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你把霍去病的成功想得太简单了
文 / 子玉
你不得不承认,霍去病绝对是历史上获得成功最快的那个人。
元朔六年,霍去病初战就以八百骑兵取得了斩首二千二十八级的骄人战绩,这其中还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单于的大父等高级官吏。
比照汉朝封侯的标准,汉武帝直接就以千六百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公平、公正、合理,大家都服气。
唯一让大家想不通的是,这人怎么一出场就这么厉害?
问题是,他才十八岁呀,也没有过什么实践经历。
这事绝对不符合逻辑。
当时的人惊掉了下巴,后世的读者更是丈二和尚。
其实这其中的逻辑也很简单,因为霍去病的师父是汉武大帝。
因为对匈作战的操作层面是卫青、霍去病这些武将,所以人们一提起汉匈之战嘴上就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辉煌。
可是,汉武帝才是整个汉军的总指挥呀,不能因为他没有亲临战场就忽略了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呀。
作为总司令,汉军每次军事行动的战略规划、人员配置、行军路线、粮草供给等都得汉武帝亲自调配。
也就是说,汉武帝负责的是战略层面的设计,卫青、霍去病他们只负责战术层面的执行与发挥。
而霍去病因为和汉武帝是亲戚关系,顺利做了皇帝的近臣,侍中。
▲霍去病 电视剧《霍去病》/剧照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作为几乎和汉武帝形影不离的人,汉军的每一次高级军事会议霍去病肯定都是列席者之一。
无形之中,他就将汉武帝还有其他将军们的军事思想都吸收到了自己的脑中。
而恰巧,他又是一个军事迷,平时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了军事层面,所以很容易成为一名好学生。
相信汉武帝在闲暇之余也会亲自指导。
霍去病简直就是身在名校又遇上了顶级名师,成绩想不好都难。
还有,他的舅舅卫青每次凯旋之后也会将战场上的相关情况讲给外甥听。
有理论、有名师、有案例,霍去病在成为军事家的路上简直就是在以光速前进。
那还有人会问,实践呢?
诸位,汉武帝有个爱好是打猎,作为近臣又非常擅长骑射的霍去病肯定是每次的陪同人员之一。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汉武帝把每次打猎都当作一次军事演练,霍去病也正好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在打猎场上进行实践,回去之后汉武帝还会帮他复盘。
这样的条件霍去病要是不能进步那只能说他不适合干这行。
▲汉武帝 电视剧《汉武大帝》/剧照
等到汉武帝感觉火候差不多了,才在元朔六年给了霍去病个骠姚校尉的身份让他跟着舅舅卫青去真正的战场上实践。
估计汉武帝也没想到,霍去病一出手就是这么厉害。
没办法,名师出高徒嘛。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霍去病就是汉武帝军事思想的执行者。
再加上霍去病从小没受过什么挫折,所以胆也特别大,个性非常张扬,一上战场就直接深入敌后来了个闪电战。
这样的人,成功的概率很大。
霍去病此后能够取得那么多的战功其实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
先说第一点,汉武帝的特别照顾。
元狩二年,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走廊,将这一匈奴人长期盘踞的地方纳入了汉帝国的版图。
汉武帝在此先后设置了酒泉郡、敦煌郡、张掖郡、武威郡。河西走廊成了汉帝国京师地区的天然屏障。
按说,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应该有大将军卫青的身影呀,这事明显不符合常理嘛。
你别说,汉武帝还真是有意不让卫青参与的。
因为卫青的姐姐是皇后,媳妇是公主,三个儿子又都被封侯,如今围绕大将军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政治集团。
这是汉武帝不想看到的局面。
所以,汉武帝想到了以霍去病来制衡卫青集团的方案。而本身霍去病也已经具备这个能力。
后来的漠北之战,汉武帝最初也是将围剿匈奴单于的任务给了霍去病,只是阴差阳错的让卫青给碰上了。
▲卫青 电视剧《汉武大帝》/剧照
这只是其一,汉武帝还给了霍去病一个特权,就是每次军事行动,汉军中的精兵良马都优先配备给霍去病。
而且,汉武帝还经常给霍去病开小灶。霍去病每次出征,汉武帝都是好吃好喝给霍去病带一大堆。
除了能力和领导的特别照顾,霍去病的成功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运气好。
汉军出征时突遭匈奴主力或者经常迷路是常态化,而这些情况霍去病一次都没有遇到过。
司马迁都无限感慨:“看来霍去病是有天助呀,怎么一次困难情况都没遇到过。”
没办法,一个人一个命。
所以,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有原因的,不可复制的,霍去病的少年成名更不是随随便便的。
任何事情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