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金石机械集团:艰苦创业勤奋斗 同心发展铸辉煌
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艰苦创业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企业永远也不应放弃的精神动力,更是企业成功走向辉煌的重要保证。
一、白手起家,稳定发展
1959年底,金湖县政府决定,拨发3700元,在黎城公社大兴村,兴建地方国营金湖机械厂。当时,黎农闸刚开始建造,没有厂房,再加上要路没有,要电不通,可谓是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刚开始,从借用办公地点、选调工人和技术骨干、搭建临时工棚到修建雏形厂房、调拨引进车床、自发生产用电,一直是困难重重。直到1960年底,全厂职工增加到30多人,设立金加工、锻工、钳工维修3个组;行政上设置生产技术组和财务室,工厂才有了雏形。因机械厂处于初创阶段,职工忙于建设,没有产品,农业机械维修量少,利润低微,至1962年底,累计亏损12万元。
直到1964年,全厂开始扭亏为赢,后经过自身的自我武装,技术攻关,扩大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企业凭借在人力、设备、技术资源优势和过硬的石油机械产品质量,一举成为石油天然气机械设备专业定点生产厂家,也造就了一批业务技术骨干,为后来石油机械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二、明确方向,开发新品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从1981年开始,企业陆续引进、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艺,组织科技人员研制开发石油机械新产品,如1982年的高中压阀门,石油机械配件,机动脱粒机,新产品的开发促进了产品销量的扩大和企业利润的增加。为了提高石油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984年,厂部成立“铸件攻关”科研QC小组,增设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拟定岗位责任制,实行质量分级考核制,把质量管理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不久,KY250抗硫采油(气)井口装置试制成功并顺利通过市级鉴定验收。凭借产品上的创新,产品获得石油部颁发的石油配件供应网络证书;“阀板喷焊攻关”课题获全国石化机械行业三等奖; PFF35/103手动平板阀、JY-35节流压井管汇产品先后获得省优秀新产品金牛奖,企业也因此获得省厅颁发的“铸造行业检查合格证书”,被石油部列为石油机械定点生产协作厂,为以后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革新科技,跨越国门
思路决定出路,固步自封只会让企业越做越小,最终被市场淘汰,与时俱进才能让企业由小变大,最终成为行业强者。1990年,企业开始改变围着企业转的管理模式,尝试与国内知名同行合作,提升生产能力和水平,并通过大企业牵线搭桥向国际市场进军,加快开拓国际市场。此时,集团才真正实现了科研、生产、销售有机融合,在科技研研发方面建立油气井口装备技术研发中心,组织攻关,重点研制开发井口采气树、节流压井管汇、泥浆气体分离器、系列平板阀、大口径球阀、防喷器等主导产品,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拓展营销市场方面,1992年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石油机械产品出口实现“零”突破,再加上企业实施了“巩固陆地、开发海上、拓展国际市场”的经营策略,使金石集团产品覆盖全国各大油田,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在国内市场覆盖率达90%以上(其中在国内的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1996年国家授予企业进出口经营权。企业产品出口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占销售总额70%以上。
四、改造升级,创新发展
从1998年开始,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根据自身能力和构建科技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开始实施合作创新--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三步走的策略。公司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一方面不惜花重金从高等院校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把企业原有的专业人才送进中国石油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院校深造。公司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办机电一体化学历教育班,开展委托培养。在人才上给予了充分保证,企业每年按不低于销售收入3%的比例,提取科研经费,用于产品研发和改造升级,企业逐渐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装备提升为驱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还实行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评聘制,实施能高能低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为所有职工办理“六金一险”,忠实履行一个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评为省市“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
企业60年来,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企业也从开始的名不见经传小厂,发展成为现在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最大的石油井口设备研发制造企业。“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金石人坚信,只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企业定能不负众望,不断的做大做强,最终成为知名企业!
主编:邢文华
编辑:徐路平
设计、制作:于萌萌
》》》【推荐阅读】《《《
灵格!江苏两位企业家获评“能源功勋•新时代十大领军民营企业家”称号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