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清华的永恒浪漫,让我始终为此甘之如饴|一战20清华MJC专硕高分上岸

葡萄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5月25日,小伙伴在微信上突然给我发了句“恭喜恭喜”,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终于被清华录取了。我的考研历程,概括总结为四个字,就是“不见天日”,因为这是段极其单调,甚至比备战高考还要辛苦的时光。



但正因为熬过了这黎明前的黑暗,看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什么叫做情不自禁地激动与欣慰。遂以此文记录下我的备考时光,送给同样怀揣梦想的你们~



阅读指南




Part1  个人概况


本科新闻学,一战清华新传MJC 上岸。因为一直有名校情结,所以假期我都会去不同的媒体平台实习,去不同的top大学游学来增加阅历。假期里这些说走就走的旅行极大锻炼了我的独处能力和自律性,也为我今后一个人备战考研奠基。大四那年,选择了学校给的公派留学机会,当时自己对研究生想深造的专业还有些迷茫,希望在留学时发现更多可能。

回国后误打误撞地签了一份很喜欢的工作,领导很有人情味,让我有余力在工作之余开始研究生备考。(这里要说一下,想在职考研的同学一定要了解单位氛围和工作强度,有的单位领导希望小年轻自我提升得越多越好,工作任务安排合理。有的单位领导就各种压榨,让人没了学习和进步的空间。这次了解到考上的大部分同学,要么全职备考,要么学硕二战,要么工作朝九晚五十分规律,几乎没有工作庞杂下自己试试水撞大运上岸的)


Part2  择校历程

择校:记得大一暑假第一次去清华,看到宏盟楼上的爬山虎反着余晖,照得人想要眯起眼,那一刻,我忽然就喜欢上了这里。满园的玫瑰,蒂凡尼风格的长椅,一片法式浪漫主义色彩。这个场景,比照片上漂亮得太多太多,我相信,教学楼能布置得这么美丽的学院,一定少不了真善美的人文情怀,从那时起,清华就常常在我梦中出现,我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在宏盟楼里上课。

专业选择:清华学硕分为传播学,新闻学,国际传播三个方向。去年开始三个方向的试卷合并,统一考察新闻与传播史论,新闻和传播业务。由于国新的并入,试卷中出现了英文试题,着重考察同学英语新闻编译功底。专硕有传媒实务与创新(就是MJC,非全日制,每月有一周五、六、日集中授课,但其实其他几周工作日里要抽时间上选修课。课业压力比较繁重,每周都要写论文,做PPT,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都少不了。一学姐总结过,读MJC等于过上857生活:每天8小时上班,5小时学习,一周7天待机状态)。去年新开了和美国南加大的数据新闻双硕士项目,但初试试题跟MJC一样。

我大学时一直想报考国际传播,但出国后发现自己心愿已了,就陷入了迷茫。某次跟经管学院的室友去蹭课,发现自己更感兴趣的竟然是商学,而当时国外有很多比较前沿的专业,比如国际传媒商务,时尚传播,传媒经济与文化等等。这让我在回国后一直找有同类专业的院校,但发现有传媒和商学交叉专业的学校非常少,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清华MJC的真题,里面竟然涉及很多传媒经营与管理的知识,问了学长姐,发现这个专业还真有传媒创业类的商学课程,当时觉得清新太有国际范了,于是直接报名。


Part3 各科备考经验

前期准备


我是从3月份开始备考的,当时第一步就是查各种经验帖,归纳出一个每门课最全面的书单,公众号,学习工具,并梳理出自己要具备的知识结构。当时怕自己有知识盲区,我基本上把市面上能买到的相关参考教材,考研笔记都买了。也不担心自己看不看得完,反正买了心里就会踏实些,碎片化时间翻一翻,总能多积累些知识点。


备考状态


我觉得自己工作后的状态比在校泡图书馆时强多了。首先不得不感谢我们部门负责人给我树立起的好榜样,这位交大毕业的女强人经常睡得比我们晚,起得比我们早。见过她凌晨三点回完群消息,第二天早上7点多依然能秒回,那时起我就对“辛苦”这个词没什么明确定义了。

做她助理后,我管20多个选题7个不同阶段的进度,每天有上百项动态,要在她问起时第一时间给出反应。在她的锻炼下,备考时我的记忆效率特别在线,基本知识点看第二遍就过目不忘,每天不用列日程也知道自己的复习进度。这也是我给大家的备考建议:真正的刻苦,在于大脑高效率运转。由于工作时间的挤占,高效学习为我节省了很多笔头书写时间和体力。

公共课复习建议


政治📔


资料推荐:
肖秀荣精讲精练+肖秀荣讲真题+1000题+肖四肖八
腿姐冲刺手册+腿姐时政手册+腿四
冲刺卷其他几家推荐:徐8,米6

音频:
喜马拉雅的腿姐,肖秀荣,徐涛的政治专题。

课程推荐:
吹爆我腿姐,真心拯救了我这个渣渣。强化班+技巧班+押题班这三个建议都报。 强化班主要让你理解知识点,不同政治思想的底层逻辑。 技巧班就是应试规律的提点,毕竟政治会背也得会选,会答题,答题训练太重要啦,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拿分。 押题班主要就是一些重点专题和时政热点的梳理,腿姐梳理得很全面,自己整理有点事倍功半,毕竟到后期考研时间太有限了!

我从8月开始复习政治,自己高中是理科生,小高考政治背到哭也没上90,所以考研里最大的恐惧就是政治。当时做1000题错到差点想弃考,觉得政治这一门,可能就得跟别人拉开将近20分的差距。跟着腿姐的课跟到10月中,有一天忽然开窍,原来考研政治不是背所有知识点,而是背核心冲刺手册就行。

选择题不是你理解概念就能选对,而是要练习关键词搭配,得选择者得政治。后期我就专注于选择题的练习,形成关键词敏感。中午时躲到公司附近的小公园或楼道里背冲刺手册,每天晚上睡觉前听喜马拉雅上腿姐,肖秀荣,徐涛的政治专题。最后考研我的政治上了70+,看到分数的那一刻,简直松了一大口气。这让我深刻觉得只要方法对,短板是可以补起来的。

同时,今年清华专硕政治划线竟然高达65分,比学硕要求还高,所以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对政治掉以轻心。

英语📔


资料推荐:
《英语一(98-至今)张剑黄皮书》+《英语二(2010-至今)考研圣经》。
《新东方考研单词红宝书》+《恋恋有词词组绿皮书》+《新东方翻译:拆分与组合》+《王江涛作文》+《潘赟9步搞定考研英语高分论文》。

课程推荐:
新东方真题阅读(唐迟),翻译(一个男老师讲三步翻译法)。

本人英语基础还不错,但考研英语完全打脸,做完第一套真题后,我就乖乖跟了新东方的考研英语课,了解考研英语的出题模式和考察重点。比如如何判断对立关系,因果关系,怎么找线索词,哪种逻辑关系语句要重点读,这些了解透了,才能大大降低做题的错误率。

单词方面我推荐新东方红宝书和张剑黄皮书附送的英语高频词手册。平日上班,为了省下从家到地铁站15分钟的步行时间和精力,我包了辆摩的,在摩的上背单词,在地铁上背单词,在地铁出站前往公司路上的时候背单词。

印象中i-,p-序列的单词有几个特别相似,我就会多背几遍,把他们牢牢地区分开来。

做真题方面,我把英语一和英语二历年真题全刷了一遍,我个人不是很赞成英语二简单所以压力不大这种说法,因为双数年的英语二还是有难度的。

我每周必抽出3个下午全程模考,从2点到5点,以实战的状态去答题锻炼题感,然后对答案,按照张剑黄皮书和考研圣经里的详细解析找出自己错题的原因:是长难句没读懂?是题干陷阱没发现?是单词的熟词僻义没掌握?还是关键句拎错了?发现原因后,我会把自己的错误思考路径写在错题旁边,防止下次再犯,并标注这考察的是哪类题型:偷梁换柱题还是无中生有题?这样复盘时效率会很高。

作文:
英语二的大作文和雅思考试的小作文很相像,建议大家可以结合《顾家北教你雅思写作》看。英语作文切记不要中式化表达,有几个市面上的辅导资料,例文看得我胆战心惊,因为表达太中式化了。建议大家跟着王江涛或潘赟,打造属于自己的作文框架和常用表述,这样备考时只需要根据不同题材填语料就行。


专业课复习建议


专业课是重中之重,我搜集了清华新传历年考研真题,梳理了清华新传不同考研方向的知识结构。专硕侧重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品牌营销学,公共关系学,文化产业学,广告学,新闻学(去年考题新增)这些知识,而学硕注重新闻学,新闻史,英语新闻,新闻实务(列采访提纲,纪录片策划),传播学,传播史。根据出题规律,我发现有时学硕的题会成为下一年专硕的题,虽然不是一模一样,但关键词都属于同一考点,比如非虚构写作,媒介融合,政务新媒体。

这要求不仅完善自己报考专业的知识,也要关注学硕动态,学硕真题也要会做,有思路。同时,有些知识点会反复考,比如今年“文化折扣”这一名词解释,就是去年刚刚考过的。

专业课学习总体规划主要如下:
 3月-6月


重点参考书列出来,按不同学科分类,每门学科下的参考书总体泛览一遍。这里建议读书要有计划,比如开始一周一本,一个月4本,这样三个月里,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的参考书基本就能读完,对学科知识框架形成一个总体意识。

 7月-8月


基础知识查漏补缺的阶段。毕竟新传的细分学科很多,学校又不给参考书目,这导致自己看的书和知识点毕竟有限,总有意想不到的知识盲区。所以这时可以跟个辅导班,让有经验的老师带着你飞。暑期强化的意义就是前人已经看过很多书,把知识点搜罗齐全后,再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精简版的名词和概念有助于自己快速吸收。如果自己死啃书目,有时参考书里的理论太过于生涩,表述有点冗杂,不利于自己大范围记忆和考场内的快速输出。

 9月-10月


参考书至少要过完3遍,然后开始做答题训练,训练的频率依靠个人时间,因为论述题一题就有上千字,如果题感不好的同学建议有意识地多练练,把答题练成一种本能,这样考场上发挥失常的可能性才会较少。

 11月-12月


这个阶段是考研冲刺期,基本心态崩盘的概率最高,但熬过了,考场上就淡然了。这个阶段要归纳学术专题,看导师论文,总结热点话题,练习模考。总的来说,任务非常多。


下面总结几个学习方法,

不一定人人适用,

但本人亲测有效,

大家可以参考。


名词解释:多版本比对,自己总结一套最全面的答案。

清华名词解释10分一道,对要点完整性要求比较高。在阅读参考书时,每遇见一个学术名词,要有意识地圈出要点,比如他的提出者,提出背景,相关著作,简要定义,经典案例或最新案例。除此之外,还要去网上搜索一下该名词解释,比如MBA智库,有时会搜到关联理论,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借助微信搜索,进行多方比对,看看哪个平台发布的名解靠谱,后期跟住就行,当时知道胡师姐,就是后期在整体名词解释时,当时发现胡师姐公众号名词解释总结得特别全面,而且很多冷门知识点都搜罗其中,一下子就被圈粉了。胡师姐团队做的名解可以直接拿来背。

除了书上的知识点,清华名解考察范围非常广,比如创业学,MCN,基本来自当年热点事件和导师研究方向。 这就提醒大家在关注新闻时,把最新的传媒技术,传媒事件,传媒文化都汇总下来,每周找个固定时间统一查一遍,汇集众家之长,总结出一个自己认为比网上任何版本都要全面的答案。

 简答题:回归书本和热点专题



(胡师姐给我们梳理的31个热点专题,

每个专题里都配备了精选论文,

此外还有胡师姐团队自己编写的专题解析,

真的太贴心了。)


简答题部分主要考察行业热点和专业知识的扎实程度。答题方向基本就依照热点剖析思路+教材知识点。虽然这个部分是简答,但也考察同学回答的条理性和思考的深度性。知识框架此刻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前期复习时,知识点都是散装的,而后期复习就要把知识点整合吸收。 比如拿到一个热点话题,首先想到他的定义,不同层面中,它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它会和什么话题有联系。拿到一个知识点,书中的大标题和小标题就是一个很好的知识框架,很权威的论述思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列完后,补充一些相关的名词,案例,知识点。

简答题就相当于N道名词解释结合版。考试时题干中有几个关键词,回答中基本就要涵盖几个名词解释,例如:结合“被遗忘权”,谈谈我国传媒商业模式特征和创新方向。这道题我们首先就要答到“被遗忘权”,我国现有的传媒商业模式特征,我国如今或未来传媒商业模式创新这些层面。

除此之外,还要知道这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简略回答出这个问题过去是什么情况,当时是什么时代背景,比如经济背景,政治背景,法律背景,国民媒介素养背景,如今时代发生了什么改变,比如技术改变,文化改变,经济,政治,法律等改变。这种改变有哪些典型案例(比如区块链,微信三天可见),弥补了哪些不足,带来了哪些优势,未来是怎样的前景。

❸ 论述题:从导师论文中找思路,在往年真题里找范围。

清华出题风格有明确的导师导向。很多次论述大题都有老师相关论文做参考。比如去年的“边界消失”,彭兰老师至少有两篇论文写的这个主题。“热点环境议题报道”,就出自曾繁旭老师4,5年前的论文。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掉皮掉肉都不能漏掉老师的论文。核心老师建议近五年的论文都看一下。比如彭兰老师,史安斌老师(每年必考),曾繁旭老师,陈昌凤老师,杭敏老师,沈阳老师,崔保国老师,王君超老师,金兼斌老师等等。

其次,其他学术大牛的文章也要补充性地看看,比如喻国明老师,郭全中老师,刘建明老师。当时我上知网把这些论文都下载了下来,打印的论文基本放满了我半个登机箱。这些老师聚焦业界前沿,有时研究方向会有些融合,多吸纳百家之言有助于答题的新颖性。去年史老师论文里写过“四全媒体”,而“四全媒体”也做为大题来考,而正好很多学界大牛也研究过这个选题,就不愁答题语料库了。


(根据老师论文做的几篇思维导图)

除此之外,清华真题有时一个知识点,学硕和专硕交叉着考。真题或原知识点重复率很高。比如媒介融合,新媒体热点(短视频,政务新媒体),算法,研究方法等都是考察重点。与其泛览海量知识点,不如吃透近年来真题题库的考察范围。学长当时给我们梳理出了一套真题大数据(由衷感谢往年师哥师姐的奉献),大家把今年的填充上就好。

▲2020学硕题


▲2020专硕题


除此之外,18年学硕的非虚构写作去年变成了专硕的考题。类似例子还有很多。



模考


模考是考研前的重中之重。当时知道胡师姐的时候,正好看见师姐在推模考班。虽然自己备考时为了效率,很少手写笔记,但手写模考丝毫不能含糊。因为11月份我急切想知道自己当时几斤几两,以及提前锻炼一下上考场的感觉。


胡师姐模考班上每一次的试题,讲解,参考答案

模考班一共有三次机会,第一次答题时,名词解释就快花了我一个小时,时间完全分配不过来,当时自己心里还想:这要是直接上考场估计就得跪了。不过当时批改分数出来后见自己排名在上游,就暗暗舒了一口气。

但半个月后第二次模考我才得了90几分,因为是清华师姐一对一批改,我比较看重师姐的评判,所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一次模考吓得我一整晚都没睡着觉。第三次模考就淡定了,只要稍稍比第二次好一点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考试那天,试卷发下来自己就马不停蹄地写,高度紧绷的状态加上两场共6个小时的书写,一天下来,浑身痛得像被人扁了一顿,吃晚饭时连筷子都抬不起来了。

这里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插曲 :考试时老师会示范试卷要如何装进信封,用条形码封口,考生签名要同时覆盖条形码和信封。但考试时我两耳完全处于失聪状态,老师讲的这些复杂步骤我根本没空去听,不过感谢老师在考试结束后重新指导了我一遍。所以要给师弟师妹提个醒,一定要提前知道考场规则,考试一旦开始,绝不能轻易停下。因为哪怕一分钟,你都能多写个知识点,就多一分上岸的希望。



复试经验


初试通过后,复试又是一道坎,因为今年清新复试占了450分,涵盖个人简历,科研成果,科研设想,新传作品,直接决定生死存亡。我仔仔细细梳理了在校期间的获奖证书,实习经历,以及工作这些年来的成果。

深深觉得,这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工作的时候,很多同事对工作能推就推,比如会议纪要,项目策划书,活动收集,资料存档。但这些我都很听话的做了下来,这让我对工作复盘的时候,对所在行业的发展和变革,上级的战略部署有了清晰的了解,科研设想也应运而生。

面试时,先是自我介绍,当时我又是找HR姐姐,又是问研究生毕业的同学,把自我介绍好好地陈述了一番。接着是6个老师依次提问,这里建议大家有些硬性问题一定要提早准备,把答案写下来,最好倒背如流。

我当时太信任临场发挥了,结果第一个问题是:“你看了什么书?”这么送分的题我竟然结巴了,愣住了,想说的点太多结果思路一下乱了,所以越简单的题大家越不能掉以轻心。但后面的题只记得自己答的行云流水,比如做文案工作的体会,简述一下你当时参与的中英外交活动,疫情期间你想策划什么选题等等。结果出来后,自己面试的分数果然不错。


Part4 好物推荐


公众号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评论胡师姐新传考研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批判传播学清华传媒评论清华全球传播全球传媒学刊TSJC专业硕士全媒派中经文化产业


参考书

《媒介经济学》第二版 赵曙光 清华大学出版社《传媒经济学教程》喻国明 中国大学出版社《传媒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卜彦芳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理解传媒经济学》吉莉安·道尔 清华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络传播概论》彭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新趋势》洪俊浩 清华大学出版社《批判视野下的西方传播思想》石义彬 商务印书馆《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媒介热点透析与前瞻》 孙祥飞 人民日报出版社《传媒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媒体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传媒经济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复旦大学出版社《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陈昌凤 清华大学出版社




Part5 写在最后

人生中第一次感觉到亏欠,是高考落榜后看到母亲注视着招生摊位时,那份哀求的目光。第一次感觉到要奋斗自强,是徘徊在父亲手术时的病房前。爱,能唤起一个人的羞耻心,也决定着一个人的自控力,父母为我付出了所有,让我想辜负他们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一路走来,同样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兢兢业业的胡师姐团队、准许我进校复习的郝主任、每天准时开车送我上自习的小徐、借我校内wifi的谢学妹、经常给我点外卖的小杰杰、手把手教我改材料的子豪、初试让我借住的小鸽砸、解我燃眉之急的林学妹、愿意起早开车送我上考场的狄师弟,一路陪伴我的冰冰和她亲爱的母亲。以及初试到复试期间,所有为我答疑解惑的师哥师姐和同学们,同样也感谢朋友圈里为我开心的大家~

是你们,将我的前路照亮,愿自己,未来也是你们夜空中的一份星光。


上岸学员同款课程速递
 

同款课程1:省心全程班


胡师姐省心全程班,是我们的教研团队开发的系统性全年备考课程。从培养你的逻辑、带你读入门书开始,囊括五一基础班、逻辑实战班、八月强化班、精批答题班、十一专题班、十二月热点冲刺班,全年系统学习,直到带你冲进考场!


详情请戳:胡师姐21级新传考研课程介绍第一弹:省心全程班



同款课程2:一对一课程


胡师姐一对一课程是由一名(或多名)胡师姐团队名师,专门针对一名考生进行的单独授课。我们完全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目标院校、报考方向,量身定制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会将新闻传播考研专业课涉及到的所有知识拆分成为不同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新闻传播基础知识、论文讲解、专题讲解、热点分析、习题课、答题技巧课等等,并提供全程专人跟踪学习、一对一老师笔记且每节课均有课后练习题及作业批改,让你的专业课学习零死角!同时,胡师姐团队的一对一课程总共分为5个档位,可适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此外,报名35课时及以上一对一VIP课程的同学,还可免费赠送胡师姐省心全程班!一对一辅导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详情请戳:胡师姐21级新传考研课程介绍第二弹:VIP一对一课程



详细课程安排请咨询Silva或观风

 

还有疑惑?没关系!

胡师姐团队邀请了

20上岸的学姐学长

为大家分享考研经验,

全方面、多维度、立体化

解读新传考研

强烈推荐各位有意向的同学

去看下面这场经验分享会的回放

你离上岸的距离,其实没有那么远!




公开课地点

CCtalk


胡师姐21新传考研免费公开课群

群号:87343970


快来扫码,一起沾沾喜气吧↓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观看上岸学员经验分享会回放)






/END/


小编 | 二喵
责编 | 北北
封面图 | Inspiration Grid

 推荐阅读 

1.北交新传考研怕踩雷?手把手教你排雷 |20跨考北交新传专硕状元经验分享

2.考研路上,你可以允许自己失败,但是绝不能让自己中途放弃!| 二战上岸20北师大传播学硕

3.双非二战成功上岸20北师大新传专硕,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4.双非跨考北师大新传专硕,20二战成功上岸: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5.20一战上岸北师大传播学学硕:我的九点备考经验你一定要听!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八月线上强化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