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晚清四书:一个王朝的潇洒与悲哀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 2021-04-11


一个王朝的潇洒与悲哀
文:猫斯图 编:李强

中国人对历史最有兴趣,像天桥底下的评书,是古代城市的另类“文化地标”。即使现代人也是,从各种版本的“三国”,到尔虞我诈的权谋斗争故事。无论什么文化程度,多多少少,都能说几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轮回”。 
 
尤其是对晚清历史的热爱,更是长盛不衰。但我们却常常对晚清历史存在着误解。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是“历史规律”和历史决定论;但,历史有很大的偶然性;我们常常说晚清的掌权人慈禧太后顽固守旧、卖国求荣、操纵义和团。但,除去个人因素,恐怕还要归咎于皇权制度的最高权力不受监督。
 
然而,一套好的晚清历史读物却不好找。毕竟,历史研究从来不能脱离它自己的时代而独立存在,这才有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这句话对于局势纷繁复杂,各种立场和阶级不断交锋的晚清来说,尤其正确。

幸好最近我们还是找到了一套,来自中国社科院马勇研究员的晚清史研究著作《晚清四书》。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找到未来的路

和一般的晚清历史著作不同,马勇老师没有简单地从屈辱、悲惨的角度去展开晚清历史,毕竟那段历史带给中国人的伤害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再多一本书去重新揭伤疤。

他的侧重点在于,重新发现当事人面临的压力,观察他们的破局方法中有价值的一面和错误的一面,或许可以为正在经历变革的当代中国指出一条有效的道路。

就以第一本讲甲午战争的《觉醒》来说。这是整套书中最后一本创作的书,创作契机则是甲午战争120周年全社会研究甲午的高度热情。

战争过程在本书中占的篇幅并不多,作者花了很多笔墨分析甲午之后的《马关条约》是如何影响中国近代化的,又是如何让中国真正意义上融入当时的国际化的。

毕竟,在甲午之前,大清国虽然已经有了洋务运动和一支看似无敌的舰队,但围绕这支舰队的管理模式、后勤体系甚至国家体制都还是前现代的。

若非甲午一败,恐怕大清上层还仍然活在天朝上国的假象里,绝不会主动做出后来的那么多改革。从这个角度来看,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在客观上是倒逼了当时中国的进步。

而站在全球史的角度来看,让中国人深恶痛绝的日本人,既是与中国争夺地区霸权的东亚豪强,事实上也是当时世界列强的代表。之所以在甲午战争中大清国孤立无援,并不是人们不知道日本在道义上的亏欠,而是所有国家都希望借日本之手,逼迫大清放弃对外资、工业化和全球化的严防死守。

从这个角度重新看待马关谈判中出现的诸多插曲,以及清日之间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就能从简单的悲愤情绪中跳脱出来,发现甲午战争真实的意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盛衰

时过境迁,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当时之中国,但开放还是闭关、强硬对待外国还是软弱让步、如何在全球化市场中对自身进行定位等问题,仍然是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盛衰,不可不察。

再说说第二本《维新》,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本,因为它对戊戌变法的解读是大大跳出传统解读框架的,没有片面强调变法的进步性,而是把它作为一次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后政治结构的必然变革来看待。

它有它的进步性,但它有自己的问题,甚至还给未来的中国近代化埋了不少雷。此话怎讲呢?

在《马关条约》之前,大清国有洋务运动,也有外国资本主义进出,但中国社会的主体仍然是那个前现代的小农社会。那时候的资产阶级,无非是官僚资本的附庸和买办,总的来说并不强大,社会运转依靠的仍然是封建社会那利出一孔的结构。

资产阶级既无人数优势,又不具备巨量财富,更没有社会地位,高层不变法社会依然能运转。

但《马关》之后,资产阶级快速膨胀,他们开始有胆量向权贵们索要自己的权力。变革,也就在这个时候拉开了帷幕。


康有为,就是在这样的时局中走上历史舞台的C位的。当然他的立意,比那些资产阶级还是要高很多的,他的上位更多是带着对富国强兵的期待。

但是康有为缺乏对传统清朝权力结构的认知,这让戊戌变法失去了渐进改革的可能(或许根本也不存在这样一条路)。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改革和人事调整的同时,他的变法也让原本的权力机构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以至于触发了强烈的反弹,为后来的改革埋下了不少地雷。

第三本《国变》和第四本《革命》,就是顺着《维新》的逻辑继续向下演化出的历史。

于是将这四个时间点联系起来,我们得到的就是一根晚清历史的主线。这些历史事件一环扣一环,既有必然性,也有在不同禀赋的历史人物操作下的偶然性,最终让清末民初的历史变成了我们所熟悉的模样。

▌专业学者亲笔签名+珍藏礼盒版

本书作者马勇老师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历史学者,又在社科院工作,能获得的原始素材品质远胜于一般的历史作家。

而且他治晚清学已经有20多年,擅长从历史的社会背景入手解读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甚至对当时人物的心理都有一定的代入能力,因此这套书的历史价值是很高的。


同时,马老师经常以学者身份写作一些面向大众的历史科普作品,在写法上并不老派、僵硬,往往能将真实的历史像写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这让这套书的可读性也有了保障。

《晚清四书》在这两个角度做到了可贵的平衡,这是在晚清题材的作品中比较少见的品质。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挚为您推荐马勇作品《晚晴四书》签名版。

本书为墨绿色礼盒包装,配合图书配色,装帧美观大方,古朴典雅,适宜收藏。


本书试图以一种超越功利的“第三者”姿态,重新回到晚清的真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更用国际化的视角看待那段历史,揭示出当时那个时代的所有人甚至现代人都无法看到的真实。用真实的力量重构中国社会。

获得业界人士多方认可,许知远、余世存等名家强力推荐。马勇老师一己之视角贯穿晚清之变局,以今人的热忱唤醒沉睡的历史。他的著作也是我们阅读这段历史的首选书籍之一。


如果说“剑桥晚清史”帮我们建立了史识,那《晚清四书》就是把国内视角和全球视野结合起来,用晚清各种政治人物的权谋、挣扎、任事的艰难,帮我们建立从近代到现代过渡的历史认知框架。

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看清晚清历史的真相,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魏源:晚清的吹哨人
潜规则:中国历史的真实游戏
张鸣:以史为鉴是句美丽的空话
雷颐:晚清转型失败的三大困局
张宏杰:明清两代,为何越反越腐?
张鸣:对中国的问题,没有人比秦晖剖析得更深
张鸣:按历史学的规矩,他的书,都没地方摆放
雷颐: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并非终结了皇权专制
托克维尔曲线:法国大革命是怎样引发中国清王朝的覆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