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常德悲剧:让谴责无差别杀戮之声更加响亮一点
2024【公共营养师】培训报名通道已开启,不限学历,23岁及以上可报!还能领2000补贴
【惊】"以为要写遗书"! 飞温哥华航班遇炸弹气旋 华人崩溃大哭 连空姐都吐了; 客机颠簸盘旋3小时
女人最偏爱的十种男人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维舟:一只脚踏进后现代,另一只脚却想退回去
李强好书伴读
2021-05-3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维舟
Author 维舟
一只脚踏进后现代
另一只脚却想退回去
文:
维舟
编:
木叶
近年来有人可能听到周围的人(或许自己也是其中之一)越来越频繁地质问:一味追求GDP增长究竟有何意义。
至少在城市中产阶级中,这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主导性的话语。
▌工业社会对自身的反噬
以前清贫时人们向往着早日实现现代化,而如今当物质繁荣已触手可及时,人们却开始怀念当初的时光,把它假想为一个失落的乐园——“那时虽然穷,可日子过得很开心”。
这当然并不算是一种很新的思潮,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它在历史上早已反复上演过许多次。
一个国家、一个文明常常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物质繁荣时期之后浮现出厌倦情绪,因为物质的增长给人带来的快感是递减的:幼年贫穷时你可能对难得的一顿红烧肉感到满足,可是现在你每天都可以吃红烧肉,大概也就不会对它有任何愉快的感受了。
换个角度说,这种厌倦感本身也意味着社会已经开始进入“物质极大丰富”的阶段,正如日本也是在经济已达到成功的1970年代初才开始所谓“徒劳的GDP”的批评——那时的日本人用这个流行语来指责经济增长本身无法提升人民幸福感。
仅仅三十年(与日本从战后到1970年代的时间大略相似),中国人就从一个物资匮乏社会过渡到了物资过剩的消费社会(至少在部分地区已经实现)。
这个过程,常常被描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GDP崇拜”正是这一过程的必然产物和基本特征:
因为这样一个心无旁骛地注重经济增长的过程,总是要追求规模经济效应,而现代工业社会的基本观念就是“经济增长是好事情”。
由于生产出来的大量物资总要有人消费,因而过去那种“节俭是美德”的观念逐渐遭到挑战——那是属于另一个时代的美德。
借用堺屋太一《知识价值革命》中的话说,“大量消费体面”这种拜物教思想,“事实上是工业社会的基本精神支柱”。
这些观念,到了后现代社会,都遭到了全面的质疑和批判。
▌一只脚踏进了后现代
中国的特殊之处在于:由于地区差异巨大,它尚未普遍实现现代化,一只脚却已经踏进了后现代化社会。
于是这形成了一种中国内部的“雁行模式”或梯度转移:沿海地区对一味追求工业和经济增长的反对声越来越强,而急于想进入工业社会的内陆地区却张开双臂欢迎从沿海地区迁来的工厂企业。
近年来的许多迹象表明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弯道:农民工和劳动力的短缺是一个新现象,说明“不惜劳动力而珍惜物资”的阶段正在过去,将要迎来“物资过剩而节约劳动力”的时期。
与此同时,社会精神和审美观也正在逐渐变化,人们觉得那种批量化、标准化、工业化生产的东西不过是廉价品,相反更喜欢多样化、个性化甚至手工制作的东西,这才有了所谓“长尾效应”。
虽然全社会到处都在大谈“创新”、“创意产业”,乃至为“中国人缺乏创新”而焦虑不已,但实际上中国人还不大习惯为那些创造性的想法(思想、战略、咨询、创意、设计等)付费,仿佛那些“虚”的东西都应该是免费的,只是“忽悠”人的,这正是“现代”而非“后现代”的典型思维,不过现在也逐渐出现了对所谓“创意产业”的重视。
但最重要的变化还是发生在人们内心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工业发展带来的公害和问题,人们开始怀疑自己所经历的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时代。
耽于享受和充满物欲的时代也是一个患上文化神经症的时代。如果说现代社会的理念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其本身”(只管赚钱就是了),那么到了后现代社会,人们则要问“经济发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赚钱到底又是为了什么),换言之,
它应该是使人民幸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人们希望即刻得到幸福
如果说以前人们为了实现现代化而愿意延缓得到满足,那么现在,人们希望即刻得到幸福。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城市中产阶级不时有一种想要逃离城市的冲动,他们假想生活在遥远、偏僻、但环境优美的地方的人们(例如经常被提到的不丹王国)要比自己过得幸福。
总之,幸福与否与物质丰富程度不成正比,甚至根本是无关的——至少人们如此声称。
不仅如此,人们还倾向于认为:只知道追求高收入和物质享受的人是卑劣小人,而能放弃物质享受而追求精神生活的人是高尚的人,虽然许多人毕竟还是宁愿去超市买有机食品而不是真的放弃工作去当农民。
人们想要的不再是更多的消费和财富,而是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心灵充实”,还渴望去藏区获得一次“灵魂的净化”。
与之前狂热追求物欲相反,现在出现了一种寻求新生、关注精神生活的倾向,心灵性、精神性影响着外在形式的表达,
用荣格的话说,“现代人过分沉迷于精神生活”。
这种重视精神生活超过重视物质享受的想法,实际上是中世纪式的(中世纪正是一个精神至上、蔑视物质的时代),因而许多未来学家将这个正在到来的时代称为“高科技中世纪”或“新中世纪”。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接下去的时代将像中世纪一样“黑暗”,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相比起以往,人们会注重内心的感受和精神生活(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普遍愿意放弃物质生活)。
创意产业和满足精神需求的产业或许将因此迎来重大发展,社会文化的面貌因而会趋向于极大的多元化,无论多么小众的兴趣可能都会得到响应和充分发展的机会,而一种思想要得到所有人的赞同,恐怕将更难了。
鉴于中国庞大的规模,要全面进入后现代社会恐怕至少还要二十年时间,但如今,我们已经在目睹它正在缓慢地跨过那道门槛。
在这个蕴藏着动荡变化、“破坏性创造”的时代,无根的现代人常常显得无所适从。规模庞大又发展极度不均衡的中国,所产面临的困境就更为深切,人们既疯狂的追求物质满足,同时又感到这种追求是一种巨大的虚无。
然而,对于当下国人的精神困境,大多数人们却熟视无睹。维舟看到了这些问题所在,他为人们描绘出当下中国人的精神肖像,他称这种状态为,“一只脚踏进了后现代,另一只脚却想退回去”。他的文字就如一面镜子,人们通过它得以看清自己在时代中的样子。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挚推荐维舟《一只脚踏进后现代》签名版,看清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本书是作家、书评人维舟十余年评论生涯的阶段性总结。从无根的现代人到由死线组成的人生,再到高科技中世纪,他细致描摹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境况。
透过维舟敏锐的观察和犀利的评论,我们可以重新审视熟悉的文化现象和未经省察的观念,重新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身处的时代。
本书为维舟老师亲笔签名版,数量有限。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来源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章转自公众号:维舟,原标题《一只脚踏进后现代》作者:维舟。感谢原作者。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19岁前我深信读书无用,今天才体会到无知有多可怕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张鸣:都市隐者刀尔登
王缉思:理想国家的五大标准
瘟疫启示录:从“失控”到“失信”
荐书 | 亨廷顿:文化的重要作用
知识就是力量,但良知才是方向
阿城:很多人在思想上,还不属于现代
查建英:那的确可以说是一个浪漫时代
警惕“圣化构想”:三个远未终结的世纪神话
自由、开放、叛逆:一份关于1980年代的书单
钱满素:以群体划分社会,必将酿成仇恨和冲突
荐书 |《人的宗教》:了解一个民族,不能不认识其信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