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脱下西装,扎根边疆,他让土疙瘩变成“金疙瘩”,还把10亿专利免费送了......

时代楷模发布厅 时代楷模发布厅 2020-01-27
不甘只做书斋里的学问矢志把论文写到田间地头从城市到边疆惟愿少数民族摆脱贫困共同富裕从耕地到林地一心让闲置的土地变成致富宝地多项专利,贫困农民无偿共享贫困发生率直线下降四年扶贫岁月,服务群众用心用情百姓精气神焕然一新座座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而他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拉祜族村民他是花甲之年深入深度贫困“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的“农民院士”朱有勇



为了扶贫安营扎寨


2015年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云南省澜沧县朱有勇院士第一次带队参加扶贫工作全新的领域,陌生的环境院士心里也犯嘀咕



而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第一次走进蒿枝坝村依然不免震惊大量撂荒的土地糟糕的人居环境窘迫的生活水平原来蒿枝坝村的村民都是“直过民族”拉祜族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习惯了游牧打猎的村民不了解种地对现代生活和科技农业更是知之甚少


一番调查、理清“病因”毅然决定安营扎寨深思熟虑、找准“药方”科技扶贫志在必行这就是朱院士最决绝的态度



脱下西装、扎根村庄

成为拉祜族群众的交心朋友


捧着一副热心肠千方百计抵达蒿枝坝村民的心窝一面是言语沟通的障碍一面是害羞内敛的拉祜族人朱有勇展现出更大的“诚意”释放出更大的“善意”


迷彩服、迷彩鞋、拉祜话、苞谷酒……村民的日常也成了朱有勇团队的日常住下来、蹲下去、拉家常、做工作……朱有勇团队也完全融进了村民的生活



万事开头难而朱院士却“事不避难”以真情实意的付出获得群众的信任成为群众认可的朋友


把致富课开到田间地头

让土疙瘩变成“金疙瘩”


一次次爬坡踏田朱有勇深信澜沧县特殊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冬季马铃薯加之播种、收获的“时间差”足以让澜沧县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鲜薯产区之一


庞大的市场需求及大量冬季闲置的农田为当地村民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脱贫图景而世居深山的拉祜族人依然难转观念



为了打消疑虑朱院士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租地、挖地、播种、浇水、照看……几个月埋头苦干硕大的马铃薯密密麻麻的躺在地里一番番实践检验村民们再也按捺不住信服激动的心


做给群众看,还要带着群众一起干有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朱有勇趁势办起技能培训班“马铃薯班、三七班、家禽班、电商班”应运而生


4年间24个技能培训班1500余名学员男女老少、有教无类、各取所需选种切块、株距行距、犁地养护……朱有勇院士现场答疑、手把手教俨然一个经验老道的地道农民农村技术人才有如雨后春笋农业技术推广势如破竹



一亩能脱贫,两亩奔小康朱有勇的脱贫方案造就一个个致富能手院士的田间地头也成就一批批致富带头人冬日农田到处是乡亲们忙碌的身影和灿烂的笑脸十里八乡处处诉说着朱有勇带领群众科技扶贫的生动实践


学农爱农为农

勇扛服务“三农”的道义担当


出生于云南苗寨的朱有勇当过知青农业生产的困扰体会最深刻农民生活的艰辛感受最直接1977年朱有勇顺利考入云南农业大学在懵懵懂懂中他接触了不少农药控制病虫害的知识而导师的一道考题


——“回顾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依赖农药的时间没有超过100年,过去没有农药的时候,是怎么控制病虫害的。”


彻底改变了朱有勇的研究方向数十年的科研求索之路他找到了利用作物间相生相克原理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而其中林下三七种植技术的经济价值更难估量面对企业开出的天价朱有勇严词拒绝坦然决定将技术无偿分享给澜沧县的贫困农民让农民增收致富



面对众人的不解朱有勇恬静淡然——“让所有人受益,我们得到了技术成果的推广,也找到了我们的幸福感、成就感。”
淡泊名利、大爱仁心因为出生农民能够成为“农民教授”“农民院士”他的心早就和农民紧紧相连因为心有所属他心甘情愿把所有知识的财富献给农民奉献给贫困地区的未来


以己之所能

成就百姓之所需


驻村扶贫的四年匆匆而过如今的蒿枝坝村已然华丽转身一条条宽阔的石板路一间间民族特色的农家房一亩亩增收致富的高产田一个个鼓起的腰包、挺起的脊梁还有一张张洋溢幸福喜悦的笑脸淳朴的村民也许说不清朱有勇的工作说不出朱有勇的头衔但发自内心的尊重、爱戴、感谢溢于言表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踏遍拉祜族群众生活的山山水水他要将科技扶贫的星星之火点亮民族地区的家家户户改变贫困地区的村村寨寨脱贫攻坚终有时而他与拉祜族群众结下的情谊深深扎根他为贫困地区创造的美好生活将会持续改善



土地里面种植马铃薯是让作物回归闲置农田,把价值体现花甲之年深入贫困区要让科研造福一方百姓,把生活提高他的研究从泥土中来带着真情,拔出“穷根”而去贫困有因,而他正如名字一样有勇、有谋、有担当他是穷困地区的“最强大脑”他更是百姓心中地道的“农民院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