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何达平:“钢铁熔炉”铸就时代辉煌

苏商天下 2023-02-14

何达平,是一位在淮钢奋斗了四十五年的建设者,也是淮钢成长壮大的“掌旗手”。几十年来,他将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全部融进这火红的钢花之中。铁水奔流,钢花飞溅,铸就淮钢今天的辉煌。

淮钢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为苏北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现跻身全国钢铁50强。沸腾的钢水,也成就了何达平的人生辉煌,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全国冶金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并光荣当选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改革开放四十年百名杰出苏商”。


不辱使命 敢想敢干的创业者

1971年,何达平从淮阴发电厂抽调去筹建淮钢的前身——清江钢铁厂。他从技术员、电工班长,到车间主任、分厂厂长、公司副经理,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淮钢“一把手”岗位。1986年,何达平担任淮阴市冶金工业公司经理,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这时的冶金公司,总资产只有2000万元,生产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何达平感到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他经过反复调研,提出了企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为生存发展而战。为了淮钢的生存,何达平发动全厂上下开展大讨论:“企业是关门还是要生存,路在何方?”经过热烈讨论,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技术改造。1987年,何达平一次性举债2000万元,对老厂区进行一系列改造,扩大了生产规模。沉睡多年的450轧机经两次改造后,年创利1000万元。经过1986年至1993年这7年的奋斗,淮钢完成“改造老区”的目标,一跃成为江苏省利税大户。

为接轨国际而战。何达平常说:淮安地处欠发达地区,发展钢铁“先天不足”。淮钢要参与市场竞争,不发展是等死,慢发展也是死,只有超常规、跨跃式发展,才能免于一死。1993年淮钢仅有一个亿的自有资金,何达平却大胆地运作10亿资金,抢上一条世界一流生产线,建成了现代化的炼轧钢生产线,避免了淮钢被淘汰出局的命运,淮钢因此跨入全国冶金50强行列,使淮钢完成了由“小钢铁作坊”到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质的飞跃。

为世界一流而战。2004年,世界范围内钢铁业并购重组浪潮渐起,淮钢要做大做强,向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迈进,必须强强联合。然而,当时摆在企业面前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瓶颈。为了解决资金,何达平没有考虑自己的得与失、名和利。他在许多场合常说:只要有利于淮钢发展,谁来投资都行,谁来控股当“大老板”都行。我可以不当董事长,也可以不当总经理。条件是淮钢必须更快更好地发展,淮钢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必须得到保障。2006年,经过积极争取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淮钢集团与江苏沙钢集团进行了资产重组。重组后,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被打破,中国最大连铸圆坯、中国最大合金钢棒材、世界最大口径合金无缝管相继在淮钢诞生,淮钢进入中国特钢前三强、世界特钢前六强。


不懈追求 创新创优的开拓者

为在国内众多钢铁大鳄之中站稳脚跟,何达平抓住淮安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机遇,不断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大力推进产品创新。1996年,何达平看到一则国外有“铁水热装”电炉炼钢的报道,何达平敏锐地觉察到这是国内钢厂亟需攻克的新课题。他组织起攻关小组并亲任组长,带领攻关人员吃住在车间,夜以继日地试验、攻关。经过半年的探索,“铁水热装”关键技术终于被攻克,在全国冶金行业引起强烈震动。这一工艺被评为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确立了淮钢在这一领域中的首创地位。

何达平充分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极端重要性。他舍得花本钱,下力气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为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实现普转优,构建了强大的人才支撑体系。公司每年都要拨出100多万元用于科技人员的技术培养。在全市企业率先建立评聘内部工人技师的制度,工人技师享受工程师的各项待遇,科技与创新人才在淮钢备受推崇和尊重。为了表彰生产第一线的革新能手,以职工名字命名的“成江保温法”、“立成刀具法”、“家宝润滑法”等相继走进了创新发明的条目。为了牢牢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2006年淮钢设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冶金学院、东北大学等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实施产、学、研合作,陆续建成高标准的理化检测中心和钢铁研究所、省级技术中心,每年用于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的相关费用近亿元。得益于成功的人才战略,使得淮钢始终屹立于钢铁企业强者之林。


不忘初心 中国梦想的践行者

何达平于2016年从淮钢副董事长位置退休,但他老当益壮,仍心系企业。他说:自己虽然已经从淮钢的领导岗位下退下来了,但是使命仍在。2016年,他成立“江苏淮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央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何达平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积极“走出去”发展。何达平通过多次出国考察,决定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利达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900万美金,建成年产三十万吨的高档用钢生产线,这一设想得到了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乌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乌国政府的总统项目。

在75岁的高龄,何达平仍在乌国项目现场亲临指挥,而且一蹲就是半年,带领淮冶70名员工在这里倾注激情、汗水、智慧,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工业开发区的一片土地上,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刷新着淮冶速度。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开炉投产,为淮冶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舞台。何达平认为,通过高端钢铁装备的输出,推动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能带动更多中国制造与装备走向世界,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为提升中国钢铁工业的国际影响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出身贫寒、平民子弟,何达平凭借智慧和汗水打拼,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如今何达平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迈向一个新的征程。新形势下,勤劳的淮冶人仍将以钢的意志拼创业,以铁的决心抓创新,以火的热情促创优,以钢铁熔炉铸造淮冶新的辉煌。


主编:许秋峰

编辑:徐路平

设计、制作:于萌萌



》》》【推荐阅读】《《《

全国工商联开通“民企诉求直通车” 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推进民营经济政策落地落细落实

【重磅】科技部出台17条政策措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许广彬:励志做好中国云
全国民企唯一!红豆集团党建入选中组部主题教育案例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江苏淮安:聚焦本土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一位眼镜名宿的精彩“突击”
江苏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超千亿元 民营经济成受益主体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郑建伟:军旅韶光引领常蒸集团一路高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