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系纵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诚邀五湖计算机英才 培育祖国未来之栋梁

吉大招生 2024-01-08

吉林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我国人工智能奠基人王湘浩院士于1958年创建控制论专业,1976年创建计算机科学系,1977年在国内率先开拓了“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在我国计算机学科创建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1年5月,由原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原吉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原长春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原长春邮电学院计算机系合并组成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院长寄语 


院长:杨博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拥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优秀的学术传统,六十多年来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学术成果,教学和科研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行列。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严谨求实、富于创新”的王湘浩精神,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计算机学院为矢志追求的目标。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独立精神,激发学术探索与创新的潜力,提高服务社会与产业界的能力,深化国际合作的动力,充分展现回应现实重大需求的社会责任与勇气担当。欢迎各位青年学子加盟计算机学院,这里将成就你的未来,实现你的梦想!



— 学院概况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内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继续保持优势。持续承担211、985建设学科,学科建设工作与学校引领“三大工程”紧密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入学校6+6+4+x的一流学科建设体系,位于4个重点培育学科之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批首批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分别获评吉林省“一流A类”和“一流B类”建设学科。学院设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软件工程4个博士点,以及电子信息专业博士点,其中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学院设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网络与信息安全4个硕士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王湘浩楼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和物联网工程3个本科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物联网工程均为国家特色专业),以及“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本科试验班(教育部首批珠峰计划,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吉林省特色高水平A类专业,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计算机专业排名并列第14,2011年和2017年两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全国首个6年期);物联网工程专业为第二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物联网工程专业排名并列第1。2006年设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方向,2019年获批建设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是第三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此外,学院拥有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和加拿大女王大学的2+2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2022年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参与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



—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60余人,其中教师193名,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在83%以上,教授61人、副教授74人。教师中有中科院双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外国专家”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创业人才1人,创新人才1人、短期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8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2人,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4人,吉林省教学名师5人,吉林省教学新秀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8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0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吉林省长白山人才支持工程:域外特聘杰出人才1人,吉林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1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1人,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吉林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6人,2020年入选吉林省“18条”人才政策第一批人选18人,省人社厅等,省人才政策(2.0版)6人,校级唐敖庆学者23人、青年学者3人,长春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1人等。



— 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拥有计算机实验教学、物联网虚拟仿真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硬件条件处在全国相关学科中的前列,为本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拥有高水平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成绩突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承担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教育部IBM、微软精品课2门。2014年独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18年独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参与一等奖1项。


华为ICT大赛创新赛颁奖现场


第六届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颁奖现场

学院拥有12个省部级的科研平台,其中包括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2个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心、1个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1个吉林省关键支撑技术工程实验室。另有7个校级科研平台。学院以理论研究为基础,面向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充分发挥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在学科原有基础研究优势上,重点开展应用基础和交叉学科研究。在人工智能、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高性能计算、生物信息学、智慧海洋和国防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科研成果,形成了理论探索与应用基础研究的鲜明特色,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行列。这些成果应用于农业、汽车、信息安全等吉林省支柱产业,取得重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21年以来科研经费稳步提升,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数量快速增长。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到款经费1.06亿元;发表CCF-A论文38篇;获省部级奖10余项,发明专利120余项。



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程度和学术影响力。学术骨干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任职或担任学术期刊的编委。近年来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如CCF A 类会议SIGIR2020(大会主席)、CCF B 类会议WSDM2018、CCF C类KSEM 2018等,创办并持续举行了WUWNet、ICSB国际会议,邀请了多位图灵奖获得者、两院院士、IEEE Fellow、ACM Fellow做特邀报告,报告累计百余次,与多个海内外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承担欧盟项目等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学生交流的学校层次有明显提高,包括美国MIT、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加利佛尼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等10余所世界高校排名前100位的世界知名交流院校,其中排名世界高校前30位的合作院校占5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赴新加坡交流


学院举办讲座宣传海报(部分)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161人、硕士生590人、博士生228人,生源情况处于学校前列。学院始终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门人才为宗旨,高度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同时注重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大学生竞赛并获得较好成绩,本科生、研究生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除学校、社会资助的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外,学院针对本院学生还设立了王湘浩奖学金、博涵奖学金和吉大正元奖学金,每年奖励若干名优秀学生。学生到国内外知名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很多。


学院所获奖励(部分)


学院体育活动



— 毕业生就业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2017-2022年本科毕业生中每年有41%以上的学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中有18%的学生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85%以上,毕业生去向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广州、杭州等经济发达城市。



— 专业(类)介绍

学院从2018年开始按计算机类招生(不含理科试验班)。学生入学后按计算机类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第三学期开始进入分专业培养阶段。计算机专业类包括的专业: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物联网工程;3.网络空间安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宗旨;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计算机学科和数学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本专业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统一,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开发与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与实现、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研究和教学以及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方面工作。就业范围广泛,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相关的企业、高校和政府部门等。


物联网工程

专业简介

吉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依据学科交叉融合、面向产业需求、面向国际前沿、自主发展的具有新工科特质的办学方针,构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与“物联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贯穿、科教贯穿、产教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理论知识体系架构的同时,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受到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的基本训练。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统一,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物联网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物联网研究、开发与应用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主干课程

模拟与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络技术、物联网控制技术、物联网安全、物联网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物联网、互联网、嵌入式及计算机相关技术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工作。就业范围广泛,包括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相关企业及高校、政府部门等。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专业简介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是我校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全面加快,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安全,满足社会对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设立的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网络安全领域是当前最热门的专业选择。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统一,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网络空间安全研究、安全系统开发与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模拟与数字逻辑电路、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IA32架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应用密码学、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与实现、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安全、应用安全、内容安全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科研院所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或在各相关行业和领域从事网络空间安全系统的研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等工作。就业范围广泛,包括互联网、安全、计算机、金融、电信、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


理科试验班(唐敖庆计算机班)

培养目标

唐敖庆理科试验班是吉林大学根据“珠峰计划”成立的理科试验班,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计算机大师级学科后备人才。

培养模式

试验班贯彻“加强基础、因材施教、拓宽视野、分流培养”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吉林大学雄厚的理科优势和良好的教学资源,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发挥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试验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和国际视野。支持和鼓励学生到国外高校进行交流和访问。试验班的主干课程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接近,但采用单独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法。通过实行研讨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模式,采用自学小组、科研小组等形式,减少课堂教学比重,创造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试验班实行导师制。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得到学院资深教授的全程指导,在本科阶段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中。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学习内容及方法、选课、科研等全方位的指导。

毕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获得理学、工学学士学位,主要作为计算机及相关学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生源,大部分学生可以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也可在科学研究单位、大型企业单位及高等院校的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水平创新研发等工作。

咨询电话:

0431-8516836

学院网址:

http://ccst.jlu.edu.cn/



内容来源: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品单位:吉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往期推荐

1

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王春朋:穷理知行“π”

2

院系纵览 | 东北亚学院:面向新时代 放眼全世界 聚焦东北亚 服务大外交

3

院系纵览|艺术学院:艺与道合 天与人一

4

院系纵览 | 外国语学院:学贯中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