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弹幕考点一网打尽: 如何看待弹幕亚文化?用哪些传播学原理来分析?

Athena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2-12-15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7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胡师姐20新传考研QQ群


国内学界从2013年起陆续开始出现对弹幕视频的系统研究,至今方兴未艾。概括起来,可以包括以下五类研究视角[8]

 

一是基于传播学方法的数据分析,旨在把握弹幕的传播效果极其影响;

二是对于弹幕受众进行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考察流行弹幕的特定观众群体以及得以流行的原因;

三是将弹幕视频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研究其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走势;

四是对于弹幕作为视频载体对于传统美学的解构与话语权力的新型表达;

五是对弹幕所带来的种种不良现象进行了反思,并以此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

 

对于国外学界而言,弹幕相关文献主要包括:在弹幕在线上课程视频中,加强学习者的互动,提高课程参与度的探索性研究[1],弹幕评论对于论坛评论而言,在支持知识共享方面的关系以及优势[2],弹幕对用户即时分享意愿与继续使用的意愿的交互性与一致性[3]

 

综上,国内外关于网络弹幕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材料和对象都比较新颖,但在许多方面依然有待深入。


一、弹幕的定义和起源


弹幕(danmaku)是互联网时代在网络视频播放领域中的一种技术创新。网络视频彻底颠覆了传统电视的播放渠道、播出形式和盈利模式,让每个网民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收看任意节目,还利用互联网即时互动、去中心化的普遍平等概念,实现了弹幕这种网络视频特有的评论功能。



“弹幕”并非是国内网络视频的首创。它的本意是军事用语,表示密集的炮弹射击,由于炮弹非常密集,像一张幕布一样,因而称为“弹幕”。随后,“弹幕”一词进入游戏领域,一些射击类游戏出现炮弹密集成幕的场面,被称为弹幕射击游戏。“弹幕”最早出现在日本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动画,它将观众留言以弹幕的形式显示在正在播放的视频上。因此,弹幕是指随着视频播放、从屏幕上密集飘过的、像弹雨一样的评论。

 

我国二次元动漫爱好者最主要聚集的视频网站A站(Acfun)和B站(Bilibili)早在2008年就引入了弹幕功能,之后弹幕功能逐渐在视频网站中扩展,2012年土豆网推出弹幕视频产品“豆泡”,也具有弹幕功能,到目前为止国内主流视频网站如爱奇艺、优酷、PPTV等都设置了弹幕功能,弹幕评论也从小众化的动漫爱好者群体逐渐走到了大众化的电视剧收看者面前,但从弹幕内容可以看出,发弹幕的大多还是以年轻用户群体为主。

 

二、弹幕的类型

 

弹幕评论多种多样,主要类型有如下几种:


1.点评类弹幕。这是针对视频本身的评论,它占据了弹幕总量的多数。这类评论包括正向的赞扬以及对视频不满的吐槽,与当前所播放视频的关联度最高。


2.追星类弹幕。这类弹幕是某一明星的粉丝对这一明星的关注,他们只在乎这一明星本身,而不在乎视频内容,其弹幕内容多是与这一明星相关的话题。


3.科普类弹幕。这类弹幕多是对视频中出现的生僻知识进行讲解,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4.翻译类弹幕。这类弹幕多出现在国外引进的网络影视中,由于语言差异而没有字幕翻译,因此出现了被称为“野生字幕君”的弹幕发布者。他们通过弹幕翻译视频内容,帮助观众理解剧情。


5.剧透类弹幕。这类弹幕提前告知了剧情接下来的发展走向,一方面使剧情失去了悬念,无法引起观众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而另一方面它可能提醒观众接下来的重要情节点,让观众不要错过。例如弹幕会出现“前方高能”的预警,提醒观众接下来的关键剧情。


6.符号类弹幕。这类弹幕多是一些字符或表情符号及文字等,用来营造气氛,表示情绪。例如网络剧《万万没想到》的搞笑情节出现时,观看者会用“23333”刷屏表示“啊哈哈哈哈”以营造欢乐气氛。


7.随意辱骂类弹幕。这类弹幕通常与视频无关,纯粹是表达个人负面情绪,不仅影响观众的观赏体验,也影响网络的文明程度。

 

三、弹幕的特点

 

(一)   互动性

这种互动性既表现在网络影视创作者和观众的互动,又表现在观众之间的互动。电视时代中,电视剧的播出是单向的信息传播,观众无法将自己的感受或评价通过电视机反馈给创作者。但弹幕可以实现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反馈互动,是双向的信息传播。

 

(二)即时性

弹幕具有即时性的特点。观众在观看网络影视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发表看法,不必等到整个视频结束再去其他论坛或讨论区进行评论。即时性还表现在这些流动的弹幕在屏幕上出现的时间短,字幕滚动过后就会消失,这决定了参与者需要迅速把握发布时机,才能实现与内容的即时互动。

 

(三)指向性

弹幕使评论具有指向性。弹幕即时性决定了弹幕的评论具有指向性,指向具体的细节、具体的时间点与明确的上下文语境。传统的评论一般并不随着视频播放的时间线而出现,往往在其他评论区、论坛或者微博等提到自己评论的是视频中的哪个情节或细节。

 

(四)碎片化

弹幕的即时性也决定着它的碎片化特征。弹幕的即时性使它在屏幕上出现的时间极短。因此这些弹幕评论大多是突然的灵感闪现,某一瞬间的感受,所以表达是碎片化的。

 

(五)虚拟共时性

虚拟共时性,以网络影视本身为参照物,处在不同时空的观众看到相同镜头的时间是一致的。观众的弹幕评论按照网络影视的时间轴进行记录,放在这部确定时长的网络影视中,那么每条弹幕在网络影视中出现的时间点固定。因此就拥有了时空的共时性,也产生了和其他人正在一起观看的幻觉。

 

四、多元视角下的弹幕研究

 

(一)参与式文化与粉丝文化[4][8] [11][12][14]

 

参与式文化是由美国传播学家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于1992 年在其著作 《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中提出,是指以 Web2.0 网络为平台,以全体网民为主体,通过某种身份认同,以积极主动创作媒介文本、传播媒介内容、加强网络交往为主要形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自由、平等、公开、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样式。弹幕视频作为网络平台上的开放性文本,与参与式文化的要素相契合,强调众多网民通过自发参与制造弹幕文本,实现身份认同并进一步对影像创作进行反馈。由此可见,弹幕视频本身就是参与式文化的典型代表。粉丝不光有从大众文化攫取、借用的残留物,还拥有一个用媒介提供的符号性原材料(弹幕)打造的自己的文化。


(二)情感结构理论与符号论视角[10]


新媒介空间出现了新的情感结构,表明这个社会出现了重大变迁。情感结构理论作为威廉斯文化结构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交媒介研究新视角。情感结构“正如‘结构’这个词所暗示的,它稳固而明确,但它是在我们活动中最细微也最难触摸到的部分发挥作用的。在某种意义上,情感结构就是一个时代的文化,是社会特定时期人们整体生活方式的表征。

 

弹幕的存在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系统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结构。符号依赖于关系,又在关系中形成。这些系统依赖于那些使它活动的制度机构,并且在这些机构中形成(因而这些制度机构既是文化的,同时又是社会的和经济的)。所以由弹幕构成的符号系统构成了情感情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弹幕用户对所处环境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和态度也决定了符号实践中的情感取向。

  

(三)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15][16]

 

1974年E·卡茨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他认为,人们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的个人,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弹幕视频之所以被人们接纳为一种全新的观看模式,是因为它很好地满足了受众如情感需求等心理需求。

 

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舒茨曾在人际交往研究中指出,情感的需要是情感上的一种认同,也是心理上的一种认同,弹幕视频这种无时空距离的社交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情感的宣泄,稀释了情感上的孤独。弹幕视频的主体受众是御宅族,他们相对年轻,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生活中比较孤独,弹幕视频的出现,给这部分受众带来了很大安慰。弹幕的即时性又让受众产生了共鸣,感觉好像有很多人陪伴着一起看视频,其共时性又放大了这种观影感受,提高了观影趣味体验。

 

(四)文化工业与消费社会视角[13]

 

鲍德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对居伊德波《景观社会》中的“时间积木”做出了补充,提出了杂货店的概念。他认为,杂货店的整个“艺术”就在于耍弄商品符号的模糊性,在于把商品与实用的地位升化为“氛围”游戏。弹幕视频网站出售的便是集视频、弹幕、评论、购买动漫衍生品等景观时间所组成的“时间积木”,这些积木把它的使用价值如受众的传播交流、观看等提升成为了一种“氛围”。

 

可以说,作为受众个人生产的弹幕,它事实上是将受众自身和外界的事物纳入弹幕内容之中,由此而生产出膨胀的视频内容与受众个人经历所融合的变体,而所有这些都被打包于弹幕池中,成为杂货店的商品。

 


(五)互动仪式链视角[17]

 

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互动仪式的作用机制。他提出,“互动仪式是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发展出共同的关注焦点,并彼此相应感受到对方身体的微观节奏与情感。弹幕非但不影响其在观影者眼中作为整体的和谐,还令每一个参与者享有“共襄盛举”的仪式满足感。在互动仪式中,人们将其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并通过相互传达该关注焦点,而彼此知道了关注的焦点。随着视频的播放和彼此互动频率的增强,人们的关注焦点渐趋集中,开始被彼此的情感所吸引,躲在网络背后孤独的网生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情感共振。


弹幕评论,是思想的互动仪式链。弹幕族观看某视频某个特定的现实情境,会触发了观看者经由此前的仪式体验所存留下的生活经历、知识储备、观影经历、言谈习惯等所构成的思想序列自身的情境链。在编辑弹幕同时,参与者会将曾经的情境性体验镶嵌在弹幕组成的互动仪式链中,为下一次参与观看视频、发射弹幕做好准备。

 

(六)大众传播游戏理论视角[18]

 

作为玩乐的传播史蒂芬森认为作为玩乐的传播即是“允许人们沉浸于主动地游戏之中”。这就规定了它必须是一项高度主观性的活动。传播活动本身就是目的,这种目的表现为,传播活动能够给人带来快乐,能够让人忘我投入其中。正如人们在发弹幕过程中并没有带来更多新的信息,但是这种重复的发弹幕行为恰好让人感到自己把握到了某种形式的力量,这时人们的心理更趋近于玩乐。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情绪来缓解生活中紧张和压抑的排解。

 


弹幕快速滚动的模式也使得每个人表达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单条弹幕传递的有效信息十分有限,但是随着满频幕滚动的弹幕,人们却能够获得某种形式上的快感。因此,用户并不在乎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够带来实际的利益或起到了劝服作用,用户看中的只是自己发布的弹幕能够在视频上出现,并与其它人的弹幕构成满屏滚动的“壮观图景”,这出于一种“纯粹的玩乐”目的。


(七)“场景理论” [19]“场域理论”视角[5]


梅罗维茨的“场景”一词对应的英文词语是“situation”,其 “场景”概念来源于社会学家埃尔文·戈夫曼的 “拟剧理论”。 学者彭兰提出“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情境)的感知及信息(服务)适配。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等在专业论著中也都将梅罗维茨的“situation”译为“情境”,也正是基于认为梅罗维茨的作为信息环境“场景”不是一种指向空间的场景,而是一种感觉区域,即信息流通的型式。

 

学者谭雪芳[19],将媒介和媒介内容两者统摄到一起,研究移动互联“场景(context)应用”引发的社会场景(situation)重组图景,提出一个研究弹幕的全新视角。弹幕作为一种内容“场景”的构建要素,其出现为公众提供了新的文化场域,提供了公共表达空间。这种在公共空间里的个人表达又形成新的公共话语体系,形成网络弹幕文化。而弹幕(新媒介)通过改变各类社会人群所接触的场景类型,也随之改变了我们对社会角色的认识。具体表现为Kid和Adult角色双向迁移:即Kid的社会化加速,Adult的逆社会化。

 

学者刘昌华[5]则提出了基于“场域理论”对弹幕语言场域的治理与反思。场域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著名社会学理论,场域和惯习是其中的核心概念。弹幕场域是近年来在网络空间产生的一个新兴场域,其使用的话语即弹幕语言。其结合场域理论,对弹幕语言的构成来源、语言特征,和存在的语言氛围不健康等问题进行描写和统计,得出问题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在于弹幕语言场域权力结构的变化这一结论。


五、弹幕当前出现的问题[5][9]

 

弹幕的发布没有任何门槛,每一条弹幕是匿名的。这造成了一部分弹幕发布者观点低俗、语言粗暴,进行无意义的刷屏,甚至传递负能量,使充斥在网络影视上的部分弹幕质量低下、内容低俗,影响观赏体验。丹尼尔·约翰逊同样也看到了弹幕通过其复调特征在为网络视频带来巨大表意潜力的同时,其所带来的匿名文化(A-Culture)可能会带来难以控制的混乱。这种去身份化所纵容的不文明现象是阻碍网络影视弹幕良性发展的绊脚石。

 


埃瑟·戴森同样认为,“匿名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机制,人们可以在把后果降至最轻微程度同时,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各种主张或幻想进行摸索和尝试,并避开社会的非议。”虚拟性和隐匿性,降低了弹幕用户行为失范后受罚的几率,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因失范带来的肉体惩罚,于是人们在网上交流时变得开放激进,甚至做出出格之事。例如在弹幕交流中,网民常因为意见相左、一言不和就恶语相加,最终演变为语言暴力。

 

弹幕的疯狂增长,使得部分网络影视满屏都是弹幕,从而阻挡了网络影视本身的画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对网络影视本身的欣赏,造成本末倒置。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恶意刷屏的弹幕现象。弹幕在网络影视中应该处于辅助地位,不应喧宾夺主、成为观众观看的主体。


六、弹幕内容把关:先审后播来源于网络新闻

 

(一)   平台自身监管

 

一些弹幕网站拥有一定的用户注册准入门槛。以bilibili为例,用户可在任何时段内注册成为注册会员。注册会员可以观看大部分视频,但是一部分视频没有权限观看,并且无法给视频和文章及Flash游戏留言,下载弹幕或查看历史弹幕,亦不能发布作品。注册会员想要成为正式会员获得更多权限有两种途径,第一种需回答一份100题的选择题达到分数及格。题目以ACG知识为主,混有历史、遗传学、电脑、化学知识等,其难度之高被网友封为“中国御宅学高考”。

 

第二种途径需要由正式会员花费网站硬币购买邀请码赠给注册会员,使注册会员转正,相当于正式会员推荐。这种用户注册高门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网站用户的质量。

 

对于视频上传弹幕网站也大多拥有较严格的审核制度。bilibili审核周期不定,大约5-10小时,不允许发布重复视频,但允许高分辨率视频更新同内容的低分辨率视频,对投稿分区也有严格的规定。AcFun的投稿可能会因为管理员认为质量不够而被删除,审核不过的几率很大,并且审核的时间较长。这种准入门槛高,投稿审核严格的管理方式使得站内用户自生内容的质量得以保证。

 

(二)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与法律法制监管

 

今年年初,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对短视频的发布者和平台方提出详细要求,其中一大亮点是将“弹幕”划入“先审后播”的范围,进行“实时管理”。


《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

 

《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

 

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称,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将“弹幕”划入“先审后播”的范围,进行“实时管理”。


早在2016年,李君贤在《网络直播中弹幕语言暴力机制的形成与消解》一文中就认为,我国相关网络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办法还有待完善。虽然当下各直播平台在用户注册账号时会要求用户实行身份证实名或手机认证,管理员也会采取禁言或停封账号等硬性措施维护弹幕语言环境。但由于弹幕的即时性与瞬时性特点,执行惩戒措施往往在弹幕语言暴力发生之后,此时语言暴力造成的伤害已成既定事实。而封号禁言这些手段,对行为失范用户并未形成实质性惩戒约束,他们会注册新号或转战其他平台。

 

很明显,仅在短短两年内,弹幕先审后播不仅完善了相关网络法律规范以及管理办法,而且保证了一些弹幕在造成不良影响前就能得到及时遏制。网络匿名性、虚拟性、去抑制性的特点,影响着跨媒介平台领域的发展。弹幕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客观存在,净化弹幕语言环境除了需要运平台、用户、主播共同做出努力外,更离不开互联网大环境下社会各方的密切配合。

 

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语言环境,需要完善规范网络语言的立法,也需要逐步探索和建立网络语言暴力监管机制,更需要加强网络传播教育,倡导网络语言文明。只有净化网络语言环境,才能实现互联网价值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Xi Lin, Mingyu Huang& Leslie Cordie (2018) An exploratory study: using Danmaku inonline video-based lectures, Educational MediaInternational, 55:3, 273-286. 

[2]QWu, Y Sang, S Zhang, Y Huang, Danmaku vs. Forum Comments: Understanding UserParticip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Online Videos GROUP '18 Proceedings ofthe 2018 ACM Conference on Supporting Groupwork: 209-218.

[3] Lili Liu, Ayoung Suh &Christian Wagner (2016) Watching online videos interactively: theimpact of media capabilities in Chinese Danmaku video sites, Chinese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9:3, 283-303

[4]孙振虎,赵甜.参与式文化视角下的弹幕视频分析[J].当代传播,2018(06):90-93.

[5]刘昌华.社会和符号的互动:弹幕语言场域的反思和治理[J].东南学术,2018(06):221-226.

[6]许良.“虚拟客厅”:弹幕评论的心理分析——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为例[J].当代电视,2018(07):81-82.

[7]张蓝姗,葛欣怡.弹幕流行背景下网络视频用户观看习惯的转变[J].当代传播,2018(03):93-95.

[8]陈新儒,陈卓.直播弹幕:网络粉都文化的双重符号悖论[J].新闻界,2018(03):68-74.

[9]王晓璐.弹幕视频热潮下网络表达失范现象的原因及疏导[J].传媒,2018(03):86-87.

[10]郭栋,吴兰兰.弹幕传播中的“小学生”群体探析——基于情感结构的视角[J].编辑之友,2017(11):43-47.

[11]闫方洁.媒介文化研究视角下“弹幕”的生成机制及其亚文化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17(10):81-85.

[12]韩素梅.弹幕视频与参与式文化的新特征[J].新闻界,2016(22):54-57+72.

[13]吕鹏,徐凡甲.作为杂货店的弹幕池:弹幕视频的弹幕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6,38(10):28-41.

[14]周旭.越界的二次元:弹幕电影、参与式文化与未来受众[J].当代电影,2016(08):149-151.

[15]袁玖根,邢若南,姜倩.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解读弹幕视频的流行[J].传媒,2016(10):93-95.

[16]李兴衡.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弹幕视频研究[J].传媒,2016(07):70-72.

[17]邓昕.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弹幕视频解析——以Bilibili网为例[J].新闻界,2015(13):14-19.

[18]谢梅,何炬,冯宇乐.大众传播游戏理论视角下的弹幕视频研究[J].新闻界,2014(02):37-40.

[19]谭雪芳.弹幕、场景和社会角色的改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139-145.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1. 带你解读新闻与传播学的C刊目录变化|CSSCI(2019-2020)及扩展版名单出炉

  2. 普通二本三跨一战逆袭北外新传MJC专硕:第一志愿录取生源(非调剂)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北外新传专硕!

  3. 19北师大新传专硕第七:专业课真的很重要!千万不要抱“应该不会考”的侥幸心理!

  4. 双非一战北师大成功上岸:20师弟师妹们加油!我在新街口等你来!

  5. 双非跨考零实践零证书不勤奋!但我也能一战考上北师大!


【注意啦】

最近,同学们如果升级到最新版的微信,会发现订阅号大变样啦!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千万别忘记“星标”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哦。


只需四步:①点击左上角的“三个点” → ②点击查看公众号 → ③再点击“三个点” → ④选择星标,分分钟get!


【星标后怎么找】


只需两步:①点击右上角三条横线就可以看到星标的【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啦 → ②点进去查看我们最新的文章吧!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传考研

微信号 : MissMJC1


我这么好看//


确定不点一下“好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