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共领域 | 新传理论36

Diego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2-12-15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7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胡师姐20新传考研QQ群


一、公共领域


1962年,哈贝马斯出版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1964年,在题为《公共领域》的文章中,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做出了概念界定:


所谓“公共领域”,首先意指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形成公众。那时,他们既不是作为商业或专业人士来处理私人行为,也不是作为合法团体接受国家官僚机构的法律规章的规约。当他们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处理普遍利益问题时,公民们作为一个群体来行动;因此,这种行动具有这样的保障,即他们可以自由地集合和组合,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当这个公众达到较大规模时,这种交往需要一定的传播和影响的手段;今天,报纸和期刊、广播和电视就是这种公共领域的媒介。当公共讨论涉及与国家活动相关的问题时,我们称之为政治的公共领域(以区别例如文学的公共领域)。


如果不局限于公共领域的特定历史形态,把它看作一个“理性类型”的话,只要是能够贯彻自由、开放、平等、理想精神的,独立于国家和市场,由公民参与的论坛,都可以被称为公共领域。它既可以是面对面的聚会,也可以是在此基础上代替直接交流的各种媒体。


1、公共领域的组成要素

(1由超脱于个人或集团私利之上、亦不受国家或其他政治权力约束或为其服务的私人自愿组成的,拥有一定规模的“公众”。


“公众”的特征:

①拥有共同关注的普遍利益,这种普遍利益超出私人或集团利益之上;

②自愿性,每一个体是自愿地、自由地集合和组合,可以自由表达和公开意见;

③有一定规模,视“普遍利益”的性质及普遍程度而定。


“公众”成员没有身份、阶层或阶级的限制,只要个体自愿、自由地关注某些“普遍利益”,就可以成为“公众”一分子。“公众”是开放的,也是流动的,没有给个体进入“公众”设置任何阶级或阶层、财产甚至教育水平等方面的限制。


(2以批判意识为核心,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批评与监督、控制为主要特征与目标的“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


公众舆论的特征:

①是“公众”的。公众舆论的主体必须是具备“公众精神”的公众,公众舆论应在“公众讨论”的情形下形成。

②是“批判”的。批判意识是公众舆论的核心,批判的对象主要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社会公共权力。但批判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批判达成对国家权力的监督、规范乃至控制。

③是“理性”的。理性尺度是在公众舆论批判国家权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公众据此做出独立于公共权力的理性判断。


(3公众赖以表达、传播意见并使之对以国家权力为主体的公共权力形成影响、约束乃至监督、控制的媒介和场所,即“公众媒介”与“公众场所”。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以及历史上的沙龙、剧院、宴会、咖啡馆乃至街头集会、广场演讲等形式。公众媒介与公众场所是公共领域的物化形式,也是公众舆论的表达空间。


2、公共领域的类型

(1)代表型公共领域

是欧洲中世纪“公共性”的表现形式或“代表”形式。代表型公共领域显示的公共性实际上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一种地位的标志,它以一整套有关高贵行为举止的繁文缛节来表现领主对人民与土地的所有权。


(2)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这是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在很多时候被简称为“公共领域”,被认为是公共领域的理想模式。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特征:

①主体是资产者(即市民阶级)集合形成的公众;

②促使资产者聚集成公众的“普遍利益”实质上是资产者的个体私利,即生产、劳动与商品交换领域中的利益。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可以表述为:资产者为与公共权力争夺资产的支配权而形成的一个资产者的领域。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主要功能是监督、限制公共权力,要求权力的公开性、公共性以及理性,保障私人自主权。公共权力的公开性、公共性与理性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理想与追求目标。


(3)平民公共领域

指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雅各宾派阶段和宪章运动,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在历史进程中被压制的一个变种。这一领域的存在表明:公共领域是多元的,在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之外,还存在着其他亚文化公共领域或某一阶级的公共领域。


(4)公共领域的福利国家大众民主模式

指转型后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随着批判性的公众逐渐变成消费性的公众、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重叠以及国家化的社会领域和社会化的国家领域相互渗透,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逐步瓦解,产生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没落形式”,即福利国家中的公共领域模式。


3、公共领域的特点

(1)“批判的判准”与理想化模式

建立理想模式并作为社会批判的工具;通过批判,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思想背景下重建这一理想模式,这是哈贝马斯常用的方法以及思想归结点。公共领域理论带有浓重的理想色彩,是理想化的理论。


乌托邦的核心精神是批判,并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公共领域的理想类型就是一种乌托邦,核心精神是批判现代性,并“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这个方案显然就是重建公共领域。


(2)开放性与多元化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开放的、模糊的,没有明确边界。开放性源于哈贝马斯对“政治参与”的广泛理解,也意味着公共领域在内涵上是广泛的,包括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等。开放性导致了一种多元化倾向。多元文化社会的理想形态是以自由主义文化为背景、以自愿联盟为基础,形成完美的交往结构和运作良好的公共领域。


二、公共领域的转型与衰落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19世纪末以后,公共领域出现了转型和衰落。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垄断和经济危机的出现,国家被要求干预私人领域,承担更多过去不具有的功能(如福利制度),社会的国家化和国家的社会化,导致了公共领域的基础——国家和社会——彻底分离消失。哈贝马斯把这种国家权力无处不在的过程称为“再封建化”。


另一方面,从生产组织到家庭等传统的私人领域,变得越来越公共化。大企业与整个社会的利益息息相关,福利制度也把过去由家庭承担的责任转移到社会和国家。上述两种趋势,使国家与社会融合在一起,存在于它们间隙之中的公共领域失去了立足之地。


简而言之,国家职能扩大和市场垄断两个因素,导致了公共领域的转型。


公共领域转型的表现:

①过去批判的公众变成了文化的消费者。家庭失去了既充当私人领域,又为公共领域培养合格参与者的角色,市场的渗透和文化消费品充斥家庭,使公众变成了被动的消费者而不是积极的批判者。


②私人的新闻写作被广告宣传取代。报刊的商业化使传播的内容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而非以平等理性的交流为导向。为了节省开支,新闻依赖于固定的信息来源,给各类伪事件以可乘之机,新闻报道成为实现宣传效果的工具。大众传媒所传播的“文化”,成为一种整合文化,整合了新闻报道、具有商业价值的趣味内容甚至广告宣传。


在国家和市场的夹击下,公共领域逐渐衰落,自由、平等、理性的交流论坛空间越来越小,逐渐让位于各种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搭建的舞台,公共领域的真正参与者却成为台下看客,公众意见被各种力量玩弄于股掌之上,公众只有在规定的地方背书的权利。


三、对公共领域理论的评价


(1)意义

①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聚焦于大众公共传播制度与实践之间、民主政治的制度与实践之间经久不变的联系,提供了一个关于大众媒体在民主社会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的理想模型。


②哈贝马斯的规范分析,克服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注重批判否定,轻视规范建设的不足。


(2)局限

①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描述有将其理想化、浪漫化的倾向,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


②他主要关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忽视了17-19世纪不属于资产阶级的社交活动,比如工人运动中的公共领域。


③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并不是完全向所有人开放,教育背景、财富和性别限制了很多人的加入,其中尤其明显的是参加者基本为男性,妇女一般被排除在外。


④未能对“古典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和“有组织的”或“当下的”资产阶级的后转型公共领域一视同仁。


⑤哈贝马斯对历史的描述存在不准确的地方,他先有了一个概念,然后再去剪裁史实。


四、微博与公共领域


微博以分享与发现为基本传播形态,以独特的技术优势、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推动公民社会建立的潜质,对公共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


1、微博成为公共领域的客观条件

(1)祛魅/复魅:多元话语集散地

公共领域“原则上是向所有公民开放”。微博创造了一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背景的公民共同参与的网络空间,真正成为了多元话语集散地。


行使网络话语权门槛降低的过程是一个“祛魅”的过程,也是一个“复魅”的过程,“祛”的是权威之魅、阶层之魅,“复”的是草根之魅、平权之魅。微博使草根阶层获得了“信息的接近权”,使原本沉默的大多数获得了发声的机会,使他们获得了与社会精英或者意见领袖同样的被倾听的机会


(2)转发:草根舆论放大器

公共领域概念的核心是公民精神的独立性,即意见表达的独立性。在微博上,草根意见的大规模转发和聚集是草根舆论发挥作用的基础性条件,草根阶层与精英、准精英阶层的具体互动是草根舆论穿越社会阶层和媒体壁垒的现实路径,微博的裂变式传播方式是草根舆论广泛传播的技术保证和虚拟助推器。


(3)对话:交往理性试验区

交往理性是双维度的,强调人与人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的达成。在微博中,关注转发功能、评论功能、私信功能等,为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提供了条件,也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对话和理解提供了渠道。微博是一个由不同规模的对话构成的“复调”系统。


2、微博并非“公共领域”

微博未达成理想中的公共领域,主要原因有:有关部门对微博上内容、言论的监管日趋严格;微博的商业化、市场化特征越来越突出;网民素质普遍不高并不能保证理性交流;网红、大V等形成一个个话语权力中心,颠覆了平等交流的基础;传播方式的碎片化难以保证内容的深度和质量;娱乐化倾向、娱乐气息、娱乐内容过于严重;“对话”常常是有问无答、答非所问;微博用户更接近于“即逝公众”或“短暂群体”,而非公共领域中能够“理性讨论”的民主社会的公众。


3、互联网上营造公共领域的可行性措施

主要包括营造社区归属感、灵活决定匿名政策、保持平等、鼓励慎议、培育良好的公共话语等。

 

参考资料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07-311.

陈勤奋.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特点[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张  跣.微博与公共领域[J].文艺研究.2010.12.

胡  泳.在互联网上营造公共领域[J].现代传播.2010.1.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1. 带你解读新闻与传播学的C刊目录变化|CSSCI(2019-2020)及扩展版名单出炉

  2. 普通二本三跨一战逆袭北外新传MJC专硕:第一志愿录取生源(非调剂)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北外新传专硕!

  3. 19北师大新传专硕第七:专业课真的很重要!千万不要抱“应该不会考”的侥幸心理!

  4. 双非一战北师大成功上岸:20师弟师妹们加油!我在新街口等你来!

  5. 双非跨考零实践零证书不勤奋!但我也能一战考上北师大!


【注意啦】

最近,同学们如果升级到最新版的微信,会发现订阅号大变样啦!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千万别忘记“星标”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哦。


只需四步:①点击左上角的“三个点” → ②点击查看公众号 → ③再点击“三个点” → ④选择星标,分分钟get!


【星标后怎么找】


只需两步:①点击右上角三条横线就可以看到星标的【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指南】啦 → ②点进去查看我们最新的文章吧!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传考研

微信号 : MissMJC1


我这么好看//


确定不点一下“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