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都高校,大师云集,性价比高的社科大不香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传考研报考分析

清落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3级QQ群:53608193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 小编 | 杉杉    ◎ 责编 | 圆圆


说起科研院所,很多考研的小白都认为这是一处学者工作的地方;殊不知,这里也收研究生。像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每年统考招收的学生数量一点也不少,甚至比某些985高校收的多那么几个。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照片/图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

 

现在新传考研竞争这么激烈,我们也不能都盯着那么几个高校看。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一众985比起来,也不逊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所依托的社科院可是学界顶级C刊《新闻与传播研究》的主办方,而且还主编业界指南《新媒体蓝皮书》;光凭这两点,国内很多高校便无法与其相较。而且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处于首都北京哦,不仅学术实力雄厚,与周边学校的合作也很多,大佬讲座更是一个接一个,绝对是读研深造的好去处。

 

说了这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所高校的一些情况吧,主要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❶ 学校&学院介绍

❷ 报考难度分析

(近五年录取分数线、招生人数)

❸ 考纲范围和真题分析

❹ 参考书目

❺ 学制学费等

❻ 导师介绍

福利部分



1

学校学院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牵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与传播学系为基础,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的教学资源,于2020年9月成立的“本-硕-博一体化”科教融合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照片/图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培养新闻研究生的重要基地,40多年来形成了以“科研引领教学,实践培养人才”的独特办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党和国家高层次领导干部、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领军人才、中央主流媒体社长或总编辑,被誉为中国新闻界的“黄埔军校”。该教学单位1983年获得了新闻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了新闻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经批准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获得了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目前拥有教师71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11人(含兼职),硕士生导师43人。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1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担任国内外权威期刊主编、副主编的学者5人,7人次担任全国一级学会(协会)的副会长、常务理事。

 

在专业设置上,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等学科在本、硕、博、博士后各个层次合理分布。本科设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两个本科招生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硕士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专业。博士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与数字传播、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四个学科方向。另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以及与相关媒体单位联合设立的多个博士后工作站。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照片/图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网)
 

学院学术基础厚实,发展平台宽广。主办的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顶级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和其他五种定期出版物在国内引领学科发展,在海外新闻传播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主持管理一个全国性的二级学会“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建有五个实验室:全球影视与文化软实力实验室、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融媒体实验室、非线编实验室、数据新闻与计算传播实验室;建有九个研究中心:政治传播研究中心、媒体法研究中心、传媒和青少年研究中心、创意传播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中心、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传媒调查中心、广播影视研究中心;建有两个国情调研基地:国情调研江苏张家港基地和湖北英山基地;建有一个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舆情研究部。这些平台和基地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学科建设上,学院突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跨文化传播研究、新媒体研究等优势专业,整合相近学科,形成了三大学科群:由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设性新闻学、政治传播、国家战略传播融合形成的“新时代新闻舆论研究”学科群,由新媒体研究、智能传播、网络传播、计算传播、数据新闻融合形成的“新媒体研究”学科群,由广播电视学、影视文学、媒体融合研究、创意传播形成的“融媒内容生产与创意传播”学科群。三大学科群立足前沿领域,对标世界一流水平,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力争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科上取得新进展。



2

报考难度分析


1、近五年录取分数线


(内容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由上可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分数线中规中矩,并没有比国家线高太多,基本上都是在国家线的基础上提升10分到20分之间。这个分数要远比400+扎堆冒的高校要看着让人舒服,且够得着。

 

2、招生人数


(内容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连续三年的录取人数都在20人左右,相较于其他高校来讲,学硕名额多,很友好。2022年拟招收25人(含6名推免生)。

 

而且,一位导师带一名学生,放眼全国,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之外,其余高校能做到的少之又少。而且,这里的研究方向很细,像是新闻史、国际新闻、新媒体传播、人际传播、乡村传播、政治传播等等,基本上你感兴趣的领域,都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找到研究这个方向的老师。

 

3、研究方向、考试科目

 

下表为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发布的招收简章中研究方向以及考试科目等的相关情况。(以下资料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官方网站)

 

 


3

考纲范围和真题分析


➤ 考纲范围

 

685——新闻传播历史与理论:新闻理论、传播理论、新闻史等。


897——新闻传播业务:广播电视业务、采编业务等。

 

由上可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考察内容都是新传常考的点,没有很特殊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过一遍后开始整理专题,是完全可以掌控的。它不像中传那样,题目有很强的院校特色。所以,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讲,是比较友好的。

 

➤ 真题分析

 




(上下滑动查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考题重基础,题目中规中矩。试题中史论的涉及范围集中在传播学和新闻学上,新闻史略有涉及且有章可循,业务写作题型稳定。基本没有“偏难怪”,风格稳定。像21年考的“解放日报改版”“火星报”,这些都是很基础的知识,是新传中常见的考点。

 

新闻理论重点考点集中在新闻价值、新闻舆论、新闻权利与新闻法、新闻从业者等基础的几个方面。而传播理论重点集中在传播学派、传播效果和政治传播、人际传播、国际传播等各种类型传播上。

 

当然,这毕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也不能“轻敌”。对于知识的掌握上,也不能浅尝辄止。不仅要掌握相关名词的基本定义,后期的延伸扩充,以及与当下环境的结合,都要掌握。而且,往年的考题在今后的初试试卷中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情况也有存在;所以,真题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点。

 

对于前沿热点的掌握也不能忽视。21年,算法新闻、媒体融合等的信息,就在考题中出现。像对这些热点前沿的梳理,有很大的必要性。老师的论文也需要大家研读,尤其是像黄楚新、唐绪军、季为民等老师的论文,他们论文出现在考题中的几率也比较高。毕竟老师们的论文,也就是目前学界关注的重点。

 

新闻业务实操题仍然以新媒体消息、音频消息和评论三大题型为主,题型比较固定不变。而且也有固定考新传业务理论板块的内容。



4

参考书目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 ,复旦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第二版),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二版),程曼丽,复旦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第二版),陈力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欧阳霞,清华大学出版社
《时评写作十讲》(第二版),曹林,复旦大学出版社




5

学制学费等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学费每年8000元。学校每月会发600的补助,奖学金全额覆盖。国家奖学金2万元/生/年;新生学业奖学金一等1.2万元/生/年(覆盖比例10%);二等1.0万元/生/年(覆盖比例20%);三等0.8万元/生/年(覆盖比例70%)。

 

学生可根据评选条件申请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学术成果奖等各类奖学金。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可享受或申请助学金、“三助一辅”津贴、国家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助及其他专项资助。



6

导师介绍

 

1、唐绪军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唐绪军,1959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祖籍山东省文登县。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教授委员会委员,新闻学与传播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同时,受聘担任中国报业协会会刊《中国报业》杂志执行主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业专家顾问团顾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季为民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季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新闻学与传播学系博士生导师,共青团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青年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委会理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等。

 

曾在人民日报市场报等媒体工作多年;200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学与传播学系,获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博士学位。2004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至今,参与和主持相关研究课题30多项,编著出版论文集、研究报告集、访谈文集、专著(合著)20多本,1000多万字,撰写发表专业论文和文章近百篇,发表新闻报道数百篇。成果获第二届政府出版奖提名奖、中宣部好信息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特等奖、全国党建研究会科研院所专委会调研课题优秀成果奖等。

 

➤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传播伦理、青少年研究。

  

3、黄楚新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新媒体蓝皮书)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新媒体、品牌传播、媒体经营管理。曾在香港骏豪集团任副总经理兼传讯部总监,IT公司任企划部总监。

 

已出版的著作有《新媒体:融合与发展》(独著)、《新媒体:微传播与融媒发展》(独著)、《嬗变与重构:中国IPTV发展现状与走势》(独著)、《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合著)、《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状况(2014-2015)》(合著);《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主编)、《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创新》(主编)、《新媒介素养》(主编)。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新闻记者》《新闻与写作》《新闻战线》《青年记者》《传媒》《中国报业》《中国记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其中5篇被《新华文摘》转载。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移动传播的现状、前景及其影响和对策研究》(立项号16BXW091)及中央网信办等部委多项科研项目。

 

曾应邀为多家机构和公司进行新媒体和品牌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国电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大唐集团、中铁集团、神华集团、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西广播电影电视局、法制日报、江西日报、北京日报、北京市房山区处级干部班、重庆市北碚区政府处级干部培训班、天津滨海新区、广东团省委等数十家单位。

 

➤ 联系方式:huangchuxin@163.com

 

4、殷乐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殷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研究员,应用新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全球影视与文化软实力实验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特邀理事,建设性新闻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韩国首尔大学访问学者(2004-2005)、美国普度大学访问学者(2010-2011)。二级学科专业新闻学,研究方向包括:社交媒体;视听传播;建设性新闻;媒体融合;媒介、技术与社会。

 

出版专著4部(含合著),主编参编多部;在核心期刊和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完成研究报告数十部,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部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所重点等多个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成果为《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新闻年鉴》摘要或全文转载并被多次引用,专著及多篇论文获奖(“第九届(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第八届(2013)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评选基础理论类”一等奖,“第七届(2017)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青年奖等),近年撰写的要报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

 

➤ 联系方式:yinle@cass.org.cn

  

5、何晶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何晶,女,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政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

 

➤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传播理论

研究生:传播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方法、政治传播研究(双语)、Crisis Communication Studies

 

➤ 研究方向:媒介与社会变迁、政治传播、健康传播、危机传播

 

➤ 海外访问学习经历:


2010年1月-12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

2009年3月-12月,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新闻与传播学院,访学学者

2008年3月-7月,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8年1月-2月,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学者

 

6、孟威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孟威,女,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创新工程新媒体首席研究员。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网络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等访问学者。主要学术专著包括《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3版)《媒介伦理的道德论据》《传播实践与思考》《新媒体传播与社会发展》等。论文《互联网“全线飘红”告诉我们什么》《网络文化走势与人文精神的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逆袭及其克服》《新媒体与美国政治传播走向》《社交媒体影响下的国际互联网舆论生态》等。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新闻媒体发表新闻、文学作品300余篇。成果获中国新闻奖新闻论文奖、中央网信办优秀理论文章、数字媒体规划研究特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研究一等奖等。

 

主持完成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院部创新工程等项目30余项。曾在报社和广播电视媒体担任专职记者、编辑;核心期刊专栏撰稿人。

 

➤ 研究领域:网络新媒体及其社会影响、媒介伦理与文化、理论、媒体融合、群体互联网使用等。

  

7、钱莲生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钱莲生,男,汉族,1967年7月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中共党员。1994年7月山西大学现代汉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土学位。1994年8月分配至哈尔滨广播电视报社,历任编辑、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助理、副总编辑。1999年9月被评为主任记者,2004年9月晋升高级编辑。2006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现任《中国新闻年鉴》主编、编辑部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与传播学系教授。

 

采写的第23届哈夏音乐会系列报道等20余篇作品获全省、全国广播电视报好新闻一、二等奖,2001年采写(合作)的通讯《海峡隔不断血脉亲情》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策划的多个专题、专刊引起强烈社会反响,2004年策划实施的“公众人物如何做人”专题讨论引起国内、省内诸多知名专家、学者关注,受到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2004年第9期)高度评价。在国家级、省级新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1999年编撰(合作)出版《汉语成语英译词典》,并获2004年哈尔滨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佳作奖。主持2006、2007、2008、2009、2010年卷《中国新闻年鉴》编辑出版工作。

 

2000年获首届哈尔滨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02年获第二届哈尔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哈尔滨市优秀宣传工作者称号,2004年获第三届黑龙江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1997、1999、2001年三次在黑龙江省广播电视系统建功立业活动中荣获优秀记者称号。2001、2003年两次荣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模范工作者”称号(记三等功)。2004年11月作为黑龙江省“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宣讲报告团成员赴全省巡讲,《中国新闻出版报》予以长篇报道。

 

8、朱鸿军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朱鸿军,江苏丹阳人,1977年10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执行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央领导批准课题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负责人、国家新闻记者培训教材编写项目负责人、中宣部和中组部联合组织开设的《领导者媒介素养》网络通识课的主讲教师、中央网信办互联网新闻采编人员培训教材编写专家和主讲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电视台节目评价专家。清华大学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

 

➤ 主要研究方向:媒介融合、媒体版权、媒介经营管理、新媒体经济、学术论文知识生产。

 

➤ 课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特别委托项目、一般项目和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大项目、新闻出版总署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等课题16项。参与中央办公厅、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部委机关交办的各类课题20多项。

 

➤ 电子邮箱:suzhoudajun@163.com

 

9、李永健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李永健,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2013年-2015年作为国家新闻传播千人计划挂职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新闻部副主任,实际参与业务工作,与央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传播与技术专业毕业,承担国家重大社科基金子项目、教育部、北京市、团中央等省部级项目、在国内中文核心权威刊物发表文章40多篇。

 

➤ 主要讲授课程:传播统计学、传播研究方法、电视片专题制作、传播心理学等课程

 

➤ 研究兴趣及方向:


传播效果研究尤其是在受众心理研究,媒介传播效果调查与测量方面,侧重于实证研究,尤其擅长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传播现象。同时还具备非常强的电视专题片制作能力。感兴趣的方向:受众心理、以及新媒体研究、传播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等方面。

 

10、罗自文


(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官方网站)


罗自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理学学士、新闻学硕士,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2009-201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网络社会学;2019-2020年在美国太平洋大学访学1年,研究主题为“社区传播与社区治理”。

 

➤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视听语言》、《视觉传播》、《影片读解》

研究生:《新闻传播学前沿研究》、《视觉传播研究》

 

➤ 研究方向:新媒体、新闻教育与视觉传播

 

➤ 学术兼职: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舆论监督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央电视台节目评审专家组成员、千龙网新媒介素养学院特约专家、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北京高校新闻出版类专业群教学协作委员会委员。

 

更多2022年招生导师名单等信息请见新闻学院招生专栏:http://xinwen.cass.cn/xwx/

 

福利Time🎁

胡师姐现给大家送福利了,转发本篇推文至朋友圈保留24小时,截图发给文末助教老师,即可领取👇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五年新传考研真题以及导师论文包





👇添加助教老师即可咨询23级全程班详情 
(已有的切勿重复添加)


点击阅读原文说出你的考研困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