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宣传|地震自救科学避险

大连发布 2023-12-29

 就地避险,震后撤离 

是应急避震的基本准则

那么

在不同场景中该如何科学避险呢?


  市应急管理局  

  市地震办公室提醒  

一旦地震来袭,学会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进行科学避震,可以有效减轻地震伤害。



01 / 在室内


应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或者跑出室外空旷地带。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包括炕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室内避震应注意: 

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随手抓一个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在安全角落躲避;

■ 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灯下、玻璃(包括镜子)大窗户旁,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或到阳台上去,同时切记不要跳楼。



02 / 在公共场所


身处影剧院、体育馆内可蹲在座椅旁、舞台脚下,震后在工作人员组织下有序疏散。


若是在学校——

  •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课桌下;

  •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

  • 震后应在教师指挥下有组织地撤离到安全地点。



03 / 在户外


■ 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随意返回室内

■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 注意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 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高烟囱、水塔以及立交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 避开高耸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 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04 / 在野外


■ 要迅速向空旷地带转移,避开陡峭山体,防止遭受滑坡、落石的伤害;


 海边遇到地震时,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袭击;


 河、湖边遇到地震时,要尽快往地势高的地方转移,避免遭遇地震可能产生的次生水灾袭击。


本条微信由“大连发布”(微信号:dl-fabu)编辑制作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石晶

编辑:初昱含

校对:鞠传强 孟颖

主编:单淼

监制:穆军 侯智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