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纵览 | 商学与管理学院:创新知识 慧贯中西
— 院长寄语 —
院长:蔡立东教授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给商学与管理学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把我们带到了制度文明的世界前沿、时代前沿。时不我待,学院将不断创新知识生产和传播,不断输送和培养高素质的商学、管理人才,不断推动学科融入中国“强起来”的时代洪流。
吉林大学商学、管理学科自创立以来,得益于学校深厚的人文社科底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政企合作关系,以及丰富的校友资源,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政策咨询方面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2021年12月,为全面提升商学、管理学科整体实力和建设水平,学校整合组建商学与管理学院,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展望未来,学院将秉承“创新知识、慧贯中西,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学术人才和商界管理精英”的使命,秉持“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的校训,以良好的学术生态、扎实的人才培养、与时俱进的科学研究、兼收并蓄的组织架构凝聚起每位师生的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商管学科的道路上,不断奏响奋进发展的华美乐章。我们将以兼容并包的胸怀,诚挚邀请国内外有识青年加入商学与管理学院的大家庭,共筑学术梦想、共赴育才使命。
— 学院概况—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于2021年12月由吉林大学原商学院和原管理学院整合组建而成。吉林大学原管理学院始建于1985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成立的管理学院之一,吉林大学原商学院始建于1993年。商学与管理学院建有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多层次办学体系,以扎实雄厚的师资和人才培养实力助力学生进入高端就业市场,实现职业梦想。
学院构建了独具特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完备学科和专业体系。现设有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学、数量经济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九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下设吉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中心,设有工商管理硕士(MBA)、金融硕士(MF)、图书情报硕士(MLIS)和工程管理硕士(MEM)等四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物流管理、经济学(数量经济)、信用管理、档案学等十二个本科专业共计十四个专业方向。学院还建有企业高管培训(EDP)基地,持续十二年进行吉林省会计领军人才和高管人才培训。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获评“A-”,是吉林大学11个A类学科之一;数量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及管理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数量经济)7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信用管理2个本科专业获批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坚持高端引领,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现有专职教师236人,其中,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45人;教授113人(含博士生导师85人)、副教授86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讲师37人,鼎新学者5人。现有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人、国家级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8人。此外,学院常年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企业家及政要来院讲学。学院营造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致力于推动知识创新,服务人类文明进步。
学院始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约80人,学术硕士研究生约230人,专业硕士研究生(含MBA、MF、MLIS、MEM)约900人,本科生约750人。本科生攻读研究生比例保持在40%以上。培养出校级十佳大学生12人、自强自立大学生及标兵24人;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研究生学术能力突出,累计培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百篇优博提名1人、吉林大学十佳研究生3人、共有145名硕士生和138名博士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生毕业去向遍布省会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与专业公司和政府部门,历年就业形势良好。吉林大学MBA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宗旨,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有国际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既有创新能力又有社会责任的管理精英和未来组织领袖,二十余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万余名优秀毕业生。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研究生新生适应期心理健康团体活动
吉大MBA团队参加亚太地区商学院
沙漠挑战赛获最高奖项沙鸥奖
学院为人才成长构建了高水平、多元化的科研、教学平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唯一的数量经济学科研究基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实验室”,是吉林大学人文社会学科首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学院还设有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吉林省首批高校智库“创新创业研究院”;以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政策定量研究中心、创业研究中心等多个校级研究机构。学院还拥有“商学实验教学中心”和“物流管理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莅临学院指导工作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教授莅临学院i分析梦工场指导工作
学院i.flame创客空间创客“show”路演活动
学院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创新兴院、文化荣院,产出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十三五”期间获批各类科研项目62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1项、基地重大项目4项,科研立项经费达13462.65万元。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成果2130多篇,其中,吉林大学A类论文143篇(均为SSCI检索论文)、吉林大学B类论文5篇、吉林大学C类论文966篇。出版专著/教材82部。各类科研成果获奖87项(含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撰写各类咨询报告126篇,其中,高水平咨询报告近30篇,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秉承“开放式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已有半数以上教师先后到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荷兰、韩国、英国、等国家访学、合作研究和攻读学位。学院与美国罗格斯大学、肯塔基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汉阳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
学院与美国肯塔基大学2+2联合培养
学生到韩国交流
吉林大学—罗格斯大学商学
综合能力提升计划暑期项目
博士研究生参加韩国首尔
举办的DCMI国际会议
2019年吉林大学创新创业国际会议
2021年吉林大学创新创业国际会议
2022年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学术年会
2022年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学术年会颁奖
2022年第十一届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
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正在为建设“基础厚重、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的目标而奋斗。
— 专业(类)介绍—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培养特色
实施“强化通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重视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突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培养具有管理科学基本理论与知识以及必要的数学知识、计算机基础,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不同领域或不同类型组织系统的运营、组织、技术等方面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并组织实施解决方案的专门人才。
培养面向
学生入学后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类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第三学期进入分专业培养阶段。本专业类主要面向的专业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掌握现代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经济学基础,掌握数据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国际国内最新实践,具备运用优秀的数据技术应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管理领导力以解决组织运营与业务实际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端分析型、管理型、决策型、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运营管理、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商务智能、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开发方法、IT项目管理。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理论交叉为特色,强调现代管理理论、定量分析方法与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侧重于基于技术的管理与面向管理的技术,具有文、理、工相结合的学科交叉发展优势。不同于其他经管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宽口径的跨学科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既有管理学和经济学等软科学的坚实理论基础,又具备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工科的扎实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产品设计、需求分析、系统开发、系统实施、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处理与信息分析、信息系统开发及运营管理、互联网商务运营管理、信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未来可在企业、政府、事业单位从事组织与业务优化、大数据分析、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运维服务等技术性或管理性工作。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到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组织从事数据分析与业务优化、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信息资源规划与管理、信息咨询与服务、互联网商务等方面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深度运用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融合新兴信息技术,具备依托组织战略需求进行信息系统规划、设计、IT治理、以及信息需求分析、数据分析与数据治理等任务的素养与能力,能够胜任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IT项目管理等业务岗位的工作。
工程管理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有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知识基础,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具备有工程项目科学决策、高效实施、智能运维等全过程项目管理能力的建设领域方面领军型人才。
核心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统计学、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造价、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项目计划与控制、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项目融资管理。
专业特色
以工程与管理有机融合为特色,培养具有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和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强烈使命感、责任感和科学素养,具有工程项目科学决策、高效实施、智能运维等全过程项目管理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的工程领域管理领军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工业制造业等领域从事项目开发和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工业制造业等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深入掌握项目管理知识、工程管理、科研及开发能力和技术素养,能够胜任工程建设企业、政府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企业、金融机构等业务岗位的中高层管理工作。
物流管理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等交叉复合型知识基础,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等理论,具备优秀管理能力、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统计学、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采购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仓储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典型的跨学科交叉专业,本专业方向的学生以管理学、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理论为专业基础,培养的学生具备宽口径的跨学科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未来的就业面向制造、流通、销售等各类型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其他社会经济单位,立足于相关管理部门,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部门,从事具体的管理、规划与设计、咨询与策划以及物流具体业务的运作管理等工作。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具备物流与供应链业务管理、分析与设计、决策与咨询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可在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选择继续深造,或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涵盖物流、汽车、航空、烟草、通讯设备、金融、机械、电商、家电、医药、建筑等多行业企业从事采购、生产运营、产品运营、运输管理、应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业务分析与设计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胜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科研院所、制造业、物流业、金融业、零售业等企业的采购与供应、生产运营、物流管理、运输与配送等业务岗位的中高层管理者的工作。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科学等交叉复合型知识基础,掌握数据管理、数据挖掘、数据治理等理论,熟悉大数据管理技术与方法,善于利用商务数据进行定量化分析和智能化决策,具备理解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管理数据、研究数据等综合能力,能够将管理学、经济学领域知识与大数据技术融合,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支撑领域管理决策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大数据技术、时间序列与多元统计分析、机器学习、Python程序设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大数据治理等。
专业特色
发挥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特色,强调数据采集、集成、分析、利用,重点培养学生利用统计学、多模态数据处理与分析、机器学习等大数据相关技术和方法进行行业大数据采集、管理和分析,对工业、商业、公共产业和政务等领域的大数据进行价值提炼,并以此为依据为企事业及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撑服务的能力。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具有数据管理、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智能化决策的分析能力和数据素养,可继续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数据分析、决策支撑、数据管理、商务智能决策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数据分析、管理决策专业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公共事业、政府机构的信息和数据资源规划管理、数据价值挖掘与利用、数据平台架构和数据分析、智能管理决策等业务岗位的高级技术专家或中高层管理者的工作。
工商管理类
培养特色
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要求出发,为现代工商企业以及各类经济管理组织培养理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综合管理人才。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深入理解工商管理领域知识体系并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科学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树立良好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富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成为胜任企业及各类组织管理工作和具备学术研究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培养面向
学生入学后实行工商管理专业类培养,第三学期进入分专业培养阶段。
主要面向的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人文精神、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新创业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工商管理知识基础,掌握经济、管理、战略规划、创新创业和投资、国际商务等领域相关理论,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能够胜任企业及各类组织管理工作和具备学术研究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
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法、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学、创业学、经济统计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国际商务管理、运筹学;企业伦理学、管理思想史、企业理论、变革管理、创新管理、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战略管理咨询;资本市场概论、技术经济学、公司创业、资产评估、创业金融、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股权投资、商业伦理、投资经济学;国际金融、跨国公司运营决策模拟、跨国公司运营管理、国际创业、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英语、国际结算等。
专业特色
宽厚的经济学、法学与管理学学科背景,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商务统计分析技能,具备扎实的管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础,具有创新创业素养和国际化的战略视野,较强的战略与运营管理实践能力,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的高级管理人才。在全面掌握工商管理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就业导向上强调面向工商企业项目策划与投融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以及创新创业服务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全面掌握国际商务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就业导向上强调面向外经贸管理部门、三资企业及涉外业务企事业单位国际商务管理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学术导向上强调基础理论的覆盖面和方法论以及分析工具的运用。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拓宽道路、打好基础。
专业方向
数字经济与投资管理、国际商务与跨国公司管理、战略与运营管理。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投资经济与管理、国际商务、生产运营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工商管理专业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具备企业战略规划、项目策划与投融资、创新创业活动一般规律、国际商务业务、生产运营等知识,具有一定从事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工作的能力,具有品德素养、人文素养、科技素养和商学素养,能够胜任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战略规划与投资管理部门、银行或非银行投资机构、创新创业服务与管理机构、三资企业及涉外业务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岗位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宽厚扎实的工商管理知识基础,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劳动政策法规,具备人力资源专业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决策能力的创新型管理人才。
核心课程
组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经济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双语)、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与工作分析、招聘与人才测评、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领导学、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
专业特色
本专业学生以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与工作分析、招聘与人才测评、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掌握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工作的能力。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商管理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教育及咨询机构等领域从事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应用及教学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突出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的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
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宽厚扎实的工商管理知识基础,掌握系统前沿的现代营销理论,具备营销战略规划、企业品牌管理、数字营销、营销策划以及市场研究能力的创新型、研究型和复合型营销管理人才。
核心课程
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战略管理、经济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国际商务管理、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研、营销渠道管理、服务营销、商业分析与数据处理、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策划理论与实务、品牌管理、广告与营销传播。
专业特色
本专业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科、新商科建设为指引,以数字经济时代为依托,以服务社会经济为宗旨,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手段,采用“管理通才+营销专才”教育的培养模式,系统教授学生管理学专业理论和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涵盖营销战略规划、市场调查研究、消费者行为分析、营销渠道设计及管理、营销传播、品牌管理、数字营销等多个方向。通过理论教学、案例研讨和实践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系统全面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熟练运用经济计量、数理统计、模型分析等方面的量化分析能力,培育学生具备从事市场营销管理实务工作的综合能力,向社会输送具有数字化装备的高级营销管理人才、营销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水平营销科研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商管理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领域从事市场研究、营销策划、业务开拓、品牌管理和客户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市场营销专业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具备丰富的营销实践知识、突出的营销创新能力和优秀的市场管理素养,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的市场营销中高层管理业务岗位工作。
会计学(按类招)
培养特色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宽厚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基础,掌握会计学、经济和金融计量相关领域基本理论和计量分析手段,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问题能力,或分析和解决经济金融问题能力的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面向
学生入学后实行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第三学期进入分专业培养阶段。本专业类主要面向的专业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信用管理、经济学(数量经济)。
会计学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交叉复合型知识基础,掌握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经济法等理论,以及实证研究基础,具备科研、实践和高级管理能力的会计相关领域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会计学原理(双语)、中级财务会计I、中级财务会计II、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职业道德、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高级财务会计、税法、实证会计、计量经济学、金融学、战略管理、经济法、创业学、管理沟通等。
培养特色
充分利用商学与管理学院学科教学体系平台,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等专业学科基础,系统的注册会计师应备专业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胜任会计、经济、金融等领域高端职位要求的能力。通过科学研究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分析能力,熟练运用统计和计量方法、模型及软件,夯实的实证研究基础,使学生具备高级科学研究要求的能力。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企事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的会计、金融、税务等领域从事科研研究、会计、审计、金融和财税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科研、账务处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审计、投融资管理、税收管理等专业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初步具备会计学专业知识、具备会计学相关领域的科研能力、实践知识和高级管理能力和实操能力强、职业道德高尚的专业素养,能够胜任科研院所、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的高质量科研人员、财务总监、会计主管、审计主管、内控主管、投资总监、纳税筹划等岗位工作。
财务管理
培养目标
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管理学、经济学等交叉复合型知识基础,掌握财务管理相关理论,具备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个人财务规划方面问题能力,具备优秀管理能力、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
核心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公司财务理论、投资学、公司治理、财务分析与决策、财务实证研究方法和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学生以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在系统掌握现代财务理论的基础上,强化公司融资、投资决策能力和财务规划创新能力;强化经济分析和数量分析技能;强化案例、实验及实践教学训练,科研研究方向包括公司财务分析与决策、公司治理、个人财务规划、行为财务学和资本市场量化投资分析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与个人财务规划方面的综合能力。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与决策和个人财务咨询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财务规划、资本运营、资产评估、财务分析与决策、企业并购重组和个人财务咨询等财务管理专业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深入掌握财务管理相关的实践知识、高级管理能力和不断学习、总结与创新的素养,预期能够胜任财务管理相关的管理、规划与设计、咨询与策划等业务岗位的中高层管理工作。
信用管理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经济学、管理学交叉复合型知识基础,掌握金融和信用管理相关理论,以及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基本分析方法,具备信用管理能力、金融分析能力,在征信评级、信用风险管理、信用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经济统计学、金融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信用经济学、信用管理学、金融风险管理、信用评级、征信理论与实务、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消费者信用、企业信用、证券投资学、金融法规与监管、保险学、国际金融、数理金融、公司金融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基于教育部对信用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质量要求,科学开设金融及信用管理类的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在征信、信用评级、信用风险等领域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学科背景,关注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特色。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金融机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信用管理系列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信用信息运用、信用风险管理、信用产品研发等专业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进一步夯实信用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具备管理与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素养,能够胜任具体的信用政策制定、信用风险管理、信用产品研发、资信调查、征信评级等业务岗位工作。
经济学(数量经济)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经济学知识基础,掌握经济和金融相关理论,以及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基本分析方法,具备经济管理能力、经济和金融分析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经济、金融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金融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资本论》选读、当代中国经济、劳动经济学、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微观计量经济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理经济学、博弈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大数据统计、金融计量学等。
专业特色
经济学(数量经济方向)的鲜明特色是强化数量分析技术、注重学生数据分析、经济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数量经济学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学科,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科研和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目前数量经济系和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集中了一批优质的师资,在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政策理论与评价、金融市场与金融风险、微观经济计量与模拟等方面,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本专业将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授课内容的路径,设立宏观经济计量分析、微观经济计量分析、金融计量分析、数理经济学与经济博弈论、经济模拟与实验经济学等研究方向。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政府机关、高校、金融机构、保险行业、社会保障机构和企业等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专业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进一步夯实经济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具备管理与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素养,能够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
档案学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懂交流、善合作,具备管理学、历史学方法、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掌握现代档案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及技术,熟悉国内外档案领域的方针、政策和制度,具备现代档案管理以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组织行为学、档案学基础、档案管理、行政管理、电子政务、信息组织与检索、科技档案管理、现代文书秘书学、档案文献编纂、中外档案事业史、档案法规学、电子档案管理(英)、信息资源管理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广博的管理学、经济学和人文学科理论为基础,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理念,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既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又突出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一专多能的能力体系,重点培养面向现代企业及政府机关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高级人才、办公文秘人员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信息资源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档案数据治理、信息分析与决策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在档案学专业领域经过5到10年的实践锻炼,能够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综合管理以及深度开发的能力和档案数据处理分析素养,能够胜任档案行政管理与档案业务管理以及办公室管理与数据分析决策工作。
学院网址:https://sg.jlu.edu.cn/
内容来源: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出品单位:吉林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往期推荐
1 | 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王春朋:穷理知行“π” |
2 | 院系纵览 | 东北亚学院:面向新时代 放眼全世界 聚焦东北亚 服务大外交 |
3 | 院系纵览|艺术学院:艺与道合 天与人一 |
4 | 院系纵览 | 外国语学院:学贯中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