定优势,然而并不是,只能说 too simple ,native。而这彻底打乱了京杭君原计划在北京扎根的整个职业规划。为此郁闷了好几个月。
发展
京杭君所在的通信协议组,十几个人,基本都是硕士,北邮的占三分之二以上,他们学历个人资质都不比我差, 入行比我早,平时工作技术含量也不高,新人出头的机会在哪里?他们的现在就是5年后的自己,而这并不是京杭君所期望的。
房价
京杭君的mentor是一位北邮的师兄,跟他聊天得知,师兄06年毕业,他们毕业时的起薪跟6年后的12年差不多,而房价在6年间涨了三四倍,师兄毕业一年后(之前实习一年),家里帮了点忙,20万左右首付在回龙观买了120坪的房子,而京杭君呢,家里帮不了忙,急需反哺,房价却在继续上涨,如果在在三星继续待下去,以这里升职加薪的速度,在北京买房实属无解。
综合上述三点,基于既定的游戏规则,这里没有出路。于是开始思考,路在何方。落户失败既成事实,出路一时也找不到,那就争取各种机会更多更快挣钱吧。不同于后面三家公司,这份工作带有某种三星或行业特色。
加班
在北京三星电子是为数不多给1.5倍加班费的公司,听老同事说,早几年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加班工资比正式工资还高,那时北京房价还低,两年下来首付妥妥的,真羡慕那个时候。
组织上的领导也是实习时的面试官,一年后才知道,原来在学校是同一个实验室早几年毕业的师兄,他偏向于安排新人加班。刚毕业的新人极度需要用钱,又有精进业务的强烈意愿,所以也乐意接受加班安排。
那时一个月季度可以申请加班时间上限为108小时,平均到每月36小时,加满36小时加班费大约为月工资30%左右,这么算下来相比当时的BAT等互联网公司,薪水其实也不低。
制度的出发点往往都是善意的,执行起来有时候就变了味。比如这里的加班费,很多时候就成了为了挣加班费而加班。法定节假日3倍加班工资更是成了某种福利,只有表现好或者和领导认可才能申请加班。久而久之,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加班费,一旦公司效益不行,控制加班的时候,收入减少人们变得不可接受。
出差
业务特点经常需要出差,到杭州,广州,深圳,南京,香港等城市跟中国移动研究院,华为,高通等厂商的同志,分别代表终端厂商,运营商,网络设备商,终端芯片厂商调试4G试商用网络和4G手机的各种通信协议问题。
老人有家庭,也看不上这点差补,一般不乐意出差,所以跟京杭君同一年入职的小伙伴就成了出差主力,12年,13年差不多一半时间在外面出差,辛苦归辛苦,对于一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屌丝而言,航班出行,中档酒店,外加差补,还有机会跟产业链上不同位置的同行交流,倒也乐在其中。
出差的几年间养成一个职业习惯,从机场到酒店,酒店到工作地点之间出租车途中,拿着工程机看4G信号的强度,目睹4G网络一步步在全国铺开,全然不知产业升级对一线的通信人意味着什么?
大概毕业一年后,还清了家里外债和自己本科和硕士7年间的欠下的助学贷款,开始琢磨出路。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中产之路」公共号
微信搜索「中产之路」或「zhongchanzhilu」亦可关注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