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朝:最尊重知识分子的朝代

点击蓝色字体关注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1-07-12


宋朝:最尊重知识分子的朝代
文:吴晓波  编:木叶

前日,有杂志给我发问卷:“如果你能穿越,最喜欢回到哪个朝代?”

我想了一下说:“宋朝吧。”

▌一个最弱的朝代
也是一个最好的朝代


为什么是宋代呢?那不是一个老打败仗、老出投降派、老没出息的朝代吗?

连钱穆老先生都说:“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


其实我想说的是,强大就值得向往吗?

如果它老是打仗,它把老百姓管得死死的,它闭关锁国,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且只让这部分人富起来。那么,我们能否不要这样的“强大”?


在我看来,与汉唐明清相比,宋代就是一个不太强大但有幸福感的朝代。


宋代开国一百多年后,当时的人们开始比较本朝与其他朝代,我们现在听不到他们讨论的声音,不过估计也与现在一样,感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有一位大学问家叫程伊川,说的比较具体,他总结“本朝超越古今者五事”:

一是“百年无内乱”,也就是一百多年里没有发生地方造反的事情;

二是“四圣百年”,开国之后的四位皇帝都比较开明;

三是“受命之日,市不易肆”,改朝换代的时候兵不血刃,没有惊扰民间;

四是“百年未尝诛杀大臣”,一百多年里没有诛杀过一位大臣;

五是“至诚以待夷狄”,对周边蛮族采取怀柔政策。

这五件事情或有夸张的地方,但离事实不远,特别是第一条和第四条最为难得,由此可见,宋代确实是别开生面。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对商人宽松
更尊重知识分子


宋代的皇帝对知识分子很尊重,一百年没有杀过一人,看着实在讨厌了,就流放,流放了一段时间,突然想念了,再召回来。

文人之间也吵架,但都不会往死里整。

王安石搞变法的时候,司马光在大殿上跟他吵,王安石就把他赶到洛阳去,司马光去了洛阳后就埋头编《资治通鉴》,编累了,就写一封公开信骂骂王安石,王看到了,也写公开信回骂。

有人问司马光:“王安石是个多大的奸臣?”司马光说:“他写的文章还是挺牛的。”

那时的文人还特别有钱,苏东坡和欧阳修老是被流放,到了一个地方,看着风景不错,就买块地,盖个亭子。


宋代对商人很宽松,在汉朝的时候,商人要穿特别颜色的衣服,不能坐有盖子的马车,到了唐朝,《唐律》仍然规定“工商杂类不预士伍”、“禁工商不得乘马”,而且商品交易只准在政府规定的“官市”中进行。

到了宋朝,这些规定都不见了,商人子弟可以考科举当官,文人们都不太在意自己的商人家庭背景,朱熹就很得意地回忆说,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开酒店、做零售的商人,当年可有钱了,“其邸肆生业几有郡城之半,因号半州”。

政府对集市贸易的控制也完全地开放了,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开店经商,各位日后看电视剧,看到老百姓随地摆摊做生意的场景,那都是宋以后的景象,如果电视剧演的是汉唐故事,你大可以写微博去嘲笑一下编剧同学。

宋人临街而市 


▌宋代的文明水平
达到前所未见的高度

史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之外,其余三项――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均出现于宋代。

台湾学者许倬云的研究发现,“宋元时代,中国的科学水平到达极盛,即使与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也居领先地位”。

宋代的数学、天文学、冶炼和造船技术、以及火兵器的运用,都在世界上处于一流水准。

宋人甚至还懂得用活塞运动制造热气流,并据此发明了风箱,它后来传入欧洲,英国人根据这一科学原理发明了蒸汽机。

宋代的城市规模之大、城市人口比例之高,超出了之前乃至之后的很多朝代。两宋的首都汴梁和临安,据称都有百万人口,当时的欧洲,最大的城市不过15万人。

宋代的企业规模也很大,以矿冶业为例,徐州是当时的冶铁中心,有三十六个冶炼基地,总计有5000到6000名工人。信州铅山等地的铜、铅矿,“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开采,每年的产量达数千万斤。

据经济史学者哈特韦尔的计算,在1080年前后,中国的铁产量可能超过了七百年后欧洲――除了俄国以外地区的总产量。另外,罗伯特·浩特威尔的研究也表明,在十一到十二世纪,中国的煤和铁的产量甚至比“工业革命”前夕的英国还要多。


 宋代城市之繁华 

▌人生如草
宋朝人却活的很从容

正因为有如此繁华,所以马可·波罗写的那本游记,让欧洲人羡慕了几百年。

历史学家断定:“在宋代时期尤其是在十三世纪,透出了中国的近代曙光。”

然而,宋朝之后,再无宋朝。

南宋灭亡之后,蒙古人统治了中原98年,之后又有明清两朝,其高压专制程度远远大于宋代,更糟糕的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人的格局从此越来越小,文明创新力也几乎丧失殆尽。

简单说到这里,这就是我为什么愿意穿越回宋朝的原因——

跟汉朝比,宋朝无内乱;跟唐朝比,宋朝更繁华舒适;跟明清比,宋朝更开放平和;跟当代比,宋朝没有空调、汽车和青霉素,不过也没有含三聚氰胺的牛奶。


其实,人生如草,活的就是从容两字。


大众主流比较乐于回忆强汉时代、盛唐时代,甚至鼓吹大明时代、大清时代。然而在欧洲、在日本、在美洲,学术界对宋代的评价要比其他朝代高很多。

在海外汉学界,最火的朝代是中国的宋朝,历史学家汤因比甚至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宋朝。”BBC则总结道,“宋代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宋朝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最后宋朝却在顷刻之间倒塌。而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灭,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那是一次“文明的中断”。


宋朝的衰败有着复杂的内外原因,宋朝的兴衰之间,隐藏着华夏文化兴衰的密码。读懂宋朝,不仅能透视那一段独特的历史,更有助于理解当下的现实。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挚推荐赵冬梅作品《大宋之变》签名版,通过宋朝之变,了解华夏文化兴衰的奥秘。

与一般宋史研究不同,本书深入细节和历史过程,还原当事人的“情与理”,聚焦北宋关键二十四年,揭露大宋之变的错综因果,探究帝国兴衰的深层根源。

本书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历史的变迁与现实的联系,通俗易懂,叙述流畅,看书中的文字,就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可靠的历史人物。是实实在在的慧众之作。

《大宋之变》为赵冬梅老师亲笔签名,数量有限,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还可一并收藏赵冬梅另外两本签名作品《法度与人心》和《人间烟火》)
来源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感谢原作者。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李强好书伴读"防失联必看
从0到1:一个后浪的“死心”史
19岁前我深信读书无用,今天才体会到无知有多可怕
比价值观撕裂更悲哀的,是我关心的,他们根本不关注
宋朝之后,再无宋朝
假如大宋也有朋友圈
日本眼中不一样的中国历史
功败垂成的王安石是大宋最后的体面
木心:中国哲学家只有老子一个,庄子半个
马勇:激荡二十年,晚清最后的挣扎与变革
赵冬梅:历史不应局限于象牙塔,应面向大众
施展:以罗马史为鉴,感知人类智慧的上限和下限
地图上的世界简史:让喜欢历史的朋友不再缺地图
张宏杰:大明表面的光鲜,只不过是大幅度退步的开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