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前日,我们分享了《不可见的光谱——调色师马特·瓦拉赫分享与摄影指导的合作技巧与制作亮点》,在这篇文章中调色师马特·瓦拉赫不仅分享职业发展历程,还分享了和罗杰·迪金斯、霍伊特·范·霍特玛、莱纳斯·桑德格伦等多位享誉国际的摄影指导的协作经历。今天这篇内容继续为您呈现他与霍伊特·范·霍特玛(Hoyte Van Hoytema,代表作:《星际穿越》《信条》《她》)联手打造的色彩应用的遗珠 —— 《星际探索》。
看过《星际探索》了吗?印象里它是不是你看过的最五彩斑斓的电影之一?没这个印象?为什么呢?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
许多现代太空电影都呈现一种了无生气、欠饱和的影像状态,但这能怪电影么?太空在普罗大众眼中确实相当缺乏色彩。它就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漆黑的空墟之境,只有令人炫目的亮光为伴。普通观众并不会立马将那无限空境和与极端大胆、醒目的色彩联想起来。那么,一部讲太空故事的电影如何在场景中注入色彩,同时还能保留一定的真实性?下图是另外一些现代太空电影的画面,可以看到,他们的配色偏保守。
我快速搜索了一下谷歌图片,找到了一些我能想到的近期的太空题材电影。很明显,大部分以太空为故事背景的电影常用相当单调的配色,或通常贯穿全片坚持用一种偏暗的色系或跨度不大的配色。注:请注意,现在看到的是近些年的一些正儿八经的太空电影,而不是故事中涉及太空环境的漫威电影,也不是《银翼杀手》这种更广义的未来主义科幻电影。
为了对比,我们也看一看《星际探索》的一些剧照,一眼就可以发现,《星际探索》试图在影片中囊括更丰富的色彩。那么,这样的非传统的太空呈现成功了吗?又是如何成功的呢?电影《星际探索》
首先,如果你还没看过电影,应该先去看一看。我要说的内容都在电影预告片中涵盖了,不会大量剧透。其中主角布拉德·皮特要去寻找汤米·李·琼斯饰演的自己的父亲,汤米·李·琼斯在预告也有露面。但如果在没看正片之前你完全不想知道一丁点儿信息,那么请先去看完这部片再看本文。我还要声明,这部片并没有任何夸张的剧情反转,所以也没什么好剧透的。总之,如果可以,请先观看影片,虽然故事并没怎么惊天动地,但确实赏心悦目。接下来我们就要好好探讨一番,这部电影是怎么做到在观众眼皮底下将电影的美感渗透其中的。另外要说的是,这也不是一篇影评文。在假定读者看过本片的基础上,我主要说的是围绕影片的色彩运用与概念。我并不会细说剧情,而我要探讨的色彩概念也不需要你非要看过此片。
这部电影的色彩呈现怎样?
这里我给大家看电影中的几个场景,先让大家了解一下影像色彩风格。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如果你对剧情不熟悉或想快速了解一下剧情的话,基本上故事就是主角布拉德·皮特必须离开地球踏上一趟漫长的海王星寻父之旅。旅途遥遥,第一站停靠月球。在月球表面飙车去乘坐火箭的途中遭遇了宇宙海盗的攻击,但只有登上火箭才能飞往下一站(海盗攻击确实在片中没头没尾,完全就是为了拍摄炫酷场面、展示华丽色彩的借口)。然后主角搭乘火箭登陆火星,试着在火星给父亲打电话。此处剧情有所发展,老板不希望主角继续走,但主角还是成功藏匿于另一艘飞船,度过漫长旅途见到了老父亲。这就是简化的剧情,我没有剧透太多。为了明确剧情简化点,我们把剧情按节奏拆分,更重要的是要以这个框架分析色彩。下面我为大家截取了以上每个场景的图像,我们来简要探讨一下用色。地球:绿色/褐色/黄色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显然地球和其中的角色用色看起来都更“自然”。几乎所有地球场景都是这样干净的绿色、黄色、褐色。单独看起来,主角个人生活的一些场景经过比较大幅度的调色,精心调成了大地系褐色。我说过,如果单独看起来可能会怪(见上方左下角图像),但在电影中还有其他大地色系的场景就把这种配色合理化了。月球基地:蓝色/黄色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星际探索》中许多场景和月球基地这里一样,都分为了两种颜色,月球基地这则是明显的蓝黄主题。月球表面:白色/金色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这里其实是电影中最醒目的场景之一,虽然剧情设置并不合理,但我很喜欢这里的白金搭配,在背景墨黑的天空下画面看起来十分养眼。月球火箭基地: 青色/灰色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在这个基地前还有几场戏中有两个角色的互动。但在此之前,那些场景都非常灰。现在随着剧情发展要过渡离开这个章节,就看到了灰色与青色的搭配使用。前往火星之旅:灰色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星际探索》中还有几个场景的主色是灰色。这段戏的配色很素,但我认为这样的搭配犹如视觉上的一段诗篇韵文。此处色彩上暂时的平静是为了让观众可以更好地欣赏后面缤纷的色彩大合唱。另一艘飞船暂作休息: 米色/白色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这个场景我个人认为也是用于调节影片步调的手段,对整个电影故事发展没有实质作用。但另一方面,我还是很喜欢这里的配色,创作者们用色彩让这个部分的飞船过道有了和之前不一样的模样。火星:红色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我想大家都不意外我们的“红色星球”用了红色,虽然影片中挺大段剧情在此发生,但火星的主要氛围用的是饱满、暖色调的色彩来呈现,当要展示情绪与剧情而非个人角色的时候,多用这种表现方式。色彩分析部分部分末尾我还会讨论火星上另外的一些场景,但现在我们主要看的是橘红配色。离开火星:黄色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在主角准备离开火星时,他本人走出了暗橘色环境,过渡到黄色和金色。我觉得这些场景是影片中最抽象的几个。黄色通常用于体现希望、温暖和新事物,虽然影片中角色从黑暗中出现进入到温暖中,但剧情暗藏一股不安,这和选用的配色形成一些违和感。如果你看过电影记得剧情就知道我的意思了,此时角色真的就出现在了黄光里。我要说的是,《星际探索》大胆采用单色配色,其实这种方式要把画面风格弄好看比把画面弄得逼真可信更加困难。新/旧飞船:蓝绿色/紫罗兰色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现在回到了当初抵达火星的飞船上。但这时再也不是前面单调乏味的灰色。这回换成了完全不单调的颜色——蓝绿/紫罗兰配色——这也是整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配色。遗憾的是,我们没看到大量这种配色的应用,因为这两种颜色的组合其实徘徊在逼真感配色的边缘。要是在这种配色下停留太久,会让观众恍惚自己看的是没那么写实的那类科幻电影。前往海王星之旅: 黄色/蓝色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论这部影片的视觉色彩接续,此处恰到好处。我们才刚离开黄色的场景,现在即将进入蓝色的场景。跨越星球的这趟旅程同时让观众看到两颗星球的样子并不会让观众惊讶。我知道这样的过渡似乎非常明目张胆,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视觉引导工具让观众从一个场景切换到另一个,一旦处理不好,那就效果吓人了。海王星:蓝色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其实只有极少数电影会展现这样极端的单色调场景,这样用色的电影远比你想像的更少。《星际探索》在片中则多次使用到了单色配色,但当主角到达海王星时,这种极端的单色配色就更加显眼了。尤其是选用的这种单色蓝色本来就是深暗色,观感就更加凸显出来。之所以没有多少电影会这样用色是因为单色配色不仅在展示场景细节上增加了难度,同时想要锁定观众注意力不被这满屏单色之外的东西干扰更是难上加难。准备要见父亲:蓝色/黄色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这个场景其实不算长,但我想单独把它提出来是因为这个场景充当了色彩的引导和融汇作用。在此可以看到,布拉德·皮特身处黄色场景中,慢慢进入见到父亲的场景就变成了完全不同的色彩。这样的色彩展现延续到剧情后面的发展才在色彩上有迹可循,因为后面的旅程把这种色彩变化反着来了一遍。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转场到父亲的场景,我们还是能看到一抹逐渐淡化的黄色,慢慢被深沉厚重的绿色盖过。这是一段时长较长、比较走心的戏,这个场景前后还有极大胆的蓝色和黄色,而此处看起来非常自然的色彩并不会让观众出戏。我说“看起来自然”是因为这个场景探讨的是亲情、家庭和地球生活。所以毫无意外,这一段的主色就应该反映影片前段地球的近似色系。并且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个场景看起来尤其舒服。汤米·李·琼斯身上所使用的大地色系,包括他的毛衣颜色、光线和周围环境看起来都很美。这种苔藓绿或泛旧的绿色配上小面积的偏棕的肤色和周围环境形成了一种美感,吸引着观众。要知道,剧情发展到现在,距离观众看到的大地色、自然肤色已经1个多小时过去了,此时观众渴望看到“自然的颜色”。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所以如我前面说过的,现在要反向经历一次色彩的变化,观众会看到海王星的深蓝色和布拉德·皮特的黄色融合出现。单独看这个场景的画面,这样的配色完全毫无逻辑。单看颜色的话,蓝和黄突兀又大胆的对比显得非常诡异,但有前面影片配色的铺垫,观众看到这才会觉得合理。其他的视觉小片段
我已经清清楚楚地把这部影片比较大块的配色在上面剖析了一番,但影片中还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小亮点在主场景之外也用到了非常显眼的颜色。投影
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在火星上布拉德·皮特经历过一段茫然期。他的人设在平时是相当冷静的,但那个场景中他充满了困惑、沮丧和矛盾冲突。由于这种情绪爆发,他被送到了一个叫做情绪室的地方。这个房间实质上就是一个投影墙组成的屋子。这间屋子像子宫一样包裹着进入它的人,以大胆、艳丽、有冲击力的色彩丰富的投影影像让进入者冷静下来(作者对这个设置表示疑惑)。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虽然这个场景设置很令人迷惑,但我自己把它当作是一种视觉叙事道具,反而非常享受。更奇怪的是,这个场景可能是电影中唯一一个这么多斑斓的色彩一起出现的场景。与此同时,我也觉得这些突兀的色彩对比电影其他部分和谐的配色来说,对主角而言也是陌生又别扭的。无论其他人喜不喜欢,我个人觉得这里的配色是有效果的,我很喜欢电影创作者对此处的处理。结语
一般来说,电影配色倾向于使用跨度不太大的配色。我的意思是,一般的电影会依靠某一种主色奠定影片色彩语言。比如《黑色帝国》的绿色、《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的金黄色,还有《2001太空漫游》的红色。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且大部分电影也都多用某种主色配色,而且通常色彩使用程度不会那么夸张。这就是制定色彩风格的意义,并且对于那些在拍摄之前就选择好色彩色调,并且根据拍摄地点、道具、风格等因素考量过的电影才能更明确用色。而随着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科幻类电影,这种统一颜色的配色就增加了许多变数。许多科幻片喜欢把未来展现成像是反乌托邦的东京,因此选用极度怪异的配色,充斥着喧嚣和视觉的混乱。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当然,如我开头所说,现代太空题材电影保持了配色的干净和简单,相对多用单色配色,比如《火星救援》的橘色和《星际穿越》的钢铁质地的蓝色。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星际探索》打破窠臼,真正制作出了一部令人意想不到的色彩斑斓的电影。光是看上面这些剧照,就能肯定地说,这是一部充满色彩的电影。但你如果问看过的人对电影什么印象,他们却从不提其中的色彩。我问过好几个人,完全没有人对电影色彩作评论,甚至不记得电影用了什么配色。但观众不记得电影配色其实并非坏事,应该说这是对《星际探索》创作者们的褒奖。毕竟这部电影可不是像《霓虹恶魔》那种创作者自我陶醉的电影,观众看了根本不记得什么情节,净注意霓虹色彩了。《星际探索》是一部严肃的、步调缓慢的电影,你以为自己能在慢节奏当中记住配色,但因为影片用色编排之妙让你反而不记得。每个场景都有自己的生命力和角色,两者完美融合,让色彩完成自己被赋予的讲故事的使命。另外,色彩之间的转场过渡也配合得当,场景之间的场景包含前后场景的颜色,通过这种方式,不同的色彩自然过渡,并非简单粗暴地从一种大胆的颜色突兀跳转到另一种。色彩和角色承担不同的作用,许多现代电影可能忘了这一点。
看看上面的图,你能说这还不算是最色彩斑斓的电影之一吗?但你要去问看过《星际探索》的人,会发现他们根本不记得影片有什么主用色。我本人是一名摄影师,不是学电影的学生!
这样分析下来,对你有什么用呢?我认为,《星际探索》在用色方式上可以算是一个范例,用色大胆、强而有力却又不着痕迹。如果你仔细看色彩中的细节,色彩表现的调性,并没有顾此失彼。有太多电影只顾着使用喷薄的颜色,但其实完全没必要。我认为《星际探索》的用色之所以能影响观众却又不留印象正是因为这种用心。这部电影的颜色就是更自然、更真实,我认为这和颜色应用的细节程度有关。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星际探索》是一部采用胶片拍摄的电影,这里我不会探讨胶片拍摄是否更好的大课题,但我必须说,目前世界上最棒的摄影师还会采用胶片捕捉色彩和人物肤色也不是没道理的。原因之一(有胶片拍摄经验的人应该也有共鸣)就是胶片捕捉画面高光和阴影的清晰度远比数字拍摄要强。胶片拍不出纯白或纯黑,现实世界也没有纯白和纯黑。艺术家们不会在自己的画布上用纯白和纯黑,因为那些颜色在自然界并不存在,电影也是同理。当你看到亮度更高或色彩更丰富的场景时,之所以还认为那是可信的一个世界就是因为人看世界有自己的方式。这可能是全片对比度最高的场景。看看最亮的高光和最暗的阴影,胶片拍摄出来的效果仍然保留了色彩。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如果这部片以数字拍摄完成会呈现怎样的画面效果,但我觉得那样的话影片色彩可能会稍微失真,可能确实让人印象更深刻,但因为失真而被记得可不是好事。我也提到过这部影片大胆展示了许多单色配色场景,就是只用了一种颜色的场景。这样的配色能创造出惊艳的效果也是因为胶片拍摄保留了那些色调。单色配色的场景在电影中其实是不常见的,但《星际探索》却在这种配色上毫不退缩。
图片来源:Jake Hicks Photography我希望,并且我相信,我们会看到更多色彩应用精妙到观众甚至完全没注意到的电影。听起来可能怪怪的,但我还是推荐大家自己去看看这部电影,看看其中显眼却又微妙的用色方式,领悟用色彩讲故事,或者用色彩主导故事。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DP曼蒂·沃克聊《猫王》:大画幅,巧布光,参考严谨年代细节缔造一代摇滚传奇
不可见的光谱——调色师马特·瓦拉赫分享与摄影指导的合作技巧与制作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