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明与野蛮始终如影随形

吃果读书 2020-09-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千字文华 Author 千字君

全文共计3582字数,阅读大概需要8~10分钟。


文明社会的六个特征
     文:千字君丨编:先知书店店长、李强


什么是文明(civilization)?这个概念充满了争议。《牛津词典》对“文明”的定义是——“指社会高度发达、有组织的一种状态”。但是,怎样的社会状态才算得上“发达、有组织”呢?这就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
 
长期以来,很多人在谈及“文明”一词时,总是冠以“古代”或“现代”,“东方”或“西方”等前缀,希望以此论述文明的“分野”。
令人尴尬的现实是,即便踏入现代文明,几百年来的历史依然一直充斥血腥、强制和奴役,于是这类“文明”和野蛮总是相互交织、难分彼此。

与此相反,在欧洲所谓“黑暗的中世纪”,却出现了大量的自由城邦,那里的私有财产、司法权威都得到充分的尊重,人们的潜能得到超乎想象的发挥,某些天才所取得的成就,至今无人超越。
 
如此看来,人类文明的进程似乎并不总是阶段进化的,而是有着某些贯穿始终的、全人类共有的要素。
 
有几点是毋庸置疑的:文明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世界没有文明;文明与野蛮,有着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后果。


文明社会的暴力浓度低

自有文字记录以来,人类社会的暴力浓度总是越来越低。几千年来,人类的对同类的残杀越来越少,这是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的最重要的标志。


人类活得越来越好,这首先得益于越来越安全,战争和暴力,是影响人类安全感的第一大原因。
 
例如,英国人统治印度期间,废除了寡妇殉葬制度。因此我们可以说,19世纪的英国体制就比印度文明得多。
 
再比如,在某些地区,人们会将出轨的女性用石头砸死;在非洲的某些部落,仍然保留着对未成年女子行割礼(割除外外生殖器)的习俗,这种仪式通常是强制的,并且通常没有麻醉和消毒……这些都是极其野蛮的行为。

财产权是文明社会的保障


动物世界中,两只蚂蚁争夺一块面包、猎豹和鬣狗争夺一块肉,遵循的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英国启蒙大师休谟发现,动物无法表达“我的”、“你的”这一类概念,但人类可以。在个人拥有私有财产之后,市场交换和分工协作才成为可能,才让人类告别了丛林法则。


所谓“好邻居不如好篱笆”,产权边界越清晰的制度,越能鼓励人们诚实守信。私有财产受公平保护的程度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私有财产与自由须臾不可分离”——休谟、柏克、哈耶克、阿克顿、托克维尔、孟德斯鸠等思想巨人,都将财产权视为自由制度的基石。


出身秘鲁、留学英国的著名学者丹尼尔·汉南先生在《自由的基因》中说,拉美差不多与北美同时期取得独立,但由于没有像美国那样继承英国的财产权制度,因此至今处于贫困、动荡的深渊。


文明社会开放、协作程度高
 
动物的团结协作程度远远不如人类,人类依仗市场交换,分工已经高度职业化。


近代以来的全球化,更是让人类的协作程度达到空前,全人类的财富总量和生活水平,都呈加速度增长。
 
例如,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侵略中原,抢劫、杀戮,甚至还吃人肉。这些残暴血腥的行为,与中原汉族相比,当然就是野蛮。


后来,一些部落受中原人的影响,逐渐懂得与汉人做生意,用畜牧产品交换茶叶、铁器,这就是一种野蛮向文明的开化。


而那些坚持封闭自己的种族,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因此,哈耶克在《科学的反革命》等作品中反复强调,文明社会的秩序,其本质是人和人之间,基于每个人知识的分散性,而形成的一种自发的协作秩序。

文明社会普遍遵守契约、目光长远
 
动物基本上没有任何长期的记忆,也不懂得以积累的经验预测遥远的将来。


因此,动物没有诚信的伦理,也无法预见功利行为所导致的结果。
 
但是,人类是有记忆和预见性的生物,积累了足够多的博弈经验以后,人们迟早会明白一个道理:依靠无休止的相互残杀,永远无法走出囚徒困境,斩草除根也无法带来长治久安。

唯有切实建立共同的底线、责任明确的契约,才是维护安全感的最佳方式。尤瓦尔·赫拉利说,正是这种强大的“虚构能力”,使人类跳出动物的范畴、成为万物之灵。
 
例如,货币信用就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使人类的市场交换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凡是金融市场开放发达的地方,就一定是文明程度高的地方。
 
另外,不受权力干扰的市场通常是重复、多次的博弈。因此,只要社会保持高度的开放和协作,守信的人就一定是获利最多的——这样便形成了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另外,文明社会的远见还体现在对历史的尊重、对未来的关切,例如:不搞历史虚无主义,不透支未来。对儿童和教育不计回报的投入。
  
法治是一种文明秩序
 
在一个文明的国家,法律就是国王。任何事物都严格遵循法治原则,任何人和组织都必须受到法律制约。由于契约的普遍建立,文明社会产生了宪法契约为核心的法治精神。
 
在一个典型的法治国家,分权制衡对公权有充分的约束,这使人们获得了长久的安全感、言论自由和创造幸福生活的自由……公民的基本人权受宪法保障,没有普遍性的、体制性的任意刑罚(饥饿、剥夺睡眠、刑讯逼供等)。


即便是十恶不赦的罪犯,也必须经由严格的司法程序方可定罪受罚。


而在一个野蛮的社会,程序正义时常遭受践踏。很多昭彰的罪行,甚至就是以法律的名义进行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契约(法治)精神是文明的基石,法治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一座大厦,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越高,保护人民的权利越充分,这个国家就越是稳定繁荣。



文明社会的人具有同情心,尊重个体自由选择


同情心,是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自私是生物的天性,是生存和繁衍的依据,但是人类有同情心,并且,与自己相似度越高的事物,越能唤起我们的同情心。


例如,我们最关心的依次是:自己、亲友、同类、动物、植物……
 
个人选择越多的社会,越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当一个社会的规则容许人们“自私自利”,鼓励人们互惠互利时,人们反而会自发地同情弱者,处处为弱者着想。


因为这恰恰说明,这个社会普遍的状态是:凭着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活得足够好,并且有余力帮助弱小,将同情心扩大到陌生人、动物乃至一切生物的范围。


如果一个社会里最弱小的存在也可以活得尊严、幸福,那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
 
相反,如果总是停留在马斯洛所说的“最低层次需求”——人们为了满足最低水平的食欲、性欲和安全感需求,就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


身在这样的社会,人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动机追求更高尚的目标,美德和生活品质都将成为稀缺品。
 
文明社会不是空中楼阁,也绝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她是由每一个热爱自由,渴望自己和子孙后代拥抱文明的个体建成的。——先有文明人,后有文明社会。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文明社会的主要特征,那就是:以法治而非人治来约束权力、保护私产、以及自由的思想市场。然而,我们对现代文明的理解,还很模糊,或者似是而非。

人人都渴望拥抱文明,但是,这首先需要每个身处其中的人,完成对文明社会基本理念和常识的训练,否则,即便有转型良机,恐怕也很难抓住。因为,观念的距离有多远,距离文明社会就有多远。为此先知书店精选:“现代文明核心观念书单”,读完即可全面、深刻理解现代文明本质:


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本书不仅是社会学领域的必读书了,作者将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种族学、人类学、社会学融为一炉,试图对人类的过去进行总结对未来有所启示,也成了21世纪的必读书。相信它一定会为你增添精神营养、开阔视野、拓展胸怀。而作者被誉为20世纪“百科全书式人物”,与韦伯齐名的社会学家。


哈维·曼斯菲尔《驯化君主》:本书是一部起自亚里士多德,终于美国宪法的执行权观念的思想史,书中的篇章和哲学在细节上十分丰富和细腻,也显示出作者扎实的哲学和历史功底,书中追溯了从前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到现代麦迪逊以及汉密尔顿等思想体系。了解这个过程,就能明白,文明关乎现代国家的发展,更关乎每一个个人最基本的幸福。


霍普《私有财产的经济学与伦理学》:霍普说:“认知与探寻真理所依赖的规范性基础,正是对私有财产权利的承认。”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人质疑私有财产,都会陷入自相矛盾。因此,《私有财产的经济学与伦理学》这本书,是对于理解与捍卫财产权,最深刻、最前沿的总结,能够帮助我们读懂现代文明的精髓。本书更是先知书店独家珍藏版。

理解文明的真正内涵,理解“文明”这个词所承载的精神力量。识图扫码,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1、坚决反对阴谋论和谣言
2、人间地狱|切尔诺贝利背后隐藏的秘密
3、王小波:有些痛苦不必承受
4、不惜一切代价?胡适说NO
5、中国从晚清开始学习西方,如今为何愈行愈远?
6、安.兰德:不能把世界让给所鄙视的人
7、一位传奇而又悲壮的华人经济学家、思想家|杨小凯(视频)
8、王小波:现实社会中散发着自由气息的人(视频)。
9、如何快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反击日常生活中的谬误!
10、鲍鹏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视频)
11、一个科学家眼中的宇宙
12、林达:近距离看美国
13、今天,我们依然需要鲁迅

▼ 点击阅读原文,站在巨人的肩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