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尔街传奇:人活到极致,无非6个字

2018-02-09 海豚学研社


来源 | 正和岛(微信ID:zhenghedao)



01


《原则》英文版于2017年9月19日出版,甫上市就成了畅销书。作者瑞·达利欧是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桥水的创始人,影响力巨大,达利欧不仅有钱,还有思想。


达利欧是个相信原则的人。这本书所说的原则是他多年实践的结果,不但自己用,而且要求桥水的员工必须贯彻执行。


达利欧用这套原则给员工“洗脑”,桥水实际上是一个用他的思想“武装起来”的公司……以至华尔街有人评价说桥水是个“异端组织”!


当然,“异端”这个词是太过分了。不过达利欧的确很喜欢总结思想、分享思想和推广思想,而且别人也买账。他之前把这些原则放在网上,已经有300万人下载。


达利欧认为,


人生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失败-学习-改进”这件事。


为进化做出一点贡献,是你能在人生中取得的最大成就,也是生活给你的最大奖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4093fgrg&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你要把用来实现目标的方式想象为机器。这部机器包括:


• 你的方案,也就是必须做的事;


• 人,能帮助你的人,以及你自己。


比较你实现的结果和你的目标,如果不满意,你就不断调试这部机器,包括调试你自己,因为你也是这部机器的一部分。


再换个说法,你整个做事的流程分为五步:


1. 有明确的目标。


2. 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3. 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4. 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 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这些步骤一列出来,你一看这也太简单了,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也有同感,这是因为这些步骤是自然推理的结果,想要把事情做好,肯定都得这么做。



但是魔鬼藏在细节之中!如果你深入分析其中的每一步,你会发现这套系统与一般人平常的做法非常不一样。


我的感觉是,


达利欧的原则中,暗含着一个西方精英的光荣传统,那就是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去战胜自我。不是战胜世界,而是战胜你自己。


要想真正做到这些,最起码你得有两个素质。


一是灵活性,也就是你一定要接受现实,不能主观用事。


我在《精英日课》的发刊词里就说过,真实世界并不一定有多么美好,真正敢于面对现实是很不容易的。


二是你要对自己的每一个决定的结果负全部责任。


一般人出了事喜欢抱怨,要不就是别人对自己不公平,要不就是自己运气不好,而你要自己承担所有后果。你要知道,哪怕是在运气最不好的时候,你也有可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人之所以执行不了这么简单的程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总是沉迷于自己的主观偏好。


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说说,怎么才叫“面对现实”——用达利欧的话说,你得头脑极度开放。



02

怎样确定目标


目标并不仅仅是“你想要什么”。现实是你想要的东西太多了,不可能全都得到。一个面对现实的人,必须把目标和欲望区别开来。


我想一天到晚读小说、想多吃美食、想写出漂亮的文章,还想减肥成功,但是我知道这些欲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


所以,你必须给你想要的东西排列一个优先顺序。


目标就是你愿意放弃其他而最终争取的东西。目标是由你的价值观决定的。


咱们来分析一下价值观。当你只面对你自己的时候,你觉得你就是一切,如果你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天地之间肯定你最重要。


但是如果你把自己放在宇宙中来看,你又感到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之前讲过天体物理学,其实考虑到宇宙之大,连地球都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你既特别大,又特别小。那我们到底何以自处呢?达利欧说,关键在于你与世界这个“整体”是怎么“连接”的。


也许你最重视的是与家庭的连接,也许你说你是公司或者国家的人,你还可以选择与某种学问连接……你身上所有这些连接决定了你的价值。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谈论的“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比自己更重要):你要想好了,哪些是你最重要的连接,将来生活会不断地让你做出选择。


尼尔·泰森说:


“我整天面对宇宙,可是我并没有渺小感。我的感受是我跟宇宙是‘连接’在一起的,我感觉我更自由了。”


他们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03

面对自己


每个人都说要面对真实的自己,但很少有人能做到。我们要的不是空喊“我要自强”、“我要充满自信”之类的口号,而是“谦逊”。


“谦逊”——英文是 humility 和 humble ——绝对是个好词,我喜欢敢用“谦逊”形容自己的人。这可不是假客气,达利欧说,谦逊可以帮你克服两个认知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自我”


这个词我们用得不多,含贬义,常指被自己过度重视的那个自我。


我们多次说过,人的大脑中经常会发生争论。争论中的一派,是人的各种情感,主要由大脑中的杏仁核区负责,很大程度上是潜意识的。


比如说,别人一批评,我就不高兴,一说话就怕犯错,这都是人的本能,是几十万年进化的结果,基本都是动物属性。


另一派则是理性,主要由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区负责。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最重要的素质。我们的理性思考是有意识的。


如果你真要追求真理,就应该让理性思维占主导。反之,如果你只是想表现得很正确,那你就是让感性思维占了主导,你被杏仁核绑架了。


自我是非常感情化的东西,它会给你建立一个心理防御机制。因为你不喜欢犯错误的感觉,所以你的本能反应就是总想强行辩驳,别人一批评你,你就怒了。因为你害怕面对复杂的东西,你就总是希望把问题简单化。你的出发点不是面对现实,而只是“我我我我我”,这就是自我带给我们的障碍。


▎第二个障碍是“盲点”


不同人看问题的视角很不一样。有的人喜欢看大局,有的人喜欢看细节。有的人是线性思维,不会拐弯;有的人是侧面思维,爱钻牛角尖。


达利欧工作几十年一个重要的人生体会就是人与人大不相同。别人看到的,可能是你连想都没想到的。


把这两个障碍放一起,那么常常发生的情况就是,你根据自己有限的视角做出一个判断,然后你就开始固守自己的判断,别人再说什么你都听不进去了。


所以达利欧说,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主观行事。能跳出自我的限制,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弱点,这才是高手。


一般人都爱说“我们要有开放的头脑”,而达利欧更进一步,说要头脑极度开放。



04

激进式听取意见


以前我们听历史故事,如果一个皇帝能够虚心地纳谏,忠臣批评他他不翻脸,那就算是好皇帝了。


头脑极度开放,可不仅仅是别人给我提意见我不翻脸,而且是别人不给我提意见我就难受。


这不是被动而是主动的开放。你得总是担心自己看问题没看全;总是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过了更好的选项;做重大决策之前,你总是想方设法把所有相关信息都搜集过来……这种心态才是头脑极度开放。


所以我一直觉得《中庸》中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不是说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要谨慎小心不做坏事的那种“慎独”,而是说常常担心有什么东西自己不知道,要主动寻求知识。


说到这里我们还是得引进一个英文单词,“synthesize”。这个词大概翻译成“综合”,也是我们不大常用的一个意思。综合的意思是你主动去调研所有相关的知识,然后自己做一个综合判断。


你可能看过一本非常经典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其中提到最高层次的阅读,就是这个综合的功夫。这是完全主动的阅读,你要找来各种相关的书放在一起读。


达利欧这本书里一说决策的事,综合这个词就要出现好多次。你对某个问题感兴趣,不是读一本书、听一个专家说完就“听风就是雨”,你得全面考察各种意见。


但听取意见也不是谁的意见都听。达利欧有两个标准。


第一,这个人一定要是 “具有可信度的”。


可信度有个硬指标:这个人在相关领域至少有三次成功经验。


第二,是这个人善于保留与别人不同的意见。


一般人争论问题常常陷入两个误区:一种是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为了自己的面子而故意跟别人争;另一种是为了保全对方的面子,故意说与对方一样的意见。


这两种情况其实都是在为了感情而争论。真理追求者可不能这么争论。



咱们举个达利欧自己的例子。


几年前一次体检,医生发现达利欧的食管里出现了病变。医生说,这个病变很有可能导致癌症,而食管癌是不治之症……基本上他的意思就是达利欧可能很快就要死了。达利欧非常震惊,但表现得还是比较平静。


然后他就进行了综合。


这位医生是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这已经是美国最牛的医院之一了。但是达利欧去请教另一个很牛的医院的一位医生,得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那个医生说这个病可以治,但要做一个大手术把胃和食管的一大部分切除掉,而手术的成功率是90%。


达利欧一听两个医生的观点如此不同,就干脆让他俩一起聊聊,开一个三方会议。然后他就目睹了非常有意思的局面:


两个医生一个说要保守等死,一个说要做大手术,但是他们并没有吵起来,两人很有职业风度,在整个会议过程中尽可能深入地交换了看法,寻求共识,可最后还是保留各自的意见。


问题并没解决,但是达利欧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然后,达利欧又找了第三位专家。第三位专家给的意见居然是这个病很好治,只要每三个月检查一下,要是出现新的病变组织,用一个设备把病变组织切除就行了,其效果跟做大手术是一样的。


达利欧索性又找了两位医生,这两位医生都比较同意第三位医生的看法,而且他们建议先做个切片检查,看看到底有没有癌症。


综合到这个程度,达利欧心里基本上就有谱了。现在有三个专家的意见一致,而且他们提出的方案显然风险最小。


结果一做切片检查,达利欧的食管里根本没有出现什么病变,完全是虚惊一场。


这件事的教训难道不是很深刻吗?这些世界一流的专家,居然对同一个问题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在做重大决策之前,我们还真是“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啊!


由此得到:


1. 你得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2. 你得非常清楚自己的弱点。


3. 你得激进地面对现实。


我们从英文世界引进了两个词:自我和综合。下次再有谁固执己见,你可以问问他是不是有个特别大的自我,需要学学综合。


普通人做事总是把“不伤害自己的感情”放在首位,一天到晚担心这个、害怕那个,特别脆弱。


如果一个人能克服这些弱点,明确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应该怎么做,他就会非常坚定,对生活就有掌控感。




上一篇:日本高颜值美女主播机器人即将上岗!未来哪些职业会消失,哪些职业会全新诞生?

学干货:《哈佛商业评论》史上最佳文章:你事业的上限究竟在哪里?


本文部分观点摘自《原则》(中信出版社2018年1月新书),已获授权。



- End -


付费精品课程限时免费送

各位小伙伴,这是原MBA教授清风徐来亲自授课的7天训练营,把他个人离开体制、创业逆袭的经历与感悟,结合MBA知识,用线上课程的方式与你分享。原价99元的付费精品课程,现在任性限时免费送,还能加入学友微信群,和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成为朋友。识别二维码,在公众号回复“01”即可领取免费资格。


↓ 点击图片立即阅读 ↓




>>> 更多福利 <<<


马上关注「海豚学研社」

回复“50”即可获得

社长送你的《创富思维50则》


MORE | 更多原创文章






戳阅读原文,查看往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