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制作(Virtual production,缩写VP)绝非昙花一现。在制作工具与工作流持续发展的同时,实操中的最佳做法正在逐步完善,同时迷思与误解也在不断被打破。比如,虚拟制作并不一定需要 LED 墙摄影棚,也并不一定要进大公司才能用上一些虚拟制作工具。
虚拟制作到底有什么益处?那可真是益处良多。拍摄时间与地点的局限不复存在,想要魔术时刻或呼风唤雨都不在话下。并且,在摄影棚现场就能做出创意决策,让电影人手里拥有更多掌控权。
但虚拟制作工作流仍处在发展阶段,许多公司所创造的东西只适用于他们本身。那些虚拟制作成功之士意识到,要实现虚拟制作是需要顾及方方面面的。前期制作、跟踪技术与虚拟制作流程相关教育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位置。
为进一步揭示虚拟制作的现状,我们组织了一场虚拟制作工具制造公司与工具应用者的圆桌讨论。他们来告诉大家什么会奏效,什么有需要。
纽约 The Family 公司是位于布鲁克林的一家新兴虚拟制作电影工作室,拥有 3D 动画、虚幻引擎、Disguise xr、Nvidia Omniverse 和 LED 墙等设施。
你觉得虚拟制作工作流如今已经比较标准化了吗?还是各方“各行其是”?每周感觉都不一样。工作流标准是分散的,由 SMPTE、VES 和 ASC 等机构主导。好莱坞正在努力形成统一标准。但是,我们纽约的项目倾向于独立电影人制作,所以我们面对的是定制化的工作流。比如,我们正在制作的一部长片就要求虚拟美术部门在虚幻引擎5中对微缩模型做摄影测量,而摄影测量本身就是个完整的数字/实体工作流。所以要看项目主创团队如何工作,我们来搭建数字系统进行支持。对我们来说最大的痛点就是日常运营费用。设备处理能力和硬件成本可不便宜。更别说还有购置 Nvidia 显卡的费用了。另一个痛点是虚拟制作改变了现金流,变成要提前投入到前期制作中去,对于客户来说,他们需要提前投入资金,这会比较难以理解。所幸我们已经看到市面上有一些可以低成本进行虚拟制作的硬件了,所以这些问题可能可以迎刃而解。我该把自己的“技术宅”都表现出来吗?从表面上看,我们希望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让拍摄感觉越标准越好。有的人习惯用谷歌文档,有的会用 Movie Magic。找到个人或团队觉得最舒服的工作流有助于安排虚拟制作工具。通常,工作流的核心就是一支笔和一张纸,所以我们正在和一些技术初创公司合作扫描相关文件,将其数字化并自动带入 3D 空间。那些工具就快问世了,能共享使用会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我们已经在 iPad 上制作滑柄和按钮进行虚幻引擎场景控制操纵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布光系统的 DMX 工具方面也大获成功。我觉得我们的工具清单写满一整个网页都列不完。我的目标要保留艺术家工作最自然的方式。所以如果某个虚拟制作工作流设计得当,那么它会让人感觉更像实地拍摄而不是视效拍摄。数字工具应该让制作过程更可及和精简。我不想成为靠随口一说“虚拟制作让拍摄更简单”就美化这种制作趋势的人,因为虚拟制作对于我们的幕后工作人员来说根本没那么简单,但对于故事讲述者来说,这话还挺准确的。这是我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相关标准和实践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视效领域来说,这是一个回答起来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采用的主要手段是让 DP 和调色师制作一个 show LUT,他们将其应用到摄影机信号上,然后制作一个内容 LUT 用到 LED 内容上。再次强调,要让他们按自己觉得自然的方式工作。但说实话,答案就是要做测试 —— 做许许多多布光测试、色卡、摄影机测试等等。可及性。我们现在可以在开拍之前在虚幻引擎中制作一个电影粗剪。无需租赁设备就能在前期制作中进行布光走位,无论你身处现实世界何处。我们刚完成的一个拍摄就是身处纽约拍的马里布海滨别墅外的场景。诚然,棚拍不是新概念,但未来某天,整个前期制作流程都可以远程化。而许多这样的事情之前都是遥不可及的。巨头公司们正在这项技术上投入巨大的知识产权,但现在仍然是早期。现在还是很初期的阶段。能让所有技术效果正确并设计出一套可以服务于各种项目的工作流是个创举。当我们拍广告时,客户看到 CG 环境的初版时会说它看起来“太像电子游戏了”。确实是那样,因为那是用游戏引擎制作的。要靠影视制作者加上一些电影技巧之后场景才会有正确的呈现。但客户甚至不会花时间想一想实时动画有多可笑。他们已经被宠坏了!我们在这搞虚拟制作又不是简单渲染一个静帧。最近有人跟我说,昨日的奇迹,明日就变成理所当然了。出处:Randi Altman | postPerspective
翻译:LorianneW | 盖雅翻译小组
您可能不想错过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