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薛济萍:用深海光缆讲好“中国故事”

苏商天下 2023-01-10

薛济萍,1951年生,江苏如东人,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2017年度“中国十大海洋人物”,“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南通首位“张謇杯”杰出企业家。

位于江苏如东县河口镇的中天科技集团总部工厂里,机器轰鸣,一条条银色的线缆被缓缓卷起。这些光缆,将运往世界各地。

从一家乡镇砖瓦厂到如今全球最大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供应商,中天科技走了27年。27年前,薛济萍决定投身光缆行业时,没有人会相信这家企业会成为未来的行业标杆。



乡镇起家 光电梦想

中天科技的前身,是如东河口的一间乡镇砖瓦厂——乡镇企业南通黄海建材厂,上世纪70年代末,工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当时还是生产队会计的薛济萍临危受命、出任厂长,第一次展露出他的企业家天赋。

短短几年时间,在薛济萍的带领下,工厂很快扭亏为盈,甚至得到了部委的奖励,“烧砖也能烧出一个部优”,薛济萍事业心之强由此可见。在上世纪90年代,砖瓦厂日子过得相当红火,产品销路非常好,连周边省市都到中天来进货。

1990年,就在河口砖瓦厂销售收入达到一千万元的巅峰时刻,薛济萍下定了转型的决心。“做转头、烧水泥,如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么干下去,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可表面上红红火火,实际上却潜伏着危机,一般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苦活,工厂也招不到年轻人。”

不做砖头,能做什么?尽管如今的中天如日中天,但最初的转型之路,走得并非一帆风顺。

“做过袜子,不成功,做过民用的小电缆,也做不过别人,我们做的电缆,比如线径2毫米的,我们就是2毫米,人家1.8、1.7,偷工减料,而且一圈100米,他90米、95米,我们都绕的实打实的,成本一核算,价格比人家报的高,实际上客户买的时候没有几个人去量,我记得起初生产了9万多块钱,两吨铜生产的民用电线电缆,公司大概用了十年,就放在家里,自己搞建筑用这个。”

在走了两年的弯路之后,薛济萍和他的团队分成几个小组在全国各地走访专家学者进行调研,薛济萍本人亲自到上海拜访“线缆协会”的相关人员。终于,一番曲折之后,他找到了“电缆”项目。经过仔细考察,他判断,伴随着通信产业的进步,光缆行业一定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初步掌握了当时国内光缆领域的现状后,我果断决定转型做光缆产业。”1992年,由此成为中天元年。


“海底光缆”的雄心

事实证明,薛济萍对市场的预判极为准确,中天迅速步入成长的快车道。也是从那时起,薛济萍暗下决心:“做什么事情就要到最好。”但在一个被国外垄断的行业里杀出一条血路,谈何容易,每一个新产品的开发,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以光纤预制棒为例。这是生产光纤、制造光缆最重要的基础材料,有光通信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本世纪初,中天组建光纤公司时,作为光纤原料的光纤预制棒,只有日本、美国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生产。“核心原料受制于人,就没有办法讨价还价。”中天组建技术团队,从引进国外技术,到自己消化吸收,“十年磨一棒”,研发出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直接推动了我国光纤预制棒制造国产化进程。

深海光缆的开发同样如此。从1850年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算起,百年多年来的海缆世界里丝毫没有中国制造的半点影子。1999年,中天研制出我国第一根实用型水线缆,被成功应用于长江水域。以此为起点,中天开创了中国海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的新时代。


跨出国门 走向世界

虽然产品做出来了,但中天科技当时面临最大困难还是市场认可度和品牌建设方面的问题。在2000年,中天科技已经建成自主设计的海底光缆生产线,但囿于没能形成更好的市场推动,中天科技一直面临着市场对产品技术、质量的认可与适应阻力。2002年,国内典型用户如大规模的电信运营商、粤海铁路跨海工程、国防工程在应用中天海底光缆后一致给予好评,由此,市场认可度大步提升,并逐渐替代了进口。后期,中天海底光缆也完成从浅海到深海、从无中继到有中继的全部缆型系列的自主研制和生产,产品可应用到水下8000米深,而一般海底光缆只能满足300米水深的阻水要求。这一科技成果通过了信息产业部鉴定,一举打破西方跨国巨头对国际深海光缆市场的垄断局面。2010年,中天海缆第一次打入美国市场;2011年,首次进入欧洲市场。“国内没有同类产品出来时,国外产品价格很高,我们产品一出来,它们就降了近一半。”回顾这样的历程,薛济萍有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先人一步,研发适销对路的畅销产品”成了薛济萍引领企业向前跑的“灯塔”。从此,中天海底光缆也逐步走向世界,成为我国海底光缆通信建设的一个知名品牌。


人才驱动 成就创新典范

在企业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薛济萍对人才的尊重和对创新的追求坚定不移,他与国内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广揽人才,每年研发经费占比高达7%;同时,他还独创企业知识产权银行,激发基层员工创新活力,将精细制造和创新精神融入中天的骨髓。

“我们是如东偏僻的地方,你没有点新东西不足以赢人,我们早期是乡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可以说很弱,我们是把真金白银交给别人去研发,一年不下5000万。我们加入别人的研发,从而实现我们的目标。现在这几年形式有所改观,人才引进的技术比原来强多了。我们科技和过去比,向更高发展。”

在中联部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会上,中天创新故事,被时任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江苏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生动案例,与世界分享。

带领中天科技开创了中国海缆制造的历史先河,2018年6月,薛济萍站到了国家自然资源部指导主办的“十大海洋人物”领奖台上,成为获奖者中唯一专注实业的企业家。组委会在颁奖辞中高度评价:“他把一个乡镇小厂变成‘行业巨人’;近300项行业标准的修订凝聚着他的智慧;1500多项专利授权见证了他与企业的共同成长;他用深海光缆讲好‘中国故事’;他就是中国制造的典范——薛济萍。”


主编:许秋峰

编辑:徐路平

设计、制作:于萌萌


》》》【推荐阅读】《《《

如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江苏省检察院、省工商联提出:平等保护、慎重羁押、依法纠错三原则!

江苏省工商联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

实施“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江苏这几家工商联这样做

顾万峰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服务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致敬军人企业家|崔根良:成就中国民企崛起丰碑

致敬军人企业家|施文进:始终像一名军人“战斗”在职场

致敬军人企业家|沈小平:军人、企业家、慈善家!“三重身份”彰显责任担当

顾万峰在全国工商联组织工作会议上分享江苏经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