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7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寻根 ▋百家姓之--连氏 家族起源族谱

夜听宝妈 2021-07-26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


每个人一出生就传承了家族姓氏,它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代号,也是血缘关系的符号。


百家姓溯源









姓氏起源

  

连(Lián 连)姓源出有三:1、出自高辛氏,远古颛顼之后,以祖字为氏。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们祖先的字作为姓,于是形成连姓。

  

2、出自芈姓,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楚国公族有连敖、连尹的官职,后来这两个官职就作为姓氏传了下来。

  

3、出自姜姓,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大夫连称的后代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为连姓。

  

得姓始祖:惠连。据《姓氏考略》上说,连姓出自陆终三子惠连之后。这就是说惠连之后“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连。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有记载说,左传齐大夫是连称之后。根据这种说法,我国连姓家族发祥于现在山东省境内,算起来已有有2000多年的历史。然而《魏书·官氏志》则认为,连氏,太连氏,皆改连氏。由此可见,我国的连氏家族非常的复杂,要想找到真正出处,困难很大。望族居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县)。连氏后人尊惠连为连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连姓望族居住于上党(即今天的山西长治)。

连姓在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位列百家姓第五十四位。连姓的历史十分古老,先秦时期名登《左传》的连称,即为最显著的例子。连称,是当时齐国的大夫,曾经风云一时。他的事迹,《左传》是这样记述的:“襄公使称与管至父戍蔡丘,瓜时而王,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遂作乱,弑襄公。”这位连称,据说便是后世连姓的始祖。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便采认这个说法:“左传齐大夫连称之后。”根据这派考证,则连姓家族是发祥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推算起来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不过,关于连姓的源流,过去的姓氏学者大多认为并非仅仅只有《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说的2000多年,而将之推溯到更为遥远的上古时期,认为他们是陆终的第三子惠连所一脉传留下来的。这派说法,《姓氏考略》一书最足以代表,该书指出:“出自陆终三子惠连之后。” 惠连,是陆终6个儿子当中的老三。陆终,则是祝融氏吴回之子。吴回,又是颛顼帝高阳氏的曾孙。高阳氏,则是黄帝的裔孙。像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面推溯上去,则连氏家族的源远流长和光荣家世,自是人所共睹,不在话下了。连氏家族的组织情形,实际上相当地复杂,除了上述源自惠连和连称的两支之外,另外至少还有三四支不同的组成分子。这种情形,只要参阅下列的文献,相信便可以一目了然——《姓氏考略》:“又楚连尹、连敖,皆官名,连姓必有以官为氏者。望出上党。又,鲜卑有连氏,《见汉书》”。《魏书官氏志》曰:“是连氏、太连氏,皆改连氏”。由此可见,连氏家族,至少是由五支不同的“人马”所组成。一支源自上古的颛顼高阳氏。一支为齐国大夫连称之后。一支来自楚国连尹、连敖等官职的后人。一支出于鲜卑族。一支则为通古斯族的后裔所改。像这样复杂的组织情形,目前连姓人士要正确地找到自己的真正出处,恐怕就困难重重了。《姓氏考略》上所谓的连尹和连敖,都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官职之名。连尹,依照《左传》的注疏,是一种射官,后来楚国的确有人以“连尹”两个字为姓。譬如,在《通志氏族略》上就有一位叫作连尹襄老楚国人。连敖,也是类似连尹的一种职位不甚高的官职,当年韩信亡楚归汉时,就曾委屈地担任过这种小官。“以官为氏”,是古人得姓的主要途径之一。连氏家族之中有一部分是先秦时期连尹、连敖的后裔,虽然详细的情形无可考,但却是顺理成章,十分可能的事。

郡望堂号

【郡望】 上党郡:秦代置郡,所在地为今天的山西沁水以东的地区。《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中有记载,连氏望出上党郡。

  

【堂号】 清冻堂:宋朝的时候,连庶、连痒兄弟两人齐名。连庶很聪明,也很清廉,人们称他为“连底清”。而连痒对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彻,象冰一样透明,处理事物很严肃,象冰一样叫人感到凉飕飕的,人们称他为“连底冻”。清冻堂也有称为双贤堂。

  

此外,连姓的主要堂号还有:“瞻依堂”、“上党堂”、“武功堂”等。

家谱文献

连氏宗谱,(清)连苄中修,清顺治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大孟草场村。

  

福建崇安连氏宗谱五卷,(清)连润青等纂,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上虞连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建崇安连氏宗谱五卷,(清)连仰宸等纂,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西龙州昆山正连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上虞松夏连氏家乘十二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理木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连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民国)连葆仁、连树棻初编,连声传、连凤飞续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理木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连氏谱牒,(民国)连德兴、连商亭等纂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石印本六册。

  

连氏宗谱,(民国)连进茹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手抄本一册。

  

湖南汉寿连氏三修族谱九卷,首二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下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连氏宗谱,(民国)连进茹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遂昌连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遂昌市濂竹乡沙里村。

  

浙江上虞连氏独醒居谱稿一卷,(民国)连光枢纂,民国年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注:始祖为[明]连楹,先祖为叶春一。

  

山西上党连氏族谱集锦(续集),(现代)连敏主编,1997年铅印本。注:始祖为[春秋]连称。

  

山西忻州新路连氏族谱,(现代)连旭升主编,2000年计算机排印本。注:始祖为[元]连思义,始迁祖为[明]连玉。


字辈排行

1.福建浦城连氏字辈:“永世达朝廷忠孝全家友”。

  

2.福建仙游连氏字辈:宗、殿、协、建、公、侯、伯、子、元、德、升、闻、燕、翼、贻、谋、克、绳、朱、武。

  

3.福建沙县连氏字辈:“椿日鹏遑起自元焕增瑞荣昌(鸿)才开世治骏德毓明英”。

  

4.福建三明尤溪、广东汕尾连氏字辈:“天冲仰瑞延君特宫道兴文仕贤”。

  

5.山西襄垣连氏字辈:“鉴汉树勋远铎济标显堂镇漳湘炳跃镶汝乐熙塘”。

  

6.山西黄楼连氏字辈:“成万富登泰学进安克怀聚义兴家国”。

  

7.广西平南连氏字辈:“盈昌夭文昭(林国柱)日信其富贵荣华福禄满堂寿全”。

  

8.广西桂平连氏字辈:“称挚叔石明陂希鲸禄光进以广祯玉延恕宗任仕子登绍永度龙其汉彩辉树心叶繁昌”。

  

9.河北邯郸连氏字辈:“维兴广振修红尚党”。

  

10.河南连氏一支字辈:“永远坯平俊文运兆为新维勤广佑长万年太和春”。

  

11.湖北连氏一支字辈:“树德务兹仁义忠正礼知永传”。

  

12.湖南连氏一支字辈:“兴有锡文清炳培本立启乃嗣绍贤良大名长慎取齐家学孔训教国斯可以克笃先人光受福永宜尔”。

  

13.海南连氏一支字辈:

  

14.琼山支派:“世时同天德延朝”;

  

15.文昌支派:“其绍登科日加”;

  

16.新统支派:“士世宏巨开魁及第仕宦家声诗书为业光荣祖宗大振鸿尤”。

  

17.甘肃宁县连氏字辈:“宏立致文志培斌永世恒”。

  

18.连氏一支字辈:“诗书启文国顺永昌家义克光”。

  

19.河南焦作连氏字辈:守朝如治伏、有成士兴兆、全启征文学、永生万世广、传宗久旭升、继续春长存、国仁恒志立、宝玺安康

  

20.河南禹州连氏字辈:云振中华远,文运昭如新,维勤光有永,万年太平春,诗书传家宝,道德现国深,礼仪宣教化,忠信理世民,宇清应天顺,耀宗弘英俊,修明启祥瑞,治学晓经伦。

历史名人


连舜宾

字辅之。宋朝应山人。他年少的时候应乡试举没有考中,于是便回家供养父母,再也不去考试了。他的家庭很富有,而且他的财产很多都用来救济当地的老百姓。别的时间他就用来专心教育他的儿子连庶和连痒。他常常对别人说:我不要财产,教育好我的儿子就是最好的财产。后来他的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都当了县令。两个儿子都很有名气,为官清廉,人民对他们俩都有很高的评价。


连 庶

字居锡,安州应山人。宋仁宗年间举进士,调商水尉、寿春令。兴学,尊礼秀民,以劝其俗;开濒淮田千顷,县大治。淮南王旧垒在山间,会大水,州守议取其甓为城,庶曰:“弓矢舞衣传百世,藏于王府,非为必可用,盖以古之物传于今,尚有典刑也。”垒因是得存。以母老乞监陈州税。尝送客出北门,见日西风尘,而冠盖憧憧不已,慨然有感,即日求分司归。久之,翰林学士欧阳修、龙图阁直学士祖无择言庶文学行义,宜在台阁。以知昆山县,辞不行。累迁职方员外郎,卒。


连 总

(生卒年待考),字会川;闽县人。著名唐朝文士。唐咸通年间进士,善于作赋,为文学家温庭筠所称道。


连南夫

(1085~1143年),字鹏举,应山人,宋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任中书舍人、徽猷阁侍制,擢显谟阁学士、知建康府、加兵部尚书衔、兼太平洲广德军制置使,知信州、泉州,进宝文阁学士、知广州、迁广东经略安抚使,绍兴九年(1139年),因得罪权相秦桧,被谪知泉州,后隐于龙溪县十一都秀山(今龙海市榜山镇翠林村西)之麓,绍兴十三年(1143年)卒,谥忠肃,赠左正奉大夫、太子少傅,葬于秀山,后人因此把南夫隐居处称“连厝”,把葬地称“连山”、“尚书尖”、“尚书峰”,把连南夫的后裔称“连山氏”。


连久道

(生卒年待考),字可久。著名宋朝诗人、道士。十二岁就能作诗。父亲带他见当地名士熊曲骸,他作了《渔父词》,熊曲肱也写诗相赠,又说:“这个孩子在富贵中留不住。”后来,连久道果然做了羽衣道士,穿着鸟羽做的衣服,如神仙一样飞翔,来往于西山之间。


连矿

字佰金,号白石,河北永年人嘉靖年间进士选翰林院,曾任户部主事、山西道监察御史、敕命进阶文林郎、浙江按察副史、河南参政、湖广按察按察史、浙江布政史、行政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敕总督漕运兼总河加户部右侍郎,因治水有功,造福百姓,在一方名声显赫。


连阔如

原名华连寿,号发表评书小说《西汉演义》等。抗日战争爆发仲三。笔名云游客。北京人。1927年的时候拜李杰恩学评书,曾参加过北平市的曲艺工会。民国22年开始在天津的《时言报》、《民声报》、《立言报》上以后在北平、天津等地说书,并开展广告业务。曾应尚小云的邀请,为荣春社排演全部《东汉》说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戏剧界艺人讲习班主任委员。创立前门箭楼大众游艺社,自任社长。1951年任赴朝鲜慰问团戏曲服务队大队长。归国后多次到北京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科学院讲学。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少数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曲研究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常任理事、北京市人大代表。1971年逝世。


连横

是江都(福建)连氏的第十世孙,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渡海过台湾,在台南宁南坊兵马营一带安居乐业,后代枝繁叶茂,名人辈出,其中最有成就的堪称连横家族。生于1878年的连横,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诗乘》、《大陆诗草》等著作。其中,《台湾通史》一书以大量的史实,记载了大陆、台湾人民一道披荆斩棘开发台湾的历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连横的夫人在后序中说:“台自开辟以来,三百余载,无人能为此书。”章太炎读《台湾通史》后称赞连横“此英雄有怀抱之士也。”《台湾词典》则从语言方面论证了台湾与大陆的血脉关系,提出台湾“语言多沿漳泉。”在连横的一生中,始终对故土怀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先后五次返回祖国大陆求学、工作、旅游。1933年,连横移居上海,后来病逝于沪


连战

连横之孙。于1936年出生于祖国大陆,1945年随父返台,后步入政界。现为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


连城珍

(1871~1937),清末最后一科秀才,能书善画,擅长医学,重编《石码镇志》,长于画梅花,因号梅仙,其画流传远及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连瀛洲

连瀛洲10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后辍学到香港的小杂货店当学徒,1919年移居新加坡。1928年他与友人创立华兴公司,经营进出口贸易兼船务代理,事业稳步发展。1949年连瀛洲与数名马来西亚华商成立华联银行,进入金融业,2001年华联银行与大华银行合并,跻身新加坡第一大银行,大华银行集团。


此外,连姓名人还有:宋仁宗庆历年间,有连庶、连庠兄弟,深得欧阳修的器重;绍光年间的连希觉,曾在英州为地方筑堤引水灌田;宋宁宗宁元年产的连三益,历知沙县、广州、绍兴,任满离去,老百姓皆遮道挽留。至于明代,入仕的连姓之人也有不少。如明在祖时的名御史连均;英宗正统年间的福建按察副使连镛;宪宗成化年间的御史连盛;神宗万历年间的广西按察副使连继芬;思宗崇祯年间出知灵州的连宗度,等等,都为造福百姓,做过一些好事。在上述连氏良吏名臣之中,宋代的连庶、连庠兄弟是湖北应山人,连三益是福建安溪人,明代的连均、连镛都是江苏建安人,连盛是河北永年人,连继芬是福建龙岩人。这些充分说明,明清时期,连姓人已遍布大江南北。


连姓通用联

  

〖连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连陂存爱

赋笔见称。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连氏宗祠通用堂中联。

  

羽衣得道;

丽赋著名。

上联典指宋代人连久道,字可久,十二岁就能作诗。父亲带他见当地名士熊曲骸,他作了《渔父词》。熊曲肱也写诗相赠,又说:“这个孩子在富贵中留不住。”后来果然做了羽衣(道士,穿鸟羽做的衣服,意思是如神仙一样飞翔),来往于西山。下联典指唐代闽县人连总,字会川,咸通年间进士,善于作赋,为文学家温庭筠所称道。

  

勋嘉葵戍;

泽被乡邻。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齐王大夫连称,为将军,奉襄公之命他和管至父戍守葵丘,瓜熟时去,约定第二年瓜熟时派人替换。一年后,襄公违约。连称、管至父联合襄公的堂弟无知杀了襄公。下联典指宋代应山人连舜宾,字辅之,家中富裕,常常资助乡邻。在家里教他两个儿子庶、庠读书,说:“这就是我的资产。”他死后,远近乡邻都前去哭吊。

  

勋嘉葵戍;

孝踵丁兰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齐王大夫连称(见上)。下联典指宋·连世瑜,事母至孝,母死,刻像奉之益恭。

 

〖连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瞻崇祖德恢先业;

依赖宗功启后人。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闽南地区连氏宗祠“瞻依堂”通用堂联。联以鹤顶格嵌“瞻依”堂名。

  

国士升华光世德;

惟思懋建永昌宗。

——清·连日春撰福建省长泰县江都村连氏宗祠“瞻依堂”联

此联为清代连氏裔孙、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台湾府举人连日春所撰。后来,江都和开台连氏家族共同将它作为子孙昭穆,从十二世启用,历代相沿。

 

〖连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源头由和睦,和睦千秋;

匾额树瞻依,瞻依百世。

——佚名撰福建省长泰县枋洋镇江都村江都寨连氏祖祠“瞻依堂”堂联

  

长泰县枋洋镇江都村,有一座修建于明代的古石寨——江都寨,如今还住着30多户连氏人家。寨内有一座名叫“瞻依堂”的连氏祖祠。据连氏族谱记载,唐开成元年(836年),连谋自骛州入福建开基,成为连氏入闽始祖。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连谋的十世孙连法进之子连垒,从龙岩漳平县入长泰开基。在江都社小山丘上的一块风向适宜,阳光充足,形似鸡笼的蒲姜地上披荆斩棘,建搭草舍,并修建了高一丈四尺厚实坚固的石墙。从此,他们筑寨而居,创家立业,繁衍生息,逐渐兴旺发达起来。后来,连氏族人在寨中选择一块风水保地修建了这座祖祠,以示纪念。连氏先辈把祖祠命为“瞻依堂”,堂名瞻依,谓望儿孙登斯堂而兴瞻仰仗寨之情,毋忘先人创业维艰;联嵌“和睦”,语意双关,勉后人见此联而铭记始祖故里,永保骨肉深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寨外出的连氏子孙深切的寄望和依依的眷念。在江都连氏族谱上,清楚地记载着三世祖连时冲往台湾,在台南小脚腿创业开基,第十世孙连绳巍于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去台湾等记录。此后,于长泰江都定居的连时崇的后裔,又有不少人陆续迁往台湾定居。

  

习射攻书,继武继文承祖泽;

筑陂奉像,尽忠尽孝衍孙枝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阜阳市连氏宗祠联。上联“习射”,指清代当地人连际成,雍正年间武举;“攻书”,指清代当地人连斗山,字叔度,乾隆年间文举,著有《周易辨画》。下联“筑陂”,指宋代英州知州连希觉,筑陂引水灌田,百姓受益,人称“连陂”;“奉像”,指宋代乐清人连世瑜,与妻子方氏对母亲极孝,母亲死后,刻像侍奉,更加恭敬。

  

父为作,子为述,由上掌而连江都,源头初无二脉;

祖有功,宗有德,自大田而开长泰,宗派唯有一家。

——佚名撰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闽南地区连氏宗祠通用堂联。


《广东省普宁市梅塘镇新民村连氏》

普宁梅塘镇新民村连氏一世祖至今是传十七代.现总人数是一千三百余人.而居泰国华侨一千余人,居新加坡三百余.其余地方有三百余人.开创新民村<古名新寮蓝.>是在清代康熈三十二年.先祖来潮汕地区创业是几经迁走.到来潮第三代先祖才创寨.


《台湾连氏》

连姓是台湾第五十四大姓,遍及台湾的每一个县市。连姓也是从福建传入。自唐代以后,连氏在福建已是大姓,在唐咸通年间,福建闽县就出了名人连总。五代时期,一位名叫连重温的人就曾在福建政坛叱咤风云一时。

  

台湾的连姓以台北最盛,台南次之,苗栗居第三。据考证,福建安溪人连良,是大陆连氏迁台的开基始祖。他于清康熙年间移台,入居今台北县淡水镇水确里,开基立业。从此之后,自福建迁台的连姓人氏逐渐增加,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大名姓。连氏家族的连雅堂是台湾连姓最知名、最有影响的代表。

  

连战的祖父连横,原名允斌,字雅堂,号剑花,光绪四年(1878年)正月16日出生于台南。连家是台南望族,连雅堂是连家在台湾的第七世代。

  

连氏家族的祖籍在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其六世祖“兴位”,于清康熙年间移居台南府的马兵营,世代经商,数代之间,家业迭有兴衰。清道光、咸丰年间,从连雅堂祖父连长瑞时起,家业又渐兴旺。

  

连长瑞这一代,连家除有园圃外,并在漳州府城坊桥头开一家“芳兰号”烟铺,贩卖鸦片,收入甚丰。

  

光绪十九年(1893年),连家开始经营樟脑炼制,进行外销,每年达数万担,获利数十万金,为当时富豪之一。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后,连家的“芳兰号”烟铺及水田被日本人征收,连氏家族迁台六代经营所得,就此毁于一旦,家业开始衰落。

  

连得政生有四子,雅堂是老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连雅堂赴大陆知名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俄文。不久,奉母命回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日本人在台南创办《台澎日报》,聘连雅堂负责汉文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赴福州参加乡试。次年10月,再回《台澎日报》社。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连雅堂不满时政,携眷赴厦门,与友人合作创办《福建日日新日报》,开始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有所往来。1906年,孙中山抵达新加坡成立中国同盟会分会,曾派人前往厦门与连雅堂联系,研商将该报改为同盟会机关报,结果被清政府封馆停刊。

  

随后,连雅堂一度在上海华侨联合会担任编辑工作。该会由孙中山设立,是同盟会在上海的联络点。连雅堂在此期间结识了革命党人张继章炳麟等人,并经张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前身)。

  

1914年,连雅堂寓居北京,同年又回台湾在《台南新报》社主持汉文部。连雅堂于1919年全家再次迁到台北大稻埕,并任华南银行秘书,进入金融界。同年16岁的儿子连震东赴日本上学。1923年,他在台创办《台湾诗荟月刊》。

  

1926年,连雅堂全家再回大陆,居住在杭州西湖。次年,大陆内乱再起,连雅堂又迁回台湾,在台中参加林献堂先生主持的暑期汉文教学班。

  

1928年,为抗议日本人禁止台湾省人使用闽南语,连雅堂又与朋友合作,在今台北延平北路创办“雅堂书局”,只卖汉文书,不卖日文书,颇有民族气节,但效益不佳,经营惨淡,1929年结束书店经营。

  

或因战祸或因经济因素,连雅堂不断在海峡两岸奔波,事业无大成,经济状况也一直未能好转,可以说是穷困潦倒的书生。1933年,他又迁回上海居住。

  

然而,到了后半生,连雅堂埋头书房,呕心沥血,撰写《台湾通史》,给世人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这本书在台湾文献史的地位甚高,上溯隋朝,下至甲午,涉及近千余年之史事,凡88篇,于1921年正式出版。连雅堂也因此而成为台湾的一代名儒。台湾著名学者林衡道称赞他是“日本统治台湾51年中,台湾文化界第一人”。

  

连雅堂写《台湾通史》也与他父亲的影响有关。13岁时,父亲连得政买了一套《台湾府志》送给儿子,并告诉他:“你是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事”,这对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连雅堂而言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连雅堂还陆续完成《读墨十说》、《台湾赘谈》、《中国文字学上之古代社会》等书稿。

  

连雅堂尽管奔波海峡两岸,从事新闻与文化工作,并有巨著问世,但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大重视,因而连家在他这一辈并无显赫地位,家境也不甚好,被他的好友、台湾大学教授杨云萍称为“没落地主之后”。1936年6月28日上午10时,连雅堂因肝癌病逝于上海,享年59岁。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温馨提示: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如有侵权或有其它问题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长按上方图片,识别关注,方便查阅

点赞下方,在看分享,让家人知道根在何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