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份最低限度公民书单(精选版)

羽戈 吃果读书 2021-04-12
文:羽戈

提起书单,独立学者羽戈老师的“最低限度公民书单系列”一直是热爱自由朋友们日常阅读的重要参考。如今,羽戈老师已经将其进化至5.0版本,他说:

 

“我的立意始终如一,继续化用胡适之言:‘我拟这个书目的时候,并不为公民思想有根柢的人设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壹点系统的公民知识的人设想。’于阅读对象而言,我预期的读者,乃是大学生甚至中学生;于阅读书目而言,共计二十种,兼顾思想与趣味,按正常速度,壹年应可读完。当然读完这些书,未必能成为公民,只是迈出了通往公民的第壹步而已,须知公民之精义,不仅在坐而言,更在起而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此,吃果读书整理了羽戈老师推荐的部分经典,其中大部分作品我们都耳熟能详。但还有五本书,我们不是很熟悉,甚至对它们所诠释的观念存在误解,但是其地位、影响力、启智性不容忽略,也是一个清醒的现代人无法绕过的经典好书。分享给大家:


 

殷海光《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现代人的必备书

 

逻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除了本身作为一种知识外,它还能够塑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说理在思想上也会倾向于人的自由、平等、尊严价值,主张包容,尊重他人权利,反对压制不同意见。相反,缺乏逻辑的话语势必会以逻辑之外的手段去支持它的“说理”,如暴戾、武断、专横的用词,攻击对方人格、谩骂和侮辱,甚至压制对方发言。
 
逻辑的缺乏是可怕的,但却可以弥补。殷海光先生的《逻辑新引 怎样判别是非》,就是一本非常实用的逻辑入门读物。
 
本书有三大特点:
  1. 以独创性的对话体裁,使逻辑初学者免于枯燥无味和不得门径之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

  2. 对每一命题、每一推理之对错,均有例证,清晰易懂;

  3. 注重严格的推论训练和逻辑的应用功能;

 

作者殷海光先生是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师从金岳霖先生,毕生全力致力于逻辑学的普及与倡导,被称为“系统阐述演绎逻辑的社会功能的第一人”。李敖、林毓生、陈鼓应等知名学者皆出自他的门下,他同时影响了包括柏杨、龙应台、董桥在内的一代文化名人。

 

只有懂得逻辑学,才能把人们的认知能力从泛道德主义、泛情绪主义、泛经验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真正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昌明。


 

“刀尔登作品集”
鲁迅、王小波之后的文章第一人

 

羽戈老师说:我们认识一位作家,往往通过他的文字。读刀尔登却相反,我是先听说他的传奇,再留意他的文章。 《中国好人》的封面,印了一句令人瞠目的话:“中国杂文,鲁迅、王小波之后,幸好还有刀尔登。”  

 

这应是出版商的手笔,依刀尔登的谦逊与淡泊,必定不屑于这般宣传自己。  

 

其实,这不是褒义更不是贬义,而是实实在在的评价,没有夸张,没有半点水分,就是这样自然而然的流露,能够担当得起,够硬气。

 

◎刀尔登的文章,首先是文字清峻精炼 

 

和菜头:“凡读过刀尔登文字的人,都会承认他的中文功底扎实,四十年下来马步极稳。一部分人会一见倾心,从此终生都做了他的粉丝。也有一部分不顾而去,因为分明感觉到了某种来自文字上的威压,觉得自己的文字很寒碜。” 

 

刘瑜:优美的文字有音乐感,刀尔登的文字就有难得的音乐感:有节奏,不徐不疾,完全没有时下“愤青”的燥热感,更没有当今文人们纷纷引以为豪的市井气,好像他所置身的环境对他的文风与思维方式毫无影响,似乎他不是“红旗下的蛋”。

 

◎文字背后,刀尔登征服读者的,更是他的思考力 


刘瑜:读刀尔登的文字,我没有戒备之心。在我有限的阅读体验里,这是难得的不含三聚氰胺的中国历史。岂止无毒无害,里面还加了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这样的“修正主义”历史,才不至于读坏了肠胃。 

 

以至于有人说他是鲁迅、王小波之后,杂文第一人。相比这么高的评价,“隐士”刀尔登实在很不著名,与文坛毫无瓜葛,也无职位头衔,至于作协的奖那是一个都没有。 

 

但刀尔登先生问世著作却颇多,从西方经典到中国文化古书,从中国史到西方文化,人性与自我、思想与自由,天南海北无所不谈,角度睿智独到,属读过就不能忘记那种。遗憾的是,他的书有的曾绝版多时,有的又散乱各处。  

 

为此,吃果读书力荐“刀尔登作品集4册”,包括最新力作《鸢回头》;其中《亦摇亦点头》一度绝版,先知书店独家少量复活。更有幸获得了刀尔登四本亲笔签名套装,但仅有100套。



王人博《1840年以来的中国》
史学家的洞察+法学家的严谨+哲学家的智慧

 

军事的视角、政治的视角、文化视角、社会视角与观念视角的近代史叙述,我们都已不陌生。这本《1840年以来的中国》,为我们呈现的,则是一一幅与众不同的近代史图景:法学视角。

 

王人博老师说,“宪法,是现代国家的格林威治时间。有了宪法,人类历史汇入了同一条时间流” 。

 

1840年,在突然跌入现代世界之后,中国也曾将宪法作为救国的药方,希望依靠宪法,让中国快速摆脱困境。本书抓住“立宪”这样一个关键动作,王人博老师专注考察近现代史中的重大立宪时刻:从戊戌变法、清廷预备立宪到辛亥革命、以致1949年以后的五四宪法、七五宪法、八二宪法。

 

在对这诸多“立宪”事件反思中,中国近代转型失败原因的一个宪法学剖面清晰显露出来。

 

王人博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也是中国法学界少有的,深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的学者。对于学界讳莫如深的很多问题,他都能以专业的眼光,毫无顾忌地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这种风格让他笔下的中国近代史,拥有了少有的穿透力。

 

史学家的洞察+法学家的严谨+哲学家的智慧,千万不要错过这本“独特”的中国近代史。


罗素·柯克《保守主义精神》
在保卫自由时,极端不是恶
在寻求正义时,中庸不是善

 

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构成当代世界三大主流意识形态。我们对后两者很熟悉,对保守主义却一直知之甚少。

 

英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离不开保守主义的智慧,它还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哲学,更是现代文明的“存储器”,围绕财产权、自由、生命权、投资、社会、秩序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思维智慧,让人少犯错,尤其是大错。

 

保守主义如此重要,却常常被人误解。罗素·柯克这本《保守主义的精神》是保守主义思想集大成之作,为保守主义正本清源品。

 

罗素·柯克是美国保守主义的“精神教父”,他深刻地影响了里根、撒切尔夫人、尼克松、彭斯等保守主义政治家。如果没有柯克和他的《保守主义的精神》,这种思想智慧在全球的生命力绝无今天这样鲜活。

 

爱自由者的书架上,都应该为这本书专门保留一个位置。

 


刘军宁《保守主义》
与中国擦肩而过的思想

 

从五·四运动到60、70年代,我们经历了激进带来的灾难,却一直与保守主义擦肩而过。到了今天,保守主义的处境依然艰难,经常被国人误解成固执、不思进取、冥顽不灵,阻挠改革和社会进步的顽固派。

 

但,幸运的是“保守主义已在中国登场。这一时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思想决定未来,我们每个人可以了解保守主义思想,有可能就改变我们每个人的走向,包括这个国家的走向。

 

中国人了解保守主义思想,刘军宁老师所著的《保守主义》第四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它是国内第一本介绍系统保守主义思想的经典作品,通俗易懂。它更是一本思想启蒙书,像灯塔一样引导前进的方向。

 

 

叔本华说:“劣质的书无论如何少读也总嫌太多,而优秀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总嫌太少。阅读更多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不要读坏书,因为生命短暂,时间和精力也是极其有限的。”

是的,作为一个现代人,尤其在信息泛滥的今天,读好书,品位好的思想,变得愈发重要。为此,吃果读书整理了羽戈老师的书单,羽戈老师曾站在思想家的肩上影响了很多人,我们也站在他的肩上,自我启蒙,思想蜕变,看懂世界,看懂未来。您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赞赏小编。(含独家、签名限量书)



最美好的事

刘军宁:“保守”有什么错?

▼公民书单5.0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