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试灵魂提问:你最近看了哪些书?答不上的自觉进来!

◎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2级QQ群:41322784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 小编 | 雕雕    ◎ 责编 | 北北 


初试结束了,过不了多久,你就要站在复试的现场,被几双眼睛盯着,被几张嘴巴问着。


一温文尔雅的老师问:最近看了什么书呀?有什么想法吗?


你支支吾吾的答不上来,那气氛能尴尬到脚趾扣出三室一厅。


有我们在,怕它作甚么!


我们帮你总结了关于新传的前沿著作与经典著作。


在复试现场能不能口若悬河,就看你有没有认真看此篇推文了!



2020年新出的著作


01

奇云:媒介即存有


 

图片来源:豆瓣


[美]约翰·杜海姆·彼得斯(John Durham Peters)著 

邓建国 译

2020-12


前些时日,看到刘海龙老师发了一条微博,感谢邓建国老师送他这本书。


贫民窟的孩子,表示羡慕不已!这本书自上世以来,已经躺在我的购物车好久了。


我只能在网络上找一些关于这本书的只言片语,来做引子了。


我们以前说“媒介即环境”,但是现在反着说也是对的:“环境即媒介”。水、火、土以及以太等共同组成了各种元素,它们朴实无华、凌空蹈虚、危机四伏、奇妙无比。这些元素使得生命成为可能,而人类却还未弄清楚该如何充分保护好它们。我们在这方面作出努力的历史也就是人类技术发展的历史。”


02

媒介与传播地理学


图片来源:弘苑图书专营店


保罗·亚当斯(Paul Adams) 著

袁艳 译

2020-11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革新掀起了媒介的“地理复兴”,催生出媒介与传播地理学这一跨学科前沿。保罗·亚当斯在该书中提出了地理学的“传播转向”,并总结出人文地理学与传播学交叉的四个象限:空间中的媒介、媒介中的空间、地方中的媒介、媒介中的地方,为今后地理学与传播学的跨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书中对流传播、传播的拓扑学、地方意象、弥散性聚集等问题都有非常有趣的探讨。


把这些名词,在复试现场甩出来。吓不吓得到老师我不知道,应该能吓到在门外偷听的其他考生。


03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0


图片来源:豆瓣


刘海龙 主编

2020-11


自《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6》出版以来,《解析》每年出版一本,形成品牌,受到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和研究者的关注。《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0》对2019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从学术层面、热点话题研究层面做了概述。书中不仅收录了多篇关于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和新媒体研究的综述、研究报告,而且多篇论文回顾新闻传播领域面临的老问题,展望新的研究方向,兼顾历史研究与前沿探索。


04

从经典到前沿:欧美传播学大师访谈录


图片来源:豆瓣


常江 邓树明 编著

2020-8


常江耗时三年,从中国本土新闻传播学发展的立场出发,对25位欧美新闻传播学领域知名学者进行了深度访谈,最终形成了这本深度访谈录。


通过常江老师与诸多传播学知名学者的对话,我们几乎可以把握新传学科的整体思想脉络与前沿动态。


05

网络空间的劳动图景


图片来源:人民大学出版社微店


杨逐原 著

2020-8


这本书探讨的是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新鲜话题,作者认为,网络用户劳动是互联网时代资本和劳动重构的产物。在网络空间,网络用户数量不只是数字,而是代表着生产、传播与消费等加快信息资本积累的力量。


网络用户之所以心甘情愿地开展不获得任何经济报酬的劳动,是因为网络用户在劳动中不仅能够获得社会关系、社会声望、互惠(分享)、信任、寻求共识、社会道德、社会规范、公共精神、家庭及宗亲关系等诸多处于社会资本范畴中的非经济报酬,还能获得社交、知识、娱乐及情感体验、参与感和幸福感等若干社会资本范畴外的非经济报酬。这是网络用户不遗余力地进行网络劳动的动机,正是这些非经济报酬的动机促成了网络空间中迷人的生产和消费图景。 


06

源流说:内容生产与分发的44条法则


图片来源:豆瓣


吴晨光 主编  

2020-8

  

《源流说》以源流两字概括内容的生产与分发(源指内容生产之源头,流指内容分发之流向),在这本书中,诸位媒体人讲解了选题策划、采访写作、标题拟制、公号平台运营、内容审核、算法运用、舆情处置等内容,辅以经典案例,试图讲清楚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构成的内容生产生态下,信息从生产到分发、审核、应用的传播逻辑。


07

过滤泡:互联网对我们的隐秘操纵


图片来源:豆瓣


【美】伊莱·帕里泽 著  

方师师、杨媛 译  

2020-8


伊莱·帕里泽在TED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过滤泡”的概念,用来指认一种“智能隔离状态”:受技术媒介的影响,用户与不同的意见信息分离,被隔离在自己的文化或思想泡沫中。帕里泽呼吁那些可以形塑互联网功能的巨头公司,要正视这种信息过滤形式,仔细考虑其可能给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


之后,她在此次演讲的基础上出版了《过滤泡》一书,该书提出了以下重要的问题:当大型互联网公司垄断技术和数据时,我们如何来认知和面对这一新型的“监控”和“霸权”,这一重要的社会中介形式又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挑战?


08

互动新闻:黑客、数据与代码 


图片来源:豆瓣


【美】尼基·厄舍(Nikki Usher) 著

郭恩强 译

2020-6


随着技术、文化和经济的变迁而兴起的互动新闻,是一种可以让用户和信息报道进行互动的叙事性视觉呈现。如今,互动新闻正处于一个连结点上:它既是传统新闻编辑室的组成部分,但又足够新颖,从而能为新闻行业贡献创新性的实践与思想。


在这本书中,尼基•厄舍对互动新闻这一全新的新闻样式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探讨了数字技术对新闻报道及相关领域的影响。从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的互动性创作,到英国《卫报》声誉卓著的数据部门,再到《纽约时报》在此新领域向普利策奖发起冲击的努力,她的田野研究均有所涉及。


09

释放数据的力量:数据新闻生产与伦理研究

图片来源:豆瓣


张超 著

2020-5


该书是国内数据新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一本前沿力作。全书共八章,作者站在全球数据新闻生产的层面,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路径和批判的研究视角,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数据新闻的生产模式、数据采集与分析、叙事、伦理和大数据新闻等数据新闻生产的关键问题。本书图、文、二维码结合,是一本极具可视性、互动性的学术专著。


10

交往在云端


图片来源:豆瓣


[美] 南希·K.拜厄姆 著

董晨宇、唐悦哲 译

2020-1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广泛的话题,探讨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是否会重构我们的身份和人际关系这一议题,为数字媒体在人际关系中能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批判性的思考框架。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人们在线上更容易说谎吗?在线上建立的关系可靠吗?在数字媒体上建立的关系会破坏我们的其他关系吗?


这本书反映了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明确了新媒体带给我们的困扰,同时也指出我们当下对于新媒体的评价与历史上关于早期通信技术的讨论其实并无两样。书中讨论了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中介化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发展社区和社交网络。


对于媒体研究、传播学、社会学的学生和学者,以及那些希望更加了解数字媒体和日常生活关系的人们来说,《交往在云端》应该列入自己的必读书目之一。


以上就是我列出的10本前沿著作,那在看书方面,如果只追求热点、追求新是万万不可的。


我还记得,之前有部电影的台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个东西上面都会有一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图片来源:bilibili专栏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630459


答:新传经典类著作不会过期。


放心,下面我列出著作的保质期会远超你的预想。


这些经典著作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不管是复试、还是在以后的学术研究中,如果用不到里面的内容,你来找我!



新传经典类著作

01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图片来源:当当网


刘海龙 著

2008-1


为什么把这本书放在此部分的首要位置,因为这本书是我进入传播学世界的启蒙读物。前前后后读了四遍,这本书已经被我画的面目全非,最后的封皮都被看掉了。


对于这本书的阅读,为我带来了难以言说的愉悦感。某些观点的提出,令人惊喜的论证过程,都是愉悦感产生的来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忍不住提笔写下个人思考。更让自己惊叹的是,原来自己偶有思考的问题,前人早已研究过了。


目前这本书位列豆瓣热门传播学图书第一名,豆瓣评分9.3(共2214人评价)。


如果你至今没读过这本书,我会感到深深的惋惜。


02

做新闻


图片来源:豆瓣


【美】Gaye Tuchman(盖伊-塔奇曼)著

麻争旗、刘笑盈、徐扬 译

2008-08


当人们把新闻看做是有趣和重要的日常事件的真实描述时,就等于肯定并再生产了新闻作为发布真实报道的社会机构的角色(社会运动试图利用新闻发布信息也是在肯定并再生产新闻媒体作为合法机构的角色);当新闻以日常生活世界所理解的理解,来组织安排每天的新闻生产时,这些被生产出来的新闻,不可避免是对现实生活的肯定和认可,并且作为一种资源——结构性因素,成为社会行动者运用和活动的基础和情境。


同时,在资源和规则运用上无法排除权力的因素,其中的一些社会行动者比之另外一些,具有更大的能力制造、设置并再生产社会意义——也就是建构社会现实,新闻机构及其从业者就是比绝大多数组织更有权力设置对环境和现实定义的一个组织。


由此可以证明,新闻专业主义所标榜的新闻是社会生活的真实报道是一个神话,把新闻报道认定为是传统的收集和传播信息的方法,同样不够真实,根本未能反映出新闻作为集体的共同参与社会建构的实质。当然由此也可以证明,以“框架”作为焦点,对新闻及其生产进行研究和解释,不仅可取合理而且非常重要,比之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如实证主义)路径,更能展示其基本面貌,揭示其内在的机理和本质。


03

公众舆论


图片来源:豆瓣


【美】沃尔特·李普曼 著

闫克文、江红 译

2006-04


该书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它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问题:比如舆论从哪来,它是如何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这本书几乎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


假如你对舆论感兴趣,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


04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图片来源:当当网


哈罗德·D·拉斯韦尔 (Harold D.Lasswell) 著

田青、张洁 译

2003-10


5W你一定知道吧,其提出者拉斯韦尔是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你也知道吧。


这本书是拉斯韦尔在24岁写就的博士论文,被奉为传播学的开山之作。


拉斯韦尔认为,宣传已经成为现代战争必不可少的部分。宣传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他认为,所谓宣传,其实就是思想对思想的战争。宣传的目的和最显著的作用是:激起人们对敌人的仇恨,维系与盟国以及中立国的友谊,瓦解敌方斗志。该书也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的。


05

帝国与传播


图片来源:启辰图书专营店


哈罗德·伊尼斯 著

何道宽 译

2003-05


这本191页的小书,因有大量世界史的相关内容,有些人认为其是历史学的书。伊尼斯在这本书中更多着眼传播之于文明兴衰的意义。在帝国构成与政治建制中,媒介自身的偏向建构了一部事关知识垄断的形成与消解的历史。


06

传播的偏向


图片来源:豆瓣


哈罗德·伊尼斯 著

何道宽 译

2003-06


在《传播的偏向》中,伊尼斯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学习过程中的口头法和书面法的对立。“地中海北岸的希腊人接受了腓尼基-闪米特人辅音型的字母表……由于没有文字,它们积累了强有力的口头传统,而且善辩。他们辩论的中心问题,是北方来的王朝何以能够征服其他民族。


《荷马史诗》这个代代相传的反复吟唱作品,反映了一代代听众的需要。这个强大的口头传统,修正了腓尼基人的辅音型字母表,使之更适合希腊人自己的需要。他们用24个字母中的5个字母表现元音。元音和辅音同样重要,所以每个词里都要使用元音字母。他们的书面语成为适应口头传统需要的工具,字母表的使用意味着对语音而不是对视觉的关注,对耳朵而不是对眼睛的关注。以前的几个帝国建立在以视觉为基础的传播之上。


与此相对,希腊的政治组织注重的是口头讨论。在希腊,文字引进大概拖到公元前7世纪初,大量而经常从埃及得到莎草纸有困难,石头作媒介又有局限性——这些因素相加的结果,是保护了希腊人的口语传统。围绕复杂的文字,是无法建立知识垄断的。”


07

人民的选择:选民如何在总统选战中做决定   


图片来源:豆瓣


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伯纳德·贝雷尔森、黑兹尔·高德特 著

唐茜 译 展江、彭桂兵 校

2012-06


这本书可以说是为大众传播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上做出了开创性贡献。通过作者对1940年美国大选中的民意进行研究,阐释了媒介效果、人的社会属性和选战期间的人际联系,提出了“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等概念。


开篇前先引用一句尤里乌斯·凯撒的名言:人不管是谁都无法看清现实中的一切,大多数人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和想要的现实而已。这句话很形象地描述了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中心要旨。


08

传播与劝服 : 关于态度转变的心理学研究



图片来源:豆瓣


[美]卡尔·霍夫兰(C.I.Hovland)、欧文·贾尼斯(I.L.Janis)、哈罗德·凯利(H.H.Kelley) 著

张建中 李雪晴 曾苑 等译 / 彭增军 校

2015-01


卡尔·霍夫兰曾于二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总部心理实验室主任,研究军内教育电影对提高士气的作用。战后,卡尔·霍夫兰回到耶鲁大学与同事开展了名为“耶鲁传播研究项目”的系统研究,旨在了解影响说服传播效果的各种因素。并于1953年出版这本《传播与劝服》,研究中大量应用实验心理学方法,设计实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劝服效果。书中导论部分已经提到,该研究结合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成果,综合应用学习理论、群体理论、精神分析等各种理论来对劝服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09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图片来源:豆瓣


马歇尔·麦克卢汉 著

何道宽 译

2011-07


《理解媒介》书如其名,关注的是媒介,是媒介自古至今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引起的环境更迭对人类产生的影响。麦克卢汉以异乎寻常的方式解释历史,他认为,媒介是塑造历史和社会的隐蔽力量,常常被人忽视;媒介的“讯息”在于其如何“扭曲”现存的社会秩序;由于忽视媒介,我们常常对其熟视无睹,被其遮蔽,这是“书面文化”或西方式感知能力的失败。书面文化执著于媒介的内容,它必须在新的电子环境里革故鼎新。麦克卢汉邀请我们抛弃旧的思维习惯,采纳感知和知识的新标准。


10

数字化生存


图片来源:豆瓣


【美】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 著

胡泳、范海燕 译

2017-01


这本书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尼葛洛庞帝向我们展示出这一变化的巨大影响。电视机与计算机屏幕的差别变得只是大小不同而已。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演变成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消费者,相反,人们或他们的数字勤务员将把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拿过来”并参与到创造它们的活动中。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能够与之交谈,与之一道旅行,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戴的对象。这些发展将变革我们的生活方式。


◎ 声明:文中全部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添加一位即可,切勿重复添加)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新传理论 | 新媒体 | 新闻业务 | 新闻学 | 报考分析 | 真题解析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专题整理 | 必备冲刺名解 | 论文带读 

◎ 胡师姐的仓库 ◎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新传考研热点分析汇总

新传考研必看 · 专题梳理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全程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