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and李鸿章:八旗中枢VS汉臣精英
文 | 子玉
子玉说:
光绪与李鸿章,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如此两人根本不在一个维度,能有什么可比性?
两人屁股底下的位置虽不同,但他们都共同经历了晚清的一系列大事件。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之变等。
光绪是君,虽然被慈禧太后时时掣肘,但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的满清当家人,有一定的决策权。李鸿章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名列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师,身后的淮军更是虎视眈眈。虽身处中国封建王朝专制主义登峰造极的时代,但他毕竟是一个有见识、有实力的封疆大吏。且经过太平天国事件之后,汉人在事实上已对满洲亲贵形成碾压之势,是完全可以影响时势的,后来庚子之变中以李鸿章为首的汉族大臣实行“东南互保”就是最好的证明。晚清的一系列大事件都有李鸿章的身影穿梭其中。
列强环伺,国力疲弱,臣民思想僵化,局势波谲云诡,这些都是考验他们君臣二人的试剂。
鸦片战争叩响了中国的大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撕掉了满清最后一丝体面。但中国地大物博,是个大架子,列强就是想从满清身上叼块肉吃,那也是要思虑再三的。
但不知什么时候,日本这个蕞尔小国也打起了中国的主意。
日本以朝鲜为突破口。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之后,日本仁川登陆,直接出兵。日本人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挑战满清的权威,就是要想尽办法挑起战争,从而一举吃掉朝鲜和中国。
火药味已经很浓了。但清王朝上上下下都在忙活着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战争一触即发。
慈禧太后只是想安静地过个六十大寿,但日本人不送礼不说,还要捣乱,胃口更是大得出奇,吃掉朝鲜,打趴中国。
慈禧异常闹心,但光绪皇帝却跟打了鸡血似的。是啊,自从当上皇帝之后,他时时刻刻都活在太后的阴影之下,做不得半点主。列强,包括国民都只知大清王朝有太后而不知他这个皇帝。
▲慈禧 【剧照】
光绪当然闹心。但如何打破这种局面?
这不,小日本送上门来了。没有什么比一场战争更能树立皇帝的权威,环顾世界,没有比日本更适合作为练手的对象。
一个小小的岛国,千百年来都是跟在中国的屁股后面混,现在倒好,敢挑战老师的权威,不知天高地厚。打丫的。
以光绪老师翁同龢为首的帝党成员一片弄死日本的呼声。是呀,打败日本,他们不仅可以掌握朝廷的话语权,更能够提升国人的自信心。自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中国的对外战争打一次败一次,大清王朝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但李鸿章“避战求和”的策略明显与这亢奋的情绪格格不入。
李鸿章太清楚自己的北洋水师几斤几两了,李鸿章太了解日本如今是个什么情况了。
这些年,北洋水师的经费大部分都被那个总理海军衙门大臣的醇亲王奕譞挪用给慈禧太后修颐和园去了。
1886年,北洋舰队在黄海上进行第一次大操时,比两位海军大臣醇亲王奕譞和李鸿章更重要的“检阅官”,尽然是慈禧身边的太监李莲英。
从1888年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期,北洋水师几乎未更置新舰。该进行的更新工程也未能及时更新。而这期间正是世界海军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军舰就像如今的手机汽车一样,更新换代异常迅速。
1891年,丁汝昌率领“镇远”、“定远”等6舰访问日本时,日本人明显看见,北洋水师将炮筒当成了晾衣架。
▲北洋水师 【剧照】
1894年5月,当李鸿章再一次视察北洋水师时,终是发现了北洋水师外强中干的事实。
舰炮锈迹斑斑,该更新的未更新,该保养的未保养。炮筒里边一摸一把灰。甚至部分炮弹都是过时的,更有甚者,有一些炮弹还不配套。
这还只是其次。重要的是,北洋水师平常的训练根本就是流于形式。人员素质更是让人担忧,许多人都把精力和钱财用在了经营个人前途和享乐上了,吃喝嫖赌养小妾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而日本完全是满清的反面。
首先,日本自明治维新时就制定了所谓的“大陆政策”:用战争手段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经过“长崎事件”的奇耻大辱后,日本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海防现金”运动,从上到下积极捐财捐物,天皇自己带头就捐了60万两银。
日本的军事演习都是以北洋水师为假想敌的。日本人更是花费精力对可能爆发战争的地方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包括清朝的军事如何布置,作战能力如何,日本简直是了如指掌。
日本定制的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舰“吉野”号、“秋津洲”号、“八重山”号,其实就是针对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就连日本小孩子过家家,也是分为中国舰队和日本舰队两队的。可见,打败满清,是日本国内从上到下的意志。
对付北洋水师,日本是下了充分的功夫。
李鸿章的想法是先避过这一阵,然后埋头发展,等到自己羽翼丰满时再和日本决一死战。他也知道,中日迟早是要有一战的,但现在不是时候。他建立的北洋水师也是以日本为假想敌的。
就连那位精明人从朝鲜归来的袁世凯也明白,差距已经拉开了,怎么打?
但光绪皇帝是充满自信的。《资治通鉴》他读了三遍,《孙子兵法》他更是刻到了脑子里。他觉得吃掉日本,甚至像某些人所说的,将日本设为中国的一个省那也时极有可能的。
但《孙子兵法》里边恰恰有一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可以说,光绪皇帝既没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更不了解对手是个什么情况。
所以说光绪读书是个好学生,但实践却是个理想主义者。
可以说,战败的事实早已注定,但光绪皇帝偏偏就受不了逆耳忠言。结果大家都知道,甲午之战,大清王朝败得一塌糊涂。
因为甲午之败,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列强刮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举世都明白了,哦,原来大清王朝就是一副空架子。
对于日本,更是坚定了吃掉中国的野心。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至深至远。
而战争进行的过程中,光绪皇帝更是一通瞎指挥。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汉族精英都清楚地认识到,此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肯定不能用常规的办法来应对。
但光绪没有这样的认识。他异常崇拜他爱新觉罗家族的那些祖先们。光绪皇帝是以什么来指挥这场战争呢?嗯,我圣祖仁皇帝(康熙)以前是怎么打的,我高宗纯皇帝(乾隆)是怎么打的,《资治通鉴》是怎么说的,《孙子兵法》是怎么讲的。他根本不知道,时代早就变了,你把你的老祖宗努尔哈赤拉出来试试。
▲努尔哈赤 【剧照】
其实这也不怪光绪,因为他接受的是传统的帝王教育。他后来钻研西学,也正是被这场战争给打醒了。
平壤失守,光绪皇帝就对李鸿章予以“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的处分。李鸿章都懵了,哪有这号操作?
对北洋水陆各将士,光绪也是一箩筐凌厉的措辞。中心意思就是:如果作战不利,我一定会严惩你们,如果打败了,就别活着回来了。
他也不想想,前方是需要鼓励的,而不是需要你的吓唬。
这导致的一个后果是什么?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根本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生怕自己不死。列位可以数数,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杨用霖,这些精英都是自杀的。他们打心底里是不敢回去面对朝廷的,即使他们曾经拼尽全力。
当听说日军军舰深入威海、旅顺海口活动时,光绪慌了,生怕日军进攻天津,从而威胁北京。光绪立刻下令北洋水师:威海、大连湾、烟台、旅顺等处,是北洋的要隘门户,你们要在这呆着,不准乱跑。
呵呵,白白放弃了制海权。但也不能怪他,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制海权。
北洋舰队被围困在威海卫后,光绪皇帝更是不顾北洋舰队的伤痕累累,连连催战。
当日军突破由悍将宋庆率领的三万精锐把守的鸭绿江防线时,光绪不仅是慌了,简直就是心惊胆战。
李鸿章深刻地意识到,这场局部战争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决定两个国家命运的生死之战。唯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中国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是呵,日本正是因为地理因素的掣肘资源有限才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地大物博,如果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和日本耗下去,以时间换取空间,那么日本是不可能取胜的。
就他日本那点人,如果撒开撂在中国,就跟一把沙子扔到了大海里,怎可能吃掉中国这头大象。后来的抗日战争证明了这个战略方针的正确。
但光绪根本不去思考什么打持久战呀,迁都呀,他想的只是赶紧先把日本人挡住。于是乎,一批批精锐都被送上了前线,很遗憾,直接被日本人吃掉。
其实日本此次也是孤注一掷,国库已经空了,他们最怕的也是清王朝和他们死耗。这仗打胜了屌丝逆袭,打败了,一蹶不振。
但正是因为甲午对中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扩张的信心。日本后来正是依靠中国的那二万万赔款和台湾、澎湖列岛的资源从此狂飙猛进,发展军国主义。
甲午战争实际上是对中日两国学习西方成果的一次考验。中国发展了洋务,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但光绪不明白的是,中国的改革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日本的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技术、教育、政治体制。中国只是把固定电话换成了智能手机,还不更新换代,焉有不败之理?
这些光绪根本就没有想过。
硝烟未尽,光绪想的只是尽快结束战争。对于日本割地赔款的要求他是尽量满足,他太累了。李鸿章的底线是坚决不割地,谈不妥就死战。
但他只是光绪的臣子。
▲伊藤博文 【剧照】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李鸿章成了举国公敌,但谁又知道,他只是为光绪、慈禧背了个黑锅而已。
光绪的单纯、不成熟更是体现在了后来的“戊戌变法”中。
变法的一百多天中,光绪发出改革的谕旨共计二百八十六件。他急于求成,也不管满清王朝这艘暮气沉沉的巨舰能否消化。简直就是王莽同志的翻版。
他太自不量力了,他不知道自己动的这个手术有多大,即使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请来给他当军师都不一定成功,而他还在追求快速、全面、彻底。
其实慈禧太后也不是冥顽不化的主,不然也不会支持洋务运动。她还曾说过“今宜专讲西学”的话。清末新政其实就是光绪百日维新的继续,换汤不换药而已。
戊戌变法只所以迅速破产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光绪触碰了慈禧的底线。
光绪在一日之内将礼部的六名正副部长全部罢免,还准备开懋勤殿企图撇开军机处。他还甚至有请日本人做顾问的想法。
这些都触碰了慈禧太后的底线。变法之前慈禧就给光绪打过招呼:二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她说了算;新任的高级官吏必须在向皇帝谢恩之后再去向太后谢恩;只要光绪在颐和园办公,所有事务都应告诉太后。
但光绪在变法的压力之下疯了。他完全忘了这大清王朝的当家人实际上是太后,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北洋水陆各军如今都是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的节制。而荣禄是慈禧的心腹简直就是世人皆知。
▲慈禧、荣禄 【剧照】
光绪得罪了既得利益者不说还彻底触犯了太后的底线,焉有不败之理?
李鸿章是个老油条了。洋务运动、组建北洋水师等,他老李事事都将顺从老佛爷的心思摆在了第一位,即使他知道那是错的。但他明白,如果不顺从,他啥事也干不成。
甲午战败,他受尽耻辱,甚至还挨了一枪。庚子之变,他亦是毫不退缩,签了那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因为他明白,慈禧太后的黑锅只能他老李来背。要是不长眼色,后果不堪设想。
历史不能假设,我们不能将李鸿章和光绪换一个位置。但光绪毕竟年轻,没有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心智还不够成熟。他受的也是传统的帝王教育,所以我们不能对他苛责太深。仅仅是他身上的那股血性和奋发改革的动力也足以让我们敬佩。
当然,李鸿章也有他的局限性。自身不强大还将希望寄托在外交的斡旋上,焉有不败之理。就像伊藤博文所说的,当两个国家实力相当时,外交就是实力,当两个国家实力不对等时,实力就是外交。
但他老李似乎看不明白,所以梁启超说他不学无术。当然我们也不能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毕竟他也是当时睁眼看世界的精英人才。
看完记得点个“在看”。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