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读吧”第48期回顾:灵魂的科学探索——武汉大学桑建平教授领读《惊人的假说》
点击
收藏
点赞
在看
2022年6月8日19时,第48期“东湖读吧”读书会在融媒体中心演播厅举行,B站同步直播,线上线下3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
本期读书会邀请到的是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桑建平,他从“意识的理解”“意识研究的转折与突破”“视觉视角下的意识研究”“该书的影响与意义”等四个维度,来领读弗朗西斯·克里克的《惊人的假说》,带领与会师生一同进行灵魂的科学探索。
桑建平领读《惊人的假说》
✦
意识的理解
✦
桑建平从三个角度简要阐释科学家们不同学术视域下对意识的理解,从而引出了克里克对意识研究的突出贡献。
首先,桑建平列举镜子实验和“完美复制”实验,前者表明,自我意识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大猩猩、海豚和大象等比较智慧的动物也有自我意识;后者则引发人们对自我意识的生物学物质基础进行思考。
其次,桑建平指出,在哲学领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在灵魂与肉体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
最后,桑建平又从心理学领域着手,以约翰逊·莱尔德的“并行机制理论”、雷·杰肯道夫的“中间层次理论”和伯纳德·巴尔斯的“全局工作空间”为例,提出心理学家们虽然都强调意识在神经系统运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涉及神经元的作用研究。
桑建平认为,三个角度都凸显了人类对意识研究的匮乏,人类无法通过哲学、心理学等途径来探究意识的本源,那么克里克进行意识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便是将神经元和意识关联起来,用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解释“我们的意识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
左右滑动查看
✦
意识研究的转折与突破
✦
桑建平说,克里克作为伟大的分子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转折与挑战。
第一次转向是在二战期间,克里克以国家利益为重,毅然选择从物理学家转向物理工程师,在著名物理学家马赛的领导下为英国政府制造水雷。
第二次转向是源于自我兴趣点的发现。他从一名物理工程师转变为分子生物学家,克里克形容这次转变像是一次重生。
第三次转向是源自他对自我的不断挑战与追求。即便已经成为科学巨擘,但克里克选择继续挑战世界难题,转向意识研究,直至生命的终结。
左右滑动查看
克里克对意识研究的突破同样也是本书《惊人的假说》的称奇之处。关于这个问题,桑建平提炼了四点内容:
第一,从神经细胞着手研究意识问题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第二,大胆尝试将还原论的方法用于研究意识问题;
第三,找到意识的神经关联物,人们可以进一步理解意识问题;
第四,提出自由意志也有神经关联物,这无疑引发了人们对自由意志的讨论。
左右滑动查看
✦
视觉视角下的意识研究
✦
当人类试图探究感官与意识的关联时,基于样本丰富性、反例多样性、资料可靠性和现实重要性四个方面的客观因素,视觉成为了科学家们首选的切入点。
桑建平通过实例讲解了视觉的欺骗性、模糊性和建构性等三个特点,因此寻找视觉意识的神经关联物是进行意识研究的又一出发点。
科学家通过视觉刺激、脑损伤与视觉障碍来回答意识研究的存在性,通过捆绑假说来回答意识研究的统一性。
桑建平表示,现在学界正在针对视觉载体、统一性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尚未找到与统一性关联的物质载体和自由意志的主观性的答案。
未来,人类将对意识研究不断发起挑战,探究意识的神经相关物及其机制,由此推进对生命本质的深入理解。
✦
《惊人的假说》的
影响与意义
✦
当人类对世界和生命了解得越深,就越会对其心生崇拜与敬畏。
桑建平指出,《惊人的假说》是人类对世界出于好奇而诞生的产物。
它倡导了意识研究的新范式,向近代科学、哲学和宗教思想的根本基础提出挑战;
它推动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应用,化繁为简,将复杂的意识问题变成典型的神经科学问题;
它促进了世界前沿问题及人工智能研究,在机遇和挑战中推动人类的进步。
互动问答环节
来自2019级新闻专业本科的胡宽就当今的技术能否直接解释意识统一性的构成向桑建平发问。
桑建平表示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把不同的感觉整合起来并做一个整体的展示,这也是未来研究不断努力的方向之一。
2019级新闻本科专业的李晨宇向桑建平请教如何理解意识和自由意志的关系。
对此,桑建平认为,当你没有通过意识关联物去指挥你的行动时,此时表现的就是自由意志。因此如果自由意志也有神经关联物的话,那自由意志还是自由的吗?!
有关视觉和意识的研究引起了2021级研究生金威成的好奇,他提出还有哪些感官可以与意识相结合进行研究。
桑建平表示,所有的感觉都可以和意识联系起来,目前人类对视觉和神经元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因为这个方向的研究相对容易,且更加直观。
桑建平相信,当视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的突破后,针对听觉和其他感觉的研究也会随即开始,就像克里克所认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应当有着相似性和关联性。
针对2021级研究生李菲钰提出的这本书是否认为意识只是由一堆神经元构成的问题,桑建平表示,意识实际上就是一大群神经元和分子相互作用的涌现,这个涌现就是意识,只不过这个说法显得不够浪漫。
听完桑建平的整场分享会,2021级研究生赵凯星既感慨科学的无穷尽,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最终π值小数点后面的位数被证明是有限的,那么人类如今建立的数学体系和科学体系是否会因此被重构。
桑建平认为,现在人们用有限位数的π值所做的计算与研究,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上都符合得非常好,不论对π的位数研究取得何种进展,世界都会如眼下一样运转。
听完桑建平深入浅出的讲解后,现场参与读书会的同学纷纷举手发言,更有脑洞大开者提出人脑可以制造吗?世界的规律究竟是先天的还是人类总结的?……桑建平耐心、专业地一一作出回应,将接近尾声的读书会再次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学术点评环节
90分钟的读书会在热烈的讨论中接近尾声,“东湖读吧”创始人张德胜教授用三个“这”进行了总结。
张德胜表示,第一个“这”——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有关脑科学的科普读物,主要讲脑结构与脑行为,其中,脑行为全部与神经元活动有关,这也是“惊人的假说”之所在,也让我们这帮文人长了见识;
第二个“这”——这个人:领读人桑建平教授博学多才,全面发展,数理化、文史哲、体音美几乎都懂,现为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他今晚的领读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第三个“这”——这体会:读书是为了求知,求知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中获得快乐,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身在体育高校的我们,要用运动来健脑,这也许是这次读书会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
在热烈的掌声中,主持人吕永峰博士宣布第48期“东湖读吧”,同时也是本学期最后一场读书会圆满结束。待到九月初秋时,“东湖读吧”将为各位读友带来更加精彩和丰富的阅读盛宴,期待与你再会!
东 湖 读 吧
撰稿:李菲钰
摄影:张 政 梁 涛
摄像:邢秋锦 郭向宇 张 蕊
剪辑: 路云飞
美编:杨 澜
责编:路云飞
审核:吕永峰
出品 :“东湖读吧”新媒体运营团队
投稿&创意 :wtdhdb@163.com
--转载须注明出处--