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知、知识分子和意见领袖的区别

先知书店 李强好书伴读 2021-03-28


公知、知识分子和意见领袖的区别

文、编:愈嘉


上有一个很火爆的讨论:公知、意见领袖和知识分子有什么区别?

 

在众说纷纭的探讨中,有一个答案,让人信服,它出自美国学者托马斯·索维尔。

 

他认为,这三个概念的本质,其实是一个“诉说对象”的问题。

 

知识分子的定义是“处理理念的人”。索维尔在《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中写道,“知识分子的工作开始于理念并终结于理念......理念不仅是知识分子功能的核心,而且也是知识分子成就的评判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爱因斯坦就不是知识分子,因为他工作的对象是物质,他应该叫专家学者。王小波和阿城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结果是小说。小说可以反映某种理念,但它本身并不是理念。

 

公知,就是公共知识分子,它是“知识分子”的延伸,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产物。当一个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摆脱学术界的束缚,以不符合学术规范的方式,就社会热点问题,直接向民众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它就是公知。也就是说,一个人被称为公知的前提是,他首先得是个知识分子。

 

那么,什么是意见领袖?其实,知识分子也好,公知也好,都还是信奉某种理念的,当他们评论热点问题是,总是把热点事件拔高到理念之争,他们总是“启蒙”,也就是“讲道理”。



但是意见领袖却不一定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往往也没这个兴趣。“别跟我扯那些没用的......我就觉得没处理好,需要追责!”刷刷......上千万条转发,这是意见领袖。

 

以上洞见,出自托马斯·索维尔的《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表面上,本书是在探讨知识分子与社会的关系,但实际上,它追问的是,社会撕裂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索维尔,曾是一名乌托邦主义者

 

一般而言,一个学者的问题意识,来源于他所身处的社会,索维尔也不例外。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学界、媒体界对他的评价:

 

索维尔的上千篇文章和近50本书籍,是启发他们——以及世界上无数其他人——成为保守主义的指路明灯;

 

天才一词已被如此滥用,以致于它几乎变得没有意义,但索维尔是真正配得上这个称号的。

 

每当索维尔出版一篇专栏,就会有500人发电邮给电台:“你一定要看看索维尔最新的文章!”

 

......


 

接着,我们来看看索维尔所身处的社会环境,与他思想的转变。

 

今天的美国,身处严重的“政治正确”中。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白人评论黑人处境,或者中产人士分析贫穷问题,民主党人则往往以他们不是黑人或穷人为由,对他们的意见不屑一顾,除非那恰好是民主党自身的意见。


当然,这种诉诸人身的论调是不合逻辑的:难道没有断过脚的人就不能当骨科医生吗?

 

索维尔是完全免疫于这些指控的,因为他不只是个黑人,更是个在贫民窟长大的黑人。他高中缀学,做过工厂,派过报纸,参过军,退伍后去了以黑人为主体的霍华德大学读夜校,再凭优异成绩考入哈佛大学,极高等荣誉毕业。

 

在20岁和30岁之间,索维尔是个不折不扣的左派,即使在到了芝加哥大学读经济学博士、上过佛利民的课后依然如此。

 

那么,他的思想是如何转变的呢?

 

这要从他在美国劳工部实习的一个暑假讲起。当时索维尔的职责是协助执行最低工资法律,具有好奇心的他便研究起手上的数据,赫然发现最低工资导致大量弱势工人失业,加深贫穷问题。

 

但当他向同事们反映时,他们却说:“我们知道啊,但管理最低工资占了劳工部三分之一经费啊!你想我们失去饭碗吗?”


 

从此,索维尔对政府打救苍生的幻想彻底破灭。但如果以为索维尔的肤色和出身,能够成为他倡导保守主义时的“保护罩”,使他免像富人和白人保守派般被人身攻击,那就大错特错了,他照样遭到了许多人恶毒的攻击,甚至一度被谑为黑皮白心的“Oreos”(奥利奥饼干)。

 

要知道,在穷人和黑人常被假设一定要支持民主党的今天,最令左派光火的不是富人,而是不支持左派的穷人;最被左派针对的不是白人,而是不支持左派的黑人。

 

现实就是如此魔幻,民主党经常自诩关心弱势阶层,但当大量蓝领工人支持特朗普时,希拉里却说他们是“无耻之徒”。

 

 

▍当今社会撕裂的根源:

知识分子常常忘记自己不是上帝

 

我们都知道,人类历史中,冲突是永远存在的,但是如何解决冲突,是否存在共识,就会引发截然不同的走向。 

 

如果人们对正义秩序的想象有共识,那么彼此就没有原则性的冲突,要解决的主要是现实的利益冲突,讨价还价就是主要手段;

 

但是如果没有共识,那就是观念层面的原则冲突,就会变成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 利益冲突是一种有限冲突,只要达成利益上的平衡,冲突也就结束了;

 

而观念冲突是一种无限冲突,观念很难改变,只有把持有不同观念的对方从肉体上消灭掉,冲突才能结束。 一言以蔽之,利益冲突要钱,观念冲突要命。

 

透过索维尔的《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我们不难发现,社会撕裂其实就是观念的冲突,而观念冲突的根源,则是知识分子所散播的理念。所谓公知和意见领袖,往往是知识分子理念的传播者,而他们往往有三大弊病:

 

◎“圣化构想”


所谓“圣化构想”指的是,那些枉顾人性的复杂,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完美的改造社会蓝图,认为一旦实现了,就会建成人间天堂。


在索维尔看来,任何社会都混杂着善与恶,人类历史上从未缔造过完美的社会,未来也不可能有真正完美的、理想的社会,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历史就永远不会终结。


有句话,可以说是为“圣化构想”者量身定做的:那些把人类引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善良的意愿铺设而成的,更有甚者,在有人作恶时,知识分子竟然在充当帮凶。


 

◎“辞令技巧”


所谓“辞令技巧”,是指自己的思想、理念在现实中明显失败后,还善于文过饰非,掩盖错误,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合理化的借口。


由于这些知识分子太喜欢美化自己的理想愿景,以至于一直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再加上写作和诡辩本来就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因此,面对错误,非常善于过滤事实,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材料或者词汇来替自己狡辩。


索维尔的《知识分子与社会》,不仅提供了识别坏思想、坏知识分子的简单方法,还指出了知识分子道德责任中重要的另一面,即知识分子不仅要敢尽言责,还要善尽言责,考虑和顾及到自己的言论和理念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不是媚权,就是媚俗” 

 

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长久以来没有定论,但在索维尔看来,知识分子就是理念的动物,他的思考路径一定是以理念为起点,以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为终点。 

 

然而,如果一个知识分子把这个逻辑倒过来——从现实世界出发,用理念要么迎合民众,或者谄媚权贵,那就是对理念的亵渎和玩弄,这是“坏知识分子”的标配。 

 

索维尔在《知识分子与社会》一书中说:“知识分子的担当,不仅体现在反抗权力的蛮横上,也同时体现在抵制群氓的愚蠢上。” 可见,有些知识分子不止是谄媚权力,还喜欢迎合大众,在互联网时代,后者更为普遍。


 

▍真相烂尾,共识梦碎的今天,

我们亟需第一流的智慧


今天,每逢热点公共事件,公知、知识分子和意见领袖,是舆论场上绕不开的三类人,在面对大撕裂时,我们习惯性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寻找真相,寻求共识”,但是,几乎每一次的结果都是“真相烂尾,共识梦碎”。

 

在索维尔看来,“三观不合,价值撕裂”根源在于,相一部分具有圣化构想的公知、知识分子和意见领袖,总是巧言令色,背叛常识,颠倒是非。


而索维尔,作为一个黑人思想家,面对传播的错误思想三类人,往往大加抨击,导致他不仅在白人中不受待见,还在黑人群体中被孤立。


可见,索维尔始终坚持知识分子注重德操、献身真理的操守,并未被时代的浪潮所打倒,他从来也没有放弃过希望,继续挣扎着摸索前行的路。


在这个“真相烂尾,共识梦碎”的大撕裂时代,我们亟需摆脱情绪化的争吵,寻找第一流的智慧,为此先知书店诚荐索维尔的代表作《知识分子与社会》(独家·绝版)。


虽然本书探讨的是严肃而又重要的问题,但索维尔流渊博的知识、畅优美的文笔、无懈可击的逻辑,让阅读本书成为一场愉悦的思想之旅,无论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是一种享受。本书中译本已绝版,网上售价高达200—500元,先知书店深知其价值,携手出版社少量复活,感兴趣的读者,可识图扫码,一键收藏,赞赏小编。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托马斯·索维尔:睿智的黑人公共知识分子

何怀宏:那些让别人去承担后果的知识分子

忍将功业苦苍生:一个民族的落后首先是知识分子落后

殷海光:知识分子的两个基本条件:注重德操、献身真理

我们唯一的平等就是无知

朱学勤:他们凝视着这个轻佻的当下,沉默不语

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保守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中立,价值观上拒绝中立

昨天的异端,明日的信条:重温哈耶克的11个理论

张维迎:埋葬凯恩斯主义,拥抱哈耶克


▼ 点击阅读原文,与思想者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