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爆炸!但…最新的论文还得扫一遍!(文末有福利)

番茄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 小编 | 雕雕    ◎ 责编 | 北北  



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应该都掌握得差不多了。时间紧迫,想摸准老师的出题方向,快速刷一遍大佬的论文最合适不过了。下面给大家整理了2020年下半年新传大佬的论文,并附带考点分析,赶紧读论文查漏补缺吧!(文末有福利)




01.
   常江(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❶ 从数字性到介入性:建设性新闻的媒介逻辑分析

➤ 提要:本文立足数字生态下的新闻理念与实践,从技术可供性的概念出发,通过对建设性新闻这一新新闻形态的剖析,尝试解读当代新闻业发展与转型的媒介逻辑。


➤  关键词:建设性新闻,数字新闻,介入性,可供性,数字性


➤  考点分析:“数字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是近几年最常考的专题,文中详细梳理了建设性新闻的媒体逻辑,并提出了对未来新闻业的展望。适合用于“数字技术与新闻业”的专题整理。


❷ 流媒体与未来的电影业:美学、产业、文化


➤  提要:本文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流媒体平台网飞(Netflix)为典型个案,从美学、产业和文化三个维度深入探讨流媒体技术对未来的电影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  关键词:流媒体,电影,电影美学,电影产业,电影文化,网飞


➤  考点分析:2020年春节期间《囧妈》线上上映对我国传统电影产业带来不小冲击,未来电影业发展值得思考,也很有可能成为考点。这篇文章梳理了流媒体对电影业的影响,同时提出我国在面对流媒体冲击时的举措。适用于“电影产业发展”专题的整理。


 欧美新闻教育模式革新及其在数字新闻学体系中的角色


➤  提要:本文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通过挖掘和分析来自三个欧美国家主流新闻机构的84位一线从业者的一手质化资料,尝试对数字时代欧美新闻教育体系的变革模式展开探索性的研究。


➤  关键词:数字技术,新闻教育,新闻专业理念,批判性思维


➤  考点分析:这篇论文的核心在探讨数字时代的新闻教育模式,这个话题在考研中不常出现,但是文章后半部分对“未来新闻人才”的解读十分详细。可以用于整理“数字技术与新闻业”专题的“人才需求”部分。


❹ 文化研究作为数字新闻学的方法论思考


➤  提要:文章立足于文化研究作为研究路径介入新闻学体系的学术史,通过对新闻学和文化研究在本体论与认识论层面的关系的辨析,以及对一项为时两年、包括106个研究对象的系列访谈研究实践的呈现,探讨文化研究作为数字新闻学方法论的可能性和适用性问题.


➤  关键词:文化研究,数字新闻学,方法论,新闻学


➤  考点分析:这篇论文是对方法论的探讨。文化研究可以为数据新闻学兼顾新闻研究价值取向和可操作性提供学术发展策略。可以用于“数字技术与新闻业”的专题整理。




02.
   陈昌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❶ 信息个人化转向:算法传播的范式革命和价值风险


➤  提要:本文从技术哲学视角来分析信息个人化转向的实然和应然,在此基础上揭示算法传播个人化转向的范式革命及其价值风险,提出算法传播应当从“信息即人”转向“信息为人”,重塑人与信息的关系。


➤  关键词:算法传播,技术具身,云个体,信息个人化,个人信息化


➤  考点分析:这篇文章探讨了算法传播带来的变革以及可能的风险,文中结合了诸多学者的观点,阅读难度较大。适用于整理“算法”专题。


智能时代的媒介伦理:算法透明度的可行性及其路径分析


➤  提要:本文运用元分析研究法,通过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高频引用文献的分析,发现仍需在“技术社会集合”中界定算法透明度——阐明那些与算法有关的信息可以被公开的机制,包括信息透明、理念透明和程序透明。


➤  关键词:智能传播,媒介伦理,算法透明度,开放伦理


➤  考点提要:这篇文章首先对“算法透明度”学科分析做了汇总,然后探讨了其概念,最后提出了算法透明度实施的困难与路径。最后一部分对“算法透明度”路径的总结很适合整理到“算法”专题中,成为“规范算法应用”的一部分内容。



03.
   邓绍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百年追记:新青年社的创办及其历史贡献

➤  提要:1920 年 8 月,为了独立出版发行《新青年》杂志,陈独秀等人创办了新青年社。新青年社经销《劳动界》《伙友》《共产党》《前锋》《向导》等党报党刊,同时出版和发行了《新青年丛书》《新青年社丛书》等以及其他中共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新青年社成为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新闻出版机构,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重要的发行机构之一。它积极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推动其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催生了中国红色新闻出版事业。


➤ 关键词:新青年社,陈独秀,新闻出版


➤ 考点分析:这篇文章对于考新闻史的同学来说很重要,文中对新青年社的历史介绍很详细,十分适合新闻史备考。


❷ 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历程及其未来展望


➤  提要: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是中国新闻传播史整体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分为曲折前行、恢复开拓、反思创新、繁荣发展等四个阶段;研究成绩不小,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展望未来,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创新发展,应立足于新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紧跟新时代,加强思想理论指导,增强宏观历史思维和责任感,推进史料文献的系统整理工作,全面系统、客观深入地研究新中国新闻传播史。


➤  关键词: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现状评述,创新发展


➤  考点分析:这篇文章对中国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历程做了梳理。考新闻史的同学最好也对这个历史有一个分阶段的认识,以免考场上遇到类似题目。




04.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作为复媒体环境的社交媒体: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平台分配与文化适应

➤  提要:基于对20位中国留学生的访谈,本研究首先提炼出工具型、融入型、体验型三类留学生,并比较了三者之间对社交媒体平台的分配差异,进而将这种差异放置在生活变迁的语境中进行分析。这也在理论层面上回应并提倡了一种“去媒体中心的媒体研究”。


➤  关键词:留学生,社交媒体,文化适应、复媒体、生活变迁


➤  考点分析:这篇论文是通过媒体使用对中国留学生群体做出区分,并且探讨他们的文化适应,同时也很好介绍了研究过程中“深度访谈法”的运用。它提供了一种“复媒体”的研究思路。



05.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社会包容视角下的数字鸿沟问题


➤  提要:这篇文章从社会包容的视角探讨了数字鸿沟问题。


➤  关键词:数字鸿沟


➤  考点分析:文章篇幅不长,但是对数字鸿沟的分类很贴合中国国情,“缺失的链接”“荒地”“异社会”,这三类应该整理进数字鸿沟的专题。文中还传递出了“弥合鸿沟必须专注改变社会现状”的思想。


❷ 所到之处皆媒介——5G 对媒体产业的影响分析


➤  提要:媒体将成为最早受益于 5G 技术的产业之一,5G 有潜力真正改变媒体内容的生产和分发方式,移动网络将成为主要的视频分发渠道。5G 技术不仅带来速度,还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AR 和 VR 行业将发生根本改变,内容和观众的距离将大大缩短。最终,5G 将为人们的信息需求和娱乐活动增加新的和切实可见的维度。


➤  关键词:5G,媒介生产,媒介分发,触觉互联网


➤  考点分析:这篇论文非常详细地从各方面分析了5G对媒体产业的影响,其中包含多种例子。非常适合整理进“5G”专题。


 网红社交资产如何改变商业模式


➤  提要:本文通过“社交资产”的概念进一步衡量网红的商业价值,以此观察其在中国“消费互联网”中的作用与价值。


➤  关键词:名声民主化,网红,MCN,社交资产,社会资本 


➤  考点分析:这篇文章对MCN机构的诞生、社交资本对网红的衡量、社交资本变现与可持续性做了详细的分析。适合考新媒体的同学梳理“网红的发展”专题。



06.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媒介场理论的再发明:再思《关于电视》


➤  提要: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在中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发展与使用。本研究认为主要原因是布尔迪厄在他关于电视新闻场的研究中,对新闻传播的文献不够熟悉,经验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将自己发明的场域理论成功运用到新闻场研究中,导致后人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本文总结了媒介场理论的优势与不足,认为必须要对其在中国的语境下,处理好媒介场与政治场域关系,并吸收传播研究的新近研究。经过“再发明”后,媒介场理论才能够在中国新闻传播研究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  关键词:布尔迪厄,媒介场,场域理论,再发明


➤  考点:这篇文章梳理了“媒介场理论”的发展,并指出理论的不足。适合用于“经典理论及其发展”专题的整理。同时“场域理论”也适合用于对新闻生产中的资本、政治力量相互制约的探讨。


❷ 作为知识的传播:传播研究的知识之维刍议


➤  提要: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建立在大众传播基础上的传播概念及理论建构也面临着困境。为了应对未来的媒介变革,应该为传播研究及传播概念寻找更稳定的支点。知识作为人类传播的核心观念,存在一定稳定性。传播研究和知识社会学一起,也发轫于对人类知识的研究,只是由于美国传播学的学科化,二者渐行渐远。从近年来传播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发展来看,二者在知识的起源、扩散及后果等领域又重新开始融合。提出“作为知识的传播”,将知识理解为建构意义与想象的知识、历史的知识、具有特定来源的知识、体现权力争夺的知识和媒介化的知识,有助于重建传播学与知识社会学的联系,打开双方的学术想象空间


➤  关键词:知识,传播研究,知识社会学


➤  考点分析:这篇文章对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提出了质疑,提倡用“知识”来代替“信息”,从而更好适应媒介技术的变化。在考试中出现这种考察传播学根本性问题的可能不大,同学们可以阅读了解来拓展思路。




07.
   彭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论文的作者单位为清华大学,目前调到人大新闻学院工作)


分化与交叠:移动时代的时间


➤  提要: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时间观和相关行为。在公共性的媒体时间之外,私人化的媒介时间得到凸显,私人化的媒介时间也对公共性的媒体时间产生了一定冲击。移动时代,实时信息、行为与延时信息、行为相互交织,多线程模式下人的多任务并发处理也成为常态。而从记忆角度来看,数字化的记录与大脑记忆、当下与永恒之间,也形成了更为纠结的关系。


➤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媒介时间,多任务处理,数字化记忆


➤  考点分析:这篇论文以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时间改变为线索,串联起对实时延时、多线程单线程以及当下永恒的讨论。论文内容十分丰富,里面的考点包括“数字化记忆”“私人媒介时间与公共媒介时间的关系”“实时与延时的辩证”“多线程行为的评价”等。强烈安利各位同学阅读原文。


互联网知识产品:一个长远的市场——知识付费产品的发展逻辑及未来可能


➤  提要:知识付费平台及产品近几年来方兴未艾。要实现知识产品变现这一目标,需要生产与消费两个方面的共同驱动:从生产角度看,维持高质量生产者规模及其生产能力是关键;从消费角度看,知识付费产品的发展需要深层研究用户付费意愿的动因。对于知识产品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从碎片式的知识到系统性知识扩张、从纯知识产品向复合型产品扩张、从人工生产向联合智能化技术生产扩张等思路。


➤  关键词:知识付费,知识产品,内容生产,用户


➤  考点分析:这篇论文围绕知识付费展开讨论,条理清晰,非常适合整理“知识付费”的专题。


❸ 移动视频:一种手段、多种表达


➤  提要:生产者和传播平台的多元化,促进了移动视频应用的多元化。在经历了视频直播、短视频的快速增长后,用户的生产力和消费力将会在长视频领域进一步释放。生活化、新闻类、创作类、带货类视频各有其内在的发展动因与模式,二次元也是移动视频中的一个支流,它们共同推动了移动视频的繁荣。


➤  关键词:移动视频,视频直播,短视频,长视频,直播带货


➤  考点分析:这篇论文是对移动视频发展的总览,非常全面,极其详细!里面的考点包括“直播带货”“亚文化”“Vlog”“新闻视频”等等。

考任何学校任何专业的同学都要看!所有女生,全体男生,都要看!


(彭兰老师论文的语言特别适合答题,既不生涩,又有学术感,而且标题也很好。建议大家整理一些语料,考前背诵哦!



08.
   王润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崇敬抗疫英雄 激励时代前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的英雄群像

众志成城 首善之都交战疫答卷——北京战疫行动纪实

援鄂医疗队中“90后”的抗疫爱情故事

疫情防控下的命运共同体——新冠肺炎抗疫中的在华外国友人


➤  考点分析:王润泽老师下半年的四篇文章并不是学术论文,但其中描述了很多抗疫期间感人事件和英雄人物。十分适合积累抗疫案例。


(看完这篇推送,可能有同学发现里面没有喻国明老师的论文!怎么可能!!其实是因为喻国明老师太高产了,下半年写了20多篇文章,所以之后会再推一篇推送,专门整理喻国明老师的论文哒~



福利Time


这么多论文,如果之前没有整理过,一篇一篇下载太费时间!不要担心,福利来喽!



只要去公号后台回复“下半年论文包”就可以把全部论文抱回家!赶紧细细品味吧~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新传理论 | 新媒体 | 新闻业务 | 新闻学 | 报考分析 | 真题解析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专题整理 | 必备冲刺名解 | 论文带读 


◎ 胡师姐的仓库 ◎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新传考研热点分析汇总

新传考研必看 · 专题梳理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模考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