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是很难的,我早就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然而,当我怀揣着美好的期待,终于踏上求职之路,才发现这个过程比我想象中更加艰难。


01

一心投身互联网


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字学,具体的方向是古文字学。很惭愧,由于兴趣比较广泛,我投入到本专业的时间有限,并没有继续深造的打算;此外,我也没有考公务员、教师编的计划——中文系最集中的就业方向被我排除在外了。


其实,我也有专注的方向。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我在校所做的事基本都是围绕新媒体的。比如:参与过学校官方微博账号的运营,参与过几个院级、校级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另外,有一段网易的实习经历,岗位是内容运营。考虑到过往的经验和自己的兴趣,我最初的求职方向很明确——互联网公司的内容运营或新媒体运营。互联网公司是最早开启秋招的,于是我在暑假开始投递各个大厂的运营类岗位。心想,就让我在大厂里当一颗螺丝钉吧。


互联网公司的招聘环节一般分为简历筛选、笔试以及几轮面试。笔试有的是行测,有的会考察专业知识。因为自己平时一直在关注互联网行业的动态,也很认真地读过相关的书籍,于是我把准备的重点放在了专业知识上。


然而,参加了一场场笔试后,我发现题目基本都是行测题,而当时的我对行测没有足够的重视。一次次失败后,我才知道其实大部分人会在笔试环节就被淘汰。各个公司的招聘系统上往往都会有进度栏,当前环节通过后会打钩。那时,互联网秋招已经快要结束,我急切地想要抓住最后一个机会,却依然止步于笔试。大厂太难了,如果说前几年进入互联网的机会还比较多,那么如今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几百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都是常见的。然而,与大厂相比,小厂又充满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而我惧怕这样的风险。就这样,我的互联网之路走不通了。


▲一场场笔试,只等来了“不通过”的结果


02

难以应对的群面



到了九、十月份,校园宣讲会开始热闹起来,随处可见各个公司的巨幅宣传海报、宣传单,报告厅里回荡着他们激情澎湃的宣讲。然而当我仔细查看其中的岗位,才发现自己能投递的十分有限。终于有一天,一家山东的大型企业招聘企业文化运营岗,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企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采访公司的典型人物,发发新闻稿,宣传企业形象等等,因为自己对公众号运营有经验,对工作内容有兴趣,于是我满怀信心地投了这家公司,在我做完线上测评后,很快便等到了第一份面试通知。


▲岗位的任职资格


由于性格原因,我非常不擅长在集体讨论的场合发表意见,甚至有些逃避,然而迎接我的第一场面试便是群面。如我所料,我在那场面试中一句话都没说。我总是向别人笑着讲起这段经历,毕竟,需要展现自己的时候,怎能一句话都不说?后来回想当时的场景,大家似乎对于群面这种形式都很熟悉,争先恐后地发言。我本想找机会说几句,后来发现自己能想到的十分有限,而他们想到的内容是我完全不了解的。看着他们的发言都那么精彩,觉得当个观众也不错,干脆一直闭口不言。


借这个机会,我也终于对求职路上的竞争者们有了进一步认识。985硕士在整个就业市场上可能是有优势的,但当你满怀信心地去应聘,才发现身边的竞争者和自己的学校、学历相当,而他们之中有的人手握多份实习,在校担任重要职务,面试中可以侃侃而谈。一时间,光环不再,我感受到与其他人之间巨大的差距。


还没有到考察专业能力的环节,这次我因为无法应对群面而失去了理想的机会。“为什么各个公司都喜欢采用群面的形式?每个岗位需要的素质是不同的,这样很有可能把真正适合这个岗位的人筛掉了啊!”这样的疑问始终困扰着我。我在网上寻找解答,HR的回答多是“效率高”“能体现综合素质”。我心中还是不平,但也只好接受。


03

尝试是必须的,放弃是难免的



此后,大型国企纷纷开启了招聘。这样的企业,我能投递的一般是行政文秘类的岗位。此时我的行测已经练习了一段时间,所以往往会顺利通过笔试。然而到了面试,尽管也有几次自我感觉良好,却总是等不到面试通过的通知。后来,当我在一次面试中被问到“你有什么优势”时,我将准备好的内容一一说出,尽管尽力向岗位需要的方向靠拢,但我无奈地发现,我在这类工作上确实没有什么优势。


也是在这个阶段中,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次群面。虽然仍然感到恐惧,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突破过去的自己。我提前在网上查找各种关于群面的经验,包括常见的题型以及解决的思路。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如何应对群面也有了新的认识——就把这次群面当作工作中的一次讨论,讨论并非一问一答,也不是一人一句,而是需要积极的回应,需要适时的引导,需要在发言过程中时时总结。有了一些准备,这一次,我居然真的找到几次发言的机会。当然,我还无法胜任领导者和总结者这样的角色,只能做一个观点的提供者,记录下其他人的观点,适时总结并补充自己的观点。按照抽签顺序,我是当天第一个完成群面和单面的,走出面试大楼时,天空刚好下起了雨。回到学校后,我的衣服淋湿了,心情却很愉快。我对自己说,我终于做到了。


对于群面,我也仅有这两次经历。不得不承认的是,各类专业知识、生活常识需要长时间积累,快速整理思路、清晰表达想法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练习。临时找一些技巧,当然能提升个人在面试中的表现。然而,在个人层面上进步了,并不意味着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面对激烈的竞争,表现得不错是不够的,你需要努力成为众多竞争者中最好的那一个。


由于不想海投简历,我前期投递的简历不多,得到的面试机会自然也不多。随着时间推移,我越来越着急,于是开始把目光放在更多城市。男朋友倒也支持我多去尝试,不过当我希望他也投递那些城市的岗位时,他显得比较犹豫。虽然他表明愿意去我想去的城市,但我想,他一定还有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决定认认真真地和他讨论“未来去哪儿”这个话题。


其实对于留在山东还是出省的问题,我自己也考虑过很久。虽然留在家乡处处都很方便,但我还是愿意出去打拼的。我一心想着大城市的演唱会、音乐节、博物馆,期待留在一个文化生活丰富的城市,当然另外一方面,我确实很少考虑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在谈话中,我终于了解到,他还是倾向于留在山东的。我考虑了许久,想到他的工作机会,想到未来生活成本的问题,最后决心放弃其他城市的机会,留在山东。


▲大型招聘会入口

03

调整方向,全力以赴


我开始投递济南、青岛的公司,也报名了事业单位的考试。这时,他签好了济南的公司,于是我将投递的方向限制在济南。我没办法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上,于是每天一边准备考试,一边通过各种招聘渠道寻找可以投递的岗位。不过,企业对于中文系硕士的需求并不多,符合期待的岗位非常少。我看着简历上的经历、荣誉,觉得很悲哀,我还是做过一些事,取得过一些成绩的,然而却没有机会展现出来。


正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一家出版社的招聘。这是一家专注学术出版的知名出版社,济南的文稿中心正在招聘专业学科文稿编辑。之前没怎么考虑这个方向,一方面是有招聘需求的单位较少,另一方面是很多出版社的效益并不好,再加上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大的热情。看了招聘启事后,我心中突然燃起了做编辑的热情。毕竟,一份凝聚着作者心血的稿子,经过自己的处理,文字正确无误,表达更加恰当,格式规整统一,最终成书并发行,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而在硬性条件上,我符合招聘启事中的学历、专业要求,在学校也有两段编辑校对相关的经历。于是,我投递了这家出版社,几天后收到了试看稿。


稿件的专业性很强,很多专业词汇我并不懂,所以我必须认真地研读编辑规范。此外,还要查阅各种论文。我用了几天的时间,认真地修改了稿件的文字、标点,调整逻辑不够合理的表达方式,一点点地修改参考文献的格式。就这样,我顺利通过了笔试。过了一周多,我接到了面试的通知,开始兴奋起来。此后,又是漫长的等待。


有一天,我们院将暂未签约的毕业生组建了一个群,辅导员给我们开会,了解我们的现状,为同学们提供具体的指导。我这才发现,疫情使得很多人的求职进程陷入停滞。大家都是优秀的,却不得不接受当前的不确定,甚至重新规划未来的方向。对于我来说,等不到面试,事业单位的考试遥遥无期,投递的其他简历没有回音。我不甘心,但也只能一边哭着,一边投出下一份简历。


我决心询问一下面试的安排。原来,由于第一批面试的人较多,我被安排到第二批的名单中了。当天,我终于得到了具体的面试时间。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四位面试官面试我们三个人。从过往的经历、对编辑的了解、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再到个人的稳定性,题目可以说十分全面。其中问到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而那时我刚刚完成论文不久,思路也比较清晰,于是谈了一下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及我的写作思路。另外,也问到了最近看的书。巧的是,我在三月份读的一本书正是这家出版社所出版的,而我在三月底的推送中也写到了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感受。也正是这时,我突然意识到,付出未必马上会有回报,但很有可能会在某个重要的时刻回馈自己。


▲面试后,我告诉我爸,他回复了我一句“静待花开”


04

机会终于属于我了



第二天,我就被告知面试通过了。可能是这次认为自己表现得确实还可以,我平静地接受了这次难得的成功。不过,面试通过仅仅是个开始。作为一名专业学科文稿编辑,需要比较强的专业能力,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通过最后的考核,才可以正式签约。于是,我参加了为期近一个月的线上培训,从基础知识到编辑流程再到编辑规范、稿件中的常见错误等等,通过直播的方式,资深编辑们将新人需要了解的各个方面都讲解得十分详细,我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出版社的各位编辑老师都非常谦虚,无论是讲座期间的互动还是讲座后的交流讨论,氛围都十分和谐。这也让我对这份工作充满期待,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得到这个机会。


考核前,我又将课程回顾了一遍,认真复习笔记,同时补充了之前忽略的知识点。考核进行了三个小时,试题有改错题、校对题、编辑加工题和一篇小作文,考察培训涉及的种种规范,也考察自身的语言功底和知识储备。过了几天,考核成绩出来了,好在有一定基础,再加上这段时间的努力,我的成绩还不错。没过多久,我便正式签约了。


▲终于等到这一刻


签约完成的那一刻,求职路上一次次失败的经历在我脑中闪过,种种复杂的感情涌上心头。回想这半年多的时间,简历石沉大海是常见的,面试后杳无音信早已习以为常,因为疫情无法马上去济南面试而被立马挂断电话也是会发生的。我无法安慰自己“只要努力过就好了”,毕竟谁想一次次失望、看不到努力的结果呢?每一次,我难免会沮丧一段时间,但也只好慢慢接受。不能放弃对理想工作的追求,倒是我始终坚持的。


一路上也有不少难忘的时刻。有几次面试,由于公司很远,面试时间很早,我必须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出发。我看着路灯下来来往往的人,希望早起工作的他们一切顺利,也暗自为即将面试的自己打气。还有一次,我在电话里崩溃大哭,感叹自己一无是处,一遍遍地说“怎么这么难啊”,电话那头的父母极力安慰我,他们说,别着急,会找到工作的,晚一点没关系。男朋友以及我的室友也都一遍遍地告诉我,“你那么优秀,一定会找到满意的工作”。他们如此相信我,在我坠入低谷时努力拉住我。于是,我选择擦干眼泪,积蓄力量,更加坚定地向前走。


未来,或许还有很多难熬的日子。但经历这一役,我知道,现在的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