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圣诞节最值得静静聆听的百年经典颂歌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 2021-03-30

进入12月,往年欧洲各国的圣诞气氛渐入高潮,大大小小的市镇热闹非凡。

在国内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圣诞树、圣诞喷雪图案、商家不失时机的促销,全面烘托出浓重的节日气氛,而且同时会爆发出,“中国人不过洋节”等口号,总之热闹非凡。
但这个西方最大的节日,在今年疫情反复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停滞与衰退,大量的企业倒闭,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和经济来源,甚至连正常生活都难以为继。直到今天,疫情仍未过去,很多国家还在瘟疫的肆虐下苦苦挣扎,让这个圣诞显得萧条无比。
越是这样的时代,我们越需要一种力量,支撑我们。而音乐无非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不分国界,不分彼此。正如U2 Bon主唱所言:音乐可以改变世界,因为它可以改变人。
因此李强好书伴读在这个“不平凡”的圣诞节,为各位推荐关于圣诞的10首歌,而且圣诞节之所以令人着迷,音乐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样的圣歌,年复一年,回荡在耳边;我们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背出歌词,它们所描绘的场景、所代表的意象一直在我们心头挥之不去。



Oh Come, Oh Come Emmanuel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一萦绕心头、引发共鸣的旋律正是降临期( Advent )精神的缩影。它可能起源于15世纪法国方济各会修女,用于出殡游行之圣歌的古调,把一种焦虑与渴望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初的拉丁歌词似乎是由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将不同的启应轮唱( antiphons )组合而成,完成时间可能是在12世纪。1861年,这首圣歌的拉丁文版本「 Veni Emmanuel 」被翻译成英文。

歌词以《圣经》以赛亚书7章14节「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的预言为基础,该预言指出神会赐给以色列一个名为「以马内利」的预兆。

「以马内利」是希伯来语 עִמָּנוּאֵל 的音译,意为「神与我们同在」,也就是圣子耶稣的名字。这首歌所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整个世界在满满的期盼与沉思中等待弥赛亚救赎主的降临。




Abide With Me


这首圣歌的词作者亨利 • 弗兰西斯 • 赖特(1793-1847)是英国圣公会的一位牧师。

根据 The British Weekly 的记述,1847年夏末,赖特在最后一次证道后,知道自己时日已经不多。黄昏时分,他走到海边,夕阳在暮色中烧出了一片烈焰,而后沉入大海,正如他生命的残照,于是他写下了不朽的名诗。

随后他回到家中的书房,家人以为他在休息,其实他正在给这首诗作最后的润色。那年深秋,赖特去世,但他所作的圣歌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帮助千千万万的人以平静与祈祷的心去面对世事无常。

曾有多人为「与主同住」这首诗歌谱曲,但其中最经典的是蒙克( William H. Monk, 1823-1889 )所作的「黄昏」( Eventide )。

蒙克夫人曾告诉友人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他们时常眺望落日余晖,有一天蒙克心情忧伤,当他目睹金黄的光芒逐渐消逝,即黯然作此曲。




In the Bleak Mid-winter


这首颂歌是根据英国诗人克里斯蒂娜 • 罗塞蒂( Christina Rossetti )的一首诗改编而成。这首诗是为了响应当时一家杂志社针对圣诞诗歌的邀稿,于1872年之前的某个时间点创作而成。

这首诗在1906年配上阿罗德 • 德克( Harold Darke )所作的曲子,收录在《英国圣歌集》中,此后广为传唱。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合唱团每年圣诞节都会演唱这首歌。




Silent Night


《平安夜》的歌词最初是由约瑟夫 • 莫尔( Joseph Mohr )用德语创作的,1818年由弗朗茨 • 克萨维尔 • 格鲁伯( Franz Xaver Gruber )作曲,1859年被译成英文版。

100年前,在一个干冷晴朗的早晨,成千上万的英国士兵放下步枪,走出战壕,与在西线作战的德国敌人一起唱响了这首歌。在此后的一百年里,这一发生于一战圣诞休战期的事件一直被视为一个奇迹。

这首歌传递的宁静与盼望和战争的暴虐与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011年,《平安夜》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事件概括了这首歌所承载的深远意义。歌词、音乐和语境叙事相得益彰,创造了它的独特韵味与声誉。




Away in a Manger


这首19世纪末的圣歌广受孩童欢迎。直到二十世纪,人们还相信这首歌是宗教改革先锋马丁 • 路德的作品,因此这首歌也被称为「路德的摇篮曲」。相传马丁 • 路德为他的孩子写了这首歌,然后德国的母亲们争相传唱。

然而,历史学家们否定了这个说法,因为路德的文字作品中没有提到过这首歌,而且也没有发现1934年之前的德语版本。

曲子最初由乔纳森 • E • 斯皮尔曼( Jonathan E. Spilman )于1837年创作,在1895年经由威廉 • 柯克帕特里克( William Kirkpatrick )改编。




Oh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1865年,也就是美国内战结束、林肯总统被暗杀的那年,美国人深切期待和平与安宁。那年,菲利普斯 • 布鲁克斯牧师( Rev. Phillips Brooks )踏上了前往以色列的朝圣之旅。

圣诞前夜,伯利恒及其郊野的景象给他带来了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圣歌。1871年,布鲁克斯牧师所在教会的司琴刘易斯 • 雷德纳( Lewis Redner )为当地主日学儿童唱诗班谱写了这首曲子。

不同于其他圣诞颂歌所描绘的天使颂赞神的荣耀的场景,布鲁克斯侧重的是基督降生时的宁静以及世人的漠不关心。




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


1741年,德裔英国巴洛克音乐作曲家乔治 • 弗里德里克 • 亨德尔( George Frideric Handel )业已成名,他决定要创作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

经过几个小时的祷告,他花了23天的时间写下了旷世奇作 —— 英文清唱剧《弥赛亚》。

《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作为西方音乐史上最著名、演唱最频繁的合唱作品之一,是这部清唱剧第一部分第三场的最后一首歌,以圣经中以赛亚的话讲述了有关弥赛亚由童女所生的预言(以赛亚书9章6节)。

主旋律先由女高声部进入,此后男高声部完全模仿女高声部旋律,旋律的重现产生了一种对话的感觉;女中声部与男低声部之间的演唱也交织进行。最后四个声部结合在一起,错落有致的声部叠置将乐曲的情绪推向高潮。




Joy to the World


1719年的一天,著名的学者与作家以撒 • 华滋在伦敦附近的艾伯尼公园中的一棵树下坐了下来,开始以诗篇98篇为基调写诗。他十多岁时曾抱怨教堂的圣歌难度很大。他的父亲说:「你自己写些更好的诗吧。」他真的照做了。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以撒 • 华滋每周都要写一首新的赞美诗。他的创作深受人们喜爱。

大约100年后,美国作曲家洛厄尔 • 梅森( Lowell Mason )发现了以撒 • 华滋创作的诗,很想发表。只是有一个问题——他没有合适的曲子与之相配。他在寻找的过程中,在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中发现了优美的旋律。

于是梅森给华滋的诗配上了亨德尔的音乐,创作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圣诞颂歌之一《普世欢腾》。




O Come All Ye Faithful


这首圣歌的来源多年来无从考证。然而,最近发现的手稿表明它是由一位名叫约翰 • 韦德( John Wade )的英国平信徒在1744年写的,并且由他亲自谱曲,风格与今日的版本大致相同。

这首圣歌最早出现在1751年于英国出版的诗集《 Cantus Diversi 》中。100年后,圣公会牧师弗雷德里克 • 奥克雷( Frederick Oakeley )将它翻译成了如今的英文版本,希望在教会中使用。

在1992年的电影《小鬼当家2》中,一个交响乐团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了这首圣歌。




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


这首圣歌的词作者是查理 • 卫斯理( Charles Wesley ),曲作者是门德尔松。卫斯理创作了6,000多首圣歌,是除芬妮 • 克罗斯贝( Fanny Crosby )以外最高产的圣歌作者,后者创作了8,000首。

圣诞节当天,伦敦教堂的钟声激发了卫斯理的灵感,写下了这一名作。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背景。1649年,当时的英国议会军领袖奥利弗 • 克伦威尔(后来成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联邦的护国主)禁止所有的圣诞庆祝活动,其中就包括唱圣诞颂歌。

由于议会的裁决,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英国,圣诞颂歌的创作非常稀少。查尔斯 • 卫斯理的《听啊!天使高声唱》是那段时期创作的数不多的几首之一。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后,君主制很快复辟,之前圣诞颂歌禁令被废除。

从此以后,为纪念耶稣降生而创作的赞美诗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如今。


这个圣诞节,让音乐陪我们度过,因为心中充满音乐的人才会对最美好的东西充满爱。 但是,听音乐并不等同于听懂音乐。“听懂”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只有掌握足够的聆听方法和技巧,才能得到更多的愉悦。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两部风靡全球的音乐经典: 《听音乐》:教你学会聆听音乐的欣赏指南。全书配备在线音乐,可以一边听,一边逐句解析乐理知识,跟着音乐大师学会欣赏。本书为美国大多数院校使用的经典教程,享誉世界,第11次再版。精装彩印,制作精美。(豆瓣评分9.1分)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本书将音乐置于广阔的“人文历史”背景中,考察音乐与哲学、思想、时代的互为影响,令人眼界大开。自出版六十年来,被公认为是音乐史学领域的史诗级著作,至今尚无任何著作堪与本书的“才、学、识”相比。中译本亦获得国内翻译界一致好评。(豆瓣评分9.5分)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如果音乐没有历史,那余下的只有噪音
在最黑暗的时候,还有音乐可以拯救我们
音乐是“盐”,能治愈,也会痛
音乐,是对生命的一场救赎(视频)
没有音乐,生命会是一个错误。
音乐的力量:给思想和心灵以自由
音乐,一切艺术的目的(视频)
从“听见”到“力量”:在音乐中寻找人性之光
为什么基督徒反而不过圣诞节?
为什么圣诞节上了有些基督徒的黑名单?
艺术一旦拒绝思想,就等于拒绝自己


如果此文给您启发,请点击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