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中的老人和孩子
战乱中的老人和孩子
01.3月8日,波兰边境小村 Kroscienko 过境站,从乌克兰敖德萨逃难而来的 Svetlana,76岁
© Markus Schreiber / AP
02.3月8日,基辅郊区的伊尔平市
03. 3月8日,乌克兰,马里乌波尔
04.3月7日,波兰,梅迪卡过境站。
05.3月7日,罗马尼亚,锡雷特
07.3月5日,基辅郊区的伊尔平市
08.3月3日,罗马尼亚,锡雷特
09.3月2日,波兰,梅迪卡过境站
10.3月1日,波兰,梅迪卡过境站
11.2月28日,罗马尼亚,锡雷特
12.2月26日,罗马尼亚,锡雷特
13.3月3日,基辅,驶往利沃夫的火车
14.3月3日,基辅,一列驶往利沃夫的火车发车前
15.3月8日,基辅郊区的伊尔平市
16.3月8日,基辅郊区的伊尔平市
17.3月3日,难民列车抵达匈牙利边境小城扎霍尼
18.3月7日,敖德萨火车站,12岁的 Alexandra 抱着6岁的 Esyea 跟母亲 Irina 挥手告别
19.3月2日,基辅一个地铁站
20.3月4日,波兰,梅迪卡过境站
21.3月4日,斯洛伐克,Velke Slemence 过境站
22.3月4日,波兰,梅迪卡过境站
23.3月2日,罗马尼亚,锡雷特
24.3月3日,波兰,科尔车瓦的一个临时安置点
25.3月2日,波兰,难民们抵达普热梅希尔火车站
26.3月8日,波兰,梅迪卡过境站,见证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Natasha,83岁
27.3月8日,基辅郊区的伊尔平市
28.3月9日,基辅郊区的伊尔平市
29.3月9日,基辅郊区的伊尔平市
30.3月9日,基辅郊区的伊尔平市
31.3月8日,乌克兰,敖德萨火车站
32.3月9日,波兰,梅迪卡过境站,来自哈尔科夫的 Alisa,3岁
33.3月7日,匈牙利,拜赖格舒拉尼的一个难民安置点
34.3月5日,基辅郊区的伊尔平市
35.3月6日,以色列,耶路撒冷附近内斯·哈里姆的一个临时安置点
36.3月5日,波兰,马佐夫舍地区拉瓦附近的 Ossa 酒店,2岁大的 Varvara
37.3月1日,波兰,普热梅希尔的一个临时难民营
38.2月28日,匈牙利,布达佩斯 Nyugati 车站
39.3月9日,乌克兰,利沃夫火车站
40.3月7日,罗马尼亚,锡雷特,1岁的 Katy Litvinova
所有的战争宣传,所有的叫嚣、谎言和仇恨,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奥威尔
奥威尔一生短暂,却做出许多超越时空的预言。比如当下的俄乌冲突中,一些群情激昂的“热血青年”。
他们说战争是因为国家利益被损害,究竟是谁的利益被侵害?究竟是谁灌输的仇恨?是谁挖的战争陷阱?为什么要把互不相识的人送到这里拼个你死我活?
王朔说,有些人开口便是民族、国家的安危荣辱,但对于自己的自由、尊严从不思考,对于身边的各种不公、不义和无数无助的弱者漠不关心。
但也许更像奥威尔所说,他们如此热爱战争,可能仅仅是因为不上战场。
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很难懂得这种残酷。雷马克、海明威、海勒则有这个资格。他们都是世界大战亲历者,曾对战争抱以无比热情,被真实的战争毒打,才如梦初醒。
为了让更多人从被蒙蔽的战争宣传里清醒。他们以最直观又深刻的现场体验,写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反战作品:《西线无战事》《永别了,武器》《第二十二条军规》。
海明威说:作家的工作就是揭露真相,他对真相的忠诚应该高于一切。他的创作都源于亲身经历,描写应比真实的事物更加真实。
任何觉得战争有意义,或者反战有意义的人,都可以读一读它们,它们是作者亲历苦难的良心书写。雷马克写完《西线无战事》,上了纳粹名单,被迫离开德国。海明威战时受伤,从身上取出几百片弹片,长期被噩梦折磨。谁又能说,海明威最后饮弹自尽,与此无关呢?
◎ 看破世间骗局,理解人类社会永恒的荒诞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反战文学”三书,权威译本,看尽战争中的残酷、荒诞、人性与爱。反战三书稳居世界反战作品顶流,畅销全球几千万册。反战,不仅仅是反抗战争,更是对战争的反思。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日本知识人的战后反思:为了令人憎恶的战争,人们必须拒绝对国家盲目忠诚|马国川
亲爱的书友,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序,而是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算法推荐。如果您希望还能再看到我们的文章,请点亮文末右下角“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