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研讲师的台柱子,非哥告诉你什么样的学生最能成功上岸。
一般来说,每个团队的台柱子都会和团队名称有关,但胡师姐团队是个例外。自从这个男人出现之后,胡师姐惊叹于他的博学睿智、讲课之精辟,便推贤让能,为其冠上台柱子的名号——
这个男人就是非哥。
他的头衔非常多,高考状元、北大本硕……最近更新的近况是已被美国爱荷华大学传播学博士项目录取,成为施拉姆和罗杰斯的校友,并且拿到的是四年全奖offer,成功申请到了教学助理(TA)的资格,目前正在写一本有关网络传播的书。
不仅仅自身实力强悍,还总能细致入微地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一般来说,每届学生第一次听非哥课都是一样的反应:
🤔️听课前:非哥是谁?这个名字毫不显山露水,平平无奇。
😍听课中:啊啊啊啊这个哥哥声音好好听!!逻辑也好清晰!!
🥳听课后:这节课收获也太大了吧!!!我能不能加非哥微信?
非哥在每届学生口中,都是一个声音好听、思维敏捷、善于剖析的神秘君子形象。
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好奇心,今天我们就请来了神秘君子非哥,通过这段小采访来好好剖析一下他~
01 人狠话不多的学习机器
Q1:你的标签上写着很厉害的一句话“高考状元,北大本硕”,我想知道一路优秀过来的非哥,在保研/考研路上有没有遇到很艰难的时刻?
A:嗯有的,主要是早期对未来想做什么不是很清晰,不知道做的选择的对不对,因而最初的意志不是很坚定。所以要尽早立志。以及,如果可以,希望同学们尽早多尝试多种可能,以便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比如,如果你对学术感兴趣,你就可以去多看看业界研究的热点是什么,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如果你对实务感兴趣,就去投简历多实习,看看自己喜欢的岗位是什么。一定要尽早做这些事,以免到毕业前才惊觉茫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Q2:作为新闻传播和哲学的双学位学生,你觉得这两个学科给你带来了怎样不一样的体验?
A:跨领域的经验,其实可以反哺当前的专业。比如你学哲学再去看新传,就会发现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哲学领域海德格尔的座架理论,用来反思当下的传播技术就是一个不错的切口。人文社科领域,其实并不分家;即便是理工科背景,也有相通之处,好比学互联网、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生,他们会更善于软件的操作,也对技术有着更深刻的理解;看似学着与新传不相干的专业,比如生物、材料、环境等等,其实思考问题的逻辑也是在这些训练中培养的,这些是共通的。
(耐心在群里讲解知识点的非哥)
Q3:年阅读量百余本书是怎么做到的?有没有一些时间管理的秘诀?
A:我会先找到感兴趣的领域,再去找到相关的好书,批量同步阅读。先读能与自身已有知识相呼应的书(可以是共鸣,也可以是冲突),快速吸收。不必一次求全,试图解决整本书。我们上课途中其实也有很多同学会问,“为什么自己静不下心来读书”“因为看不进书而极其焦虑导致更看不进去书”,这个现象在当下也是很普遍的,你的碎片化信息接收多了很难有耐心去再把一本大部头啃完,周围的诱惑太多。
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觉得自己看不下去的时候,先劝自己去看五分钟,慢慢地你就会发现,随着对学科的了解、随着日常对于读书的锻炼,你越来越能坐得住了。
如果实在还是不行,我也欢迎大家求助专业的考研团队,我们团队几乎把每本必读的书目都拆分成了知识点放进我们的蓝皮书里,真正是对你有用的工具书。(👉:吹个牛:只要能把这套书背下来,考哪个学校都不在话下 | 胡师姐蓝皮书X.0版本上线)
Q4:你觉得当年读研给你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有更多的时间了解自己、尝试不同可能。来这个团队,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补充自己的知识库,也是一种收获。读研对于我来说,大量的文献阅读会给我提供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有新的知识点我也会结合旧的理论去试图解读。我非常喜欢那种搜集资料充实我的课件的过程,每年都会把新的学界热点更新进去,也会补充我自己看书的一些跨学科收获,把这些内容讲给学生也是我自己再一次理解的过程。
总的来说非哥是个人狠话不多的学习机器。对于考研er来说,不必局限于自身专业对于考研专业的选择,因为许多学科在学习方法,思维逻辑方面都是共通的,比起纠结专业的适用性,不如更多去考虑如何融会贯通,以至更好地学习。
在人生的早期,我们更是要尽早立下坚定的志向,不断向着目标前进。
(“批量同步阅读”着实惊到了我们编辑部)
02 考研教课的体会
Q5:非哥觉得对于(准)研究生来说,哪些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A:有想法,有毅力。有想法意味着他们可以从时事热点中分析出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有毅力意味着他们愿意付出心力不断学习理论与知识,这两点结合起来离上岸就不远了。
Q6:非哥,说实话你这样的“高考状元+北大本硕”,可以说是金字塔尖的出身,走哪儿都抢着要,为什么选择和胡师姐一起来创业做新传考研辅导呢?
A:我做考研辅导,是因为毕业工作后对做打工人这件事逐渐失去了兴趣。虽然当时的单位本身氛围其实都挺好,但自己想要做更多有创造性的、自由探索的事情,让未来有更多可能。在这里也给踌躇不定、不知道要不要读研的同学们一个建议,可以多去看看自己专业的学长学姐工作都在干什么,读研都在干什么,再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加入胡师姐团队其实非常简单的哈哈,因为我们是校友+院友,很早就认识了,而且也有共同的圈子,所以既相互熟悉,又相互信任和认可,价值取向也比较一致。就是做人做事方面,讲诚信、真正关心学生对学生负责、追求教学质量等等。还有机构的教育理念、发展方向等等。
(非哥备课认真满满)
Q7:经常听见有人说“新闻无学”,非哥怎么想呢?
A:过去说新闻无学,只是因为当时很多人觉得新闻学=写新闻+研究新闻理论,而这些理论看上去都比较浅显。但是新闻学也有社会科学的一面,它的“学”,来自社会科学大家庭,社会科学有学,新闻学自然也有。
而且说实话,在现在媒介、互联网发展迅猛的现在,新闻传播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的东西,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研究传播学,也能为我们看透纷繁复杂世界的本质提供一个工具。
Q8:非哥这些年教课,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学生呢?
A:有的。在带过的同学中,有几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思维活跃,有自己非常关注,并且深入了解过的传播现象。许多枯燥抽象的理论,我讲过之后,他们能借助自己的生活和阅读体验,迅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有些时候他们举的例子也让我很受启发。
非哥的“有想法,有毅力”可谓言简意赅概括了这么多年上岸考研er的写照,每年大浪淘沙,我们去翻阅上岸学生写的经验贴其实都能发现许多的共同点:合理的时间规划,充足的知识输入,定期规律的模拟输出,日复一日的坚持……
如果对目前的考研规划感到茫然,大家可以看看我们之前的这篇文章👉:5-12月时间规划:每个月都有死线,请注意!
03 对黑夜里洗衣人的建议
Q9:非哥觉得新传读研各个学校都有什么特征,适合什么样的学生呢?
A:在择校方面,首先肯定是选那些加把劲能进初试的。学校和老师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努力上岸,并将这个机会转化为人生的一大契机。实际上新传这个小世界,不同学校考试虽有区别,但大体而言,基础内容其实差别有限。因此不管报考那个学校,打牢基础是根本。还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其实这些年代课,我发现很多学生考研并不是说多喜欢学术,他们或许是被内卷压力裹挟,或许是为了求一纸文凭找更好的工作,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家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文凭,就找一个稳妥的学校,如果是为了学术追求,就去为了目标不断充实自己。
(非哥与群里考研er的互动)
Q10:很多人都说,“考研就像在黑暗中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非哥有没有一些能够让大家知道学习进度的方法?
A:大多数人都需要来自他者的反馈,才能看清自己。可以是上岸的师兄师姐,也可以是一起备考的同学,或者专业的机构。总之得有人做你的镜子。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去询问跟你考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人,这样你知道你的竞争对手学到哪里。我也私心推荐我们的群,因为我们带的院校都比较集中,基本上一个群里集中的都是想考清华、北大、北师和中传的同学,你不仅能听到大家分析学习进度、聊学术,更加能惊叹于他们对时事热点的独到思考。
Q11:距离22年考研还剩6个月,非哥对于今年考研的学生有什么建议呢?
A:现在起,全力一搏、不再分心。尽量将全部精力投入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中,避免被琐事缠身、打断节奏。此外,也要保持好身体和情绪的健康。
Q12:22级的全程班课程跟以往有什么不同,有哪些进步?之前口碑爆表的逻辑课和读书课被全新的课程体系取代,是出于什么考虑?
A:我们22级的全程班将之前都有的逻辑课和读书课取消,拆分放进了整体的课程教学中,简而言之会比之前更易于学生吸收消化。之所以采用全程班,是考虑到很多同学时间精力有限,想要更加快速高效解决看书背书,消化基础知识的问题。而且22级全程班全新升级,跟过往的全程班相比有巨大飞跃。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开始投入巨大的人力心力物力财力来做这件事。与以往不同,升级后的全程班课程是教研,教学,授课三位一体的。你所看到的每一节全程班课程,都是经过了精心教研→多轮磨课→双师直播→打分复盘等多个环节,才凝聚成一节课。毫不夸张地说,每一节45分钟的课,背后我们团队付出的时间都是以十倍计算的。逻辑课虽然也很好,同一时段同学们很难再承受两门大课。另外,逻辑课虽然没有再推出,但逻辑课中的很多有益的知识点和教学思路,也融合到了全程班的课程中。
非哥匆匆答完我的问题之后,又投入了紧锣密鼓的备课+看书……那么就请期待在非哥的课堂里与他相遇吧~
👇
「添加助教老师
即可加入2022级考研交流群
群内有答疑服务、每日真题练习
和珍贵资源分享
◎ 声明 :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全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