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你如何不用背书,30天备考上岸中山大学数字媒体!|21中山大学新传专硕上岸经验分享

胡果冻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2级QQ群:41322784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 小编 | 可可    ◎ 责编 | Aishah


阅读指南 📘


一、个人情况

二、中大数字媒体考情分析

三、公共课复习经验

    ❶ 政治
    ❷ 英语  

四、专业课复习经验

五、其他学习TIPS

    ❶ 关于笔记    关于辅导班    ❸ 关于考前资料包

六、关于答题

七、写在最后


不用背书?

30天备考上岸中山大学数字媒体?

想得美!

考研这条路上,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不要侥幸觉得自己底子好,或者智商高就可以少付出,努力才是考研路上最大的公平。

1
 个人情况

我本科毕业于首都某一本高校的新传专业,目前是体制内的公务员。上岸中山大学数字媒体,初试成绩360+,排名前10。

因为之前备考过北大汇丰财经新闻且高分进入了复试(复试表现不佳而被刷T^T),所以有一定的新传理论知识基础。平时也在新媒体上发表过30+篇以上的文章,也发表过10W+的文章,多篇文章被中青报、虎嗅转载,当然这些也成为了复试的加分项。

由于我已经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需要再用全日制硕士学历去做就业的敲门砖了,所以就确定不考虑考全日制硕士。其实就职业而言,在国家机关单位的人适合读mpa。考管理类非全日制硕士难度也更低,但是我发自内心的喜欢新闻与传播,喜欢用传播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去解释发生在我生活中的一切社会现象和新闻热点。我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完全出于自己对这个学科的好奇和热爱。

其次,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又是南方报系所在地,而中山大学作为广东地区最好的高校,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至少在大湾区认可度很高,能与之竞争的院校很少,独占资源。中大也是广东地区唯二开新传专业非全日制的学校(另一个是汕头大学)。既然选择了考研,那为什么不选最好的?

选择考虑自己的工作性质、区域位置后,今年做出了报考中山大学数字媒体(非全日制)的决定。在选择考中大数字媒体后,真正投入复习其实是9月,每天也只有晚饭后7点到睡前,大概4、5个小时复习时间。

2
 中大数字媒体考情分析

中大数媒难考吗?


从今年的形势看,招35个人,却最终只有8个人进入复试,另外27个都需要调剂。就我了解到的,进入复试的百分之八十都不是一战选手,甚至有三战、四战的考生。换而言之,你真正的有效竞争对手并不是你想象中的菜鸡,而且不乏有那种一战进入top3高校新传复试的大神。简而言之,这一批进入最终赛道的8个人,在学术知识上也许并不比全日制学生差。

而且今年440卷子,是中大新传专业4个方向使用同一套卷子,改卷显然也没有给非全放水,4个方向进复试分数线也是一起划线的。某种意义上,非全日制的考生与全日制学硕、专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大数媒的备考难度无疑会逐年增加。

中大VS北大


因为考过北大和中大,会发现两个学校的考题风格有着强烈的差别。

北大考试在兼容并包中比较倾向对社会的深入探讨,关注“媒体与社会”以及“新技术”。总之,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批判精神+新技术+热点,一个都不能少。从北大老师的关注和研究方向来看,老师们也紧紧关注着社会动态、技术发展以及相关影响。

中大关注基础理论、技术、媒介伦理、主旋律类内容考察。近年会考察一些政治属性比较强的题目,如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四全媒体、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国际传播,这些比较主旋律的内容备考的时候也要留意。

3
 公共课复习经验

先说公共课备考经验吧!

一、政治


公共课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部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50分的分数线不是一个靠突击就能达到的分数,因此我们最好还是尽早开始政治的学习。因为上班时间太忙,分在政治上的时间不多。如果你是一战或者是跨考,完全没学过政治,那么建议可以买徐涛老师的课,辅助做肖秀荣老师1000题加以巩固课上的知识点。如果你之前有考研政治的基础,那我建议1000题都不用做了,把时间花在专业课上吧。


我大概是9月听了徐涛老师的课,徐涛老师讲课的风格不枯燥,很有意思。多多参考各家的资料和课程,市面上能说出名字的老师都是很不错的老师,超话也是学习圣地,可以找找他们的讲义看看,减少盲点。

11月、12月各个老师的押题就出了,比如肖八、米鹏、徐涛、腿姐……多买几套,只做选择题,用以检验自己的知识漏洞。

考前前一天,务必把所有选择题错题看一遍。12月最后两周,肖四一定要买,只要肖四倒背如流,分析题就基本没问题。(进考场前,我还在反复看肖四。今年肖秀荣大神压中了所有分析题,拿到卷子的那一刻,我谁都不服只服我肖大爷!)

➤ 另外,个人有一些政治高分经验分享给大家:

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自己的错题、盲点和某些相似或有关联易混淆的知识点对比积累下来;

借助框架图帮助自己理清知识框架和背诵逻辑。其实学政治最好的方法是,自己亲手画思维导图。政治的脉络是很清晰的,尝试把马原、毛中特、史纲、思法四个部分的框架画一下;

分点答题,不要把答案大块大块的写下来,按逻辑分点再解释;

思考方式,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害怕,例如原因要从内/外因、直接/根本,必然性/必要性来想,措施要从宏观到微观来想,包括大到政府小到个人的各个层次或政经人文各个方面。

二、英语


英语二整体比较简单,有很强的套路性,我的复习思路是分开板块,有的放矢。主要是三个板块来准备英语:背单词、做阅读、背作文。

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对于在职人士来说,推荐扇贝单词app,可以在通勤时间这些零碎的时间刷单词。另外就是可以看朱伟《练有词》,他将所有考研词汇进行了分析总结,按照高频、中频和低频词汇归类,主要是具有较强的记忆逻辑。我设置自己二三天背一个的单元,一直坚持考前。

“得阅读者得天下”,这是老生常谈了。拿出从2010年到2020年的英语二真题,每天做1-2篇阅读,然后再看解析,记下不会的单词。

11月就要开始准备英语作文了。我因为没有时间背作文,就投机取巧,按照不同话题、不同文体、不同表格类型总结几套模板。(这个经验不可取,大家还是踏踏实实背作文吧。)

4
 专业课复习经验

复习时就是分三步走:6-8月看基础书目、复习基础知识;9-10月整理专题;11-12月疯狂背诵、练习真题。

6-8月
看基础书目,书本是要扎扎实实看的。首先把所要基本知识掌握住,从而感受这个学科的思路,在看书做笔记时理清学科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大概这样一边看书一遍想:我知道这个学科到底是干嘛的,哪些核心板块,最中心的概念和思路,过去现在未来等等。


📖推荐的书单:


☑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 刘海龙《范式与流派》

☑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

☑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

☑ 张志安等《新媒体与舆论:十二个关键问题》

(必读,基本是学院老师的精品论文合集)


这几本书,它们的突出优势在于框架非常清晰,能让人迅速理解整个学科的框架。


对于要读很多遍的书,书本身就是一个笔记本,自己的思考和联想可以写在上面,每次翻看都会有新的体验,比如像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和刘海龙老师的《大众传播理论:范式和流派》。我个人最喜欢的书是《范式与流派》,字字珠玑,每读一遍都有新感受。其中,传播的六种话语那一章,我几乎可以默写出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自然也可以跳出传播学5W框架思维,尝试用其他话语,传播的游戏观、仪式观、权力观以及批判学派的观点等等……(今年440合卷考,猝不及防地考到了新闻史,我拿到考卷当场傻眼,所以大家备考的时候也要多多留意新闻史方面的知识!)



9-10月看论文、公众号文章整理专题笔记。
一是大量阅读论文。包括学院老师的论文,学院老师的论文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出题的方向。还有以重要知识点为关键词在知网搜索,下载量和引用量最高的论文(例如以人工智能为关键词),阅读大量的学术论文。前者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本方向老师的研究偏好和研究重点,后者可以拓宽答题思路维度和深度,养成“学术语感”。
看论文关注三点:
提出的观点、理论;行文逻辑;专业的表述,包括小标题的设置、学术化的语言。
二是看高质量的公众号文章。盯紧1-2家内容质量高且内容有具体文献来源的公众号,比如胡师姐新传考研胡师姐新传考研清北专列。如果看见公众号发布了一些专题梳理,如5G、媒介融合、中央厨房等,大家就可以将推文内容与自己的专题做对比,若发现了自己没有了解到的新知识,需要及时补充进自己的专题里。只有输入足够多,然后才能有精准的输出,说坦白点就是遇到不懂的题都能瞎扯一番。



11月
这一个月的整块的时间我用来背书,主攻传播学的基础知识、专题笔记、研究方法。不停地吸收新知识,光看不背是很危险的。复习后期,背诵必须是一个单独成块的日常任务,且依自己记忆能力不同,不能开始的太迟,否则非常影响最后冲刺期的心态以及大量公共课复习任务的完成。你得真正正正把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后真相时代、人工智能这些知识印在脑子里,考场上才不会大脑空白。



12月就是继续精简、补充、背诵自己的专题笔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笔记我几乎一直更新到考前。
另外,对于专业课来说,到了复习的后期就要重视自己知识的输出,训练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答题的功夫。切切不能认为记在脑子里就可以了,因为输入和输出是不一样的。最能反映你的能力的是输出,对于考试而言,最终写在纸上的东西才是你给老师看的。但这绝不是说要把宝押在技巧上,而是要把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以答题的至高境界,不是每句话都有清晰的出处、不是一字无错,而是可能你已经把书本忘记了,而化作心中横纵有道的知识和用其对事物鞭辟入里的分析。

5
 其他学习TIPS

一、关于笔记


笔记真的很重要!做笔记其实不仅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还决定了你最后背书阶段手头资料的质量。结合胡师姐团队的教材,我将自己的笔记分成了新闻学、传播学理论、媒体与社会、媒体与技术、媒体与政治、媒体与文化、媒体与经济七个模块,研究方法没有单独整理笔记而是用画框架图的方式整理。

另外单独整理了一份名词解释笔记,100个左右,结合胡师姐名词解释小册子+程曼丽老师《新闻传播学辞典》,从传播学、新闻学、研究方法多本书以及新媒体、技术方面中搜刮来的一些概念、理论。整理这个很快,我大概一个周末就搞完了。(程曼丽老师yyds!《新闻传播学辞典》太好用了!实际上背熟《新闻传播学辞典》,基本上基础知识就没问题了)

我不做纸质笔记,只做电子笔记(因为懒)。买了印象笔记的年会员,可以在公司的电脑、笔记本、手机、平板多个终端上同步,随时可以看自己的笔记。而且在微信上没看到一篇好文章、好观点,我都将它摘抄保存到印象笔记的专题笔记本中去。

打个比方,我建立了一个“媒体与技术”的笔记本组,这个笔记本组里下分“人工智能”、“5G”、“大数据”、“VR+AR”……在工作摸鱼、上厕所、通勤的所有碎片化事件里,我但凡看到关于这些关键词的好观点、新案例、看起来“高级”的话术我都往这个对应的笔记文档里扔,然后在下班之后或者周末这些大块的学习时间里,就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组成一篇精炼的、有逻辑、有框架的笔记。


笔记可以买来参考,但最终要自己动手做,自己动手才能转化成自己脑子里的东西,这里真的不能偷懒。到了考前,我就把所有的电子笔记打印出来,基本只专注于背自己的笔记了。


二、关于辅导班


考研内卷太严重了,报辅导班可以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学习节奏,减少不必要的弯路。在往年备考北大期间,我是报了胡师姐的全程班。实际上,我在备考中大数媒的过程轻松和顺利上岸,更大的原因是延续了考北大时的学习习惯和答题思维。

胡师姐团队的老师几乎都是名校博士硕士、还有清北的在读学长学姐,对于我来说,报考辅导班最大的收获其实不在于具体知识点的传授,而是对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掌握,学习这些聪明的大脑都是怎么思考问题的。我最喜欢就是暖姐的课。暖姐是我的学术idol,TOP2名校传播学博士。她对知识和思想超乎常人的热忱,既严苛又暴躁,对待知识浅薄和经常不靠谱的我,犹如秋风扫落叶。

三、关于考前资料包


❶ 用来背诵的名词解释笔记,囊括了几乎所有传播学、新闻学、互联网、社会研究方法提到的概念。

❷ 新媒体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板块的专题笔记。

❸ 论述题中可以当作亮点金句出场的理论,比如批判学派、后现代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符号学等部分。这一部分不用来背诵,而是反复看加深记忆,达到看到对应的题目能灵活调用的水平。

❹ 热点事件。这一块做两用,首先可以成为你的论述过程中的论据出现,展现一种通古博今的气质;其次热点事件可能充当论述中的题眼或者评论的话题出现。这两个用处要求热点事件包中不仅包括是什么,还要有为什么、怎么处理/解决等进一步分析过程。如果时间紧张,来不及整理,可以直接看胡师姐的热点分析蓝皮书。


6
关于答题

因为怎么答题太重要了,我把在专业课答题的经验单独作为一个模块分享。

一、理论联系实际


我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擅长理论联系实际,比如说对分析社会热点的能力和对理论深入思考和把握的能力。 

其实以理解的姿态记住理论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怎么用。生活中基本每一件,我们所遇到的社会现象、近期的热点新闻、电影综艺、饭圈追星……都可以用传播学理论或者更广范围的社会学的思维来解释,用学术化的语言来阐释,并形成自己的套路。这不仅可以帮你应对名词解释中不熟悉的考点,还可以助你在简答论述题中迅速解剖分析对象,形成有逻辑贯连的几个答题点。

二、批判性思维展现知识的维度


在答论述题时,分析一个现象、词汇、理论,我会补充TA不同语境下的变迁,或者学界的不同看法,批判性的角度,会让评卷老师觉得你对概念理解很深,并且具有学术思路和辩证思维。比如“后真相”在西方语境与中国语境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对于“新闻专业主义”,中大的李艳红老师、清华的郭镇之老师、北大的王维佳老师就有着不同的看法。

三、不同的角度,展现知识的广度


在思考某个现象的成因时,可以从政治角度、经济角度、技术角度、社会角度这些角度去答题。除此之外,我还会可以思考其他的切入角度:比如权力角度、文化角度、社会心理角度、甚至哲学角度。通过这种方式,向老师展现你知识的广度。

比如,在整理“后真相”的形成原因,除了“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失范”、“社交媒体算法推荐形成信息茧房”、“受众媒介素养”这几个老生常谈的点。笔记还补充进社会心理角度。

四、精简笔记,学会取舍


还有一个需要提醒的是,要学会做“取舍”工作,把书读薄。因为后期时间真的越来越紧张,会出现强烈的“学不完了”的心理。为此,我也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放弃大量输入论文和新的知识点,而对于有些考的概率很小的知识点,简单理解即可,不必深挖。在考前,我精简了笔记,将自己的笔记压缩打印成一本薄薄的册子,考试前一天在酒店复习的时候,就拿着一本册子过了一遍。

7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考研本身改变了我很多,比如培养了我的写作能力、批判精神、时间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大四毕业的时候,我大概还是一个脑袋空空的傻白甜,但现在可以独立在虎嗅、全媒派、北大社媒上发表文章。

在备考中大数媒过程中,我的心态一直非常好,我从没有一刻怀疑过自己会考不上。这种超(mang)(mu)的信心和动力来源于之前在胡师姐团队帮助下备考北大时打下的扎实基础,以及我对知识本身无尽的热忱。

(点杯奶茶,坐在飘窗上愉悦学习)

我从来不觉得考研或者说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反而一直很享受在工作下班后,还可以像高三一样进入一种心无旁骛的学习状态。每当我看到一个让我拍案叫绝的观点,每当把所有碎片化的信息组装成一份完整的、精彩的、逻辑严密的专题笔记时,每当看到一个热点事件可以尝试用不同角度、不用话语、不同理论去解释时,最终看清社会现象的本质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足、喜悦会冲散身体上的疲倦感。

工作以后考研究生比起毕业时考研时,我更明白自己考研的目的、未来想要成为的人。比如,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社会观察者。可以用传播学、社会学的理论去观察社会,剖析社会现象,切开社会现象的肌理,拥有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比如,我希望自己始终保持对智慧、知识的热忱,蕴含着一种冲动去探知置身于这个社会、这个时期,去理解更大的历史景观。比如,我希望自己拥有跳脱出生活本身的心智能力,不要成为心智活动范围狭隘的人,身陷于一团混沌的日常体验,在一座熟悉的房子里混混沌沌过完一生。总之,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选择新闻与传播专业读研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也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在这个“事实的时代”,信息往往主宰了我们的注意力,并完全超出了我们的吸收能力。读研只是给我们更好地置身社会、观察社会提供了更好的研究工具,给我们更好的信息过滤器去在信息过载的世界里过滤出优质而有价值的内容,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多一种选择,或者是多一种阅历和体验。我从不寄希望于通过读研对个人命运带来决定性的改变和质的飞跃和提升,而是纯粹想进入这个学科领域,跟着这个领域最聪明的大牛们学习,学习复杂现象掌握本质及如何从本质到演绎到复杂现实的能力,看到更大的世界,拥有更多的自由感。毕竟这世界上,聪慧且迷人的大脑太多了,值得我们去好奇和探索的地方浩瀚无垠。

对知识心怀敬畏,潜心叩学术之门,门也自然为你会开。

最后,祝你勇敢,祝你顺利,也祝你自由。




不少刚开始备考的22级同学跟我们反映,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在哪里,也做不出细致的时间规划,并且还有严重的拖延症,自制力差,缺乏监督,同时自身又特别渴望一战上岸名校。


针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再一次向大家推荐这个“一对一”的课程,并且这一次赠课升级,帮助大家再次系统性的学习和巩固,我们将这次的赠课升级,在原来的基础上赠课翻倍,从原来的赠送4节班课升级到赠送8节班课。


详情见下方海报,早报名早安心,赶紧添加下方助教老师咨询吧!


北清人中及985院校考研一对一



👇


  

保研一对一



👇


 

👇

「添加助教老师 

即可加入2022级考研交流群

群内有答疑服务、每日真题练习

和珍贵资源分享


(已有的切勿重复添加)
◎ 声明 :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全程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