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鸣:大泽乡的故事,不是司马迁编的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1-07-12


大泽乡的故事,不是司马迁编的
文:张鸣  编:木叶

司马迁的《史记》,叙事十分的生动,读来赏心悦目。

但是,也有人苛责,说是有编造的可能。毕竟,他说的这些事,他也没有亲身经历过,他凭什么知道的那么清楚?

比如,鸿门宴里每个人坐和站的方位,当场都说了什么,他是怎么知道的?

显然,即使再怎么苛刻的人,也知道司马迁写史,是有所本的,不会是凭空杜撰。只是,在书写方式上,他不会像今日之史学家一样,把所有的材料出处,都标注在正文后面,而叙事,也是尽量生动,越活泼越好。

当年的材料和传闻,本身就很生动的。事实上,他的叙事风格,我们在左传上,也能找到。至于国语,战国策,就更是这样了。这里,肯定有书写者的想象和编排,那时的史家,不会把材料堆起来,就算完了。

只是,我认为,在太史公那里,这样的想象和编排,还是合情合理的。


前人的历史叙事,会被考古发现所证实或者证伪,《史记》也不例外。最近,就有人根据云梦秦简,证明当年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司马迁的说法是错的,因为,秦律之中,并没有“失期当斩”的条文。这场造反,应该有别的解释。

在云梦秦简中,秦律对于服徭役的人失期,即延期不报到,是要罚款的。但是,陈胜吴广们是戍卒,事关军机,如果失期,则要被刑罚。

云梦秦简并不完全,如果像陈胜吴广们当年那样,因大雨长时间的失期,引发前线的问题,会遭遇什么惩罚,真的不好说。失期当斩,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我们都知道,秦律相当严苛,而且条文缜密,性质相同的问题不同的行为表征,就会有不同的惩罚。最关键的是,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秦律有不可抗拒原因免责的条款。

所以,陈胜吴广们当年,遭遇特别严峻的对待,也是完全可能的。否则的话,押解他们的军吏,即使处于方便押解,也理应给这些人一个解释。

这场被人们广为知晓的起义,肯定是发生过的(这一点,没有人怀疑)。之所以这伙人能揭竿而起,大背景,当然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形势。频繁地征发,严苛的暴政,已经让人们不堪忍受。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即便这伙人非死不可,也不见得非要造反不可。因为造反之后,自己的家人境遇会很危险。而失期当斩的说法,其实只是陈胜吴广借以煽动人心的一种说法,一个由头。


当然,没有这个由头,让这帮农民豁出去造反,也是很难的。但是,暴虐,不把百姓性命当回事的秦政,恰恰给了别有用心的陈胜吴广这样一个由头。严苛的秦律,没有不可抗力的免责条款,无论是否真的失期当斩,都会让人相信,他们的下场不妙。

所以,有史以来被人记录的第一场农民起义,事实上,跟此后的多次起义一样,依旧是一场官逼民反的起义。恰是秦政、秦法,导致了这场迅速引发连锁反应的农民造反。


《史记》中的确有司马迁想象的部分,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适度的想象做为衔接,历史不仅会变的乏味,也会变得过于碎片化。司马迁将自己的生命投射在《史记》中,因此他更能体察到人性的鲜活与世事的机变。

所以,在他的笔下,人性刻画重于事件阐述,关键人物重于帝王将相。遗憾的是,司马迁之后,再无一人能够写出如此生命力旺盛的史书。《史记》跨越时空的智慧,也使它终成“史家之绝唱”。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荐,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领衔,综合历代《史记》版本,标点、校对,遂成半个世纪以来通行《史记》整理本。堪称当代《史记》最权威版本。

这套书请天文、历法、礼制、中西交流等专门领域研究名家参与修订,数十位文献学家、史学家参与审读,提供专业意见,吸收完善。


读《史记》,就是学习如何解释历史,如何区分出命运与人的意志,在历史里看到更加庞大或长远的模式。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来源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章作者:张鸣。感谢原作者。
李强好书伴读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19岁前我深信读书无用,今天才体会到无知有多可怕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日本眼中不一样的中国历史
罗新:质疑与反抗是历史学家的使命
罗马人的故事:西方古典文明的开拓者
张宏杰: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
荐书 | 《潜规则》:历史真实游戏规则的密码
荐书 |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这一套书就足够了!
荐书 |《枪炮、病菌与钢铁》:历史学科的必读书
荐书 | 《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地图上的世界简史:让喜欢历史的朋友不再缺地图
“无所顾忌”的历史:《哈佛中国史》与《剑桥中国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