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7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寻根 ▋百家姓之--班氏 家族起源族谱

夜听宝妈 2021-07-26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


每个人一出生就传承了家族姓氏,它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代号,也是血缘关系的符号。


百家姓溯源





班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五位。极盛于两汉魏晋,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灿若星河。


姓氏源流


渊源(1)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令尹阙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风俗通》的记载:“班姓为楚令尹阙班(斗班)的后代。得姓始祖斗班。” 秦国灭楚国后,其后裔迁居晋地和代地(今天山西全部、陕西东南、河南北部、河北中西部、内蒙古中部等),因为班姓。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令尹叫阙班。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芈旅(熊侣)执政时期,楚国有个大夫叫斗越椒,字伯梦,是子良之子,令尹子文之侄,更是楚国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曾指挥楚军击败过郑国。


斗越椒常埋怨楚庄王不升自己的官职,因此心怀不满,谋欲作反。于是,他乘楚庄王率大军于周定王姬瑜二年(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出征陆浑戎时,找到族弟斗班商议谋反。斗班不从,反对道:“夫我斗氏,世受楚国爵禄,此乃乔木老臣,焉可背反哉?”


斗越椒见斗班不从,恐其泄露己谋,即拔剑来斩之。斗班当场大叫:“伯梦欲谋反耶?吾恐斗氏之鬼绝祀矣!”言未讫,头已落地。


斗越椒杀了斗班之后,率若敖氏之族杀了司马蒍贾,遂居烝野,之后率本部将卒埋伏在皋浒(今湖北襄樊西部),准备待楚庄王班师回国之时突袭杀之。


到了农历7月,楚军得胜归至皋浒,斗越椒横枪勒马,振甲披袍突然杀出,截住王驾。楚庄王认得是越椒,不知其由,乃问道:“伯梦欲何为耶?”斗越椒大骂:“无道昏君!我欲诛汝守国。”楚军大将潘尪从楚庄王身旁抢出,来斩斗越椒,斗越椒更不恋战,抽一劲箭,直望楚庄王车幔射之,楚庄王躲过,其箭贯于车盖。越椒又抽一矢,望楚庄王心胸射之,楚庄王又躲其箭,直透重铠。


随后,大将孙叔敖以王旗麾进诸军,神箭手养由基则拍马来取斗越椒,二马战上十合,一旁的潘尪夹攻,斗越椒措手不及,被由基斩于马下。楚庄王下令不要降卒,尽斩于皋浒。


其后,楚庄王大屠若敖氏家族,只有斗班、斗克黄二家族不但不杀,还予以赏赐。


在斗班的后裔子孙中,与令尹子文的后裔子孙一样,皆以先祖名字中的“班”为姓氏,称班氏,后有改为半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2)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耏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左传·文公十一年》中记载:“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


周顷王姬壬臣四年(宋昭公子杵臼五年,公元前615年),宋昭公将城门的税收赏赐给大夫耏班,后世遂用“耏门”来作为食税、征税之典实。


在耏班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3)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若敖的后代斗班,属于以传说为氏。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斗伯比的儿子名叫令尹子文, 秦国灭楚国后,其后裔迁居晋地和代地(今天山西全部、陕西东南、河南北部、河北中西部、内蒙古中部等),因为班姓。


令尹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名相,他为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令尹,是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令尹子文姓斗,名豰於菟(gōu wú tù),字子文。他是楚国贵族若敖氏斗伯比和表妹邙子之女偷情所生,生下后弃在云梦泽北(今湖北天门),被母虎抚养,当时楚国称老虎为“於菟”,把喂乳叫“豰”,因此豰於菟的意思就是“虎乳育的”。当时,楚国的附庸国祁国国君祁子出猎时见到豰於菟被老虎喂养,觉得很惊奇,遂抱回鞠养。


豰於菟当上楚国令尹,改名令尹子文。为了楚国的强大,令尹子文主动地献出自家的私财来缓解国家的财政困难,而不惜自己“有饥色,妻子冻馁”,他在政治上侵削诸大夫的封邑,交还给楚成王芈頵(熊恽),以壮大楚国王室的财富和力量,强化楚成王的王权。这就是子文“毁家纾难”的故事。


据史籍《左传》中记载,子文于周惠王姬阆十四年(楚成王九年,公元前663年)开始做令尹,到(楚成王三十六年,公元前636年)让位给子玉,在这二十八年中,他曾数次被罢免而又被重新任命为令尹。


由于令尹子文小时候是吃虎乳长大的,因虎身有斑纹,后代就用“斑”为姓氏。古代,“班”和“斑”两字通用,其后裔子孙后有改称班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4)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巧匠公输班,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输班,公元前507~前444年待考,曹姓,公孙氏,出生于鲁国的附庸国小邾国,为没落贵族后裔,世人因称其为鲁班。


公输班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著名的发明家,长期以来受到人民的尊敬,被尊奉为“匠师之祖”。作为杰出的神工巧匠,也成为人们歌颂创造、发明的神话人物。


在公输班的后裔子孙和弟子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位姓氏者,称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5)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今瑶族、壮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班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字姓班氏,世代相传至今。



部分得姓始祖

斗班、阙班、回回舍班等


迁徙分布

河北:石家庄,承德,邯郸,廊坊,唐山,保定,衡水,秦皇岛,张家口,山海关,武安,三河,沧州,涿州, 广平, 大名;山西:太原,忻州,定襄,原平,大同,阳泉,长治,霍州,朔州,代县, 临汾, 浑源, 岢岚;陕西:西安,府谷, 榆林,镇安;甘肃:兰州,天水,白银,庆阳,平凉,张掖, 秦安;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伊犁,阿克苏,博乐,石河子,哈密, 乌苏;山东:济南,青岛,淄博,聊城,冠县,德州,临沂,平邑, 日照,莒县,莒南,荷泽,惠民,枣庄,蓬莱,东营,滕州,微山,莱州,临沭、济宁、嘉祥;河南:郑州,洛阳,开封,商丘,新乡,南阳,驻马店,周口,焦作,濮阳,夏邑,清丰,永城,宜阳,上蔡,杞县,原阳;安徽:合肥,肥西,砀山,蚌埠,淮南, 宿州,阜阳,颖上,六安,黄山,铜陵,巢湖,宣城,池州,滁州,马鞍山,芜湖,霍邱,舒城,无为;江苏:徐州,扬州,盐城,连云港,昆山,兴化,赣榆, 泗阳, ;浙江:宁波,温州,嘉兴,台州,金华;江西:赣州,南昌,吉安;广东:清远,开平,连南;广西:百色,河池,柳州,桂平,贺州,防城港,钦州,金田,田东,来宾,北海;云南:楚雄,昭通,文山,富宁;贵州:贵阳,遵义,兴义,黔南,安顺,毕节,开阳,罗甸,望谟,紫云,清镇,惠水, 息烽, 修文,;湖北:潜江;湖南:娄底, 常德,怀化;四川:成都,攀枝花, 泸州;黑龙江:哈尔滨,牡丹江,大庆,黑河,齐齐哈尔,肇州,肇东,绥化,依兰,嫩江,龙江;吉林:长春,吉林,松原,通化,白城,蛟河,扶余,敦化,白山;辽宁:沈阳,大连,营口,大石桥, 铁岭,鞍山,丹东,抚顺,海城,锦州,盘锦, 朝阳, 建平;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通辽,鄂尔多斯,集宁,巴彦淖尔市,锡林浩特,呼伦贝尔;


郡望堂号


郡望

扶风郡

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黎阳郡

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晋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北齐废黎州,北周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隋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隋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唐朝武德二年(乙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唐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宋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宋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 废军,黎阳县属卫州。宋元佑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宋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金国皇统八年(戊子,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卯,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清朝顺治元年(甲申,)浚县属大名府,清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4月18日,撤销安阳专区,浚县划归新乡专区。1961年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属,浚县归安阳专署。1970年安阳专区改为安阳地区。1983年 10月撤销安阳地区,改设安阳、濮阳两个市。浚县属安阳市。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浚县划归鹤壁市。1986年,浚县辖10乡1镇,即城关乡、善堂乡、王庄乡、屯子乡、白寺乡、钜桥乡、大赉店乡、卫贤乡、小河乡、新镇乡和城关镇。1992年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善堂乡、大赉店乡,设立善堂镇、大赉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1995年6月12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新镇乡、小河乡,设立新镇镇、小河镇。1997年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浚县大赉店镇划入鹤壁市郊区。1997年12月29日,屯子乡撤乡建镇。1998年10月8日,钜桥乡撤乡建镇。2000年末,浚县辖六镇四乡,即城关镇、善堂镇、屯子镇、钜桥镇、新镇镇、小河镇和城关乡、王庄乡、白寺乡、卫贤乡。


堂号

定远堂:汉朝的时候,班超出使西域有功,被封为定远侯,后代因称“定远堂”。


汉书堂:汉朝班彪的儿子班固、女儿班昭,父子三人一同写成了《汉书》,后代因称“汉书堂”。


家谱文献


河南夏邑班氏家谱,(现代)班氏合族联修,2006年计算机排版打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班氏宗祠。


字辈排行

天津静海:士居振(青,震)荫(正), 景(炳)维俊哲, 乃国之祥;


山东微山,临沂:旺文绪成功,鲁忠亮志领,可奉明修德,高仲宪永维,士守开昌训,元益页廷青;


山东平邑:班风玉兴德,守乃召庆祥,永远增开泰,苏纪宗洪昌;


山东惠民:秀景存树福洪昌;


山东莒县:得喜瑞发,贵夫凤孝;


江苏宿迁:梦怀德相玉,启广明健国;


广西钦州:文瑞日光华,广成秀仕喜,国泰永荣家;


广西靖西:儒文奇士福,庆尚大武兴,仁国恩康;


广西东兰,凤山,南丹,天蛾:朝庭尚述统,荣华富贵昌,文武家丰显,科名万世光,仁寿界学典,隆章照祖堂,基求永汉仕,德泽举经帮;


广西南宁长堽村:济元以道光,文廷名克正,定作品忠臣,汝世荣华永,尚其义复仁;


河北南宫:国燕亭志敬,震凤福寿增,加世传友到,诚立在凯勤;


河南夏邑:续述德俊兴,宜孝念高增,恪慎知崇业,庆祥福禄升,建勋继汉远,传贤振华东,爱国先安民,连贵世昌荣;


河南杞县:诗书绵世泽,忠孝振家风,道德传继远,礼让兴玉龙;


河南南召:子有发怀清,福丰长太顺,文明生光彩,自治家到兴, 积善进宝来;


贵州织金:朝正廷登维,安邦定国其,文成思武德,万世永光辉;


贵州紫云(四大寨):奇守光朝,应有可国,天明显庆,兴由继忠,承启贤德,文武吉强,大学荣昌,富贵永恒;


贵州紫云(板当镇):七洲开可国,应世文天廷,大电荣光祖,鹏程万里名;


贵州开阳:朝久风永严,世正顺大廷,文德兴友光明;


贵州息烽:应永庭世汉;之科德再(在)启;金(单名木旁)玉(单名三点水),朝顺忆秦赣,洪宗烂塬黔;熳(单名火旁)堂(单名土旁),龙强荣昌贤,族茂富贵扬;


贵州金沙:久定吉安国如强,成鸿世宇登显帮;


贵州长顺:习锦才国忠、朝启文天庭、大殿荣光祖、鹏程万里明;


贵州罗甸:自以朝廷尚,如登凤积熙,宏开兴继祖,立德定英奇;


贵州惠水:国朝文正起,世代福禄强;


安徽舒城:乾开志时,子朝尚天, 从新启, 正国贤, 德高世大,代有文印,邦家远绍,永庆昌明;



安徽肥西:永道德应强 瑞仁伍开世;


安徽巢湖:文廷志仲尚,永有国善良,广大宗先业,宏开锡庆长,经正邦基盛,家隆世德扬,嘉贞昭祖泽,富贵定传芳;


安徽无为:杂谈宜基操,尚广???,胜景逢良友,维仕家国芳;


安徽含山:裕家必自宝,定品可倚纯,守世宜崇德,敦宗方正伦;


安徽和县:德在继志,孝友成名,英才复起,克振家声;


辽宁大石桥:启世公圣,守国德兴,显耀允兆,吉树永成,开功玉师,熙福扬明,浩学尚礼,康泰易生;


吉林扶余:喜文清福,成继振朝,德玉兴久庆,维照瑞秀云;


吉林洮南:自应九文奉(凤), 廷士国福德, 泰景海(树)立;


吉林榆树:明文永亚,玉立秀.....


河南原阳:...国永建昌;


历史名人


西汉末年,班姓的子孙就进入了朝廷。班壹、班况,虽然官位不算太高,但4个儿女却有上乘表现: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诗》、《书》、《论语》的学者,曾数次聘书使匈奴,为定襄大守。他精选取掾吏,收捕盗贼,郡中称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谏大夫,以博学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也就是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的祖父,以方直自守见称,终官延陵郎;其女儿就是著名的才女班捷妤。根据《汉书·所妃传》的记载,班婕妤贤才通辩,深受成帝的宠幸。有一次,皇帝偕之游后庭,甚至要她同辇,被以礼制不合而婉辞。后成帝移情于赵飞燕,将其冷落于长信宫。于是,他作赋自伤,文辞哀楚凄丽,千百年来被传诵不绝。《汉书》,是中国的不朽史籍,作者为班固、班昭。事产上,第一个动笔撰写《汉书》的人,并不是班固,而是班固的父亲班彪。史书记载说,班彪也是一位才气横溢的才子,东汉初,任徐县令,因病免官,便专力从事史学。因感于《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采录前史遗事异文,作《后传》60余篇,不幸去世。其子班固继续修成《汉书》,其女班昭(曹大家)等又补充班固所未完成的《八表》、《天文志》部分。西汉有越骑校尉班况、西域名将班超(班彪少子)、班勇、明代有直隶饶阳丞班言等,都有是值得敬仰的人物。


班彪

字叔皮,后汉扶风安陵人。性格慎重,好古。20余岁的时候,因为避难跟从隗嚣,写了《王命论》想感化他,但是隗嚣始终不为所动。班彪于是转而躲避到河西,为窦融出谋划策,帮助汉王朝的兴起。汉光武帝初的时候举茂才,拜许令,后来因为疾病而辞去了官职。他因为才华很高,于是专心研究史籍。他才前史遗事,旁贯异文,后来作传数十篇。用来补充史记太初以后的缺节。后来又担任了望都长。卒于官,终年51岁。


班固

字孟坚,为后汉班彪的儿子。他的父亲班彪写《汉书》,没有完成就死去了,班固于是回到家里,继续他父亲的事业,被人告发他在私自修改国史,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班超为他上书辩白,他才得以获释。明帝任命他为兰台令史,后来被迁为郎,典校秘书,终于写成了《汉书》。从永平到章帝建初中,前后经历20余年,只有八表及天文志没有写完。建初四年章帝让儒生博士讨论《五经》的异同,班固应昭写成《白虎通德论》。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四年,帝与宦官合谋杀死了宪,班固也被洛阳令捕入狱,永元四年死于监狱之中。终年60岁。


班超

字仲升。班彪的儿子,班固的弟弟。班彪死后,家境贫困,班超为了养活母亲只好为官府抄书。东汉 平陵县(今陕西 咸阳东北)人。曾投笔叹息道:“大丈夫无他志略,当校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侯封。安能久侍笔墨乎?”明帝永平十六年,他率领着三十六人出使西域,使得西域五十余城获得安宁。班超在西域呆了31年。被任命为西域都护, 封为定远侯。实现了他的愿望。年老后,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同年病逝,终年70岁。


班昭

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 咸阳东北)人,出生于一个“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显贵人家。其父班彪,很有学问;长兄班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次兄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将。家庭的熏陶,父兄的影响,加上自身的聪颖努力,使班昭成为一个博学广识的学者。她对祖国文化事业的突出贡献,是整理并续成重要的史学巨著《汉书》。她去世时,当朝的皇太后亲自素服举哀,为她行国葬之礼。这个女子,就是中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


班言

明朝名士(生辰不详)。


班甡生

男,1963年8月生,黑龙江省鹤岗市人。鹤岗市人民医院副主任。自一九八五年大学毕业后,在鹤岗市人民医院工作,历任院团委委员、普外科副主任、肛肠科副主任、主任等职。八十年代末提出了反流性食管炎应统一命名的建议。九十年代后相继完成该市首例自体脾片移植术,首例肛门括约肌保存术多项手术。对有心脑血管伴发病的外科手术取得突破。先后获市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市科研优秀奖。出版著作2部,发表国内外论文57篇。曾获市优秀团员、市优秀朗诵员称号。市记功二次。被邀到国外学术交流,被多次征编入名人录。


班兴邦

男,1933年6月生,河北省丰南市人。核工业部青岛疗养院医科副主任医师。主要贡献:从事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工作近50年。对疑难重症治疗均收到明显疗效。特别对冀东平原。西北高原、长江流域的高山地区及北方沿海地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近20年,运用中医扶正固本法和清利疏导著治疗方法对放射性小剂量损伤以及肿瘤病放疗,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力症治疗收到了显著疗效。结合临床实践和总结有效病例、撰写论文20余万字。其中“附脂合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疗效观察”,“桂 枝大黄汤加味,治疗小儿腹痛”著论文在省,市、地区宣读交流中受到专家好评并引起重视。生于1933年,1939-1946年读私塾,1947-1952学医河北省丰涌县抵先庄,保安堂药局,19 52.2-1959.2河北省丰涌县唐坊医院南孙庄门诊部医师,1959.3-1964年分别北京市天坛医院及北京市第一中医门诊部和北京第二中医门诊部进修。1965-1972年甘肃404厂主治医师。19 73-1980年湖北省八二七厂主治医师。1981-1993年核工业部青岛疗养院副主任医师。


班觉

男,1941年11月生,西藏拉萨人,藏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现任西藏拉萨市文联副主席,兼任自治区文联委员、自治区作协副主席、市政协常委、区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会员。出自对藏民族灿烂文化的崇敬和热爱,在市文化局担任副局长期间积极申请要求,并在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对全市七县一区进行了该市组织的第一次文物普查,拍摄了大量文物、古迹照片和录像带。这次普查不仅收集了大量资料,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对后来成立文物局、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和管理等重要决策提供了线索和参考依据。在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创办了拉萨市第一个文学刊物《拉萨河》、积极组织参与拉萨市文联的基建、组织建设、机构建立等筹建工作。在业余时间努力创作文学作品,创作短篇小说《花园里的风波》于1981年12月获国家民委和中国作协颁发的文学创作奖,长篇小说《松耳石》于1985年11月获西藏文联、西藏作协颁发的长篇小说一等奖,长篇诗《颂文学之春》于1986年11月获西南五省区文学创作颁奖大会颁发的诗歌一等奖。另外有些作品选入中学课本、长篇小说《松耳石》已被法国东方语言大学翻译成法文,有望年内出版。报告文学“山南游记”、论文“略谈拉萨人的服饰”、游记“充满希望的草原”等作品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


班秀如

女,1946年6月生,贵州人。1977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疗系。贵州省贵阳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所所长、副主任医师。从事计划生育工作24年,参与和率先应用新技术5项,主持开展科研课题4项,其中三项分别获贵阳市1993年和1995年及2000年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填补了贵阳市计划生育系统的空白。近年来撰写学术论文及科普文章36篇。有7篇在全国学术会议交流,4篇发表于全国性刊物,5篇发表于省级刊物,其余的发表于《中国人口报》和《贵州人口报》上,有3篇获国家级奖,4篇收载《中国改革经纬录》等全国公开出版书籍,1篇获加拿大金奖;业绩《全国医药交流精英铭》大型系列丛书;《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获全国医药界精英奖,99年8月入选进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1995年评为贵阳市“三八”红旗手,1999年评为贵阳市计划生育优秀工作者。


班正文

男,1943年11月生,广西邕宁县人,壮族。1968年9毕业于广西农学院农学专业,1987至1992年任宁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至1999年任邕宁县科技局局长,现在邕宁县科技局任主任科员。主持编写《宁明县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协调发展总体规划》(1988~2000年)、《邕宁县科技发展战略规划》(1996~2010年)、《昆仑镇科教兴镇发展战略规划》(1995~2010年);在开展科技示范,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成绩显著,特别是在具体组织领导“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活动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邕宁县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荣获1995-1996年度和1997-1998年度年自治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宗祠用联


四言通用联

史追左马;

功大傅张。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九岁能属文,及长,博贯载籍。父亲班彪曾著《史记后传》,未能完成,他续写时,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下狱,弟弟班超上书辩解,被释放。后官兰台令史,奉诏完成父亲的著作,历二十余年,撰成《汉书》,文辞典雅,叙事详赡,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善于作赋,有《两都赋》等。永元初年,跟随大将军窦宪出击匈奴,为中护军。有《班兰台集》。左,指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相传为《左传》的作者;马,指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有《史记》。下联说东汉名将班超,字仲升,班固的弟弟,年轻时以教书为生,曾投笔叹道:“大丈夫也没有其他志向,只是应当效法傅介子、张骞到外国立功,取得封侯。怎么能长时间消磨在笔砚之间呢!”永平年间,跟从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率人赴西域,杀了匈奴派驻鄯善的人员,废了亲附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后陆续平定了莎车、龟兹、焉耆等地贵族的变乱,击退了月氏的入侵,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永元年间,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傅,指西汉傅介子,曾出使西域,计杀楼兰王,封义阳侯;张,指西汉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封博望侯。


仙舟循吏;

虎穴通侯。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唐·班景倩,以儒名家,自采访史入为大理少卿,过大梁,刺史倪若水饯之,立望其行尘,久之乃返,谓官属曰:“班生此行,何异登仙。”下联典指东汉·班超,明、章两帝时出征西域,历官军司马、将军长史、西域都护,安集五十余国,封定远侯。


婕妤辞宠;

惠姬抚孤。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班况之女,成帝时入宫为婕妤,帝游后庭欲与之同辇,婕妤辞之。下联典指汉·班彪之女惠姬(班昭)夫死守节,教子成人。


秘书续史;

投笔封侯。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班固为典校秘书,其父班彪作《汉书》未竟而卒,固续成之。下联典指班固其弟班超投笔从戎,以功封定远侯。


六言通用联

婕妤同辇辞宠;

惠姬守节抚孤。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西汉女文学家班婕妤(妃嫔的称号),名不详,班固的祖姑。少年时有才学,成帝时被选人宫中,立为婕妤。一次,成帝游后庭,想要她同辇(同坐一辆车),她推辞了。后遭赵飞燕谗言,自己请求去长信宫奉养太后。现存作品《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写她在宫中的苦闷心情,极为哀婉。下联典指东汉史学家班昭,一名姬,字惠姬,班固的妹妹。班固死时,所撰《汉书》的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她奉命与马续共同续撰。《汉书》初出时,读者多不通晓,她又教马融等人诵读。丈夫曹世叔死后,她抚养儿子曹谷成人。和帝时,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号称“曹大家(姑)”。


祖孙均为武将;

父女俱有才名。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将军长只班超及其孙五营兵屯长、京兆尹班始,均为当时名将,武功卓著。下联典指东汉望都长班彪及其女史学家班昭,具有才名。


班第功封一等;

孟坚讲论五经。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清代乾隆间定北将军班第,征伊犁,封一等诚勇公。下联典指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曾会诸儒讲论五经。


十一言及以上联

就东观续成汉书,闺中妙质;

游后庭辞同帝辇,宫内贤妃。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女史学家班昭续父班彪所著《汉书》之事。下联典指西汉文学家班婕妤,班况之女,班固祖姑。少有才学,成帝时被选入宫,有《自悼赋》等。


才高续汉书,绝妙两都夸作赋;

丰功标异域,荣膺万里觅封侯。

——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字孟坚,扶风人。初为兰台令。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历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开创了断代史体例。又有《两都赋》等名著。因受窦宪牵连,死于狱中。下联典指东汉外交家、军事家班超,字仲升,扶风人。东汉名将。班固弟。从窦固击北匈奴贵族,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巩固了汉王朝在西域的统治。后又多次平定叛乱,并击退月氏的入侵,封定远侯。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温馨提示: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如有侵权或有其它问题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长按上方图片,识别关注,方便查阅

点赞下方,在看分享,让家人知道根在何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