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征稿启事|《研究与发展管理》2022年专栏“QCA方法与复杂性背景下的创新创业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4-08-23

专栏客座编辑

杜运周

博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比较方法专家网络COMPASSS咨询委员会全球50位专家之一,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管理哲学专委会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出版了:《QCA设计原理与应用:超越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新方法》《重新设计社会科学研究》《QCA方法从入门到精通:基于R语言》。2017年,发起了中国QCA工作坊,至今已经召开四届QCA工作坊,2018年IACMR年会上组织了QCA国际交流工作坊,2019年组织召开了首届“管理哲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管理实践”研讨会。

马鸿佳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创新创业分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创新与创业管理,在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Management Decision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吉林省软科学项目3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

征  稿  启  事

       近年来,无论是在企业创业实践方面还是宏观的政策方面,创业活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蔡莉等,2016)。VUCA时代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也日益受到学界重视(张玉利、吴刚,2019)。如何扎根实践,更好地发展创新创业理论与科学方法,揭示复杂动态变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促进理论、方法与实践相互促进,是推动创新创业研究科学化的重要方向。创新创业是一个涵盖了宏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微观个体特征等多个层面要素的复杂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受诸多相互依赖的前因条件的多重并发的影响,包括营商环境生态、创业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经济发展水平、制度演进、社会规范、个体特质等(杜运周等,2020;程建青等,2019),这表明了创新创业现象具备高度复杂性。同时,驱动创新创业的多种因素往往会以复杂且有时相互矛盾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这些复杂的组态存在等效性,即存在多条达成结果的替代途径,形成了因果复杂的创新创业现象,并且复杂性超越了传统的相关理论化解释以及对称性方法的分析能力(Furnari等,2020;Douglas等,2020;杜运周和贾良定,2017)。

       尽管创业学者对解释因果复杂的理论和现象非常感兴趣,但是诸多原因促使现有的创新创业研究很难对因果复杂性进行理论化。首先,因果关系复杂的解释要求理论要考虑多方面的相互依赖性而不是二元关系(Furnari等,2020)。最近的研究开始认识到,创新创业现象的驱动要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Razmdoost等,2020)。然而,现有研究尚未系统地、全面地阐明驱动创新创业现象的多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例如,经典创业理论围绕创业者个体或组织的机会识别、机会评估和机会利用展开,而平台等新兴的创业实践涉及多主体互动的过程(Nambisan 等, 2018), 使得传统以个体或组织为研究对象的创业理论无法解释创业实践中多主体互动共创机会的问题。其次,尽管许多管理理论和创业理论明确或隐含地承认了它们所关注的现象背后的因果复杂性,但往往因为采用的方法而无法诠释现象背后的复杂性。创新创业研究主要依赖于实证主义的定量方法,其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为横截面的调查研究(Suddaby 等,2015),这些方法仅关注自变量与结果变量的平均净效应,由此导致了现有创新创业研究主要是从线性关系方面来感知社会世界(Delbridge和Fiss, 2013)。然而,因数字技术和新兴市场出现,创新创业过程呈现出无边界和非线性等特征,使得主张线性创业过程的传统机会观受到挑战(Fisher, 2012)。最后,诸多创新创业现象存在因果不对称关系,比如近年来,创业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到企业成长与衰落的前因条件不同,创业成功与失败的机制不同(杜运周和贾良定,2017)等,因果不对称关系与传统对称回归方法之间的不匹配导致现有创新创业研究无法较好地解释其因果复杂性。

       基于传统方法的理论研究无法较好地揭示创新创业现象的因果复杂性问题,应对这些基础理论挑战,需要吸收并采纳多学科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谋求创新创业研究方法论的创新,探索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采用整体论和组态视角,来检验驱动创新创业现象的因果复杂性,并且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来探索创新创业研究领域(杜运周,2019;Douglas等,2020;Du等,2021)。近年来,QCA在创新创业等管理学研究中广泛受到重视(杜运周等,2020;寿柯炎和魏江,2018;McKnighta和Zietsma, 2018; Douglas et al., 2020; Du et al., 2021; Linder et al., 2020)。该方法基于集合论,以整体论的视角,把案例视为条件变量的不同组合,致力于分析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条件对于结果的组态效应,开展案例层面的比较分析。QCA认为不同的案例的前因条件可以组成多种组态(configurations),基于集合理论的QCA可以识别不同前因条件集合和结果之间的模式,特别适合探索哪些前因条件组成的组态为结果Y的充分条件,也有助于学者识别单个前因条件是否为导致结果Y发生的必要条件,可用于建立多个等效性(equifinality)模型,即利用不同的前因组合实现相同的结果(Fiss,2007),也有助于学者识别单个前因条件是否为导致结果Y发生的必要条件。基于集合理论的QCA方法,能够解释复杂的因果关系,对于解释非对称因果关系也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创新创业领域的国内外顶级期刊如管理世界、ETP,JBV,SEJ等也陆续发表了相关文章,运用QCA诠释复杂的创新创业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Douglas等(2020)指出创业研究正处于新时代的曙光中,它有可能在以前的研究(包括重新验证旧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QCA找出有关创业现象驱动因素的新组合,从而使其对于创业现象的诠释更加细化。Du等(2021)发现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和环境条件的子集上,而不是全面评估这些新企业高绩效的多重驱动因素,该研究提倡采用组态视角,以检验高绩效和非高风险绩效的因果复杂性。QCA可以识别各种资源组合作用,Linder等(2020)强调要评估创业所持有的资源束是否足以满足新企业的生存要求,就需要从对单种资源的关注转移到对多种资源组合进行检验的研究中,特别是数据驱动下创业的资源属性呈现出海量性、共享性等特征,使得以强调资源有价值、稀缺性、难以模仿和难以替代(VRIN)属性的资源基础观受到挑战,有必要通过QCA方法对数据驱动下的资源、能力组态进行进一步分析。

       鉴于此,《研究与发展管理》特开辟“QCA方法与复杂性背景下的创新创业研究”特刊,呼吁相关领域学者关注动态复杂背景下的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和实践,致力于探索如何通过QCA方法的科学运用分析创新创业组态问题和因果复杂性。我们提倡研究者从多个层次(如个体、团队、组织、生态系统等),融合多种视角(如组态视角)探索创新创业现象中存在的复杂的因果关系(如必要条件分析、充分条件分析等),或者考虑时间促进对创新创业演化过程的理解。我们提供了以下征稿议题,供各位同仁参考。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创新创业领域运用QCA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这种情境下的创新创业管理有着广阔的探索机会。我们也同样期待专刊选题之外其他相关议题的来稿。

征稿的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 QCA 与复杂环境下的创新创业研究

2. QCA与营商环境生态及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研究

3. QCA与数字经济下平台企业创新创业模式研究

4. QCA与“一带一路”下的国际创业研究

5. QCA与创新创业成功和创新创业失败的非对称比较研究

6. QCA与创新创业要素、过程和多主体互动研究

7. QCA与创业创新创造能力的结构、机制问题研究

8. QCA与数据赋能、结构赋能和生态赋能下的创新创业研究

9. QCA与跨层次(个体、团队、组织、生态系统等)创新创业研究

10. QCA与复杂情境下创业企业成长路径研究

11. 组态视角下多理论、多方法融合与创新创业研究

12. QCA与复杂动态场景下的创新创业问题研究

13. 组态视角下的战略、创业供应链、资源、机会、商业模式等其他创新创业议题

投稿截止日期:2021年10月8日。

投稿方式:在《研究与发展管理》投稿系统(www.rdmana.net)投稿,填写拟投栏目时选择“专栏投稿”,并在备注中注明:“QCA方法与复杂性背景下的创新创业研究”专栏投稿。

线下工作坊:2022年(待定)

专栏发表:2022年(待定),录用的论文将提前中国知网网络首发上线。

参   考   文   献

蔡莉,鲁喜凤. 型经济下资源驱动型与机会驱动型企业创业行为研究——基于机会与资源的整合视角[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6(03): 172-182.

张玉利,吴刚. 新中国 70年工商管理学科科学化历程回顾与展望[J]. 管理世界, 2019(11): 8-18.

寿柯炎,魏江. 后发企业如何构建创新网络———基于知识架构的视角[J]. 管理科学学报,2018, 21(9):23-37.

程建青,罗瑾琏,杜运周,闫佳祺,钟竞. 制度环境与心理认知何时激活创业?——一个基于QCA方法的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9, 40(02): 114-131.

杜运周,贾良定. 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 管理世界, 2017(06): 155-167.

杜运周. 组织与创业领域:组态视角下的创业研究[J]. 管理学季刊, 2019(3): 31-41.

杜运周, 刘秋辰, 程建青. 什么样的营商环境生态产生城市高创业活跃度?——基于制度组态的分析[J]. 管理世界, 2020, 36(9): 141-154.

Delbridge R., Fiss PC. Styles of theorizing and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J].2013,38(3): 325-331.

Douglas EJ, Shepherd DA, Prentice C. Using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a finer-grained understanding of entrepreneurship [J/OL].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20, 35(1)(2019-11-12).https://doi.org/10.1016/j.jbusvent.2019.105970.

Du Y, Kim PH. 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 Strategy configurations, complex environments,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in emerging economie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1, 124:272-285.

Fisher G. Effectuation, causation and bricolage: A behavioral comparison of emerging theories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2, 36(5): 1019-1051.

Fiss PC. A set-theoretic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configuration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7, 32(4): 1180-1198.

Furnari S, Crilly D, Misangyi V, et al. Capturing causal Complexity: Heuristics for configurational theorizing [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20.

Linder C , Lechner C , Pelzel F . Many roads lead to rome: How human, social, and financial capital are related to new venture survival[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20, 44(5): 909-932.

Mcknight B , Zietsma C . Finding the threshold: A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 to optimal distinctiven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8, 33(4):493-512.

Nambisan S, Siegel D, Kenney M. On open innovation, platforms and entrepreneurship[J].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2018, 12(3): 354-368.

Razmdoost K , Alinaghian L , Linder C . New venture formation: A capability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0, 113: 290-302.

Suddaby R, Bruton G D, Si S X.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 a qualitative lens: Insi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or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5, 30(1): 1-10.


    《研究与发展管理》创刊于1989年,是由复旦大学主办、国家教育部科技司主管的综合性科技管理学术刊物。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中国管理科学重要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南大核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扩展期刊”;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期刊刊载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方面的管理研究、科学学研究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科技政策与创新体系;高校科技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战略;科技创业管理;高新技术与产业分析;创新项目投融资;新产品开发与营销;新产品开发与供应链;研发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转移;无形资本与知识管理等。

欢迎订阅!邮发代号:4-670

欢迎关注我刊!

www.rdmana.net

rdmana@fudan.edu.cn

021-25011599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研究与发展管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