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用“孝道”绑架亲情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吃果读书 2021-12-15


不要用“孝道”绑架亲情
文:陈琪莹


任何关系,只要有任何一方感到不舒服,就是不对劲。


"孝顺"这个词一看就知道是当权得利者制定出来的(不成文)教条。


"孝顺本身就值得商榷,"孝心"、"敬意"不必然得和"顺从"、"顺服"摆在一起。"顺从"、"顺服"就多了份霸道与专制,没有尊重到位阶较低的个人。在灵性上,不论尊卑、长幼,大家都等量等重,都有自己的价值。


通常控制欲很强的长辈,除了一般指令上的控制之外,还会利用"疾病"(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因为血液中灵质很高,最容易沸腾,也最容易配合演出)来控制你的孝顺与自由。不过庆幸的是,"表演"性质的疾病,也许病情会加重,但却不会"真死",因为他还耽恋着人世间的一切。


中华文化太讲究孝道,礼教才会吃人。


"孝道"的基本假设就是:只有"长辈"是"人","晚辈"就不是"人"——晚辈再怎么卑躬屈膝,长辈再怎么无理取闹,都是应该——这样的孝道太单面性,缺乏对晚辈起码的尊重。


一个人如果值得我们景仰、尊敬,即使认识不深、即使是平辈或晚辈,我们仍会本能性地景仰与尊敬;这是人的本能性反射。


但如果长辈得不到晚辈的景仰、尊敬,是否也要反省、检讨自己的言行,是不是没有应有的分寸与尊严,才让晚辈在孝道上为难?


如果害怕社会、文化的指摘,当然得表现得克尽孝道。


问题是,当你只是表面上的虚应故事,你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事情、状况都是彼此的交互作用,所以晚辈会不孝顺,不能把责任单方面究责于晚辈,要了解过双方的生命史或完整的交手过程之后,才能论定。


"孝道"这道令牌,把父母/公婆对自己应负的责任全推给了子女/儿媳,实在是有欠公允;另外,也有某些男方家庭不准嫁入的女方回去孝顺自己的父母,这就是男尊女卑、值得非议的孝顺。


"孝顺",有灵性次元的孝顺与物质次元的孝顺。


很多人在物质次元里昧着自己的情绪与感觉,强迫自己去孝"不合理"的顺,那种反弹就会转移成自己的疾病(很多公婆造就出了媳妇的乳癌等)。


灵性里没有谁该孝顺谁,只有彼此的学习与成长,每个人都是别人或正或反的老师,所以如何教导彼此认识"灵魂的真实"反而是更重要的,而不是乡愿地顺着父母的意。


物质上的孝顺,也许可以顺带照顾到灵性上的孝顺;但灵性上的孝顺——开导灵魂——或许更是对方需要的。


通常会以孝道勒索子女感情与时间的人,往往缺乏生命的目的与重心,才会频频勒索,乐此不疲。


如果彼此在星芒上有爱的感动与连结,不强调孝顺,也会去孝顺;如若不然,不孝顺也是当然的,否则那样的孝顺就违逆了本性、就是虚假。


虚假是星芒体上的负债,会阻碍双方的星芒体提升为灵性我(Spirit-Self),对彼此没有助益。


孝顺在爱里是天性,在恨里是疾病。孝顺不该是没有原则、无限上纲的讨好、奉承、巴结,那是文化上的病态。如果子女对你孝顺是自然而然,那你真的很有福报,那也是你应得的福报。


只要被爱感动过,即使再怎么穷凶恶极,都会回心转意、有人性。因为人有记忆,动物却没有,人性是记忆裡最原初的启动,所以再怎么样的人类,当中绝对有人性的潜质,否则无以为人。


如果没有人心甘情愿孝顺你,你是否也该回头看看自己对待晚辈的"非常态度"?而如果你只和长辈在虚应上认真,满足长辈的予取予求,就会让长辈的自我坐大,这样反而害了他下一世星芒体的健康。


不要用“理性”要求自己去孝顺,而是用你的“感性”去孝顺;那样的孝顺,才是"双赢"的孝顺。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将恭顺、尽责视为良好的品质。而在现代文明观念中,首先承认人本身就“是一个人”,进而发现人的存在和意义,比如摘下各种社会面具进行内省式思考,找到“真正自我”。然而,传统文化正好相反。

 

◎传统文化不承认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在传统文化中,大多数人只能去“做一个人”,靠他人定义自己。所谓“仁者,人也”,“仁”是“人”字和“二”字组成的,揭开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秘密——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定义一个人。

比如君臣、父子、夫妇、师生、朋友,然后被扩充为集体关系。它把社会面具当做真正的人,压抑和消灭面具下的真实自己。

◎传统观念,只能通过“争取面子”来“做一个人”
 
在传统观念中,“为了自己”的理由会让人羞耻。比如为什么努力工作,他会说为了这个家,为了子孙,就是不说为了自己。因为这挑战了二人结构,会被骂自私。

由于传统文化不承认他的本来面目,外在的身份和社会面具比真实的自我更重要,所以传统社会格外讲究“面子”与“门面”,一个人只能用这种方式取得“人的身份”。


为此,吃果读书诚挚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通过对三千年的时间来研究中国历史和这种历史延续所生成的文化特征。诸多对中国人文化特征的总结性金句,一针见血,直指人心。给人以深处其间而欲全力挣脱的浓烈感觉。帮助我们重新理解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国家与社会”“个人与世界”。


本书刀刀见血,深挖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先醒来的人”身在其中、全力挣脱,又想唤醒沉睡者的痛感,这也是本书当年在地下被广泛传抄的原因——刺痛,却令人清醒。

学者傅国涌:当年我只拿到十多页该“书”的详细目录,就“如获至宝”。

学者许纪霖:我至今还保留着那份《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复印本,书角已经卷起,字迹模糊,上面还布满了各色各样的手印、油迹和警句式的批注——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曾经向我借阅过。

本书命运多舛,一度绝版,又在诸多努力中复活,将来前途未卜,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反人性表演何时休?
培养伪君子的文化
中西的思想的确有一点不同
一个国家政治的缺点,会变成国民性格的缺点
孙立平:社会只有文明与野蛮之分,并无中西之分
阿城:鲁迅的悲剧在于以为靠读书人可以改造得了国民性

更多好书,点击“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