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交通大学专硕440论述题 | 21上海交通大学专硕真题解析164

胡师姐团队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2级QQ群:41322784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

◎ 小编 | 小朋

2021上海交通大学专硕440


论述题(3*30)


❶ 你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鸿沟缩小了这一观点的看法(新媒体的普及对信息鸿沟是扩大还是缩小?)

❷ 算法新闻当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❸ 新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如何治理,你能识别虚假信息吗?如果能,有什么方法和技巧。


论述题

1

你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鸿沟缩小了这一观点的看法(新媒体的普及对信息鸿沟是扩大还是缩小?)


答题思路

这一题属于辨析类题,一般是涉及某一现象的两种观点。针对这类型题,只要确定了自己的观点,然后再沿着自己所假设的观点进行叙述铺开即可。本辨析题给出的答题思路是认为新媒体的普及加剧了信息鸿沟,然后对此进行展开论证。

参考答案

无论是在传统的媒体环境还是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乏者之间的信息鸿沟始终存在。信息鸿沟是指受经济、知识水平差异的影响,经济社会地位高的人往往比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人获取更多的信息,久而久之在不同的群体间便形成了信息鸿沟。在新媒体环境的普及下,人人都是主动的信息消费者。但是,尽管在新媒体环境下,几乎人人都手握智能手机,拥有电脑终端,大大提高了获取信息的条件,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加剧了不同人群之间的信息鸿沟。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受众差异引发的选择性接触: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的准入门槛大幅下降,不仅形成了“流动的日常”,同时形成了“人人皆可互联”的网络环境。但不可忽视的是,受众间的互联网知识与技能差异仍较为明显,其具体表现为部分知识水平较低的公众,仅会利用移动媒体,互联网进行娱乐消遣,使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打发时间。这类人群主动接受知识的能动性较低,较少利用互联网搜索功能对信息进行深化和学习。而另一部分互联网网民,则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使用搜索引擎,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因此基于选择性接触的定律,不同受众间的信息知识与技能仍存在差距,从而加剧信息鸿沟。
 

二、知识付费设置的新信息壁垒: 


知识付费主要是指一种受众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主动为自己所想要获取的信息付出资金的现象。据《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运行发展及用户行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模式规模达392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675亿元。这说明知识付费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以《纽约时报》的“付费墙”为例,许多媒体都使用知识付费的模式进行信息的传播,这也隔断了经济地位相对较低的人群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区别了精英阶层和普通阶层的信息丰富度,使得信息鸿沟逐步扩大。
 

三、基本技能拓展的新媒介素养: 

 
在传统媒体时期,信息的传播形式主要是以纯文字与图片见长。而在新媒体时期,各种信息传播形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例如图文、音视频、VR、H5等各种形态活跃于网络空间之中,这也就对网民们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受众有更高的媒介使用技能,这也就使得未具备这一技能的人群与具备这一技能的人群之间在信息获取的源头便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信息鸿沟。
 

四、总结: 


传统媒体时代,受经济社会水平差异的影响,经济地位高的人往往更容易接触到诸如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而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受资金的限制,无法购买大众媒体的产品,使得无法接触到更广泛的信息。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即使人人都具备平台,但由于公众的互联网信息处理能力的知识与技能的差异,仍会加剧公众之间的信息鸿沟,并将部分长期接触低俗信息的用户禁锢于“信息茧房”之中。
 

2

算法新闻当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答题思路


本题论述的核心题干是“算法新闻”。一般谈谈对XXX的看法,其实就是通过辩证的角度看待XXX,所以破题点不外乎是影响、意义、机遇和挑战。在这里建议用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然后着重于消极影响,论述题更多的时候是希望考生能够发现某一现象背后的问题。最后,对整体段落进行总结。

参考答案

随着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变革大大改变了人们所处的媒介环境。算法新闻作为这一时代的产物,不同于依赖新闻生产者经验和技能的规模化生产的传统新闻生产,算法新闻基于“数据+算法”的模式下形成了一种新闻的新生产模式,即“新闻内容+数据化精确制导”的生产模式,新闻生产演变为了一种数据化的新闻生产。目前,对于算法新闻的讨论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以下将从算法新闻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谈谈算法新闻在当下环境中的两面性。
 

一、算法新闻的积极影响: 


❶ “数据化”和“智能化”的新闻生产模式

在传统的新闻生产框架中,记者是采写编发的核心。而在算法新闻模式的生产下,一方面,媒体机构往往可以通过信息抓取,迅速实现内容的大规模生产,使内容生产呈现电子化和爆炸式的增长,形成一种新型的信息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写稿机器人的出现也加剧了算法新闻的智能化和数据化。对比传统编辑的新闻产生方式,写稿机器人二十四小时的待命大大加快了信息生产效率,解放了人力劳动的时间与精力成本。
 
 “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新闻分发机制

在内置算法的运算下,算法新闻能够迎合不同的受众群体特征发布与受众群体相适应的内容。在传统时期,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的新闻内容往往是单向的,针对大众群体进行信息传播,但随着算法新闻时代的到来,算法新闻能够通过算法捕捉人们的兴趣点,了解不同受众之间的喜好,将最适合的内通推荐至用户的移动端,实现信息的个性化定制和人性化的服务。例如今日头条和趣头条的崛起便是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践行者。
 

二、算法新闻的消极影响: 


 扩大信息壁垒 固化受众认知

算法新闻的新闻生产模式扩大了受众的信息接触范围, 但同时由于用户长时间沉迷于算法系统之中则容易形成“信息茧房”,助长受众“信息壁垒”的建立,这也就意味着人们往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看我们喜欢看的东西。具体而言,算法新闻将新闻信息通过层层过了传递至受众,使受众难以接触到某一新闻类别之外的信息,久而久之,受众像蚕茧一样被束缚住,信息消费的多样性下降,从而固化受众认知。
 
❷ 加剧观念对立 引发群体极化

算法的分发机制根据特定的算法容易放大宣传某些内容,同时遮蔽掉另一些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人们无法了解“算法黑箱”或者“算法作恶”,就会被算法和算法背后的人有意识地放大某些信息,并且依据“马太效应”不断地增长,而未被放大的信息则会在信息环境中沉没,并且导致人们观念的对立,共同话题的缺失以及社会群体的割裂。
 

三、总结: 


综上所述,算法新闻的出现扩大了用户信息接触的可能性范围,但同时也存在信息壁垒的产生和观念对立的负面影响。为规避算法推送所带来的认知窄化可以通过扩大算法推送的选择, 增加信息推送的多样化和公开算法的偏向性或局限性,使得“过滤气泡”的产生过程透明化, 进而营造一个清朗的信息环境。
 
◎ 参考文献:
[1]王斌,李宛真.如何戳破“过滤气泡”  算法推送新闻中的认知窄化及其规避[J].新闻与写作,2018(09):20-26.
[2]白红义,李拓.算法的“迷思”:基于新闻分发平台“今日头条”的元新闻话语研究[J].新闻大学,2019(01):30-44+117.
 

3

新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如何治理,你能识别虚假信息吗?如果能,有什么方法和技巧。


答题思路


本题的题干是(新媒体环境中的)虚假信息,一般新传论述题的背景就算不cue新媒体环境,考生答题的时候也无法离开新媒体环境这一语义,所以可以将核心题干总结为虚假信息,那么总结需要回答的点就是产生原因(why)+治理之策(How to do,更多是机构以及政府的层面)+普通人的识别之法(How,更多是从受众的角度),所以可以将两个How进行合并谈其治理的原因和识别的方法。

参考答案

随着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传播领域,新媒体传播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变革与发展,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更新速度极快,但同时也导致了信息生态环境中充斥着各种错误和虚假的信息并经常受到恶意媒介的污染。以下将主要结合新媒体环境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治理之策和识别之法进行论述。
 

一、新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 


❶ 传播主体的泛化催生虚假信息的繁衍

新媒体赋权受众所造就的“流动的日常”形成了“众声喧哗”的时代传播格局。真实与虚假,严肃与娱乐的信息并存。传播主体的泛化使得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生产、传播和评转信息,缺乏把关人的信息筛选,从而滋生了各种虚假信息,呈现出无序化的信息传播格局,衍生了各种违背客观现实和任意编撰的信息。例如新冠疫情期间,自媒体无证据的信息宣传导致了“信息疫情”,从而加剧了普通受众的恐慌。

❷ 算法投喂的模式加剧虚假信息的生成

算法是工程师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编写的一系列计算指令,它更多代表的是计算机针对某一问题所实行的相对固定的一套机制。伴随算法技术的日益成熟,算法被应用于信息传播的各个领域之中。基于算法的投喂机制,人工编辑时会更侧重于易被机器读取的热词、数词从而提升信息在搜索引擎中的自然排名,这也导致了虚假信息被大量转载的风险提高。

❸ 媒介素养的缺失致使虚假信息的狂欢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信息时所具备的信息获取、批判和辨别信息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由于新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和快手的准入门槛较低,使得新媒体平台的公众媒介素养存在交大差异,这也就导致了普通民众面对虚假信息时,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加之公众的恐慌心理,则易于形成普通受众对虚假信息的大量转发,使得真实的辟谣信息淹没于虚假信息的海洋之中,致使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的狂欢。
 

二、新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的治理之策与识别之法: 


 加强事实核查,缓解虚假信息

事实核查(fact checking)一般包括在信息发布之前,对其真实性进行评估和对已经发布的信息对其真实性进行调查核实,并将结果公布于众。面对繁复的虚假信息,信息生产平台不仅需要依靠不同领域的专家对信息进行事实核查,同时应该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计算机进行自动核查,从而缓解虚假信息带来的重要危害。例如华盛顿邮报的fact checker便是进行事实核查的案例之一。
 
承担把关责任,辨别虚假信息

不同于传统媒体“争做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社交媒体的强商业属性,导致其追求的目标是利益最大化。但是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中,社交媒体平台同样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去肃清网络环境,提供给受众一个清朗的信息平台。鉴于此,社交媒体平台应当加强把关力度,

同时,媒体平台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使用行为识别易受影响或易受骗的用户,即最容易接受和传播虚假信息的用户。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提前筛选分发对应的信息内容。另外,自媒体同样要建立审查机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
 
❸ 提高媒介素养,警惕虚假信息

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不仅仅是虚假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同时也是虚假信息再次传播的源头。这也就表明受众的媒介素养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虚假信息的再次传播。所以,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之下,受众需要培养冷静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例如,在识别虚假信息的过程中,当面对新媒体平台中的舆论话题,应鉴别其是否是标题党,是否存在夸大的叙述以及带有引起恐慌的话题词。如果存在,则应当时刻保持警惕,等待官方或者专业的确凿信息再去冷静、客观、中立的分析某一舆论事件。
 

三、总结: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部分媒体倾向于将经济利益放置于社会价值之上,为追求流量和利益导师虚假信息的泛滥。虚假新闻的危害有目共睹,治理虚假新闻不仅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更需要行业自律与人民群众的监督与媒介素养的提升。
 
◎ 参考文献:
[1]Amrita Bhattacharjee,舒凯,高旻,刘欢.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的虚假信息:检测、缓解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1,58(07):1353-1365.
[2]黄金.意外·续写·母题:虚假新闻的话语生成述略[J].中国出版,2021(07):52-56.
[3]罗寿博.自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检测与治理[J].中国报业,2020(23):88-89.

👇
「添加助教老师 
即可加入2022级考研交流群
群内有答疑服务、每日真题练习
和珍贵资源分享

(已有的切勿重复添加)




点击阅读原文说出你的考研困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