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 | 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年第4期目录、摘要
目录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统一战线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从“重要法宝”到“强大法宝”: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钱再见 高晓霞(01)
打造数字化治理联盟:新时代网络统战的理念重构与机制创新
——谢静(10)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功能、难点与优化
——曾祥明 徐华晴(18)
香港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对策选择
——陈章喜 邓彪(27)
中国式现代化对推进和实现国家统一的战略意义和实践要求
——严安林 洪志军(3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陈云云(49)
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
“第二个结合”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薛庆超(60)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方位、理论要义与战略功能
——田凯华(80)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发逻辑、独特内涵及重大价值
——于颖(90)
从新文化到新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体性的历史生成与建设进路
——曹一飞(100)
统一战线话语和叙事体系构建专题
美国对华认知战:动向、影响与应对
——郭永虎 张函语(110)
人工智能时代美西方认知战的运作机制与中国应对
——罗昕 张骁(124)
ChatGPT:意识形态家的机器学转向及后果
——曹克亮(134)
统一战线领域风险治理专题
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对新疆事务的干涉
——张威(145)
摘
要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统一战线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从“重要法宝”到“强大法宝”:
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钱再见 高晓霞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的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把统一战线的战略定位从“重要法宝”升华为“强大法宝”,具有内在依据。从“重要法宝”到“强大法宝”论述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提法调整或者“概念升级”,而是对统一战线在新时代的战略定位更加重要、战略作用更加突出的理论反映和实践要求,突出地体现了统一战线法宝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创新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具有包括大统战结构、同心圆结构、共同体结构在内的圈层结构。这种圈层结构使统一战线展现出更加强大的治理功能,包括元治理功能、民主治理功能、全球治理功能。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强大法宝作用,要把准政治方向,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加强党的领导;嵌入国家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坚持守正创新,提升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关键词:统一战线;重要法宝;强大法宝;圈层结构;治理功能;共同体
作者简介:钱再见,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统一战线与治理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高晓霞,南京审计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打造数字化治理联盟:
新时代网络统战的理念重构与机制创新
谢静
摘要: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社会形态产生深刻影响。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此认识不足,导致网络统战的理论与实践均与几乎全民皆网的“数字化生存”相脱节。新时代,网络统战迎来理念重构、机制创新的新契机。在理念重构方面,当以网络所代表的新时代之“新”观照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构建网络统战新理念。网络统战首先应该是网络社会中的统战,是借助网络技术构建新的关系连接网络的实践形式,即不断建立连接的过程。在实践创新层面,应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探索网络统战新机制——构建数字化治理联盟。一是要深度介入治国理政,体现强大法宝价值;二是要促进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变革与转型,提高治理体系的“弹性统合”能力;三是要加强执政党联结社会的能力(连接力),提升政党嵌入社会的深度和广度。在上述两个层面讨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打造数字化治理联盟的基本原则。首先,在治理过程中建设统战网络,通过治理实践孵化治理联盟。其次,在培育治理联盟连接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共识;在打造治理联盟的基础上,发展政治联盟。构建数字化治理联盟,具有场景化、事件化、复合化等基本策略和可行路径。
关键词:数字化;网络统战;统战网络;治理联盟;弹性统合;社会连接力
作者简介:谢静,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主任、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专家。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
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功能、难点与优化
曾祥明 徐华晴
摘要:乡村基层统战工作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主体基础,全域化巩固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大统战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除了需要覆盖统战成员比较集中的城市基层社区,也很有必要延伸至全面振兴中的乡村场域,在国家治理末梢发挥团结联合功能。加强乡村基层统战工作,是进一步聚合乡村力量、实现城乡融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应然之举。乡村基层统战工作以“聚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以“用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兴人”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具有积极的价值功能。当前,乡村基层统战工作存在来自主体、客体以及工作机制等方面的现实难点。在乡村场域发挥统一战线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价值,需要进一步优化乡村基层统战工作的政治生态、思想环境与工作机制。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工农联盟;统一战线;基层统战工作;乡村振兴;新乡贤
作者简介:曾祥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全国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专家人才库专家;徐华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香港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中的
功能与对策选择
陈章喜 邓彪
摘要:建设数字中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作为新发展业态的数字经济,目前正在经历快速发展阶段,在国家发展与人民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香港在金融发展、基础研究、制度安排、对外联系等方面具有众多优势,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助推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可采取的对策包括:推动香港数字金融的大发展;促进香港数字贸易的不断优化;深化香港与内地的数字经济合作;完善香港数字经济的产业链;推进香港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共享。
关键词:数字经济;香港;知识外溢;经济合作
作者简介:陈章喜,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经济社会与区域合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理论广东研究基地副秘书长;邓彪,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式现代化对推进和实现国家统一的
战略意义和实践要求
严安林 洪志军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统一之间在理论内核、历史脉络等方面有着一衣带水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对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事业具有战略意义,对中央对台工作部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要求。一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团结一切爱国促统力量,为推进对台工作和国家统一凝聚强大合力。二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实现国家统一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三是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推进和实现国家统一夯实雄厚的物质基础。四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为推进和实现国家统一提供根本动力。五是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强化一中原则的国际格局和提升涉台国际话语权,营造实现国家统一的良好外部环境。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复兴;两岸关系;国家统一;战略意义;实践要求
作者简介:严安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台湾研究会会长;洪志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
原创性贡献
陈云云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党的侨务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侨”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独特机遇”和“宝贵资源”,并对海内外侨情、侨务工作、侨务资源、维护侨益等作出诸多原创性理论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肯定海外侨胞的地位和作用;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方面认识侨务资源的特殊价值;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梦多重维度阐述海外侨胞与中国的内在关系;从海外侨情变化视野明确侨胞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特殊力量;从传播中华文化、开展民间外交、展示中国形象视角论述海外侨胞对于中国走向世界的综合价值;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层面强调新时代维护侨益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以独创性思想贡献丰富发展了党的侨务理论,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侨务篇。
关键词:华侨华人;侨务工作;侨务理论;海外统一战线
作者简介:陈云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统一战线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
第二个结合”与开辟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从改革开放新时期
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薛庆超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阐发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历史内涵和深远时代意义,特别是深刻揭示了“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继续推进“第二个结合”,邓小平在推进“第二个结合”方面做出了示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创立和发展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时代精华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新征程将以“两个结合”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宝继续深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结合;改革开放;新时代
作者简介:薛庆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宣传教育局副局长。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
历史方位、理论要义与战略功能
田凯华
摘要: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方位、理论要义、战略功能,是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内在要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源自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的同频共振。回望历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顺应中华文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大势所趋。审视当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呼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展望未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能够唤醒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核心要义在于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重要任务在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根本目标在于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质要求在于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最大法宝在于统筹推进“两个结合”。作为中华文明传承赓续的重要结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承载着凝聚文化共识、增强政治互信,包容文化多样、促进手足相亲,深化文化交流、传播中国故事的战略功能。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结合
作者简介:田凯华,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
生发逻辑、独特内涵及重大价值
于颖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突出强调“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不仅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特质,而且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和现实路径。在生发逻辑上,“第二个结合”标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明确文化创新发展的思想路径,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在独特内涵上,“第二个结合”过程丰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经过“第二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获得深入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多方面的重大价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国家层面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社会层面有利于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世界层面有利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结合”;文化自信;文明形态
作者简介:于颖,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从新文化到新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体性的历史生成与建设进路
曹一飞
摘要:文化主体性是文明“活的灵魂”,是驾驭文明的物质成果的精神力量,是一民族得以凝聚的精神标识。晚清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陷入危亡,文化主体性的滞后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也促发了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的文化革新中诞生,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涅槃和重建。从新民主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在精准把握“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脉搏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新时代文化主体性的最集中体现。未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体性的建设需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发扬主体的灵活性,增强主体的自信,发挥文化的先导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主体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结合
作者简介:曹一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统一战线话语
和叙事体系构建专题
美国对华认知战:动向、影响与应对
郭永虎 张函语
摘要:认知战是一种全新领域的作战方式,是集政治战、舆论战、心理战、信息战、智能战、网络空间战的大成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国对华开展认知战有其历史背景、技术背景和现实动因。从历史溯源来看,认知战是冷战时期美国对华心理战的时代延续;从技术层面看,认知战是美国对华舆论宣传战的“升级版”和“加强版”;从现实动因看,渲染“两种制度”“两条道路”对立,强化综合威慑效果是美国对华认知战的初始动机。近年来,美国在南海问题、涉港、涉台、涉疆、涉藏及军事安全等领域发起了认知战攻势,企图颠覆世界对中国形象的认知。美国对华认知战对我国的国际形象、意识形态安全、民族团结都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面对美国对华认知战的不断升级,中国要将认知战的应对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掌握国际涉华舆论主导权,在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构建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同时抢占人工智能这一认知域前沿科技制高点,有效应对美国对华开展的认知战。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认知战;中美关系;人工智能;南海;国际形象
作者简介:郭永虎,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函语,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人工智能时代美西方认知战的
运作机制与中国应对
罗昕 张骁
摘要:技术的更迭使现代战争正迎来范式转变。传统意义上通过控制信息流以辅助军事目标的信息战正转向以改变公众认知、追求持久效应的认知战。当前,美西方国家所开展的认知战呈现出战略叙事、多元主体参与、智能技术驱动三大特征。在战略叙事方面,美西方善用名词建构,扭曲事件性质;制造虚假信息,模糊受众认知;利用情感叙事,引起情绪爆发。在多元主体参与方面,美西方的官方、媒体、智库三者协同发力;个体参与传播,创造“个人叙事”。在智能技术驱动方面,美西方通过智能算法实现精准化传播,利用社交机器人达成高强度传播,并运用深度伪造技术完成虚假信息传播。对此,我国应从叙事、主体、技术和制度四个层面建立相应的认知战响应体系,通过增强叙事自主性、增强社会协同能力、增强认知作战技术优势以及共建全球性治理框架,沉着应对此类新型作战方式,提高我国认知作战的防御能力和反击能力。
关键词:认知战;人工智能;战略叙事;社交机器人;虚假信息;信息战;宣传战
作者简介:罗昕,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
ChatGPT:意识形态家的机器学转向及后果
曹克亮
摘要:ChatGPT与人类的对话式交往流畅而又极具“人性”并深得“人心”。ChatGPT作为大语言预训练模型和人类反馈学习的最新智能机器,正在改变人机交互的方式和知识生产模式。ChatGPT超越了苏格拉底知识“助产术”的主体限制,来到了机器的知识“助产术”阶段。ChatGPT以自身机器语言模型和算法模型扮演了“机器意识形态家”角色,完成了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意识形态再生产的机器学转向。ChatGPT实现了意识形态智能生成与分发的个性化、适配化和整体化,提升了意识形态智能塑造中的人机交互关系的感知性、切身性和可信性,智能化融合了意识形态的“物质存在”配置和智能行为仪式双重能力。ChatGPT是融合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双重机器”,它实现了意识形态产销的一体化、隐秘化和加速化。ChatGPT作为“机器意识形态家”的后果是引发数字意识形态进一步智能化、具身化和霸权化,造成了虚假意识形态生产、传播的加速主义运动,让“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构型出平台型意识形态的机器学形式。
关键词:ChatGPT;人工智能;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家;阿尔都塞
作者简介:曹克亮,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计量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统一战线领域风险治理专题
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
对新疆事务的干涉
张威
摘要:在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已经确立的大背景下,包括联邦政府、国会、非政府组织等在内多元主体协同涉疆行动架构的形成,是美国“以疆制华”策略实施的突出体现。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为代表的非政府组织是美国维护世界霸权地位、对别国进行干涉颠覆的重要工具。在新疆事务上,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充当干涉渗透的“排头兵”。其干涉手段包括充当新疆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机构的幕后金主;支持新疆分裂势力发布虚假涉疆报告,干涉中国内政;炮制涉疆虚假信息,炒作反华言论;设立所谓“民主”奖项和资助培训班、讲座,推进意识形态渗透。在美国政府对华关系朝着遏制、围堵方向不断演进的趋势下,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对新疆事务的干涉表现出若干新特征:非政府组织日渐成为推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战略力量;完善“以疆制华”策略实施架构,发挥聚合释能的战略效应;对新疆事务的干涉成为美国对华政治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美关系;战略竞争;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新疆事务;政治战;反干涉
作者简介:张威,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
感谢各位作者对本刊工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