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擎:什么是民粹主义?

刘擎 吃果读书 2020-09-16


“民粹主义”近年来成为公共舆论中频繁使用的热词,以此描述一种令人注目的新兴政治势力:从英国独立党领导人法拉奇,法国“国民阵线”主席勒庞,到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以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等。

 

这些政治人物呈现出某种“家族相似”特点,他们强硬而富有煽动力,鼓吹极端的理念和政策,宣称代表底层民众,诉诸民众被漠视的利益和被压抑的愤怒,发誓彻底改变腐败和无能的建制派精英们所造就的黑暗现状,并许诺民众一个崭新的光明未来。

 

在许多评论家看来,民粹主义是一个现成可用的概念,得以把握当下一种重要政治动向的特征。这个概念也因此走出了学术研究的象牙塔,成为公共领域的一个焦点议题。

 

民粹主义诊断之作

 

在近年大量出现的相关著作与文章中,米勒的《什么是民粹主义?》脱颖而出,甚至被誉为“对民粹主义现象最好的理论解释”。


这本书在2016年4月由苏尔坎普出版社推出德文版,英文版于8月出版,次年12月增加了新的后记,至今已经有20多种语言的译本出版,获得了广泛的引用和评论,颇具轰动效应。


这部篇幅短小的著作得以产生如此影响,或许与作者本人日渐上升的声誉有关。

 

米勒是1970年出生的德国人,曾在柏林自由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牛津大学学习。1996年成为牛津大学全灵学院的“获奖学者”,七年之后在圣安东尼学院的现代欧洲思想与欧洲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2005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系任教,目前是政治理论教授。

 

米勒在欧洲思想史与政治理论领域的研究成就卓著,从2000年起先后出版了七部著作,受到学界的关注与赞赏。

 

同时,米勒对社会公共事务怀有热忱,曾于2000年在柏林创办了欧洲文理学院,这是德国第一所英语授课的私立文理学院。

 

他还是活跃在公共领域的知识分子,积极介入当代思想辩论,在重要报刊媒体发表文章、接受访谈,在许多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参加会议、发表演讲(2018年10月曾应邀在北京大学举办讲座)。

 

他的视野开阔、思想敏锐、文锋犀利,又有非常出色的学术训练,在当今欧美思想界越来越引人注目,已经成为中生代自由派的思想健将。


《什么是民粹主义?》正是一部介入思想争论的著作。民粹主义的概念相当复杂,也容易被滥用。


早在半个世纪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曾为此召开过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们一致同意,民粹主义这个术语虽然有用,但含义太过模糊,以至于无法形成单一的确切定义。概念上的这种含混歧义一直持续至今,也反映在最近的公共论述中。


什么是民粹主义?

 

米勒这本书的一个主旨就是要做概念清理。他反对时下对民粹主义一词过度宽泛的使用。民粹主义可能表现为反建制、敌视精英、愤怒、非理性、不负责任、仇富、排外……但所有这些都不是其独有的特征。


米勒认为,民粹主义的“界定性特征”不是反对精英,而是对“人民”代表性的垄断:民粹主义者们宣称,他们而且只有他们才代表“真正的人民”及其意志和利益。这种对政治代表性的道德垄断才是民粹主义的独特之处。

 

米勒认为,民粹主义是代议制民主无法摆脱的“永恒的影子”,是一种“源于民主世界的内部”的危险。民粹主义要维持其对代表性的垄断,就必须抹杀现代社会的多元性,也就必须压制和排斥部分民众的意志和利益,从而反讽地陷入它所指控的那种精英政治罪行(压制与排斥)。

 

在根本上,反多元主义的特征使民粹主义不仅是反自由的,最终也是反民主的。

 

在他看来,一个复杂多元的现代民主社会中,绝不存在单一的政治意志,更不用说单一的政治观点了。这是所有欧美社会的政治现实。



民粹主义者需要制造一个神话:世上存在一个真正的“人民”群体,一个同质性的、永远正直的人民,全体人民可以通过一个声音表达心声,而民粹主义者自己就是这个声音,是人民独一无二的道德的代表。

 

民粹主义对民主政治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在米勒看来,它首先将政治对手“非法化”。指控自己的竞争者“非法”并不是在表达政策的分歧(政策分歧本身是民主政治的特征之一),而是将政治对手妖魔化,“揭露”他们的人格扭曲或道德腐败。

 

同样,由于民粹主义者否认社会的多元主义,执意要把公民之间的分歧转化为“人民与非人民的对抗”,坚持要将异己的人群——那些不支持或不认同他们“人民”观念的人——排除在“真正的人民”之外。

 

对民粹主义的三种误解

 

在对民粹主义的特征做出阐释之后,米勒也对当前相关讨论中的一些流行误解提出了批判分析。

 

第一,有人相信民粹主义与代议制民主相比更具“直接民主”的倾向,这会使政治更贴近民众。但米勒反驳说,民粹主义者并不反对代议制民主,只要他们自己是那个代表;他们甚至可以不反对精英,只要精英是他们所定义的“人民”的代言人。

 


他们呼吁要让“人民自己发出声音”,但完全不关心广泛的民主参与,他们热衷于政治和道德的断言,而不是促进开放的、自下而上的公民辩论。他们制造民意的方式是在(直接或间接的)民主程序之外来定义人民。

 

第二,许多自由派分析家认为,民粹主义政客一旦上台执政就会自我瓦解,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可行的政策。在他们看来,民粹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抗议政治,而“抗议者是无法统治的”,因为在逻辑上人们不能抗议自己。

 

而米勒认为,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错觉。民粹主义执政并不必定落入自相矛盾。执政的民粹主义者当然会面临种种挑战和失败,但他们总是可以将所有失败都归咎于那些“反人民的精英”的破坏,这就是民粹主义者往往偏爱阴谋论的原因之一。


人民必须永远正确,一切失败都是敌人的阴谋所致,而国内或国外的敌人总是取之不尽的。

 

因此,他们竭力需要“证明”所谓的公民社会根本不是公民社会,证明任何民间的反对力量都与“真正的人民”毫无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普京、欧尔班和波兰的“法律与公正党”总是试图将异议组织“鉴定”为受外来势力操纵或者本身就是外国间谍。

 

为了制造统一的人民,那些抵制代表性垄断的人群必须被禁声或名誉扫地,或者促使他们离开自己的国家,将他们从“纯粹的人民”中剥离出去(近几年来,大约有10%的波兰人、5%的匈牙利人移居国外)。

 

由此,民粹主义政客不仅造就了自己的国家,而且造就了他们一直以其之名发言的同质化的人民,民粹主义因此可以成为某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此存在着一个悲剧性的反讽:当权的民粹主义者恰恰犯下了他们当时所指控的精英犯下的那种政治罪:排斥公民和篡夺国家,他们最终会做出所谓建制派的行径,只不过更带有合理化辩护或自觉意识。


因此,以为“大众反叛”的民粹主义领袖有可能改善民主的想法是一种深刻的幻觉,民粹主义者不过是另一种类型的精英,他们试图借助政治纯粹性的集体幻象来掌控权力。


最后,必须直面“我们时代特有的真实冲突”,主要不是所谓“精英对峙人民”的冲突,而是更为开放的倡导者与某种封闭的支持者之间的冲突。

 

这种冲突包含着切实的利益关切,应当让贸易协议等政策转向更有利于工薪阶层,由此赢得选民的支持。当然,这只是抵制民粹主义战略的一部分。

 

米勒告诫说,利益之战并不是一切,“自由主义者也必须踏入身份政治的危险领地”,必须打破民粹主义编造的“纯粹的人民”的幻象,并塑造一种“更有吸引力的、最终是多元主义的英国性和美国性的概念”。

  

而对于民粹主义的历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尤其活跃。米勒这本小书的论述既不是全面系统的,也未必足够深入。


但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对澄清“什么是民粹主义”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阐释,并由此针对当下的政治现象提出许多敏锐而深邃的批判分析,这是这本书获得广泛影响的原因,也是值得读者思考与借鉴的价值所在。


本文编选自《什么是民粹主义?》序言,因特殊原因,略有删改。


长按二维码关注

感谢阅读及分享

延伸阅读:
刘军宁:被误读的保守主义

何怀宏:知识分子的道德责任

威权,还是极权

景凯旋:拒绝思考的世纪之恶

马国川 | 是国家的政府,还是政府的国家?

文明社会不需要 “聪明人”

以国之名,人类文明的进退

龙应台:幸福就是不恐惧


▼ 推荐阅读《什么是民粹主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